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70)
2023(3692)
2022(2987)
2021(2532)
2020(2116)
2019(4761)
2018(4746)
2017(8373)
2016(4816)
2015(5614)
2014(5458)
2013(5591)
2012(5460)
2011(4858)
2010(4961)
2009(4342)
2008(4403)
2007(3846)
2006(3493)
2005(3094)
作者
(17111)
(14283)
(14268)
(13735)
(9435)
(7243)
(6315)
(5961)
(5520)
(5434)
(5378)
(5223)
(4976)
(4839)
(4798)
(4598)
(4454)
(4424)
(4239)
(4083)
(3830)
(3797)
(3740)
(3510)
(3463)
(3300)
(3294)
(3088)
(3055)
(3003)
学科
(19367)
经济(19347)
(9353)
管理(8348)
地方(8189)
(8038)
(7343)
(5914)
企业(5914)
方法(5886)
数学(4959)
农业(4953)
中国(4916)
数学方法(4868)
业经(4439)
地方经济(4037)
环境(3826)
(3663)
贸易(3660)
(3513)
(3460)
(3308)
(3176)
生态(3155)
(3085)
税收(2881)
(2848)
(2796)
金融(2795)
资源(2705)
机构
学院(69872)
大学(68540)
研究(32331)
(24504)
经济(23977)
科学(23692)
中国(23649)
管理(22254)
(20519)
理学(18754)
(18587)
(18446)
理学院(18381)
管理学(17778)
管理学院(17669)
研究所(17242)
(16471)
农业(16396)
业大(15648)
中心(14698)
(13716)
(12250)
(10873)
科学院(10724)
农业大学(10499)
(10488)
师范(10301)
(10297)
实验(9848)
研究院(9729)
基金
项目(52180)
科学(39907)
基金(36979)
(35191)
国家(34916)
研究(32583)
科学基金(28287)
(22712)
自然(20757)
基金项目(20168)
自然科(20159)
自然科学(20151)
自然科学基金(19763)
社会(19266)
(18088)
社会科(18086)
社会科学(18079)
资助(14782)
教育(13908)
重点(13511)
编号(12236)
(12154)
计划(11858)
(11802)
科技(11739)
科研(10597)
(10406)
(10091)
专项(9664)
课题(9629)
期刊
(29834)
经济(29834)
学报(18388)
研究(18012)
(17884)
中国(15671)
科学(15302)
大学(12932)
学学(12572)
农业(12320)
管理(8135)
资源(7646)
(7261)
(6931)
(6097)
金融(6097)
业大(5704)
林业(5416)
(5410)
教育(5191)
技术(5117)
业经(4891)
(4864)
科技(4519)
农业大学(4435)
经济研究(4024)
自然(3957)
问题(3575)
(3558)
环境(3480)
共检索到111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广义  邱亚群  宋博宇  赵媛媛  许友泽  钟宇  成应向  
采集并测定东江湖典型铅锌渣堆场优势植物及其根系土壤重金属含量,研究了植物对重金属富集和转运的能力。结果表明:1)臭牡丹、盐肤木、马尾松、芒萁、木姜子、枫树、桂花树、木荷和红叶石楠等9种优势植物体内重金属Pb、Cd和As含量均高于一般植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正常含量(Pb 0.1~41.7 mg/kg,A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倩  杨远祥  朱雪梅  
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分析法,对四川省汉源县普陀山铅锌矿区优势植物的铅、锌富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本研究区中优势植物隶属5科7种,均为草本植物。细叶芨芨草、狗牙根、野草莓、川滇茜草、指叶凤尾蕨和蜈蚣草等6种优势植物地上部分的铅含量在8.99~49.81 mg.kg-1,锌含量在55.86~72.36 mg.kg-1。小鳞苔草对铅、锌积累量达最大,其地上部分对铅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358.47和76.33 mg.kg-1,对铅、锌转运系数分别为1.39和0.93,铅、锌生物富集系数分别为11.79和1.78。因此小鳞苔草是一种铅富集植物,可望作为铅锌矿区植物修复的一种新材料。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竹   陈永华   杜露   付新喜   谭锋   柳俊  
