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40)
2023(10251)
2022(9248)
2021(8729)
2020(7243)
2019(16863)
2018(16904)
2017(32976)
2016(17853)
2015(20164)
2014(20021)
2013(19794)
2012(18122)
2011(16139)
2010(15999)
2009(14529)
2008(13917)
2007(11896)
2006(10407)
2005(8868)
作者
(51792)
(43078)
(42802)
(40639)
(27393)
(20752)
(19336)
(17121)
(16456)
(15367)
(14947)
(14343)
(13619)
(13530)
(13101)
(13090)
(12990)
(12694)
(12293)
(12087)
(10801)
(10402)
(10358)
(9745)
(9654)
(9556)
(9517)
(9483)
(8603)
(8591)
学科
(69738)
经济(69655)
管理(53171)
(49086)
(41252)
企业(41252)
方法(34353)
数学(29623)
数学方法(29307)
(18922)
(17791)
(17130)
中国(16637)
环境(15712)
地方(15094)
业经(15049)
农业(12544)
(12297)
(11881)
贸易(11877)
理论(11869)
(11862)
(11455)
(11373)
财务(11316)
财务管理(11300)
技术(11078)
(11020)
企业财务(10749)
教育(9396)
机构
大学(253334)
学院(251113)
管理(104077)
(94474)
经济(92316)
理学(91395)
理学院(90343)
管理学(88745)
管理学院(88330)
研究(81900)
中国(58561)
科学(53867)
(53821)
(41625)
(41266)
(40980)
业大(40412)
研究所(37905)
中心(36691)
(34683)
财经(34436)
(33964)
北京(33719)
师范(33687)
农业(32519)
(31378)
(30085)
(28684)
师范大学(27460)
经济学(27063)
基金
项目(181373)
科学(142277)
基金(131992)
研究(130726)
(115522)
国家(114464)
科学基金(98498)
社会(81186)
社会科(76754)
社会科学(76730)
基金项目(71579)
(70747)
自然(66024)
自然科(64414)
自然科学(64399)
自然科学基金(63242)
(59493)
教育(59226)
资助(53941)
编号(53400)
成果(42125)
重点(40186)
(39478)
(37712)
(37368)
课题(35860)
科研(35035)
创新(34755)
大学(33579)
教育部(33539)
期刊
(99084)
经济(99084)
研究(69316)
中国(43439)
学报(42297)
科学(39247)
(36659)
管理(35587)
大学(31625)
(30019)
学学(29837)
教育(26302)
农业(26058)
技术(20293)
业经(16717)
(16589)
金融(16589)
财经(15840)
经济研究(14980)
图书(14760)
资源(13600)
科技(13254)
(13232)
(12920)
问题(12845)
理论(12831)
实践(12054)
(12054)
(11973)
技术经济(11685)
共检索到348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向泓宇  梁婕  袁玉洁  华珊珊  武海鹏  曾光明  
环境因子与湿地候鸟之间的关系是湿地候鸟保护的重要信息。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典型区域,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越冬候鸟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文中将湿地候鸟分为5类,并选取5种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数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可能与东洞庭湖湿地实施的保护措施,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以及适应性有关;东洞庭湖冬季湿地候鸟的多样性指数基本保持不变,可能是不同种类的候鸟有相似的栖息地选择;较高水位和NDVI为湿地候鸟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湿地候鸟数量正相关;较高的气温和日照时数使水温升高,越冬的鱼类数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鸿翔  朱永卫  查胡飞  郭文献  
水位是湖泊湿地水文情势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指标,如何确定适宜生态水位阈值是确保湖泊湿地健康的关键。以东洞庭湖城陵矶站和鹿角站突变前水位过程(1959~1978年逐日水位资料)为基准期,采用RVA法、年内展布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了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过程。结果表明:(1)RVA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2.18 m,而年内展布法计算逐月生态水位阈值的波动范围均值是5.12 m,水位波动较大,对于东洞庭湖适宜生态水位来说,RVA法计算生态水位的波动范围更有利于维持湿地植物群落健康和生物多样性;(2)受湖底高程影响,鹿角站的高低水位发生时间会比城陵矶站提前15 d左右,而高低水位的历时和波动范围以及动植物敏感期(3~6月)的平均水位变化速率并未有显著差别;(3)水位变异后(2003~2016年),东洞庭湖水位大部时间处于生态水位阈值内,只需要对不满足生态水位的消落期采取调整措施,鹿角站和城陵矶站年均水位差距减少0.46 m,洞庭湖的水动力系统减弱,给洞庭湖生态健康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研究可为东洞庭湖生态水位和三峡及上游电站联合调度提供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娟  姜加虎  黄群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东洞庭湖1989和2001年两个时段的TM(ETM)卫星影像进行了遥感解译。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不同景观类型的斑块和面积大小、形状特征进行分析,计算了湿地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及斑块分形维数。定量分析和研究了1989~2001年东洞庭湖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由于泥沙淤积,东洞庭湖湿地的面积正在日益缩小,湿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景观优势度和破碎化程度增加,说明东洞庭湖部分湿地景观逐渐从以小斑块、多种景观类型共同控制的景观格局向大斑块、类型较单一的景观格局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玥  谢永宏  李峰  陈心胜  
