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1)
2023(7240)
2022(6508)
2021(6021)
2020(5426)
2019(12815)
2018(12694)
2017(25261)
2016(14095)
2015(15718)
2014(16017)
2013(16189)
2012(15375)
2011(13995)
2010(14153)
2009(13298)
2008(13470)
2007(12244)
2006(10622)
2005(9413)
作者
(42834)
(36004)
(35993)
(34306)
(22720)
(17618)
(16446)
(14223)
(13542)
(13015)
(12469)
(12182)
(11697)
(11598)
(11348)
(11329)
(11199)
(10743)
(10647)
(10632)
(9102)
(9065)
(8954)
(8364)
(8352)
(8144)
(8041)
(7974)
(7302)
(7273)
学科
(64330)
经济(64282)
(36257)
管理(35961)
方法(31982)
(28792)
企业(28792)
数学(27690)
数学方法(27480)
(17141)
(15629)
地方(15245)
(14641)
中国(14282)
业经(12095)
农业(11509)
(11262)
贸易(11259)
(11205)
(10813)
(9647)
财务(9634)
财务管理(9608)
企业财务(9133)
(9095)
理论(9077)
环境(8705)
(8338)
银行(8307)
(8250)
机构
学院(208507)
大学(208442)
(83362)
经济(81555)
管理(78225)
研究(72312)
理学(67660)
理学院(66745)
管理学(65412)
管理学院(65024)
中国(53580)
科学(47647)
(44627)
(39177)
(38326)
(38133)
(37064)
研究所(35092)
中心(33394)
业大(33263)
农业(31029)
财经(30859)
(29801)
师范(29475)
(27817)
北京(27262)
(25849)
(25706)
经济学(25663)
师范大学(23912)
基金
项目(138789)
科学(108895)
基金(100844)
研究(97022)
(88925)
国家(88217)
科学基金(74613)
社会(61099)
社会科(57884)
社会科学(57862)
(55861)
基金项目(54913)
自然(50017)
自然科(48763)
自然科学(48746)
自然科学基金(47903)
(46448)
教育(44717)
资助(42232)
编号(38667)
重点(32077)
(30947)
成果(30866)
(30830)
(27769)
科研(27358)
课题(27162)
计划(26351)
创新(26035)
教育部(25706)
期刊
(91875)
经济(91875)
研究(56126)
中国(35940)
学报(35762)
(33996)
科学(33365)
(29480)
大学(25682)
管理(25058)
学学(24481)
农业(22712)
教育(17190)
(16462)
金融(16462)
技术(16225)
业经(15825)
财经(15058)
经济研究(14140)
问题(12931)
(12879)
(12486)
资源(11597)
商业(10555)
技术经济(10452)
(10425)
统计(10229)
(10147)
(9546)
理论(9346)
共检索到299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健枫  伍永秋  潘美慧  江源  康慕谊  
流域地貌和水系结构对流域的水生态功能起支撑作用。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将东江流域15m空间分辨率DEM与1:100万地貌图和1:25万水系图等相结合,分析了东江流域上游地貌特征,提取了东江上游水系结构特征与流域面积-高程积分值,探讨了地貌特征与水系结构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东江上游的地貌以200~500m高程、坡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志雄  肖莺  
利用长江上游流域5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9年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逐年、四季Z指数及区域旱涝指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单站Z指数旱涝等级划分的合理性,区域旱涝指数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并对区域典型旱涝年的确定及旱涝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Z指数及以此为基础构建的区域旱涝指数能较好地反映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变化,作为长江上游流域旱涝指标比较合理;(2)长江上游流域年及四季旱涝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年及四季的干旱指数与雨涝指数基本呈反位相特征;(3)长江上游流域四季旱涝与500hPa高度场分布形势有密切关系,除冬季旱涝与海温场关系较弱外,春、夏、秋季旱涝均与海温场关系密切。研究结论对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蓉  张建梅  林依雪  卜添荟  王鑫  薛紫月  李艳忠  马燮铫  于志国  白鹏  
