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18)
2023(7691)
2022(6804)
2021(6371)
2020(5511)
2019(12738)
2018(12570)
2017(25250)
2016(14035)
2015(15886)
2014(16101)
2013(15983)
2012(15425)
2011(13971)
2010(14331)
2009(13431)
2008(13590)
2007(12571)
2006(11022)
2005(9886)
作者
(41065)
(34631)
(34495)
(33317)
(22233)
(16516)
(15840)
(13379)
(13010)
(12703)
(11705)
(11451)
(11072)
(11067)
(10907)
(10863)
(10814)
(10134)
(10119)
(10107)
(8719)
(8555)
(8515)
(7984)
(7912)
(7888)
(7885)
(7623)
(7109)
(6938)
学科
(57924)
经济(57866)
管理(39531)
(39193)
(30228)
企业(30228)
方法(26952)
数学(24242)
数学方法(23970)
(19249)
(16788)
中国(15187)
地方(12806)
(12475)
贸易(12473)
农业(12260)
(12134)
(12014)
(11890)
业经(11419)
(10156)
(9897)
银行(9874)
(9868)
财务(9844)
财务管理(9819)
(9421)
企业财务(9261)
(9016)
金融(9014)
机构
学院(203853)
大学(202663)
(86779)
经济(84873)
管理(78339)
研究(70555)
理学(66763)
理学院(66010)
管理学(64856)
管理学院(64467)
中国(54302)
科学(42698)
(42306)
(41628)
(37312)
(36635)
中心(33431)
研究所(32967)
(32530)
财经(32011)
业大(30500)
农业(29574)
(28919)
(26910)
北京(26750)
师范(26676)
经济学(26326)
(25227)
(24951)
经济学院(23922)
基金
项目(129448)
科学(101099)
研究(95735)
基金(92837)
(80329)
国家(79518)
科学基金(67435)
社会(59206)
社会科(56032)
社会科学(56011)
(51112)
基金项目(48681)
教育(44299)
自然(43292)
(42702)
自然科(42231)
自然科学(42216)
自然科学基金(41480)
编号(40446)
资助(39104)
成果(34013)
(29275)
重点(29246)
(28607)
课题(27873)
(26247)
科研(24911)
(24822)
教育部(24775)
创新(24568)
期刊
(97025)
经济(97025)
研究(60467)
中国(38600)
(33781)
(32925)
学报(30511)
科学(27942)
管理(26393)
大学(22965)
农业(22605)
(22081)
金融(22081)
学学(21642)
教育(20797)
技术(17224)
业经(16170)
财经(15711)
经济研究(15548)
(13395)
问题(12936)
(11736)
(11328)
理论(10546)
技术经济(10513)
统计(10320)
(9940)
实践(9589)
(9589)
商业(9489)
共检索到308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永宏  陈心胜  侯志勇  李旭  邓正苗  潘瑛  
通过走访询问、数据收集和样品采集分析,对东洞庭湖漉湖发生的一次较大面积的鱼虾死亡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死鱼事件主要是因水体有机物含量较高出现水体缺氧所致,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当地在非汛期残留的枯枝落叶、汛期随水漂流而来的有机残留物以及造纸厂排放的污水;此外,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的不合理性以及虾蟹的特殊生育期也是诱导此次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就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姜加虎  赖锡军  
季节性水文干旱是洞庭湖近年突出的水情问题,并因三峡影响而倍受关注。基于洞庭湖水文干旱的关注焦点(湿地生态影响)及其与湖泊水情的对应关系,建立了湖泊滩地出露与持续时间为依据的干旱度量指标;并利用水文分析方法,揭示了洞庭湖水文干旱发生的时空特点和水情机制;最后,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获取的三峡水库蓄水对洞庭湖的水位影响量化了三峡水库秋季蓄水对湖区干旱的贡献分量。结果认为:(1)2000年后,洞庭湖的干旱频次明显增多、旱情加重,干旱程度以西洞庭最剧,东洞庭次之,南洞庭最轻;(2)洞庭湖不同湖区干旱成因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全湖的春旱基本由洞庭湖流域来水偏少引起,而东洞庭湖秋旱主要由长江来水减少引起,西、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璇  肖伟华  段玮娟  赵志轩  王旭  郝彩莲  
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换水频率和换水量等换水特征是其水文条件的重要表征。下垫面条件变化、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行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湖泊地形和来水条件等,使洞庭湖换水特征发生很大变化。研究1960s以来洞庭湖换水特征的历史演变,特别对三峡工程后换水量差值进行研究,有助于得到湖泊换水特性的历史演变特征,并对今后湖泊水量控制提供参考。分析了1961~2008年洞庭湖换水频率变化,1990s前换水频率的降低趋势一定程度上表征湖泊的自然衰退趋势,1990s后衰退趋势趋缓;而三峡蓄水运行后与90年代以来的换水量差值为146.47亿m3,枯、丰水期分别为48.34亿m3和98.14亿m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崇瑞  李鸿  袁希平  