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采用决策树分类法解译水域、泥沙滩地、草洲3种湿地类型,结合数字高程模型和相关水文信息,通过矩阵转移和贝塞尔曲线插值的方法,对低水位条件下东洞庭湖湿地草洲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1989~2011年,草洲面积增加305.06km2,泥滩地面积减少274.28km2,水域面积呈波动状态;(2)草洲的主要扩张区域为长洲、新生洲、飘尾洲沿湖盆边缘部分、牛头洲大面积区域、武光洲-柴下洲、中洲-团洲部分;(3)草洲面积按高程分布呈先增后减特征,草洲覆盖的优势区域与非优势区域的高程分界点逐渐降低,水域和泥滩地分布的优势区域高程范围缓慢下移。草洲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晓荣  张怀清  周金星  
应用陆地卫星TM资料和遥感图像处理Erdas8.7软件,以监督分类、人机交互等方法提取东洞庭湖湿地各种类土地类型的面积及分布信息。采用图像复合分类监测、分类结果叠加监测和信息复合人机交互目视提取等方法研究了东洞庭湖1987—2004年湖区各种覆被类型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987—2004年东洞庭湖湿地在人工和自然状态下的植被演替和泥沙沉积的影响下湖面不断萎缩,引起区域性不同程度的湿地退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波  廖丹霞  李京  蒋卫国  Claudia Kuenzer  周斌  
基于CBERS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通过光谱特征分析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提取东洞庭湖湿地的地物类型。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依据东洞庭湖湿地的特点,综合湿地生产力、组织结构、弹性和功能4个方面,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GIS技术,分析东洞庭湖湿地在2000~2006年10个时相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结合城陵矶水文站的水位数据,探讨了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与城陵矶水位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2007年两个时相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与城陵矶水位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当城陵矶水位达到30m左右时,东洞庭湖湿地健康状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平安  周燕  黄璜  
研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洞庭湖区2010年2、020年人口将分别达到1 396.38×104人、1 492.31×104人,稻谷总需求量分别为5 002.17×103t,5 284.79×103t,化肥投入实物量将分别为1 466.91×103t,1 549.79×103t。在总结国内外化肥投入影响环境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化肥环境影响评估模型,预计2010,2020年洞庭湖区区水稻生产因化肥带来环境成本将分别达到2.2×108元、2.32×108元,占稻谷销售效益的3.4%和3.13%,稻田生态系统和社会将难以承受,建议政府在化肥过量施用的地区征收化肥环境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齐述华  张起明  江丰  廖富强  
鄱阳湖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东亚地区最大的水禽越冬地。论文根据多年越冬候鸟野外调查资料,在分析主要越冬候鸟习性和生境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具有不同水位的鄱阳湖湿地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生境类型分类,利用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不同水位下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的生境类型和空间分布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鄱阳湖主要越冬候鸟以退水后形成的浅碟形子湖范围内的浅水、草滩和软泥为主要取食、休憩和栖息场所;2水位是影响鄱阳湖湿地越冬候鸟生境的主要因素,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范围萎缩,同时越冬候鸟生境的组成结构也不同;3随水位的增加,越冬候鸟生境景观的破碎度增加,连通性和多样性降低...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宋仁飞  林辉  严恩萍  和晓风  
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2013年自主发射的第一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GF-1),其在湿地中的应用还比较少见。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GF-1影像为主要遥感数据源,在对研究区湿地主要植被柳树、杨树、芦苇和苔草的光谱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决策树分类算法。同时结合GF-1影像特有的纹理信息,引入纹理均值和相异性指数对决策树算法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通过采用纹理均值和相异性指数,总体精度从传统决策树的85.64%提高到了92.66%,Kappa系数从0.82提高到0.91,说明该方法对湿地植被识别的效果较好。这对于同等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植被分类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志勇  谢永宏  陈心胜  李旭  李峰  潘瑛  邓正苗  
