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27)
2023(4157)
2022(3448)
2021(3136)
2020(2653)
2019(5734)
2018(5843)
2017(10095)
2016(6029)
2015(6824)
2014(6951)
2013(6491)
2012(5980)
2011(5442)
2010(5469)
2009(4853)
2008(4781)
2007(4467)
2006(3880)
2005(3476)
作者
(20416)
(17044)
(16998)
(16258)
(10795)
(8237)
(7652)
(6732)
(6580)
(5956)
(5889)
(5793)
(5784)
(5677)
(5620)
(5235)
(5156)
(5144)
(5095)
(4846)
(4581)
(4469)
(4309)
(4013)
(3903)
(3791)
(3730)
(3704)
(3638)
(3532)
学科
(16088)
经济(16056)
管理(12664)
(10151)
(8601)
(7722)
企业(7722)
中国(5983)
(5764)
(5733)
(5331)
方法(4704)
(4667)
地方(4271)
理论(4074)
(3822)
银行(3786)
数学(3768)
(3705)
(3685)
金融(3678)
数学方法(3673)
业经(3612)
(3548)
水产(3484)
教育(3474)
农业(3447)
税收(3312)
(3281)
体制(3091)
机构
大学(81935)
学院(81464)
研究(36893)
科学(26484)
中国(26481)
(25537)
经济(24727)
管理(24371)
(22707)
(21481)
理学(20213)
研究所(20071)
理学院(19870)
管理学(19264)
管理学院(19116)
(18684)
农业(18356)
业大(16461)
中心(15866)
(14591)
(14576)
(13768)
(13189)
(12975)
技术(12546)
(12250)
研究院(12113)
师范(11920)
实验(11707)
北京(11682)
基金
项目(58441)
科学(43240)
基金(39362)
研究(38891)
(38236)
国家(37913)
科学基金(29157)
(24048)
社会(21400)
(21335)
基金项目(20532)
自然(20426)
社会科(20003)
社会科学(20000)
自然科(19905)
自然科学(19894)
自然科学基金(19491)
教育(17652)
资助(16131)
编号(15551)
重点(14649)
计划(13671)
成果(13432)
科技(13301)
(13062)
课题(12479)
(11858)
科研(11854)
(11648)
(11521)
期刊
(31536)
经济(31536)
研究(23407)
学报(21986)
中国(20514)
(20078)
科学(17455)
大学(15048)
学学(14401)
农业(13471)
教育(12329)
(9924)
管理(8777)
(7363)
业大(6397)
(6342)
金融(6342)
技术(6287)
(5579)
林业(5485)
业经(5224)
农业大学(5164)
科技(4766)
经济研究(4729)
财经(4454)
资源(4167)
现代(4087)
职业(4045)
图书(3885)
(3850)
共检索到130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翰林  严利平  张辉  李建生  
根据2021年3-4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样本,通过耳石轮纹判读、生长逆算和生长方程拟合分析了其群体结构与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日本鲭繁殖群体中雌雄个体之间的叉长和体重关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F=0.376,P=0.54>0.05);雌雄合计的年龄结构为1~7龄,优势年龄组为1~2龄,占比73.63%;3龄及3龄以下,雌性数量多于雄性;3龄以上,雌雄数量基本相当,但雌性缺少高龄个体。叉长与体重关系式为:W=0.8837×10–6FL3.47。线性函数关系是叉长和耳石半径关系的最优解,其关系式为FL=184.09R-112.73。利用4种模型逆算出的叉长和年龄数据来拟合vonBertalanffy、Gompertz和Logistic等3种生长方程并进行比较,其中用Dahl-Lea模型逆算的vonBertalanffy方程的AIC值和BIC值均最小,因此选择其作为最佳生长方程,得到的von Bertalanffy叉长生长方程为FLt=427.18[1-e~(–0.23(t+2.5))];体重生长方程为Wt=1187.20[1-e~((–0.23(t+2.5))]~(3.47)。经过二阶求导,得到拐点年龄为2.91龄,对应的拐点体重和叉长分别为365.03g,304.09mm,可以作为今后制定日本鲭开捕规格的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建生  胡芬  严利平  张辉  
