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22)
2023(3201)
2022(2812)
2021(2741)
2020(2479)
2019(5989)
2018(6036)
2017(11770)
2016(6562)
2015(7531)
2014(7490)
2013(7143)
2012(6207)
2011(5544)
2010(5879)
2009(5323)
2008(5144)
2007(4381)
2006(3748)
2005(3210)
作者
(19318)
(16199)
(16011)
(15362)
(10383)
(7730)
(7212)
(6282)
(6178)
(5781)
(5524)
(5492)
(5331)
(5300)
(5057)
(5048)
(4884)
(4829)
(4667)
(4626)
(4166)
(4063)
(3996)
(3706)
(3689)
(3620)
(3605)
(3521)
(3367)
(3220)
学科
(26580)
经济(26563)
管理(16633)
方法(16255)
(15708)
数学(15139)
数学方法(14666)
(13644)
企业(13644)
(5718)
(5705)
理论(5690)
中国(5610)
业经(4783)
地方(4217)
教学(4208)
(4188)
(4119)
贸易(4115)
(4007)
技术(3855)
农业(3599)
(3540)
环境(3370)
(3328)
(3293)
(3138)
(2849)
银行(2837)
学法(2730)
机构
学院(89742)
大学(87903)
管理(34854)
(32147)
经济(31443)
理学(30683)
理学院(30373)
管理学(29300)
管理学院(29170)
研究(28618)
中国(20640)
科学(20438)
(18446)
(16964)
业大(15828)
(15330)
研究所(14326)
农业(13602)
(13340)
(13090)
中心(12920)
技术(11921)
北京(11394)
(10974)
(10884)
师范(10764)
财经(10759)
(10750)
工程(9735)
(9733)
基金
项目(64778)
科学(49899)
基金(45535)
研究(43412)
(41423)
国家(41140)
科学基金(34753)
(27239)
社会(25395)
自然(24982)
自然科(24477)
自然科学(24473)
社会科(24121)
社会科学(24113)
自然科学基金(24003)
基金项目(23537)
(23084)
教育(21565)
资助(20549)
编号(17526)
重点(15263)
计划(13910)
(13856)
(13678)
(13385)
成果(13333)
科研(12924)
创新(12912)
课题(12900)
科技(12372)
期刊
(31246)
经济(31246)
研究(21472)
中国(16746)
学报(16605)
科学(14705)
(14387)
管理(13274)
大学(12035)
学学(11503)
教育(11312)
技术(10288)
农业(9906)
(9613)
统计(7109)
(6458)
决策(5902)
(5851)
业经(5581)
(5518)
金融(5518)
经济研究(5404)
科技(4899)
技术经济(4890)
财经(4855)
业大(4654)
(4346)
职业(4296)
(4151)
商业(4054)
共检索到122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袁兴伟  严利平  杨林林  黎雨轩  程家骅  
为揭示同方差和异方差结构对鱼类生长模型估计精度的影响,本研究以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案例,选用2007 2009年东海北部近海常规监测的小黄鱼基础生物学测定资料,采用对数正态函数型、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方差结构,分别对Schnute生长模型3种基本形式的von Bertalanffy(LVB)、Gompertz和Schnute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并采用似然比检验和AIC准则,选择确定最优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在渔获群体低龄化的条件下,其生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对方差结构较为敏感;对数正态函数型、幂函数型和指数函数型方差结构函数对3种生长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较为接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阳  张翼  张辉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为我国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经济种类,幼鱼补充群体的资源丰度和空间分布很大程度会影响小黄鱼总体种群动态,而幼鱼分布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一定的空间格局。为了解小黄鱼幼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基于2019年8月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30°30′N~35°00′N、120°00′E~127°00′E)小黄鱼幼鱼与环境调查数据,运用3种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Tweedie-GAM、Delta Gamma-GAM和Delta Lognormal-GAM探究资源丰度与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预测能力看,Delta Gamma-GAM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值为12 014.43,Pearson相关系数r值为0.461,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值为0.699)。小黄鱼的分布在空间上具有高度的集群性,集中分布范围在32°N~34°N、122°E~124°E的海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呈递减扩散分布。各环境因子中,小黄鱼幼鱼分布只与水深有显著性关联,表现为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反映了小黄鱼幼体偏好近岸的分布格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辉  袁兴伟  程家骅  