【目的】研究不同植物种植模式下根系效应在重金属修复中的效果,为矿山修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构建了基于改良剂的铅锌矿植物修复中试系统,设计CK组(纯矿渣对照)、S0组(改良矿渣对照),比较单一植物系统S栾(单一乔木栾树)、S夹(单一灌木夹竹桃)、S香(单一草本香根草)、S复(乔灌草复合)的铅锌矿修复效果。【结果】1)试验后,植物组与原矿渣对照组相比pH值提高了0.14~0.27,含水率、孔隙度、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分别提高了5.3%~9.8%、9.6%~11.8%、102.5%~106.9%、54.2%~66.6%;蔗糖酶、脲酶活性分别提升了130.9%~680.2%、2.4%~8.6%;总氮、总磷、总钾含量分别提升了85.5%~115.6%、0.0%~22.5%、0.9%~10.5%。2)改良剂显著降低了系统中Zn流失量(P <0.05);植物种植显著降低了Zn、Pb流失量(P <0.05),其中,S复处理中Pb、Zn流失量最低;相比S0,S植物组中重金属Pb、Zn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组分含量均下降,S栾、S夹、S香、S复残渣态Pb分别提升了6.5%、5.4%、11.8%、6.4%,残渣态Zn分别提升了4.0%、3.4%、7.9%、2.1%。3)不同组别间细菌门水平差异不大,主要优势菌种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等。门水平下主要优势真菌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等。【结论】改良剂改善了矿渣的土壤结构,提升了矿渣的土壤肥力,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改良剂和植物种植改变了土壤Pb、Zn的赋存形态,残渣态含量升高,S复重金属流失量最低。植物种植模式对细菌、真菌物种丰度存在影响,改良剂的添加降低了基质中真菌的物种丰富度,而植物的生长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真菌的物种丰富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心钰  蒋丽娟  易诗明  陈景震  刘强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铅锌尾矿渣掺比基质对湘蓖1号的生长发育、重金属的累积和迁移特性及对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比例的铅锌尾矿渣基质可促进蓖麻对N、P、Mg的吸收积累;尾矿中Pb、Zn对矿质元素K、Ca吸收的交互作用大于N、P和Mg,尾矿比例增加可极大的促进蓖麻对Ca、K的吸收,植株不同器官对Ca、K的吸收迁移特点均显示出相似的规律;基质中重金属的含量是影响蓖麻各部分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生殖生长阶段,4种重金属在蓖麻体内的积累能力为Zn>Pb>Cu>Cd,不同器官中的含量迁移分配规律为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彬  陈永华  汤春芳  龚紫薇  何蔚  
针对铅锌矿渣物理结构差、毒性高、植物成活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湖南郴州资兴铅锌矿渣在泥炭土改良下的植物修复效果。以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夹竹桃Nerium oleander和苎麻Boehmeria nivea为材料,在不同泥炭土浓度(梯度为:CK:0、A1:10%、A2:20%、A3:30%)改良铅锌渣下进行盆栽实验,测定了植物根、茎、叶生物量,根系构型指标、植物与矿渣铅锌含量、矿渣根际土壤pH值、有机质(OM)。研究结果如下:1)随改良剂浓度的增加,3种植物总生物量增量均呈现改良A3> A2> A1> CK的增长趋势,但各部位生物量增长有差异。2)3种植物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都随改良剂浓度增加而增加显著(P 主根>茎>叶的分布规律,其中0 夹竹桃>苎麻,Zn减少量排序苎麻>泡桐>夹竹桃。4)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土壤有机质(OM)增加显著, pH降低显著(P 泡桐>夹竹桃,pH值增加排序:夹竹桃>泡桐>苎麻。5)从细根生长和土壤性质相关性来看,泡桐细根根长、体积、表面积、苎麻细根表面积都和根际OM相关性显著,泡桐细根体积、表面积、夹竹桃体积及根尖数和根际pH负相关显著,其他相关性强但不显著。6)3种植物Pb、Zn总累积量基本随着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但植物转移量系数有差异,泡桐和苎麻转移量系数总体上随改良处理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夹竹桃转移量最优的处理为10%泥炭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雄略  陈永华  刘文胜  陈展祥  张倩妮  
本研究以衡阳市某铅锌矿尾矿区为样地,首先选取了10个样方,进行多样性统计,然后,选取样地中长势良好且具有多度和频度优势的植物分析重金属的富集性。研究结果表明:(1)样地内共出现植物15科41种,多为草本植物,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优势植物,两者占草本种数的60%。(2)采样地植物种类较为稀少,群落组成结构单一,物种多样性水平不高,生态较为脆弱,其中,各样方中样方四的植物多样性最佳,丰富度指数R,均匀度指数E以及多样性指数H均为最高,也仅分别为2.299、0.724、1.813。(3)3个采样点中不同深度土壤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成志  尚鹤  姚斌  于成志  梁景森  胡希优  
