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3)
2023(5213)
2022(4663)
2021(4252)
2020(3892)
2019(9158)
2018(9120)
2017(17861)
2016(10066)
2015(11609)
2014(11855)
2013(11970)
2012(11397)
2011(10375)
2010(10516)
2009(9822)
2008(10069)
2007(9284)
2006(7804)
2005(6981)
作者
(31614)
(26780)
(26655)
(25592)
(16889)
(12950)
(12287)
(10531)
(9860)
(9362)
(9065)
(8973)
(8617)
(8490)
(8446)
(8433)
(8405)
(7865)
(7846)
(7750)
(6779)
(6696)
(6635)
(6135)
(6042)
(6020)
(5946)
(5926)
(5521)
(5368)
学科
(43792)
经济(43753)
(25776)
管理(25472)
方法(23067)
数学(20832)
数学方法(20663)
(19908)
企业(19908)
(12283)
(11421)
(11159)
中国(10059)
地方(8653)
(8610)
贸易(8609)
(8329)
农业(8007)
业经(7763)
(7569)
(6991)
(6866)
财务(6853)
财务管理(6832)
企业财务(6427)
(6277)
银行(6253)
(5923)
环境(5894)
(5878)
机构
大学(151930)
学院(150517)
(60872)
经济(59507)
管理(55726)
研究(53087)
理学(47958)
理学院(47368)
管理学(46444)
管理学院(46165)
中国(39780)
科学(35348)
(32043)
(30918)
(28842)
(27731)
研究所(26594)
业大(25255)
中心(24907)
农业(24852)
(23502)
财经(22266)
(20159)
(20094)
北京(20043)
师范(19900)
经济学(18996)
(18884)
(18216)
经济学院(17439)
基金
项目(100206)
科学(77401)
基金(71953)
研究(69912)
(63978)
国家(63486)
科学基金(52644)
社会(42487)
社会科(40163)
社会科学(40147)
(39311)
基金项目(38674)
自然(35326)
自然科(34443)
自然科学(34430)
(33890)
自然科学基金(33813)
教育(32278)
资助(29783)
编号(28771)
成果(23615)
重点(23460)
(22518)
(21931)
科研(20242)
(20202)
计划(19887)
课题(19719)
创新(18982)
大学(18452)
期刊
(64119)
经济(64119)
研究(41146)
学报(27400)
(26498)
中国(26490)
科学(24118)
(22017)
大学(19414)
学学(18437)
农业(17556)
管理(16954)
教育(13302)
技术(12417)
(11938)
金融(11938)
财经(10857)
业经(10396)
经济研究(10338)
(10009)
(9256)
问题(9202)
(7989)
技术经济(7983)
资源(7650)
统计(7634)
理论(7539)
商业(7216)
(7201)
实践(6883)
共检索到215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圣法  严利平  李长松  胡芬  
利用1997-2000年东海北部(29°30′~33°00′N,122°30′~128°00′E)四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资料,选取生物量占总生物量90%的前27种鱼类,运用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法,研究了东海北部鱼类组成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东海北部鱼类组成可分为三个群聚类型,即近海群聚、较深海域群聚和外海群聚。近海群聚的主要种类有凤鲚(Coilia mystus)、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黄鲫(Setipinna taty)等;较深海域群聚的主要种类有鳀(Engraulis japonicus)、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日本鲭(Scomber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亚洲  程家骅  李圣法  
根据1991年1月和2004~2006年1月东海北部水域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从物种和同功能种团两个层面分析了东海北部鱼类群落多样性及其结构组成特征的变化。同功能种团是生态系统中起着相似生态作用、并占据相近或相似生态位的若干物种集合体,本研究结合各鱼种的摄食习性和活动能力差异,将该水域内的鱼类划分为8个同功能种团,分别为浮游动物食性种团、浮游/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动物食性种团、底栖/游泳动物食性种团、杂食性种团、活动能力强的游泳动物食性种团、软骨鱼类种团、活动能力弱的游泳动物食性种团。结果显示,冬季东海北部鱼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同功能种团多样性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经过十余年后,尽管该群落的物...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郑元甲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一)调查目的为了解东海北部底层鱼类群聚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与鱼类食性、海洋环境、饵料生物之间的关系,定于1988年秋、冬季进行两个航次调查,以搜集上述内容的有关基础资料。(二)调查方法1.拖网试捕调查用阳光丸6片式单拖网具,于1988年度第9(1988年10月12~22日)、11(1989年1月12~23日)航次在预定的各调查站位(图1)拖网1次,拖网时间(放完曳纲至开始起网)一般为1个小时。在囊网(目大66毫米)外面装置目大20毫米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贾晓平  林钦  