开展变化环境下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归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湿润区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利用实测径流、气象资料和遥感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布迪克假设框架的弹性系数法,分析了新安江上游降水、潜在蒸散发(ET0)和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测径流序列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左右。2000-2015年径流深较1983-1999年下降了281 mm,相对变化率为20.8%,且21世纪初期径流下降尤为显著。(2)2000-2015年下垫面参数n较1983-1999年增加了52.5%,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显著增强。径流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且对降水敏感性超过潜在蒸散发。(3)气候变化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分别导致径流深下降了145.37 mm和140.96 mm,贡献率分别为50.77%和49.23%。NDVI在2000年后增加显著(P<0.001),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超过了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未来长期的植被生态水文效应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田辉伍  王涵  高天珩  董微微  吕浩  陈大庆  段辛斌  
为探究长江上游鱼类早期资源在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变化情况,2011—2015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长江上游江津断面,通过定点连续采样监测对宜昌鳅鮀早期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2011—2015年累计335 d的调查中,宜昌鳅鮀(Gobiobotia filifer)鱼卵出现天数为135 d,共采集到鱼卵1 492粒,估算出采样期间江津断面宜昌鳅鱼卵径流量分别为7.18×107粒、5.54×107粒、2.62×107粒、9.85×107粒和14.11×107粒,是长江上游主要的产漂流性卵鱼类之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璇  张萍萍  田刚  董良鹏  韦惠红  徐卫立  岳岩裕  车钦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项清  于欢  阚瑷珂  黄弘  何杰  
岷江上游河流水系的结构特征与复杂地貌环境构建了山区独特的水生态与水环境基础,从而塑造了流域聚落特殊的分布规律。研究分别通过河流邻近距离、河道剖面的海拔变化、集水流域等级以及河流水系发育的复杂程度,展开对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平面形态、垂直变化、类型分布和空间分异的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揭示岷江上游水文环境耦合地貌特征影响山区聚落分布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聚落具有附主干河流呈“线状”分布的特征;总体上聚落随岷江支流河道海拔升高数量降低,但在不同支流上具有一定差异。岷江干流沿线聚落随河道剖面海拔升高呈现“U型”分布特征,聚落集中分布在海拔873-1588m和1877-3369m的河道两侧;不同民族类型聚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集水区等级指向性,如1级集水区仅藏族聚落分布,而汉族聚落几乎全部分布于10级集水区;聚落密度总体随流域水系分维数升高而增大,且在不同支流流域上具有不同空间分异规律。(2)地理探测器表明河流水系密度、水系分维数、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岷江上游聚落分布的主控因子,且具有显著的非线性交互增强效应。(3)通过阶地发育、孕灾风险、气候环境和地貌景观特征的讨论,揭示了岷江上游水文特征与地貌环境耦合形成的生产生活环境被流域居民适应性选择和利用,从而形成河流水系影响聚落分布的内部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长艳  王顺久  徐捷  李跃清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通过多种统计诊断方法对比分析了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8~2001年以来长江流域上游以及中下游地区年平均大气可降水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率分别为0.25和0.26 kg/(m2.10 a);年平均状态下,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均为水汽汇,上游地区年平均收入水汽226×105kg/s,中下游地区收入124×105kg/s;1958~2001年长江上游地区的年平均总水汽收入呈显著减少趋势,每10 a减少9.8×105kg/s;中下游地区则呈显著增加趋势,每10 a增加11.5×105kg/s。夏季水汽收入变化是影响长江流域水汽收支的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天珩  田辉伍  王涵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为了解金沙江一期工程蓄水前后的长江上游铜鱼繁殖情况,2011—2014年每年5月5日—7月10日,在江津江段通过使用圆锥网捕捞鱼卵,定点进行早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在采集到的8 014粒鱼卵中铜鱼鱼卵数量最多,占总鱼卵数的14.76%。调查期间江津江段铜鱼卵苗年均年总径流量为22.45×107尾。2011年—2014年江津江段铜鱼鱼卵日均密度各年平均值分别为8.41、10.57、1.32和3.18个/1 000 m3,2013年和2014年铜鱼鱼卵日均密度显著低于2011年和2012年。对铜鱼鱼卵日均密度与水文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鱼卵日均密度与透明度呈显著负相关,而2013年和201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成  邓华堂  田辉伍  吴兴华  唐锡良  蒲艳  王导群  段辛斌  刘绍平  陈大庆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向家坝坝下江段,随着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相继蓄水运行和“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可能会发生改变。