利用2010–2012年春季在东海中部获得的日本鲭产卵群体样品的生物学及繁殖力测定数据,对其群体结构、性腺指数GSI和繁殖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东海中部日本鲭产卵群体年龄结构由1–5龄组成,以2–4龄占优势。日本鲭的个体绝对繁殖力为24770–734684粒,平均为(145575±10067)粒;纯体重相对繁殖力为175–1404 grain/g,平均为(524±24)grain/g;叉长相对繁殖力为102–2070 grain/mm,平均为(483±29)grain/mm。ANOV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叉长组间的性腺指数GSI(F=2.34,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利用1960–2012年间3个时间段共1054尾东海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的基础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组成、肥满度、性比、性成熟长度等繁殖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海日本鲭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优势年龄组、肥满度指数、最小和平均性成熟长度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各年代的性比均符合1∶1关系(P>0.05),但呈现升高的趋势。与前2个年代相比,21世纪初期有大量1龄鱼加入繁殖群体,这有助于提高繁殖群体的数量。各年代的雌雄鱼性成熟长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小和平均性成熟长度均表现为雄鱼略大于雌鱼。面对近50年来不断增强的捕捞压...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翰林  严利平  张辉  李建生  
为合理利用日本鲭(Scomberjaponicus)资源并深入了解其资源补充规律,利用2021年3—4月在东海中部采集的日本鲭繁殖群体样本,研究了其年龄与卵径和繁殖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雌性日本鲭繁殖群体由1+~5+龄构成,1+和2+龄占优势(68.54%)。根据Logistic方程拟合得到其50%性成熟叉长为256.98 mm。独立T检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性腺发育程度与卵径存在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0.001);高龄组(3+~5+龄)与低龄组(1+~2+龄)的卵径存在极显著差异(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史雨楠   严利平   李建生  
为研究东海海域澳洲鲐(Scomberaustralasicus)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依据2016—2023年1—4月在东海中南部采集的227尾澳洲鲐样本,分析了澳洲鲐繁殖群体的叉长、体重、摄食等级、肥满度、性腺指数、性比及肌肉含量等生物学特征。结果显示,澳洲鲐繁殖群体性别间的叉长和体重关系无显著差异(P>0.05),雌雄个体合并拟合的叉长和体重关系式为:W=3×10–6FL3.2558。1月为澳洲鲐的越冬期, 2—4月为繁殖期。澳洲鲐的产卵高峰期集中在3月,到4月下旬,已经产卵的澳洲鲐数量比例增大。在性腺发育同等情况下,雌性澳洲鲐在繁殖期间性腺指数始终高于雄性澳洲鲐,而肌肉含量却小于雄性澳洲鲐。摄食强度在越冬期到繁殖期前后是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肥满度则是先上升后下降,最后恢复到与繁殖期前相近的水平。2月繁殖初期雄性多于雌性,到3—4月繁殖中后期雌性数量多于雄性。这种繁殖期间性比的变化符合最大限度实现世代补充和繁殖收益最大化的繁殖策略。综上,东海中南部澳洲鲐的繁殖高峰期集中在3月,在进入繁殖期后,性腺发育过程中会减少摄食,生长缓慢,机体的部分肌肉组织会转化为性腺以满足生殖所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张辉  
利用2012年春季在温台渔场对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繁殖群体连续6批取样的生物学测定数据,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长340 mm以下群体中,雌雄比基本符合1∶1的性比关系;叉长340 mm以上群体中,雌鱼显著多于雄鱼(P<0.05)。GSI随时间的变化结果显示,温台渔场日本鲭的主要繁殖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不同时间段的雌鱼和雄鱼GSI均总体表现为雌鱼大于雄鱼(P<0.05)。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平均摄食强度总体表现为雄鱼大于雌鱼。不同性腺发育阶段的雌性和雄性的肝指数均雌性显著大于雄性(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建生  严利平  胡芬  