石油污染是南海北部近岸海域最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为了掌握该海域海洋鱼类石油污染现状及特点,在近岸6个水域采集了蓝圆(Decapterusmareausi)、金线鱼(Nemipterusvirgatus)、斑(Clupanodompunctatus)和花鲆(Tephrinectessinensis)等4种鱼类样品,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了鱼类样品的脂肪烃组分(f1)。其正构烷烃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nC12~nC30)、f1UCN(12.9~35.1mg/kg)、nC16指数(3.27~140)和CPI(0.73~2.61)等特征参数表明,鱼类样品体中的脂肪烃类组分主要来源于石油烃类,而其某些...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纪炜炜  姜亚洲  阮雯  陈雪忠  张明亮  李圣法  
根据2010年春季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样品,利用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该海域内主要鱼类的营养生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海域内主要鱼类的δ13C比值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调查鱼类主要摄食类型偏底层生物,浮游生物食性类型较少,海域中鱼类的食性类型存在一定空间差别;食源贡献率分析表明,2010年春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饵料生物组成中,头足类如神户枪乌贼(Loligo kobiensis)是其优势食源贡献者(56.1%),甲壳类如凹管鞭虾(Solenocera koelbeli)也是其重要的食物来源(28.3%)。本研究结果证实了稳定同位素方法在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根据2017及2018年9月-翌年2月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样本,研究了其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分别为100~180mm和40~160g(n=309尾),雌性分别为80~160mm和40~160g(n=304尾),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年间存在差异。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雄性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年间差异显著(P0.05)。雄性性成熟胴长主要集中在大于120mm的个体,雌性为大于140mm的个体,并且个体呈现较小体型下即可达到性腺成熟的趋势。雌性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略快于雄性,并且雌雄个体的体质量生长率年间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两年间采样的剑尖枪乌贼种群为春季和夏季产卵种群,2018年样本中夏季产卵种群的幼体数量较多。因此,对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动态特征的研究是资源持续开发和渔业管理的基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家骅  丁峰元  李圣法  严利平  李建生  梁振林  
根据1964、1982、1999和2005年6月渔业生物资源底拖网监测资料,分析了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964、1982、1999和2005年间,4次监测中出现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64、78、64和47种;4次监测中主要优势种类均为带鱼,但其资源量正逐渐降低;其它优势种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底层优质鱼类,转变为80年代的中上层鱼类,随后转变为现在的群落结构简单、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均较少的状况;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由1964年到1982年升高,随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1964—2005年间鱼类群落长度谱变化状况表明,该海域内的鱼类呈现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庆洋  凌建忠  李圣法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龙山  程家骅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婷婷  滕广亮  李英瑕  吴强  单秀娟  张庆利  金显仕  
