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9)
2023(1986)
2022(1620)
2021(1495)
2020(1324)
2019(2772)
2018(2681)
2017(4554)
2016(2588)
2015(2868)
2014(2757)
2013(2767)
2012(2548)
2011(2386)
2010(2371)
2009(2187)
2008(2231)
2007(1912)
2006(1705)
2005(1564)
作者
(9202)
(7800)
(7732)
(7527)
(5086)
(3889)
(3405)
(3082)
(3068)
(2788)
(2751)
(2710)
(2589)
(2578)
(2532)
(2496)
(2388)
(2385)
(2333)
(2310)
(2249)
(2076)
(1956)
(1930)
(1749)
(1742)
(1725)
(1661)
(1643)
(1640)
学科
(9438)
(8696)
经济(8690)
管理(3658)
(3556)
经济学(2794)
(2704)
企业(2704)
(2522)
方法(2456)
税收(2338)
(2307)
理论(2201)
中国(2163)
(2017)
水产(1893)
数学(1823)
数学方法(1781)
教育(1726)
(1707)
(1600)
生态(1470)
业经(1404)
农业(1360)
生物(1331)
地方(1330)
(1293)
土壤(1291)
资源(1288)
环境(1217)
机构
大学(39772)
学院(37669)
研究(17780)
科学(14120)
中国(12352)
(11643)
经济(11317)
管理(10525)
(10303)
(10257)
研究所(9803)
(8747)
理学(8696)
理学院(8496)
农业(8385)
管理学(8195)
管理学院(8123)
中心(7748)
业大(7536)
(6861)
(6734)
(6651)
实验(6538)
师范(6508)
(6461)
实验室(6277)
(6185)
重点(5948)
研究院(5726)
(5565)
基金
项目(27388)
科学(20563)
基金(19542)
(19201)
国家(19081)
研究(16789)
科学基金(14683)
自然(10945)
自然科(10636)
自然科学(10632)
自然科学基金(10440)
(10339)
基金项目(10284)
(9892)
社会(9297)
社会科(8639)
社会科学(8637)
资助(7664)
教育(7601)
重点(7396)
计划(6826)
科技(6440)
编号(6235)
(6160)
科研(5892)
专项(5779)
(5658)
成果(5603)
(5358)
创新(5096)
期刊
(12947)
经济(12947)
学报(11676)
研究(10698)
科学(8996)
(8479)
大学(7647)
中国(7341)
学学(7188)
农业(5904)
教育(4786)
(3950)
(3592)
业大(3135)
管理(3079)
林业(3059)
图书(2897)
资源(2863)
(2532)
农业大学(2359)
财经(2160)
经济研究(2138)
科技(2124)
书馆(2063)
图书馆(2063)
自然(2014)
技术(1973)
(1884)
(1866)
(1855)
共检索到57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楠  方舟  陈新军  
根据2017及2018年9月-翌年2月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样本,研究了其基础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雄性个体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分别为100~180mm和40~160g(n=309尾),雌性分别为80~160mm和40~160g(n=304尾),雌雄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年间存在差异。协方差分析(ANCOVA)表明,雄性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年间差异显著(P0.05)。雄性性成熟胴长主要集中在大于120mm的个体,雌性为大于140mm的个体,并且个体呈现较小体型下即可达到性腺成熟的趋势。雌性个体的胴长和体质量生长速率略快于雄性,并且雌雄个体的体质量生长率年间差异较大。综合分析认为:两年间采样的剑尖枪乌贼种群为春季和夏季产卵种群,2018年样本中夏季产卵种群的幼体数量较多。因此,对剑尖枪乌贼渔业生物学动态特征的研究是资源持续开发和渔业管理的基础。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杰  刘尊雷  李圣法  程家骅  杨林林  
角质颚作为头足类的一种形态属性稳定的硬组织,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信息。根据2011~2014年期间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214 ind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样本,分析角质颚各项形态参数特征。相似性检验认为,雌雄角质颚之间无显著性差异(r=-0.037;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可挑选出上头盖长(Uhl)和上脊突长(UCl)为上颚形态参数的代表、下脊突长(lCl)和下侧壁长(llWl)为下颚形态参数的代表,并拟合外部形态参数与胴长、体质量的关系。探究角质颚各部分形态参数比值与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挑选出随个体发育呈现稳定的指标。结果表明,角质颚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柱  陈丕茂  贾晓平  徐实怀  