根据1986年和2010年在黄海北部取样测定的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数据以及怀卵量计数结果,对其繁殖生物学特征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鲭产卵群体基础生物学特征方面,1986年的叉长、体质量、纯体质量和性腺重这4项基本生物学指标的范围和平均值均明显大于2010年,年龄结构从1986年由1+~7+龄组成,2+龄和3+龄为优势组,改变为2010年由1+~3+龄组成,2+龄为优势组。在性腺成熟度组成和性腺指数(GSI)方面,2次采样均发现日本鲭雌鱼性腺成熟度以Ⅳ期和Ⅴ期为主;开始排卵前,GSI随性腺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叉长组而言,2010年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焕焕  张涛  宋超  赵峰  毕学娟  章龙珍  庄平  
2014年4~8月于凤鲚(Coilia mystus)繁殖盛期在长江口逐月采样,对凤鲚繁殖群体的雌性个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年龄结构为1~3龄,共3个年龄组,其中1~2龄个体占87.06%。繁殖群体的平均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151.66±21.13)mm、(16.97±6.34)g。体长与体质量关系为W=1.63×10~(-5)l~(2.75)(n=124,R~2=0.935 3),显著性差异检验表明凤鲚属于匀速生长类型(P>0.05)。体长和体质量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205.85[1-e~(-0.48(t+1.02)(],W_t=38.31[1-...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栋  何光喜  刘其根  张峻德  陈来生  洪荣华  陈马康  童合一  
为了解千岛湖大眼华鳊(Sinibrama macrops)的种群状况,于2008年7月-2009年4月在千岛湖采集了707尾实验样本,以其鳞片为材料进行年龄鉴定,对大眼华鳊种群的年龄、生长和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大眼华鳊样本年龄由雌性0+~5+(1~6龄)6个年龄组和雄性0+~4+(1~5龄)5个年龄组组成,雌雄的优势年龄组均为1+~2+龄(2~3龄),占总数的71.4%;体长范围为9.2~20.4 cm,体重范围为18~195 g;体长和体重生长关系式为W=0.0248L2.8985(r=0.9482);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24.04[1-e-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田娜娜  杨瑞斌  谭博真  曾小理  何林强  徐兆利  朱振  刘海平  杨学芬  
本研究以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结合生物学测量数据,利用函数拟合求得生长方程,并解剖观察性腺发育情况,对采自西藏哲古措的1616尾异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warti)开展了年龄、生长及繁殖特性研究。结果发现,所采集的异尾高原鳅年龄分布为1~6龄,高龄个体较少。体长为3.47~14.30 cm,体重为0.40~28.70 g,生长特性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13.891[1-e-0.168(t+2.895)](R2=0.940); Wt=28.179[1-e-0.168(t+2.895)]3.0115(R2=0.991)。拐点年龄为3.65,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9.26cm、8.31g。异尾高原鳅雌雄性比为1∶3.01,χ2检验结果显示雌雄差异极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战伟  李钟杰  刘家寿  张堂林  叶少文  张华  
2010年6月—2011年6月,对丹江口水库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不同繁殖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新银鱼在该水库产卵时间为1—5月(春群)和9—10月(秋群);其中春季群体的体长(65.79 mm±6.05 mm)、性腺成熟指数(17.26±6.42)、繁殖力(1851粒±342粒)和成熟卵径(0.62 mm±0.05mm)均显著高于秋季群体(体长(55.04 mm±3.18 mm)、性腺成熟指数(11.72±5.01)、繁殖力(1 067粒±190粒)和成熟卵径(0.53 mm±0.04 mm))(P<0.05);但是两个群体的丰满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尊雷  马春艳  严利平  刘勇  李圣法  李建生  张辉  
