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2)
2023(1843)
2022(1632)
2021(1519)
2020(1365)
2019(3118)
2018(3119)
2017(5480)
2016(3361)
2015(3774)
2014(3774)
2013(3737)
2012(3738)
2011(3522)
2010(3599)
2009(3234)
2008(3448)
2007(2976)
2006(2773)
2005(2428)
作者
(12346)
(10497)
(10338)
(9895)
(6885)
(5071)
(4629)
(4089)
(4007)
(3828)
(3808)
(3656)
(3620)
(3503)
(3351)
(3232)
(3216)
(3165)
(3126)
(3100)
(2917)
(2719)
(2602)
(2550)
(2514)
(2353)
(2317)
(2298)
(2243)
(2141)
学科
(11856)
经济(11838)
(6482)
管理(6439)
(6184)
方法(5338)
(4663)
企业(4663)
数学(4502)
数学方法(4368)
(3439)
中国(2986)
理论(2517)
地方(2389)
农业(2380)
业经(2339)
水产(2243)
(2213)
(2199)
(1937)
金融(1936)
(1906)
资源(1867)
(1853)
贸易(1852)
环境(1797)
动物(1777)
(1749)
(1737)
银行(1720)
机构
大学(53778)
学院(52086)
研究(23769)
科学(18279)
(16474)
中国(16409)
经济(16094)
管理(15582)
(14716)
(14371)
研究所(13690)
理学(13565)
理学院(13270)
管理学(12623)
管理学院(12527)
(12201)
农业(11999)
业大(10366)
中心(9430)
(8936)
(8807)
(8741)
(8716)
师范(8590)
实验(8158)
实验室(7867)
(7601)
(7580)
重点(7567)
北京(7546)
基金
项目(37717)
科学(28690)
基金(27176)
(26561)
国家(26389)
研究(22966)
科学基金(20606)
自然(15531)
自然科(15170)
自然科学(15163)
自然科学基金(14889)
(14230)
基金项目(14168)
(13675)
社会(12908)
社会科(12119)
社会科学(12114)
资助(11862)
教育(10574)
重点(9689)
计划(9361)
科技(8558)
(8293)
编号(8131)
(8123)
科研(8017)
成果(7340)
专项(7302)
(7301)
创新(6983)
期刊
(18357)
经济(18357)
学报(14827)
研究(13953)
科学(12633)
(12331)
中国(10491)
大学(9779)
学学(9332)
农业(8582)
教育(5626)
管理(5151)
(5088)
(4727)
业大(4281)
(3959)
资源(3626)
技术(3559)
农业大学(3450)
(3290)
金融(3290)
林业(3140)
财经(2870)
经济研究(2837)
统计(2763)
自然(2758)
水产(2700)
中国农业(2634)
科技(2630)
图书(2620)
共检索到77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庆洋  凌建忠  李圣法  
依据2007年7月和2008年6月东海北部近海(123°~124°30′E、30°~32°N)桁杆拖虾定点调查资料,对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夏季该水域共出现虾类18种,隶属于7科11属。其中6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7 485)、葛氏长臂虾(IRI=2 121)、脊腹褐虾(IRI=819.1)和戴氏赤虾(IRI=765.5),7月份的优势种有鹰爪虾(IRI=5 637)、葛氏长臂虾(IRI=451.1)、须赤虾(IRI=3 184)和戴氏赤虾(IRI=868.7)。夏季东海北部近海虾类资源群体重量密度分布主要呈现中部较少而东西两端分布较多的态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家骅  丁峰元  李圣法  严利平  李建生  梁振林  
根据1964、1982、1999和2005年6月渔业生物资源底拖网监测资料,分析了东海北部近海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964、1982、1999和2005年间,4次监测中出现的鱼类种类数分别为64、78、64和47种;4次监测中主要优势种类均为带鱼,但其资源量正逐渐降低;其它优势种类由20世纪60年代的底层优质鱼类,转变为80年代的中上层鱼类,随后转变为现在的群落结构简单、底层和中上层鱼类均较少的状况;鱼类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由1964年到1982年升高,随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1964—2005年间鱼类群落长度谱变化状况表明,该海域内的鱼类呈现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阳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 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反映了小黄鱼幼体偏好近岸的分布格局。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黄梓荣  张汉华  