头足类动物是海洋渔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是头足类动物中主要种类之一,其在中国南海的资源分布和变动等规律还不清楚。因此,调查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资源现状,探索其时间变动规律,对于更好地开发利用南海剑尖枪乌贼资源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02年调查数据,介绍中国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生物学特性,分析其资源密度指数的区域、昼夜、季节以及水深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岛以东近海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均明显高于北部湾及海南岛南部近海;整个南海北部剑尖枪乌贼的平均密度指数和平均尾数密度指数夜晚高于白天,其中平均密度指数以海南岛以东最高,为6....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薛薇  李楠  方舟  
根据2017—2020年拖网渔船在东海北部外海采集的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调查数据,分析剑尖枪乌贼的生物学特征,并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 GAM)研究该海域剑尖枪乌贼的生长特性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4年采样期间,雌性剑尖枪乌贼的优势胴长和体质量组分别为80~160mm和10~170g,年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分别为60~180mm和10~170g,存在年间显著性差异(P<0.01)。协方差分析表明,2017、2020年个体体质量-胴长关系差异显著(P0.05)。性成熟胴长与性腺成熟度存在年间差异,且雌雄性成熟胴长均随水温增加而增加,反之则减少。GAM结果表明,胴长与25m深处水温交互作用并引入年份和季节因子的模型(M_9)是最优模型,雄性生长和性成熟过程较雌性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年份对于雄性的影响更大,而雌性受25m深处水温的影响较大。剑尖枪乌贼的生长和性成熟与周围环境变动密切相关,水温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受环境变动影响和个体生存机制的制约,在160mm胴长处,剑尖枪乌贼雄性较雌性存在更明显的大小两种体型的群体。本研究有助于剑尖枪乌贼资源的有效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并为其资源评估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林  姜亚洲  刘尊雷  林楠  李圣法  程家骅  
根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测定了火枪乌贼(Loligo beka)的胴长、角质颚形态指标等参数,阐述了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形态特征及其长度的相对稳定性指标。结果表明,火枪乌贼角质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上、下颚差异较大,其中,上、下颚HL相对于RL均存在着等速生长现象(P>0.05);CL相对于RL均存在着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0.05);而WL、WW相对于RL则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现象(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超  方舟  陈新军  
研究生物体的个体发育有助于充分认识其个体形态变化规律,从而了解生物体结构的功能性与形态间的相关关系。为探究剑尖枪乌贼(Uroteuthis edulis)角质颚的生长变化规律,本研究使用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性别及发育阶段角质颚大小和形态的差异,并揭示其背后的生态含义。研究结果显示,剑尖枪乌贼不同性别个体的角质颚大小在发育过程中存在一定差异,雌性个体角质颚大于雄性个体,但不同性别角质颚形态差异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和薄板样条变形网格显示,角质颚形态由未成熟至成熟期呈渐变规律。在发育过程中,上、下颚的头盖和翼部变得更大,脊突更加凸出,颚角夹角逐渐变小;上颚喙部更加尖锐,但下颚喙部逐渐变得迟钝。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上颚在未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小,在亚成熟期和成熟期变化较大,亚成熟期和成熟期形态变化趋势相似;下颚在未成熟期和亚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大,成熟期形态变化较小,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趋势差异较大。剑尖枪乌贼在发育过程中,角质颚形态随着其个体不断发育呈渐变规律,同时角质颚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可能与剑尖枪乌贼发育过程中的摄食和环境变化有关。