东海中南部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为中国和日本共同利用的商业性种类,是中日渔业协定暂定措施水域内的主要洄游分布种。为科学评估与管理该区域的日本鲭资源群体,对其种群属性进行了判别。本文以东海中南部海域(26°15’~29°15’N、122°45’~126°45’E)的日本鲭繁殖群体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外部形态判别和分子遗传鉴定的方法,判别日本鲭种群属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采样点间日本鲭群体的形态特征显示分散状态,外部形态判别方法无法判断种群属性,而利用分子遗传方法可判别研究区域的日本鲭属于同一种群。研究认为,东海分布的日本鲭群体的发育初期可能处于不同生境,而源于不同产卵场的混合群体是导致无法利用外部形态判别种群属性的原因。东海中南部的日本鲭应视为同一资源评估单元。该研究提供了东海海域的日本鲭是一个种群的新证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凌建忠  程家骅  任一平  林龙山  
利用2003年4~8月在东海长江口渔场和舟山渔场采集的带鱼(Trichiurushaumela)样品,对东海带鱼的个体繁殖力、以及个体繁殖力与各主要体征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个体绝对繁殖力r、相对繁殖力r/L和r/W均呈正态分布,分别为r~N(39233 4.5810×108)、r/L~N(150.33 2940.89)和r/W~N(140.95 284.26);个体绝对繁殖力r和相对繁殖力r/L与各度量体征指标呈幂函数关系,与称量指标则为线性相关关系;个体相对繁殖力r/W与各体征指标的关系均不十分密切;个体绝对繁殖力r与肝重的关系为:r=WLiv/(6.8531×10-6WLiv+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牟秀霞  张弛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田永军  任一平  
利用2016年4-5月、2017年4月在黄、渤海调查采集的350尾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繁殖群体的生物学数据,对该繁殖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繁殖群体的叉长范围为406~1010 mm,体重范围为533~7245 g,年龄组成为1~10龄,其中1龄与2龄个体分别占总数的39.2%与33.7%。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其生长特性,生长参数分别为L_∞=1246.9mm,K=0.11;雌雄性比为1:1.49,3龄前雄性个体数占优势,3龄后雌性个体数占优势。蓝点马鲛的产卵期在4~6月,产卵盛期为4~5月;其绝对繁殖力范围为9.2~127.5万粒/尾,平均50.5万粒/尾;绝对繁殖力随着年龄、叉长的上升逐渐增大,7龄后出现衰退现象。蓝点马鲛的优势饵料生物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tus)、细鳌虾(Leptochela gracilis)。与历史记录比较,蓝点马鲛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更加突出,摄食结构改变,繁殖期提前,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军  李增光  万荣  黄承伟  
根据2018年5—7月以及2019年5月和8月在长江口水域采集的凤鲚(Coilia mystus) 样本,对其生物学指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凤鲚的肥满度(K)均值为0.32%,雄性为0.37%;雌性凤鲚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GSI)均值为18.58%,雄性为7.47%。2018和2019年长江口凤鲚的卵径分别为0.68和0.70mm,与以往研究相比凤鲚的卵径有变小的趋势。2018和2019年的个体绝对繁殖力分别为11621和6131粒,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组成是繁殖力年间差异的主要原因。凤鲚的绝对繁殖力和体长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质量、净体质量和性腺质量呈正相关,体质量相对繁殖力(F_(W))与性腺质量和性腺指数显著相关。经逐步回归,绝对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为F=5059.5W_(1)+1009(R~(2)=0.73);体长相对繁殖力为F_(L)=27.71+22.77W_(1) (R~(2)=0.76);体质量相对繁殖力为F_(W)=412.41-40.67W_(1)+2614.35I_(GSI)(R~(2)=0.60),个体繁殖力与性腺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用核移位法得到长江口凤鲚2018和2019年的产卵分数分别为0.26和0.24,采样时间不同可能导致了产卵分数的年间差异。本研究分析了长江口凤鲚的繁殖力和产卵分数,可为采用日产卵量方法估算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生物量提供关键参数,以期为长江口凤鲚资源恢复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