虾类是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量变化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开展黄海和东海北部水域虾类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梯度随机森林模型(gredient forest model, GFM)和广义加性混合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ixed models, GAMM),分析了2016—2018年间黄海与东海北部水域WSSV流行对虾类生物量的影响。分子检测结果显示,调查所获取的26种虾类中,11种被检测为WSSV阳性;2016、2017和2018年WSSV阳性采样站点的比率分别为48.395%、38.75%和21.74%,虾类样品中WSSV阳性检出比率分别为16.86%、9.6%和4.79%。GFM模型分析显示,解释变量“阳性样品数的对数(Ln_posi)”对响应变量“虾类生物量的对数(Ln_Abu)”的重要性最高。GAMM分析中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最小原则筛选出的最优模型为:Ln_Abu~WSSV阳性率(P_rate)+Ln_posi+经度(Long),该模型中Ln_posi和P_rate是影响虾类生物量的极显著相关因子,Ln_Abu随着P_rate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WSSV在黄海和东海北部水域虾类中流行,推测对该海域的虾类生物量存在潜在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腾  刘永  全秋梅  肖雅元  吴鹏  李纯厚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西沙群岛七连屿珊瑚礁生态系统和珊瑚礁鱼类,本研究综合2018—2020年的调查结果及历史资料表明,七连屿珊瑚礁海域目前共发现珊瑚礁鱼类315种,区域物种密度为12.6种/km2。七连屿珊瑚礁鱼类隶属于12目49科,以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79.05%;其中28科鱼类(加上未发现的小带鳚科,这29科鱼类组成了印度太平洋珊瑚礁鱼类的大部分物种)占总物种数的89.52%。从科级层面对南海岛礁鱼类聚类分析表明,七连屿珊瑚礁鱼类与越南近岸三个珊瑚礁岛鱼类相似度最高。七连屿珊瑚礁鱼类以小型鱼类最多,占总种类数的49.04%;其次是中型鱼类,为31.09%;大型鱼类占比仅为19.87%。从食性类型来看,肉食性鱼类最多,为163种;其次是杂食性鱼类, 91种;植食性鱼类最少, 61种。与历史研究比较,共有37种鱼类近年未发现,以肉食性最多,且大型鱼类全为肉食性鱼类,表明七连屿珊瑚礁鱼类正遭受过度捕捞;小型鱼类高达66.57%,这些大部分属于雀鲷科(Pomacentroidae),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及隆头鱼科(Labridae)鱼类,均为对珊瑚礁依赖程度高的鱼类,表明七连屿珊瑚礁生态系统呈现显著衰退现象。因此保护七连屿珊瑚礁鱼类资源,不仅要控制捕捞强度,同时还要保护好这一独特的珊瑚礁栖息生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朱德林  黄传平  商金发  
东海北部机帆船灯光围网是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于70年代初试验成功的作业,1978年大面积推广,1984年发展到310组,产量达4万吨,使秋汛成为仅次于冬季带鱼汛的第二大渔汛。但是,灯围的捕捞对象鲐鲹鱼等属于广域性分布的中上层鱼类,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薄治礼  周婉霞  薛利建  陈卫平  
方头鱼属暖水性底层鱼类,据记载中国有4种。本文报导的是1998年8月-2004年6月在27°00′~34°00′N、128°00′E以西海域深水流网作业捕捞的日本方头鱼(Branchiostegus japonious)和白方头鱼(Branchiostegusalbus)混合群体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状况。本海域方头鱼捕捞群体体长范围100~390mm,平均体长223.9mm。体重范围30~1470g,平均体重231.5g,捕捞群体1~9龄,以1~3龄为主,体长与体重关系呈幂函数曲线增长,雄鱼平均体长、体重比同龄雌鱼大,但肥满度雌鱼略高。捕捞群体雌、雄比例接近1∶1.2。浙江近海有产卵场,主要产卵...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贺舟挺  张亚洲  薛利建  金海卫  周永东  
根据2006年7月~2008年12月采集于东海北部近海的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样品,共测定体长在23~157 mm范围内的棘头梅童鱼474 ind,应用卡方检验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及随个体发育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东海北部近海棘头梅童鱼的食物种类夏季出现较多,春季出现较少;91~110 mm体长组出现较多,≤50 mm体长组和>130 mm体长组出现较少。食物多样性指数春季较高,秋季较低;≤50 mm体长组较低,>130 mm体长组较高,食物多样性指数随体长的增加而升高。卡方检验显示,棘头梅童鱼主要食物种类宽尾刺糠虾(Acanth...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根据1986年和2010年在黄海北部取样测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数据以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鲭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特征方面,1986年的叉长、体质量、纯体质量和性腺重这4项基本生物学指标的范围和平均值均明显大于2010年,年龄结构从1986年由1+~7+龄组成,2+龄和3+龄为优势组,改变为2010年由1+~3+龄组成,2+龄为优势组。在性腺成熟度组成和性腺指数(GSI)方面,2次采样均发现日本鲭雌鱼性腺成熟度以Ⅳ期和Ⅴ期为主;开始排卵前,GSI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叉长组而言,2010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