根据2006~2007年南海北部陆架区4个季节的调查资料,分析该海区虾蛄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虾蛄类有15种,隶属于4科7属。虾蛄类可以分为3种生态类群:热带生态类群、热带亚热带生态类群和广温性生态类群,并以热带亚热带类群为主。依据Pinkas等(1971)提出的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判定,优势种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黑斑口虾蛄Oratosquilla kempi、猛虾姑Harpiosquilla harpax、长叉口虾蛄Oratosquilla nepa、棘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它们属于虾蛄科和猛虾蛄科,其渔获率(1.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晁敏  崔学森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糠虾类的数量波动、相应的动力学过程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糠虾类秋季丰度最高,均值为10ind.10-2m-3,春季次之(5ind.10-2m-3),夏季最低(1ind.10-2m-3);春季的漂浮囊糠虾(Gastrosaccus pelagicus)、夏季的极小假近糠虾(Pseudanchialina pusilla)、秋季的四刺端糠虾(Doxomysis quadrispinosa)和冬季的中华节糠虾(Siriellasinensis)对糠虾类总丰度变化的贡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蒋日进  张洪亮  张亚洲  潘国良  
根据2008年4,5,6月在浙江中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45个站位开展的产卵场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海区共出现鱼卵、仔稚鱼64个种类,分别隶属13目36科47属,能鉴定到种的有47种,鉴定到科的有17种。3个航次的调查共采集到鱼卵5 846个和仔稚鱼5 502个。其中4月最少,仅采集到鱼卵366个和仔稚鱼1 445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6.26%、26.26%;5月份共采集到鱼卵1 530个和仔稚鱼1 551个,分别占鱼卵和仔稚鱼总数量的26.17%、28.19%;6月份数量最多,共采集到鱼卵3 950个和仔稚鱼2 506个,分别占总数的6...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叶孙忠  张壮丽  洪明进  刘勇  叶泉土  戴天元  
根据2008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9年2月(冬)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结合1998~1999年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地理和区系分布及其数量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渔场类虾有44种,隶属14科、25属,以热带和亚热带暖水性种为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系中的中-日亚区,与南海关系最为密切,而与黄、渤海关系较为疏远。虾类分布遍及整个调查海区,但时空分布差异明显,以调查海区东南部和沿27°45′N一带海域数量较多,渔获量平均密度指数以春、夏季较高,冬季最低;同时虾类数量分布与水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样品中共鉴定出13种,其组成无明显季节变化。调查期间毛颚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6~45.70/m~3、2.00~70.04mg/m~3和0.18~1.99;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12.03/m~3、23.19mg/m~3、0.81和6.29/m~3、19.61mg/m~3、0.90。主要优势种为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小箭虫(Sagitta neglect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荣  陈亚瞿  左涛  王克  
依据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两个航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磷虾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磷虾,其中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和宽额假磷虾(Pseudoeuphausialatifrons)占优势。这3个优势种有各自的分布区,分别代表着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太平洋磷虾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分布在黄海中央和东海北部的低温高盐水域。其在两个航次中的高丰度(>1000ind·m-2)区都有底层冷水(<12℃)出现。中华假磷虾分布在长江冲淡水及其南北两侧的近岸低盐(24~33.5)水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壮丽  叶孙忠  吴永辉  戴天元  刘勇  