为探究“十年禁渔”前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基于该江段2017—2019年渔获物监测数据,对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相似度、物种优势度、生物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稳定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采集到鱼类134种,隶属于7目21科83属,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27种,外来物种有12种,分别占总种类数20.15%和8.96%。鱼类群落以底层、产沉性卵、杂食性鱼类为主。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在一定的相似性水平上,保护区干流段鱼类的群落类型基本可分为3组,宜宾、泸州与合江可以聚为一组,巴南、江津分别独立成组。保护区干流优势种共有14种,其中瓦氏黄颡鱼是整个研究区域的优势种,在合江站点的优势度最高,IRI值为27.00%。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25~3.306、0.883~0.942、5.833~8.811和0.699~0.773,表明保护区干流鱼类物种丰富,群落分布均匀度较高。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江津站鱼类群落结构稳定性相对较高,其余站点鱼类群落结构均受到中度干扰。本研究补充了保护区干流鱼类群落研究的基础数据,以期为该江段鱼类资源管理与“十年禁渔”生态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尹正杰  许继军  田辉伍  杨春花  
为科学评价预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水文情势变化特征,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内的屏山、朱沱和寸滩3个水文站的实测逐日流量序列为基础,采用基于32个IHA指标的RVA方法,分析保护区水文情势的自然特征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梯级水库联合调度运行模拟,研究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保护区未来的水文情势变化。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之前保护区的水文变化比较稳定;1990年后保护区水文情势变化有所增加;金沙江梯级水库运行后保护区屏山站的水文变化加剧,但朱沱和寸滩站的水文变化不大,显示保护区支流水量汇入显著减缓了水库调度对保护区中下游河段水文情势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师长兴  
针对一般编制输沙模数图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主要基于侵蚀量加权平均绘制输沙模数图的方法。利用1956~1987年152个水文站输沙资料和其他相关数据,将各水文站观测数据插补延长到同样的长度,通过侵蚀量加权空间插值制作了长江上游输沙模数分布图。交叉检验结果显示利用本文方法得到的输沙模数插值结果要优于直接插值法的结果。所绘制的输沙模数图显示长江上游高产沙区主要集中于两个条带:一个是从北向南沿陇南和川滇山地延伸,另一个是从秦巴山地向东南,过川中丘陵北部,至黄陵背斜。同时,该图也揭示出在低产沙区存在局部高产沙斑块或条带;在高产沙区则存在局部低产沙斑块。充分反映了长江上游强烈的产沙空间变异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文兰  周万村  李爱农  张宝雷  
将四川省茂县作为典型研究区,以其ETM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8.6%的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相对集中,其余的则弥散分布;大部分聚落(约78.2%)分布在海拔1500~2700 m的中高山处,海拔1200~2200 m干旱河谷区聚集的聚落约55.2%,80%以上聚落的坡度大于15°;大多数聚落的水源和交通状况良好,水系和道路缓冲区较小半径内的聚落多沿道路聚集,而较远的则多沿水系聚集。分析还发现,少数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不宜于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富亿  宋凤斌  邵庆春  
松花江上游地区位于吉林省境内。该区日照时间和日照时数均高于南方地区,光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750mm,高于东北地区;各类水域面积54.61万hm2,分别占东北地区和吉林省的38.7%和81.3%,其中可养鱼面积23.18万hm2,占东北地区的31.6%;水质的主要水化学指标均在中、高产指标范围。鱼类种类多样,大型凶猛鱼类较少。结合渔业资源特征,可采用6个途径进行开发利用。即:1自然鱼类资源的合理利用;2大、中型水域增养殖开发;3开发江河水域,发展河道渔业;4利用冷水资源,发展冷水性鱼类增养殖;5建立水域资源复合生态渔业开发模式;6退田还湖水面资源的开发利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洪  钟敦伦  李泳  韦方强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庞学勇  包维楷  吴宁  
干旱河谷是我国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环境异质性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以其较好的光热等条件成为整个川西地区人口和城镇分布集中的核心地带,但是由于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和随之而来的人地矛盾,加之干旱河谷脆弱的生态系统,引发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以岷江上游干旱河谷为例,探讨了干旱河谷气候成因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指出人类活动是叠加于自然因素作用之上的,不是起主导作用,大气环流、局地环流、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造就了当今干旱河谷气候形成,是干旱河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其气候特征具有:(1)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春季气温回升快,秋季下降迅速,≥10℃的积温大,持续时间较长,地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