根据2000~2011年对洞庭湖渔业环境监测数据,对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和三江口4个不同渔业水域的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总氮、总磷、氨氮和硝酸盐氮浓度均值分别为1.43±0.41、0.09±0.03、0.32±0.05和0.63±0.11mg/L,总氮最大值为2009年5月丰水期东洞庭湖的鹿角采样点,为4.80mg/L,总磷最大值为2008年1月枯水期鹿角采样点,为0.417mg/L,分析得知,所有采样点中鹿角采样点较其它采样点污染严重;(2)洞庭湖氮、磷浓度年均值间差异性显著(P<0.05),除总磷变化规律不明显外,总氮、氨氮和硝酸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姜加虎  
通过对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水情、泥沙、污染和湿地生态等不同方面问题的回顾分析,认为在三峡工程建设、洞庭湖退田还湖和极端天气事件影响下,洞庭湖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模拟显示2006和2009年三峡秋季蓄水使洞庭湖出口水位平均下降2.03和2.11 m;由于三口来沙急剧减少,入湖泥沙打破了以淤积为主的模式,2006年洞庭湖第一次出现从拦蓄泥沙变成向长江净输出泥沙。低水位运行不仅对洲滩演进和湖泊水质带来影响,也加速了对湖滩的开发利用,外来物种的发展威胁了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动物栖息地的稳定。同时,湖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欣  刘云国  吴立勋  程政红  
景观元素分为三种:嵌块体、走廊、本底。在洞庭湖区,湖泊是洞庭湖的本底;洲滩是一种典型的嵌块体,在湖区分布广泛、数量众多,是现在洞庭湖区最为活跃的景观元素之一。研究湖泊的演变规律、洲滩的结构、动态变化、以及洲滩对洞庭湖功能的影响,对洞庭湖的治理有着重要参考价值。整个湖区洲滩面积呈增长趋势,从1961年到1985年面积增长了815km2;由于人工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差异,洲滩分布在不同湖区县市、不同时期、不同高程出现了不同规律:洲滩主要分布在岳阳、沅江和汉寿三地;不同类型洲滩的演化动态在不同湖区分布呈现异质性。洲滩(景观结构)的改变导致洞庭湖功能(调蓄功能,生态功能等)的退化。因而洞庭湖洲滩治理刻不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熊建新  彭保发  陈端吕  王亚力  
生态安全评价及预警是判定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和制定预防措施的重要依据。采用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洞庭湖区2001~2010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利用状态预警和动态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介于0.4~0.6之间,安全等级均属一般,且呈下降趋势。(2)静态上,洞庭湖区3个时相的生态安全处于轻警状态,但各因素层的警情差异明显,其中恶化最明显的是低生态组分覆盖率、气候变化指数、水土流失率和区域开发指数,均处于中警状态。(3)动态上,生态安全综合指数2005年相对于2001年下降了0.06,进入恶化趋势和速度预警状态,2010年相对于2005年下降0.022,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鸿翔  朱永卫  查胡飞  郭文献  
水位是湖泊湿地水文情势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如何确定适宜生态水位阈值是确保湖泊湿地健康的关键。以东洞庭湖城陵矶站和鹿角站突变前水位过程(1959~1978年逐日水位资料)为基准期,采用RVA法、年内展布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了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过程。结果表明:(1)RVA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2.18 m,而年内展布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5.12 m,水位波动较大,对于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来说,RVA法计算生态水位的波动范围更有利于维持湿地植物群落健康和生物多样性;(2)受湖底高程影响,鹿角站的高低水位发生时间会比城陵矶站提前15 d左右,而高低水位的历时和波动范围以及动植物敏感期(3~6月)的平均水位变化速率并未有显著差别;(3)水位变异后(2003~2016年),东洞庭湖水位大部时间处于生态水位阈值内,只需要对不满足生态水位的消落期采取调整措施,鹿角站和城陵矶站年均水位差距减少0.46 m,洞庭湖的水动力系统减弱,给洞庭湖生态健康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研究可为东洞庭湖生态水位和三峡及上游电站联合调度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娟  姜加虎  黄群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东洞庭湖1989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TM(ETM)卫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进行分析,计算了湿地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及斑块分形维数。定量分析和研究了1989~2001年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泥沙淤积,东洞庭湖湿地的面积正在日益缩小,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说明东洞庭湖部分湿地景观逐渐从以小斑块、多种景观类型共同控制的景观格局向大斑块、类型较单一的景观格局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蕾  廖玉芳  汤亦豪  