根据1999-2008年东海区渔业资源底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获取的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生物学资料,利用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与BIC(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对小黄鱼的Ricker、Beverton-Holt和Cushing繁殖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针对选择的繁殖模型,经单因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对繁殖模型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经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确定东海区小黄鱼的适用繁殖模型。结果表明:3种繁殖模型中,Ricker繁殖模型更适合模拟小黄鱼亲体与补充量关系,但吕泗渔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林龙山  程家骅  
根据2003-2006年每年秋季(9月下旬)在东海北部的渔业资源和温盐度同步调查资料,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底层温盐度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它们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海北部秋季小黄鱼主要分布在大沙、长江口和江外水域。小黄鱼索饵群体主要出现在暖水控制区及其边缘水域:暖水区底层水温22~25℃,底层盐度31.5~33.0;暖水边缘区底层水温14~21℃,底层盐度33.0~34.0。长江口水域是当年生索饵群的主要出现水域,呈高温低盐特征;江外、舟外、沙外水域是隔年生索饵群体的主要出现水域,为低温高盐特征;混合索饵群主要出现在水温和盐度均偏低的南黄海和大沙...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峰元  林龙山  李建生  程家骅  
根据2003~2005年每年4月东海区北部小黄鱼CPUE、海水温度和盐度数据,分析了春季小黄鱼分布与水团间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5年每年4月小黄鱼的平均CPUE分别为4.72、3.47和1.96 kg/h;小黄鱼的主要分布区可分为4个海域:A,黄海南部近海;B,黄、东海交界海域;C,长江口外海域;D,东海中北部海域;小黄鱼最适生存的底层温度为10~14℃,底层盐度为32~34.3;研究海域内底层水团包括: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黄海水团、黄-东海混合水团以及东海混合水团;分布区C内的小黄鱼主要位于东海混合水团和黄-东海混合水团的交汇处,其它3个分布区内的小黄鱼都是在东海北部底层冷水团与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陈诚  袁兴伟  杨林林  严利平  金艳  程家骅  
为筛选表征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种群时间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变化模式,根据2000―2015年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最小/最大自相关因子方法(min/max autocorrelation factors,MAF)将生物学、捕捞强度、空间分布等19个指标进行融合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种群的年际变化模式和资源现状。通过一阶变异值计算各指标与时间的相关性,并以1为时间相关性分组标准,共筛选出7个指标,分别为生殖群体的性比组成(Sexratio S)、纬度分布重心(YCG)、异速生长系数(BS)、铺展面积(SA)、资源密度(CPUES)、条件因子(Condition S)和75%体长。将筛选后的指标用于MAF分析,根据MAF主分量值,两个主分量的一阶滞变异值为0.16、0.19,表现出相对较弱的时间连续性。从MAF得分的位相年际变化上,2000―2015年期间主分量MAF1可划分为3个位相,分别为2000―2002年、2003―2012年、2013―2015年;从趋势变化上,可分为2个趋势,分别为2000―2007年和2010―2015年。主分量MAF2可以划分2个位相,分别为2000―2007年和2010—2014年;从趋势上,可划分为4个趋势,分别为2000―2003年、2004―2006年、2007―2012年和2013—2015年。对第一主分量贡献度最高的指标是生殖群体的纬度分布重心(–0.756)和异速生长系数(–0.609);对第二分量贡献度最高的指标有生殖群体的性比组成(0.590)、异速生长系数(0.539)和扩散面积(–0.606)。主分量MAF1得分的年际变化与纬度分布重心和异速生长系数负相关;MAF2得分与性比、异速生长系数正相关,而与铺展面积负相关。由上可知,MAF1和MAF2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模式反映了各指标的共同变化方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甄选识别种群变化的主要指标及评估资源变化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九奇  叶昌臣  王文波  尹增强  陈绍军  
利用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采用基于Bayes方法的Pella-Tomlinson模型对东海区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了科学评析,同时,在不同渔业政策选择下,对2004-2020年的资源量与渔获量进行了预测模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东海区小黄鱼渔业资源的环境容纳量K为394 514 t;内禀增长率r为1.146;1991年的资源生物量为338 493 t、尔后持续上升到1994年的370 923 t。1994年以后又持续下降,到2003年下降到最低值111 253 t;最大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为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旭鹏  金显仕  戴芳群  
根据1960年、1982年、1993年和2003年各年春季对渤海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获得的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Bleeker)生物学数据,对4个不同年代间渤海小黄鱼的群体组成、生长状况等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间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小黄鱼的生物学特征在这4个年代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自1982年以来,渤海小黄鱼群体结构呈现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生长加快、渐近体长和渐近体质量减小、体质量生长拐点提前等现象。小黄鱼生物学特征因子的年代间变化,可能与渔业资源不断衰退以及小黄鱼自身对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适应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凡  李显森  赵宪勇  