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李楠  方舟  梁君  张洪亮  周永东  蒋日进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沿岸海域拖网调查捕获的剑尖枪乌贼样本数据,结合提升回归树方法(boosted regression tree, BRT),确定不同的环境因子权重,利用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 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 GMM)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春季剑尖枪乌贼栖息海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a,Chl.a)和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dissolved oxygen, DO)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2~24℃、34~36、0.5~1.5 mg/m~3和8~10 mg/L;而夏季对应的环境因子适宜范围分别为23~24℃、31~34、0.5~1.5 mg/m~3和7~11 mg/L,季节差异较小;提升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SST为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其次分别为DO、Chl.a和SSS。剑尖枪乌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时空分布:春季HSI相对较低,且适宜栖息地主要出现在偏南部海域(27°N~29°N);夏季的HSI相对较高,且在北部海域也发现较高的HSI值(30°N~31°N)。2种算法相比而言,GMM方法有着更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IC),因此更为适宜浙江沿岸剑尖枪乌贼的栖息地研究。浙江沿岸的剑尖枪乌贼最适栖息地的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翔  李楠  金岳  胡贯宇  方舟  
根据2016年4—6月于南海北部采集的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样本,采用梯度森林法筛选影响个体生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并通过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耳石日增量与关键环境因子的关系,分析环境因子对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中的中国枪乌贼孵化于2015年10月—2016年1月,孵化高峰期为11—12月;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25m水深温度(temperature of 25m, T_(25))和 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是影响枪乌贼产卵群体(11—12月)的关键环境变量。SST为23~28℃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着SST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T_(25)为23~28℃时,耳石日增量宽度随着T_(25)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当SSS为33.2~33.8时,耳石日增量随着SSS的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根据结果可以推断,水温和盐度对中国枪乌贼的生长影响显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东明  朱国平  陈新军  魏广恩  陈洋洋  
作为栖息水域最冷的枪乌贼科头足类,巴塔哥尼亚枪乌贼在西南大西洋生态系统中有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但迄今为止,关于该物种的繁殖生物学信息仍较有限。为此,本研究对巴塔哥尼亚枪乌贼的雌雄组成结构、性腺发育及其生殖投入等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巴塔哥尼亚枪乌贼雌雄比例约为1.79∶1,基本接近雌雄比例1∶1假设。雌雄个体大小以单一峰值区间分布个体为主,雌雄个体之间的生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雌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116.44,缠卵腺指数为10.7436.51,二者密切相关;雄性个体性腺指数为0.295.75,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芃  方舟  陈新军  
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是广泛分布于世界三大洋的经济头足类,是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化捕捞对象之一。根据其洄游路径的研究及分布广、价值高的特性,今后有可能成为我国头足类渔业的捕捞对象,为此,本文对菱鳍乌贼的种群结构、年龄与生长、摄食生态与垂直分布状况、繁殖习性、早期生活史和洄游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归纳和总结,阐述其开发利用状况。同时,以我国东海外海菱鳍乌贼资源为重点,阐述其今后应该重点研究的内容,即需要对我国东海及其外部附近西北太平洋海域的菱鳍乌贼资源状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其生活史及资源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科学评估其资源量,确保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方舟  刘必林  高春霞  
根据2005年4~5月、2014年4~6月以及2014年2~6月我国渔船分别在印度洋海域、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和中西太平洋海域采集的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样本,对其胴长、体质量、性成熟度组成和初次性成熟胴长等基础生物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及所占的比例为380~560 mm和83.50%;中东太平洋赤道海域为160~240 mm和81.86%;中西太平洋海域雌性为140~180mm和77.78%,雄性为140~160 mm和93.14%。印度洋海域雌性个体优势体质量及所占比例分别为1 500~4 500 g和85.00%;中东太...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迪  金岳  陈芃  陈新军  陈峰  