2007-2011年间通过对洞庭湖湿地大面积实地踏察,对外来植物的种类、分布、来源、生活型、入侵生境、引入途径以及危害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湿地有外来入侵植物19科34属43种,以菊科和苋科植物最常见,分别有7种和6种。危害较大的有美洲杨树(Populus deltoides)、意大利杨(Populus euramevican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野胡萝卜(Daucus carota)、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梅  言迎  罗军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型缺水问题日渐突出,直接威胁到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分析认为,目前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等级为中等并有向差等级演化的趋势,必须确保最小生态需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可以初步估算其最小生态需水量为2.68×108m3,而且将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欣  边华林  李有志  周巧巧  
以洞庭湖湿地南荻为研究对象,对24个样点进行采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南荻6个器官(穗、叶、茎、根状茎、根、芽)的生物量和碳含量,分析植物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荻各器官中,茎的生物量最高,穗的生物量最低;南荻地上部分的碳含量高于地下部分的;茎、根、根状茎、叶、芽、穗的碳密度依次降低;根状茎的碳密度与土壤pH及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呈正回归关系,与土壤相对湿度和电导率呈负回归关系,南荻的平均碳密度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回归关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第一排序轴与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第二排序轴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茎是南荻的主要储碳器官,土壤相对湿度、pH、全磷含量与全钾含量等是影响植物碳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应加强土壤保育,维护湿地碳汇功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欣  边华林  李有志  周巧巧  
以洞庭湖湿地南荻为研究对象,对24个样点进行采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南荻6个器官(穗、叶、茎、根状茎、根、芽)的生物量和碳含量,分析植物碳密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荻各器官中,茎的生物量最高,穗的生物量最低;南荻地上部分的碳含量高于地下部分的;茎、根、根状茎、叶、芽、穗的碳密度依次降低;根状茎的碳密度与土壤pH及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呈正回归关系,与土壤相对湿度和电导率呈负回归关系,南荻的平均碳密度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正回归关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第一排序轴与土壤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pH呈显著正相关;第二排序轴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茎是南荻的主要储碳器官,土壤相对湿度、pH、全磷含量与全钾含量等是影响植物碳密度的主要土壤因子,应加强土壤保育,维护湿地碳汇功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婷  张娉杨  张思琪  邹业爱  李峰  邓正苗  邹冬生  谢永宏  
鸻鹬类是迁徙水鸟中的重要类群,其种群动态能够指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但目前对影响内陆湿地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洞庭湖为研究区域,基于物种—生境关系理论,利用2013/2014—2021/2022越冬期的水鸟调查和遥感反演数据,结合野外食源调查,通过最佳子集回归、广义线性模型和层次分割等方法,分析长喙长腿(LB-L)、长喙短腿(LB-S)和短喙(SB)鸻鹬类的分布,探究宏观生境变量和微观生境变量(底栖动物密度)对不同形态鸻鹬类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洞庭湖是三种不同形态鸻鹬类分布的绝对优势分布区,LB-L鸻鹬类主要分布于东洞庭湖中的大小西湖和白湖,LB-S鸻鹬类主要分布在白湖,SB鸻鹬类在各核心区均有分布,且无显著差异。宏观层面上,浅水面积、人为干扰和水文连通性是影响LB-L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浅水面积是影响LB-S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人为干扰是影响SB鸻鹬类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微观层面上,LB-L鸻鹬类的分布与不同微生境的底栖动物密度均高度相关,LB-S和SB鸻鹬类的分布仅与部分微生境的底栖动物密度相关。本研究完善了洞庭湖越冬水鸟生态学研究,对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波  林辉  葛淼  
湿地植被的精细识别与分类是林业遥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点。本研究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以苔草、芦蒿、辣蓼、杨柳和芦苇为研究对象开展高光谱数据观测。采用数据平滑、导数变换、对数变换和归一化变换等方式对高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再运用PCA算法分别对其进行降维运算,随后采用马氏距离、朴素贝叶斯、Knn、径向基内核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等分类方法对降维后的数据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不同预处理方式经过PCA降维后能保持自身特有的特征;2)降维后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与分类精度不存在必然联系,主成分个数能对分类精度产生影响;3)不同的分类方法对降维后的数据灵敏度不同,随机森林和径向基内核支持向量机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