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4)
- 2023(8891)
- 2022(8028)
- 2021(7700)
- 2020(6501)
- 2019(15170)
- 2018(15304)
- 2017(29836)
- 2016(16292)
- 2015(18316)
- 2014(18234)
- 2013(17996)
- 2012(16322)
- 2011(14583)
- 2010(14291)
- 2009(12759)
- 2008(12164)
- 2007(10307)
- 2006(8829)
- 2005(7495)
- 学科
- 济(61873)
- 经济(61805)
- 管理(45703)
- 业(42933)
- 企(36143)
- 企业(36143)
- 方法(31167)
- 数学(27074)
- 数学方法(26772)
- 农(15893)
- 中国(15388)
- 财(15069)
- 学(14664)
- 业经(13611)
- 地方(12966)
- 理论(10863)
- 贸(10804)
- 贸易(10798)
- 农业(10713)
- 和(10696)
- 易(10473)
- 技术(10104)
- 环境(10074)
- 制(9779)
- 务(9690)
- 财务(9632)
- 财务管理(9614)
- 企业财务(9095)
- 教育(9087)
- 划(8796)
- 机构
- 大学(223796)
- 学院(221241)
- 管理(92824)
- 济(83722)
- 经济(81807)
- 理学(81422)
- 理学院(80547)
- 管理学(79178)
- 管理学院(78787)
- 研究(71765)
- 中国(51451)
- 京(47652)
- 科学(46809)
- 财(36694)
- 所(35589)
- 业大(34673)
- 农(34507)
- 研究所(32918)
- 中心(32108)
- 江(30360)
- 财经(30134)
- 北京(30018)
- 范(29437)
- 师范(29163)
- 经(27485)
- 农业(27093)
- 院(26576)
- 州(25249)
- 经济学(23900)
- 师范大学(23725)
- 基金
- 项目(160321)
- 科学(125342)
- 研究(117269)
- 基金(115784)
- 家(100763)
- 国家(99941)
- 科学基金(85959)
- 社会(71631)
- 社会科(67797)
- 社会科学(67778)
- 基金项目(62738)
- 省(62685)
- 自然(57361)
- 自然科(56000)
- 自然科学(55989)
- 自然科学基金(54958)
- 教育(53299)
- 划(52911)
- 编号(48372)
- 资助(47660)
- 成果(38526)
- 重点(35336)
- 部(35017)
- 发(33626)
- 创(33343)
- 课题(32454)
- 科研(30996)
- 创新(30991)
- 项目编号(30214)
- 教育部(29860)
共检索到308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元甲 李圣法 宓崇道 钱世勤 胡雅竹
采集东海区黄鳍马面 (Thamnaconushypargyreus) 7批样本共 56 0尾 ,南海区 4批样本共 330尾 ,用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判别函数以及等级聚类分析等数值分析方法 ,对其第二背鳍、臀鳍、左右胸鳍等计数性状和头长 /体长、头长 /体高、体高 /体长等量度性状进行检验和分析 ,并结合生态系方法对两海区的种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东海与南海的黄鳍马面为 2个种群 ,称之为东海种群和南海种群 ,并提出了东海种群资源的管理意见。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沈金鳌
黄鳍马面鲀Thamnaconus hypargyreue(Cope)1992年春汛总产量高达5万吨,目前已成为东海新的主要捕捞对象。东海黄鳍马面鲀的开发利用是东海水产研究所于1981年在东海大陆架外缘和大陆坡深海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中发现的新资源。在80年代绿鳍马面鲀资源比较丰富的时期,它仅作为主捕绿鳍马面鲀的兼捕对象,年产量甚低,兼捕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玉芳 李永振 陈国宝 孙典荣 于杰 崔科
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片段为遗传标记,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和南沙西南部陆架海域5个黄鳍马面鲀群体的遗传结构,以判定南海北部不同海域之间及南海北部与南沙西南部陆架海域黄鳍马面鲀的种群归属。结果表明,在156个个体的779 bp Cyt b同源序列中共检测到56个变异位点和58种单倍型,5个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02 95~0.004 15,遗传分化性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0.820 1~0.980 4)和低核苷酸多样性(0.002 62~0.004 69)的特点;分子方差分析和遗传分化指数显示,黄鳍马面鲀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个体间,群体间无显著遗传分化;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丁民权
本文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公司(1974-1989年)在东海的绿鳍马面渔获量(约18.2万吨),结合东海水温等资料分析绿鳍马面在东海的群体分布,并作初步探讨。经分析表明:(1)东海的绿鳍马面冬季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2)在冬季东海的该鱼种存在着三个地方群体,即东海群体、黄海群体和日本海群体;(3)在捕捞东海群体的马面纯时从渔获物中反映出它的组成结构变化,70年代捕获的主要是剩余群体,80年代后期捕获的则是补充群体;(4)钓鱼岛水域是该鱼种的东海群体的产卵场,保护该产卵场乃当务之急。
关键词:
绿鳍马面,群体,分布,产卵场,保护措施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伟文 许强华 陈新军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作为一种重要的高价值商业性大洋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近年来的资源评估表明,其资源量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且中西太平洋已处于过度捕捞的状态。为确保黄鳍金枪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深入了解其种群结构是必要前提。本文综述了黄鳍金枪鱼种群结构分析的研究成果,通过比较几种研究种群结构的方法后认为:形态学方法是划分群体的重要手段,但在亚种群的划分上灵敏度相对较低;标志重捕法能揭示其运动规律,但单一的标志重捕法不能很好地进行种群划分;分子标志技术可从分子水平对种群遗传结构做深入的分析,但选择合适的分子标志对于合理划分种群结构显得尤...