为了尝试利用角质颚对东海2种常见枪乌贼类种类进行判别,本研究对2015年11月采集的69尾中国枪乌贼和100尾杜氏枪乌贼的角质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逐步判别分析法、傅里叶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种类判别。结果显示,在所有12个形态参数的比较中,中国枪乌贼和杜氏枪乌贼都存在极显著差异,杜氏枪乌贼角质颚在雌雄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中国枪乌贼判别正确率为92.4%,杜氏枪乌贼为85.3%,总判别正确率为88.2%。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以2种枪乌贼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中,负载值最高的形态参数比例指标构建判别函数,中国枪乌贼的判别正确率为98.5%,杜氏枪乌贼为84.2%,总判别正确率为90.1%。分雌雄对2种枪乌贼进行分类判别,雄性的总判别正确率为83.3%,雌性为97.8%。利用傅里叶法进行判别分析,基于上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83.3%,基于下颚的判别总正确率为95.0%。研究表明,角质颚外部形态可用于2个枪乌贼种类的判别。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龚玉艳  杨玉滔  孔啸兰  张俊  江艳娥  陈作志  晏磊  张魁  
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是深海虾拖网的主要副渔获物之一,对维持深海及陆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15年6、8月及2017年3月在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利用底层虾拖网及中层拖网采集的瓦氏眶灯鱼(Diaphus watasei)样品,对其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瓦氏眶灯鱼的体长范围为71~172 mm,平均118 mm;体重范围为5.25~66.20 g,平均26.05 g。雌雄个体体长、体重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ANOVA,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艳娥  陈作志  林昭进  邱永松  张鹏  方展强  
根据2012年9—10月采集的780尾鸢乌贼样本,对比研究了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种群的渔业生物学特征,为南海海域鸢乌贼渔业资源的管理、保护等提供基础资料。按海洋调查规范测定样本的胴长、体质量、性腺指数和摄食指数等生物学指标,通过磨片测定耳石生长纹数。结果显示,中型群胴长范围79~266 mm,优势胴长为111~14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变化不明显;微型群胴长范围56~118 mm,优势胴长为66~95 mm,平均胴长随纬度的升高略呈上升趋势。中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17.47~957.20 g,优势体质量为45.01~120.00 g;微型群体质量分布范围5.81~76.56 g,优势体质量为5.01~50.00 g;中型群和微型群平均体质量随纬度的升高均有上升的趋势。中型群和微型群两个群体雌性和雄性样本的胴长和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均适合幂函数。中型群雌雄比例为0.80∶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1.12∶1;微型群雌雄比例为3∶1,未成熟与成熟个体比例为0.83∶1。中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1.71,雄性为3.31;微型群雌性的性腺指数为4.07,雄性为4.11。中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5.07,雄性为3.54;微型群雌性的摄食指数为1.89,雄性为2.75。中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30~135 d,微型群耳石日龄范围为44~81 d。根据样本捕捞日期,推测微型群和中型群的产卵高峰分别为7月和8月。南海海域鸢乌贼秋季样本中型群个体规格大于微型群个体,2个群体的性成熟和孵化存在错峰现象,微型群雌性性成熟和产卵略早于中型群的雌性。推断7°、14°和16°N海域是鸢乌贼群体在南海的摄食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根据1986年和2010年在黄海北部取样测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数据以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鲭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特征方面,1986年的叉长、体质量、纯体质量和性腺重这4项基本生物学指标的范围和平均值均明显大于2010年,年龄结构从1986年由1+~7+龄组成,2+龄和3+龄为优势组,改变为2010年由1+~3+龄组成,2+龄为优势组。在性腺成熟度组成和性腺指数(GSI)方面,2次采样均发现日本鲭雌鱼性腺成熟度以Ⅳ期和Ⅴ期为主;开始排卵前,GSI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叉长组而言,2010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