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分析了辽宁省铁岭柴河铅锌尾矿库内受尾矿污染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以及生长于其上的9种植物对Cu、Cd、Pb和Zn的吸收和富集能力。结果表明,Zn在小叶杨和刺玫蔷薇体内的含量较高;Cd在小叶杨和白莲蒿体内积累较多;而Pb在绣球绣线菊和华北蓝盆花中积累较多。但各种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的要求,需采取综合农艺措施进行铅锌尾矿库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重建工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谢  赵兴  上官宇先  林超文  秦鱼生  唐甜  郭海霞  张建华  
【目的】揭示废弃铅锌矿区复耕后重金属镉在土壤-桑树体系中的转移累积特征。【方法】以废弃的小型铅锌矿区复耕14年的果叶兼用桑园为研究对象,测定了桑园内土壤总镉、有效镉含量以及种植的桑树叶片、枝条皮部、枝条木部、茎干皮部、茎干木部、粗根皮部、粗根木部和细根等8个组织器官的镉含量,分析了镉在桑树各组织器官富集和转运的能力。【结果】①桑树全株镉的累积量在根系、枝干和叶片上的分配比例约为12:5:3。②桑树各组织器官的镉浓度差异表现为:细根>枝条皮部>茎干皮部>粗根皮部>叶片>粗根木部>茎干木部>枝条木部,镉含量分别为0.21、0.13、0.11、0.10、0.09、0.04、0.03和0.01 mg/kg,桑树细根和茎干木部镉浓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组织器官之间差异不显著。③桑树各组织器官的镉富集能力表现为:细根>枝条皮部>茎干皮部>叶片>粗根皮部>粗根木部>茎干木部>枝条木部,富集系数分别为1.04、0.87、0.70、0.56、0.53、0.23、0.16和0.08。④镉从细根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能力表现为:枝条皮部>茎干皮部>叶片>茎干木部>枝条木部,转运系数分别为0.62、0.54、0.41、0.13和0.07。⑤较低的土壤有效镉含量有利于桑树对镉的富集转运。【结论】细根是桑树吸收和富积镉的主要部位,皮部是桑树镉迁移的主要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晖冰  刘云国  李爱阳  
采用优化的BCR连续萃取方案对湖南永州铅锌矿尾渣土壤中Pb,Zn,Cu,Cd进行形态分析,并利用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4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永州铅锌矿尾渣土壤中Pb,Zn,Cu,Cd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6 884.1,2 948.31,547.85,105.88 mg/kg,达到严重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Pb,Cu,Zn.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或牢固存在于粘土矿物晶格中,酸溶解态或其他自由形式的金属含量低,不利于植物修复技术的实施,但可采用化学方法进行修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璇  宋柳霆  滕彦国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分析方法测定湖南省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中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Cd、As、Pb、Cr、Cu、Zn和ni等7种重金属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富集或污染;根据25个采样点计算得出的矿区污染负荷指数为2.6,表明整个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重。Cd、Pb、As、Zn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属于中等及以上的风险状态,这些重金属的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应当引起充分关注。此外,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采矿作业可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紫薇  陈永华  陈基权  李建彬  何蔚  汤春芳  柳俊  
以30个红麻和黄麻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改良处理(对照,100%矿渣+少量磷肥;改良一,90%矿渣+10%泥炭土+少量磷肥;改良二,80%矿渣+20%泥炭土+少量磷肥)下进行室外盆栽试验,测定了植物存活情况、生物量和植物各部位Pb、Zn含量及其积累总量,并根据植物Pb、Zn积累总量对30种红麻和黄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0个品种中有25个品种可成活。(2)在对照处理下,25个红麻和黄麻品种的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平均值为3.453 g和1.243 g;而在改良一处理下,其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平均值为5.702 g和2.297 g;改良二处理下,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平均值为9.271 g和3.210 g。(3)红麻和黄麻品种对Pb、Zn都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且地下部含量均大于地上部含量。除地上部Zn含量,红麻和黄麻重金属含量呈现对照组>改良组的趋势。(4)红麻和黄麻Pb平均积累总量分别为对照组3.18 mg、改良一4.06 mg、改良二4.75 mg;Zn平均积累总量分别为对照组2.43 mg、改良一3.80 mg、改良二5.80 mg。(5)红麻和黄麻的生物量、重金属含量、重金属积累总量受其品种(P<0.01)、泥炭土添加量(P<0.01)及两者交互作用(P<0.01)的显著影响。根据聚类分析和方差验证,可以将30个品种红麻和黄麻分为Pb、Zn高积累型和低积累型两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晓丹  罗栋源  马华菊  张超兰  狄瑜  陈何潇  陈志明  吴昊  