关键词:
黄鳍金枪鱼 基因 种群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符文雅 邹莹 刘飞 潘帅 黄海 马振华 郭志强
本研究运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南海北部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幼鱼和成鱼鳃的显微组织结构、鳃表面超微结构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黄鳍金枪鱼鳃丝顶端弯曲,鳃弓、鳃丝和鳃耙表面具有不同类型的细胞。表面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黄鳍金枪鱼的鳃具有高的片层密度、独特的斜向血流模式以及鳃的融合特性,幼鱼和成鱼鳃结构之间存在显著不同。鳃小片内部超微结构研究显示鳃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鳃丝和鳃小片表面,顶端存在微绒毛或微脊结构,相对幼鱼,成鱼具有高的细胞质密度;离子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以及鳃小片基部,幼鱼离子细胞顶端开口为微绒毛,成鱼为小坑状。本研究阐明了黄鳍金枪鱼幼鱼和成鱼鳃的组织结构,丰富了黄鳍金枪鱼鳃的基础生物学资料,为研究高速游泳鱼类鳃的形态特征与其高速游泳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卫忠 李长松 胡芬
从80年代初年起,应用实际种群分析法和计算机编程每年对东海绿鳍马面资源量及产量作估算和预报,在10多年的工作中,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不断提高的优势,对评估方法逐步作了改进,根据捕捞方程采用迭代法直接求算捕捞死亡系数F值,利用反复迭代取消了初始值的估算,使得估算精度和计算便利性都有所提高。实践表明,评估和预报结果对渔业生产和管理部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资源评估 实际种群分析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元哲 周振佳 刘阳 田永军 程家骅 刘旭东 张勇
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niphonius)是中国近海重要的大型中上层经济鱼类,精准预测蓝点马鲛渔场分布对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蓝点马鲛捕捞数据与卫星遥感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aconcertation,Chla)数据,构建了基于自动机器学习的蓝点马鲛CPUE预测模型,通过与XGBoost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广义加性模型(generalized addictive models, GAM)对比,自动机器学习模型的确定系数(coefficientofdetermination,R~2)分别提高了51%、107%和117%,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derror,RMSE)分别降低了15%、28%和32%。通过模型预测的蓝点马鲛CPUE,开发了渔场丰度指数,分析了渔场丰度时空变动规律。结果显示:蓝点马鲛渔场丰度高值区在春季由于受到SST的影响较大,呈现向北及向近岸移动的趋势,这种现象与蓝点马鲛索饵及产卵洄游路线一致;同时,蓝点马鲛渔场丰度高值区纬度重心的北移,也与气候变暖影响下蓝点马鲛索饵和产卵的适宜温度区变动有关。通过气候事件指数分析发现, Ni?o 3.4指数与蓝点马鲛渔场丰度高值区面积呈显著相关。结合RCP2.6、RCP4.5、RCP6.0、RCP8.5 4种情景,分别预测了2100年蓝点马鲛的CPUE分布变动,发现随着全球变暖,蓝点马鲛CPUE高值产区北移,并相比2010—2015年蓝点马鲛CPUE预测平均值, 4种RCP情景下分别上升了0.1、2.2、2.41和17.3 kg/h。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近海经济鱼种的渔情预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子藩 熊国强 黄克勤 陈卫忠 丁耀平 许源剑
通过对取样于东海不同海区29批2168属带鱼鱼体的各项形态性状的观察、计测,并应用数学方法对性状差异进行统计比较和群体间聚类分析,结合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东海带鱼,不论近海或外海的群体,相互间形态特征基本酷似,呈现出密切的关系,从而确认它们系同一个种群,在渔业生物学研究和资源管理上当作一个基本单元。东海南部外海(北纬29°以南、东经125°30′以东)的带鱼群体,其形态性状虽与其它海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地理性差异,但差异值界限不甚明显,可能是东海带鱼同一个种群内的一支独立群体。
关键词:
带鱼 形态性状 种群鉴别 东海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伟文 许强华 陈新军 戴小杰 朱江峰
根据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国远洋捕捞船在太平洋中部(16°S~8°N;160°W~155°E)的7个采样点采集到的101个样本,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基因的585 bp序列,分析了它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585 bp片段中发现23个变异位点,80个单倍型;序列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采样群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0.994±0.002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0.00892±0.00038。分子方差分析揭示98.18%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内,群体间的Fst分析揭示黄鳍金枪鱼7个采样群体内部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Fu’s Fs呈负值和核苷酸不配对呈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丕茂 詹秉义