利用2011~2019年3~8月长时间序列的长沙和常德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岳阳观测站雷暴人工记录,分析东洞庭湖及邻近城区雷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月、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东洞庭湖及邻近城区雷暴总体东多西少,城区多湖面少,湖面与陆地城市中心交界处相对湖面其他地方是雷暴高发区。(2)6月是雷暴活动最频繁的月份,湖面与陆地城市中心交界处雷暴活动频数在5、6、8月显著高于湖面其他地方。(3)雷暴生消发展呈现显著日变化,夜间雷暴相较日间雷暴更加频繁,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湖面和城区陆地雷暴波动在转换时间上存在差异,湖面相较陆面要提前近1~2 h。(4)温湿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垂直风切变是影响当地雷暴活动的重要因素,城区雷暴对于垂直风切变的响应比湖面更快,湖面与城市中心交界处相对湖面其他位置更容易出现雷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泓宇  梁婕  袁玉洁  华珊珊  武海鹏  曾光明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东洞庭湖湿地实施的保护措施,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适应性有关;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相似的栖息地选择;较高水位和NDVI为湿地候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湿地候鸟数量正相关;较高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使水温升高,越冬的鱼类数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宝红  肖调义  苏建明  江辉  葛熹凯  
采用RAPD技术,选用11条有效随机引物研究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圆顶珠蚌、尖锄蚌、圆头楔蚌、鱼尾楔蚌、巨首楔蚌、射线裂脊蚌、球形无齿蚌、勇士尖嵴蚌、扭蚌、杜氏珠蚌、背瘤丽蚌、短褶矛蚌、三巨瘤丽蚌、环带丽蚌、蚶形无齿蚌)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得到RAPD-DNA扩增条带1775条,片段长度500~1500bp,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3.5条带,这些条带构成了南洞庭湖15种野生蚌的遗传多样性图谱.分析表明,属间的遗传距离以裂脊蚌属和尖嵴蚌属间最近,为0.4857,丽蚌属与其他属间的遗传距离最远,为0.7292;种间的遗传距离以圆头楔蚌和巨首楔蚌间最小,为0.3333,背瘤丽蚌与三巨瘤丽蚌及环带丽蚌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建蕊  蒋卫国  周廷刚  侯鹏  李雪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2000年的LANDSAT TM影像中提取洞庭湖湿地信息,结合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计算湿地景观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方差矩阵分析法选取最能表征湿地结构及功能的核心景观指数,分析洞庭湖区湿地的景观结构特征及功能状态。研究表明:Shannon多样性指数、斑块面积标准差、斑块丰富度密度与景观类型平均分维度最能反应湿地景观的信息及特征;研究区景观格局的空间差异性与组织结构状态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湿地景观类型比例不均,水田与湖泊景观优势显著;以洞庭湖核心区滨湖的县市和远离湿地核心区的县市为两大群体,在景观格局复杂性和多样性状态中表现出两大群体相似的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吉红霞  吴桂平  刘元波  
系统分析洞庭湖堤垸的空间变迁规律对于阐明湖区调蓄水量的变化原因及其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洞庭湖历史变迁地图集》为基础,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对洞庭湖民国前期(1921~1930年)、民国后期(1930~1949年)、解放初期(1950~1963年)、20世纪70年代(1963~1980年)和现状(80年代至今)5个时期的堤垸演变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其空间格局的变迁规律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自民国以来洞庭湖的堤垸面积虽不断增加,但速率明显减慢,从最初的31.26%减缓至现在的2.73%;民国前期洞庭湖堤垸面积为5 084.19km2,民国后期所围堤垸主要集中在沅江中...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峰  侯志勇  陈心胜  谢永宏  邓正苗  李旭  潘瑛  
以2007-2009年的野外调查资料为依据,对洞庭湖湿地植物的组成及区系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洞庭湖湿地共有种子植物229种,隶属于58科150属。其中草本植物占的比例高达97.9%,木本植物匮乏;(2)单种科属较多,单种科共计34科,占总科数的54.0%,单种属共计118个属,占总属的76.1%;(3)科级区系成分中,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占的比例较大,属级区系成分中,温带分布属共计59属,占的比例最大,说明洞庭湖植物地理成分明显具有温带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