主要根据1998~1999年和2008~2009年在东海南部海域(26°00′~28°00′N、120°00′~125°30′E)开展的各季度月蟹类资源调查资料及1989~1990年在福建东北外海渔业资源调查等相关资料,研究分析该海区蟹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主要渔获种类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区蟹类有66种,隶属于15科,39属;2008~2009年东海南部海域蟹类数量明显比1998~1999年减少,蟹类占总渔获量的比重下降9.8个百分点,平均资源密度指数减少36.2%;两次调查蟹类数量均以春季和夏季为高,但主要渔获种类不同,1998~1999年细点圆趾蟹渔获量占绝对优势,而2008~2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兆礼  李春鞠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分析方法,探讨了东海浮游磷虾类总丰度的平面分布、季节变化,相应的动力学及与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磷虾类总丰度秋季最高,春季次之,冬季最低;冬,春,夏季的小型磷虾(Euphausianana)和秋季的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sinica)对总丰度的贡献较大,是影响磷虾类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冬、春和秋季总丰度与水文环境因子的线性相关性不显著,夏季总丰度与底层温度和10m层盐度的二元线性相关关系非常显著。秋季磷虾高丰度区位于台湾暖流与各水团的交汇处。磷虾类总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鞠佳丽  王小谷  吴尘艳  钟俊生  
基于2012年夏季在南海北部海域设置的23个站位,以WP2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57 cm,网长271 cm,网目200μm)进行垂直拖网采集的样本,研究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分析南海北部海域水文特征与仔稚鱼分布的相关关系。研究共采集仔稚鱼230尾,隶属11目33科77种,其中8种鉴定到科,23种鉴定到属,46种鉴定到种。鲈形目(Perciformes)种类最多,有16科24种,占调查海域仔稚鱼种类数的31.17%。其次是灯笼鱼目(Myctophiformes)和巨口鱼目(Stomiiformes),分别为1科18种和4科12种。灯笼鱼科(Myctophidae)、巨口光灯鱼科(Phosichthyidae)、钻光鱼科(Gonostomatidae)的仔稚鱼数量约占仔稚鱼总捕获量的50%。各站位间仔稚鱼种类数的变化,与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总体而言,粤东海域和琼东海域的仔稚鱼群落结构相对稳定。夏季南海北部琼东沿岸上升流海区、珠江冲淡水海区以及西沙群岛近岸海区仔稚鱼丰度相对较高。典型相关性分析(CCA)结果表明,南海北部仔稚鱼的数量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ST)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a)密切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仔稚鱼群落可划分为2个群组,大洋组和近海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瑞景  黄大吉  张经  
1999年夏季鳀鱼卵和仔稚幼鱼主要分布于黄海南部,122°00′~123°45′E、34°00′~35°15′N与122°15′E以西海域分别为鳀鱼卵与鳀鱼仔稚幼鱼的密集分布中心,其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别为25.5~26.9℃和27.11~31.81与26.4~27.0℃和31.31~32.05。鳀鱼卵和仔稚幼鱼分布的最适表层水温分别为25.5~26.4℃和25.9~27.0℃;全长为20mm以上的鳀鱼稚鱼已初步形成广盐性分布的习性,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分布对盐度的要求并不非常严格,水温是影响鱼卵和仔稚幼鱼分布的主要原因之一。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分布与叶绿素a的分布也有密切的关系,鳀鱼卵和仔稚幼鱼的密...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利用2013年和2014年的67月共6个航次在长江口近海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开展的定点调查和生物学测定数据,对该海域沙海蜇的数量分布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春末夏初,沙海蜇幼体首先出现在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弱的江苏省中南部近岸和长江口北部外海水域;随着水温回升,逐渐向长江冲淡水控制势力较强的海域和黄海冷水团控制的南黄海中央深水海域扩散,吕四近岸的出现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外海出现率持续保持在高水平;7月下旬,随着沙海蜇伞径达到高峰值,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呈现全面暴发的趋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生  凌建忠  程家骅  
根据2006~2009年秋季在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对沙海蜇(Nemopilema nomurai)和温盐度的同步监测数据,对秋季沙海蜇的资源分布特点及其和底层温盐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秋季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沙海蜇的高生物分布区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海域:(1)南黄海西侧浅水海域;(2)南黄海中央深水区(32°30'N~34°00'N、123°00'E~124°30'E);(3)大沙和长江口外海水域。前2个高生物量分布区某些年份会连成一片,第二个高生物量区基本上每年都会出现,第三个高生物量区某些年份可能不会出现。结合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可以看出:沙海蜇高生物量区主要出现在黄海冷水团的前缘或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