对东海区的绿鳍马面样本鱼进行生物学测定 ,测出各龄鱼的年轮轮径及椎体半径 ,逆算出各龄鱼的理论平均全长 ,求出生长参数 ,探讨生长规律。再依据B -H模型计算、分析在不同开捕年龄和不同捕捞强度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尾数、单位补充量平均资源重量、渔获物平均年龄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该资源已过度捕捞 ,应采取降低捕捞强度和将开捕年龄控制为 3龄等措施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金超 边力 潘滢 李凤辉 潘鲁莹 张子阳 吴丹 常青 陈四清
本文研究了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可观、可量和可数性状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3.0±1.0)℃条件下,1 d出现胸鳍;4 d卵黄囊消失,鳔基和第1背鳍鳍基清晰可见;7 d油球消失,出现腹鳍;8 d第1背鳍鳍基和腹鳍出膜;9 d披透明圆形小鳞;12 d鳔和腹两侧后匙骨清晰可见;14 d出现第2背鳍支鳍骨和臀鳍支鳍骨;16 d披锥形小鳞,上、下颌出现锥形齿;19 d分化出第2背鳍鳍条和臀鳍鳍条;20 d尾柄下侧长出尾鳍鳍条;24 d时,第2背鳍、臀鳍和尾鳍的鳍条形态发育完全;27 d鳔大量充气。可量性状变化的曲线方程R2值均>0.90,第1背鳍鳍高,4~30 d呈指数递增;视囊0~11和11~20 d为线性递增,0~11 d递增程度<11~20d,21~30d为指数递增;口裂4~13和22~30d为线性递增,13~22d为线性递减;全长、体长、体高和矢耳石直径等拐点前为线性递增,拐点后为指数递增,拐点集中在19~23 d。初孵仔鱼共27对肌节,头部6对,躯体21对;仔鱼末期,第2背鳍支鳍骨数为31~36根,臀鳍支鳍骨数为33~35根;稚鱼末期,第2背鳍和臀鳍鳍条数与支鳍骨数相对应,胸鳍鳍条数为15~18根,尾鳍鳍条数为12根;早期幼鱼45 d时,鳍条分节明显,第2背鳍鳍条2节,臀鳍鳍条3节,尾鳍鳍条为7~10节,50 d躯体4~5条黑色条带。研究较详尽地描述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各阶段的形态特征,丰富了绿鳍马面鲀胚后早期发育基础资料,可为其苗种繁育提供指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纪世建 周为峰 王鲁民 唐峰华 吴祖立 陈国宝
为得到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ores)渔场最适宜栖息海表温度(ssT)范围,基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ssT)资料,结合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发布的南海及临近海域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绘制了月平均ssT和月平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渔场cPue时空分布和ssT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及临近海域黄鳍金枪鱼cPue在16℃~31℃均有分布。在春季和夏季(3~8月),位于10°~20°n的大部分渔区cPue较高,其南北侧cPue较低;而到了秋季和冬季(9月到次年2月),...
关键词:
南海及临近海域 黄鳍金枪鱼 海表温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中铎 郭昱嵩 颜云榕 侯刚 范艳波 冯波 卢伙胜 刘楚吾
测定了南海西沙和南沙群岛附近海区(11~12°N,15°N;110~112°E)黄鳍金枪鱼61尾(17尾成鱼、44尾幼鱼)和大眼金枪鱼26尾(22尾成鱼、4尾幼鱼)的线粒体基因组控制区部分序列(D-loop),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群体的同源数据,分析结果:(1)黄鳍金枪鱼与大眼金枪鱼均具极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d>99%),聚类树及群体间分化指数(FST和Snn)表明大眼金枪鱼群体分化程度明显高于黄鳍金枪鱼群体;(2)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的南海群体与印度洋群体之间基因流最强(Nm=51.638和261.280 10),其次为太平洋群体(Nm=10.868 8和-5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鲁莹 边力 杨赟 李凤辉 胡琼 张子阳 王晓然 孔青 陈四清
实验采用冰冻切片、组织学染色及扫描电镜研究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 Günther 1874)鱼皮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绿鳍马面鲀鱼皮由表皮层、鳞片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层4部分构成,并据此绘制绿鳍马面鲀鱼皮组织结构模式图。表皮层的厚度为(26.81±7.48) μm,由上皮细胞和基底细胞组成;鳞片层由锥状骨质凸起和基板组成,基板厚度为(22.49±5.19) μm,基板上不均匀分布2~4行直径大小不一、顶端弯曲程度不同、高度为(257.13±10.41) μm的锥状骨质凸起;真皮层厚度为中部>头部>尾部,平均厚度为(176.97±21.11) μm,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皮下组织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非纤维间质构成。本研究可为开发利用绿鳍马面鲀鱼皮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绿鳍马面鲀 鱼皮 组织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