底拖网调查(扫海面积法)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基于调查设计的方法(design-based method)和基于模型的方法(model-based method),其中基于调查设计的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较为常见,而基于模型的方法则较少应用。介绍了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的Δ-分布模型分析方法,并采用此方法对2000年秋季黄海小黄鱼和银鲳的资源量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小黄鱼资源的平均分布密度为66.3kg.km-2,95%置信区间为(23.4,109.2)kg.km-2;总资源量均值为14 626.9t,95%置信区间为(5 168.4,24 085.5)t。银鲳资源密度均值为19.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李惠玉  
本研究以东海区历年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带鱼和小黄鱼的群体结构、生物学参数、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等渔业生物学动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东海区带鱼和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现象相当突出,渐近长度L∞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下降趋势,而生长参数K以及总死亡系数Z和捕捞死亡系数F却呈现逐渐增大趋势。摄食习性和繁殖习性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带鱼表现出极强的自食性,小黄鱼主要摄食种类与过去大不相同;性成熟提前,同年龄、同一体长组的带鱼和小黄鱼个体平均绝对繁殖力提高。产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捕捞的影响和鱼类自身适应自然的结果。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寒野  刘勇  程家骅  
针对Lesile法未考虑自然死亡因素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形式的Lesile法,使得该方法也能适用于长渔获周期的资源群体,并结合2009~2010年全国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评估的渔业统计结果和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估算东海区小黄鱼(Lartmichtlys polyaetis)资源量。结果表明,伏季休渔开捕后可供利用的小黄鱼资源量为16.99×104t,到4月底余存4.65×104t,年平均资源量7.70×104t,最大持续产量8.93×104t,全年开发率达到0.87,处于过度开发状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寒野  程家骅  
运用地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2002年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分布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Kriging法对不同时期的小黄鱼分布进行空间插值成图。结果显示,不同时期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的变异函数均可拟合为球状模型,秋季的空间变异程度最高,冬季随机性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最低,具有最好的空间自相关特性,而夏季的空间自相关范围最小。小黄鱼空间结构的季节变化与其繁殖、索饵、洄游等生态习性和人为捕捞影响密切相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林龙山  程家骅  任一平  凌建忠  
本研究以 196 3、1983和 2 0 0 1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为依据 ,对小黄鱼 (Pseudosciaenapolyactis)的种群结构、生长和死亡等主要种群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东海区小黄鱼种群的个体小型化、低龄化现象相当突出 ,平均年龄仅为 0 .92 3龄 ;生长加快 ,生长参数k值达 0 .5 5 ;体重生长的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变小 ,仅为 1.6 7龄 ;性成熟提前 ;死亡率提高 ,残存率减小。尽管小黄鱼近年来产量有所恢复 ,但资源利用对象主要以当年生补充群体为主 ,生长型捕捞过度趋势加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宋学锋  陈雪忠  黄洪亮  唐峰华  王德虎  屈泰春  
近年来东海由于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小黄鱼资源量发生了严重的衰退。为更有效可持续利用小黄鱼资源,本试验就东海区底拖网菱形目50、55、60、65、70、75和80 mm网囊网目对小黄鱼进行选择性研究,采用套网法对不同尺寸的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当网囊为50和55 mm时产生较高逃逸率,但仍捕获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随着网目由小变大,囊网捕获小黄鱼的平均体长、体重也逐渐变大;(3)拖网时间加长,由于网囊中渔获积累产生的堵塞效应,严重影响非目标鱼类的逃逸率;(4)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0.5)与不同网目尺寸拟合的直线:L0.5=2.625M-30.7(R2=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尊雷  严利平  袁兴伟  杨林林  刘勇  黎雨轩  李圣法  程家骅  吴颖  
为建立稳定环境和波动环境机制下预防性渔业管理生物参考点,整合调查设计和渔捞日志等多源资源指标构建混合矩阵,利用logistic和Fox剩余产量模型的两步分析技术,对东海区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渔业资源动态进行评估。模型估算参数和管理参考点显示,Fox模型对渔获量和CPUE拟合的方差贡献率高于logistic模型,两者分别为68%和57%,环境承载力和内禀增长率相差较大。logistic模型估算了相对较低的承载力和较高的内秉增长率、初始开发率以及MSY。稳定环境下资源状况评判结果表明:1999―2008年间多数年份的捕捞强度超过捕捞水平限制参考点,渔业遭受过度开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