【目的】探讨铅锌矿区周边土壤镉、铅和砷形态分布对水稻重金属影响,为当地土壤重金属修复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广西某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和水稻根、茎、叶、籽粒等样品,分析土壤镉、铅和砷的全量和形态分布水稻重金属含量,通过单因素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通过富集系数评价水稻根、茎、叶、糙米对土壤重金属富集能力。【结果】水稻田土壤镉、铅和砷污染严重,土壤镉含量变化为0.42~2.68 mg/kg,平均值为1.52 mg/kg;铅含量变化为118~1180 mg/kg,平均值为472.59 mg/kg;砷含量为11.6~351.0 mg/kg,平均值为109.81 mg/kg。其中土壤镉主要以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为主;土壤铅以铁锰氧化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为主;土壤砷以残余晶格态为主。土壤重金属的主要富集水稻根部位,其中水稻根富集土壤镉系数均大于1、富集铅系数介于0.38~3.53、富集砷系数均小于1,糙米镉和铅含量超标,砷未超标。【结论】铅锌矿区的周边土壤镉、铅、砷含量严重超标;水稻田土壤镉对农作物有一定风险;铅对农作物铅超标存在潜在危害;土壤砷主要残余晶格态为主;水稻籽粒镉全部超标、铅部分超标、砷不超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贵  童方平  刘振华  
以衡阳水口山铅锌矿区及其周围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自然土壤(A层、C层)样品中不同重金属(Pb、Zn、As、Cu、Cd、Hg)的污染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受铅锌选矿和冶炼活动的影响,研究区土壤明显受到重金属的污染,尤其是在严重污染区域,土壤中Pb、Cd、Cu、Zn、As、Hg含量最高分别达2691.88、28.91、376.91、135.91、1309.00、2.78 mg/kg。研究区4个地点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均大于其它5个指标,其综合污染指数大小顺序为尾沙坝>矿区农田>冶炼厂>康家湾采选地;其中冶炼厂和康家湾采选地中Cd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芳芳  袁建平  吴丹  余天虹  
【目的】为了昌化铅锌矿废弃地表层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特征。【方法】在昌化铅锌矿废弃地的3个研究区(尾矿区、复垦区和外围区)内共采集56个表层土壤样品,以Pb、Zn、Cu、Cd等典型重金属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为基础,分析全量与有效态含量的相关性,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罗梅综合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风险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1)从研究区来看,表层土壤不同程度地受到Pb、Zn、Cu、Cd的污染,这4种重金属含量总体趋势为:Pb>Zn>Cu>Cd,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全量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迪  邓琴  秦樊鑫  吴坤  李存雄  罗充  孟忠常  
为了解贵州DY铅锌矿区农作物产品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其食用安全性,从而为矿区合理种植农作物提供理论依据,以DY铅锌矿区人工种植的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其重金属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食用安全性。结果表明:萝卜的单因子污染指数最大,玉米受Zn、Cu和As污染最小;萝卜和大豆等农作物受Cd、Hg、Pb和Cr等综合污染属严重等级,萝卜的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其大小顺序为萝卜>大豆>甘薯>西红柿>红薯>水稻>玉米,这些农作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均超出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极限标准,综合污染指数均大于3,食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