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99)
2023(12548)
2022(10980)
2021(10388)
2020(8500)
2019(19488)
2018(19454)
2017(36753)
2016(20391)
2015(22718)
2014(22726)
2013(22314)
2012(20372)
2011(18272)
2010(18058)
2009(16209)
2008(15505)
2007(13251)
2006(11626)
2005(9842)
作者
(59285)
(49581)
(49076)
(46666)
(31341)
(23887)
(22169)
(19450)
(18866)
(17552)
(17288)
(16599)
(15756)
(15560)
(15183)
(15113)
(14958)
(14600)
(14237)
(14177)
(12454)
(12108)
(11947)
(11290)
(11157)
(10986)
(10956)
(10858)
(9903)
(9773)
学科
(76513)
经济(76435)
管理(52159)
(49458)
(40169)
企业(40169)
方法(34490)
数学(29077)
数学方法(28717)
(22303)
(20242)
地方(19980)
中国(19196)
业经(18087)
(16805)
农业(15388)
理论(13408)
(13166)
贸易(13155)
环境(13044)
(12843)
(12681)
(12076)
技术(11562)
教育(10633)
(10504)
(10492)
财务(10430)
财务管理(10409)
企业财务(9810)
机构
学院(280127)
大学(278274)
管理(109943)
(99779)
经济(97364)
研究(95938)
理学(95471)
理学院(94305)
管理学(92514)
管理学院(92038)
中国(68689)
科学(65427)
(60419)
(49628)
(49102)
业大(46118)
研究所(45589)
(45053)
(44455)
中心(43213)
(40153)
师范(39722)
农业(39005)
北京(37446)
财经(35974)
(35729)
(34055)
(32589)
师范大学(32224)
技术(31611)
基金
项目(202331)
科学(157650)
研究(145336)
基金(144051)
(127282)
国家(126231)
科学基金(107259)
社会(87883)
社会科(83018)
社会科学(82994)
(81917)
基金项目(78204)
自然(72332)
自然科(70524)
自然科学(70506)
自然科学基金(69189)
(68547)
教育(65795)
编号(59984)
资助(58610)
成果(47390)
重点(46147)
(44273)
(42685)
课题(41886)
(41562)
科研(39085)
创新(38695)
计划(38291)
大学(36370)
期刊
(110361)
经济(110361)
研究(76754)
中国(50595)
学报(49896)
科学(45460)
(44850)
管理(38009)
大学(36361)
学学(34413)
教育(32121)
农业(31600)
(30837)
技术(23370)
业经(19847)
(19730)
金融(19730)
(16356)
经济研究(16274)
资源(15671)
财经(15620)
图书(15274)
科技(14912)
问题(14146)
(13779)
林业(13383)
理论(13322)
业大(13165)
(13116)
实践(12512)
共检索到397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魏敬欣   解常鑫   杨婉玲   刘乾甫   高原   曾艳艺   王超  
于2021-2022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对东江三角洲河网的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及粒径结构(小型Micro,微型Nano,微微型Pico)进行了季节性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夏季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均值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粒径组成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占比较高,二者浓度占比之和的年平均值为97.25%。粒径结构的季节特征显示,Micr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显著,Nano和Pico浓度占比季节差异不显著。空间特征显示,靠近珠江口的站位一般呈现出Nano浓度占比大于Micro浓度占比的规律。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显示,Micro浓度占比与水温、pH和河宽呈正相关关系,Nano浓度占比与透明度呈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站位被明显分成了上游和下游两大类群,两大类群间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差异显著,其中两类群中Micro、Nan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显著,Pico叶绿素a浓度占比差异极显著。另外,研究发现,两类群间差异显著的物理因子主要为盐度,差异显著的化学因子主要为pH和TP。结合RDA分析结果,推测盐度和pH是影响东江三角洲浮游植物粒径组成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解常鑫   刘乾甫   杨婉玲   魏敬欣   孙金辉   王超  
为探索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了西北江三角洲河网水域2021年枯水期(2月份和12月份)和丰水期(5月份和8月份)的水环境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粒径特征。结果显示,叶绿素a总浓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最高值出现在8月份,最低值出现在5月,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有关。叶绿素a总浓度的空间特征显示,广州周边站位的叶绿素a浓度明显偏高,主要与营养盐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水体的交换能力有关。粒径特征的结果显示,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珠三角河网水体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呈现交替优势。季节特征显示,2-5月份微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8月份和12月份小型叶绿素a占主导地位,分析原因主要与径流量的大小、水体pH和光照有关。空间特征显示,小型叶绿素a在8月份和12月份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河网中部的站位,微型叶绿素a占比的最高值往往出现在远离广州市的站位点,分析原因主要与溶解氧和硝酸盐含量有关。冗余分析结果表明pH、DO、水下光度、TP和硝酸盐含量是影响浮游植物粒径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物理因子包括径流量的大小和水体pH的变化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季节变动,而化学因素如营养盐含量影响叶绿素a粒径特征的空间分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乾甫  赖子尼  高原  杨婉玲  王广军  
分别于养殖前期(5月)、中期(9月)和后期(12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主养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和乌鳢(Channa argus)4个品种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功能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样池塘浮游植物丰度、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密度均值达1.32×108 cell/L,最大值为3.00×108 cell/L,生物量均值为168.17 mg/L,最大值为345.41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萍  刘宪斌  李宝华  白明  李彤  王娟娟  
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在细胞密度和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的小环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蒋增杰  杜美荣  姜绪  梁峻  赵学伟  刘毅  张媛  张晓芳  方建光  
根据2011年6月、10月、12月和2012年4月4个航次对獐子岛海域水温、分粒径Chl a浓度、透明度等参数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Chl a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浮游植物的粒径结构、光合固碳能力及碳流途径。研究结果显示,獐子岛海域表、底层Chl a浓度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07–6.28μg/L和0.16–5.28μg/L,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60±1.38)μg/L和(1.31±1.10)μg/L,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表、底层浮游植物粒径组成均以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俊  郑金秀  池仕运  董方勇  
苏皖交界处的石臼湖是长江下游唯一的通江淡水湖,通过青弋江和姑溪河直接与长江相连,形成了复杂的河网水系。为探讨这种复杂的河网水系中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特征,2012年平水期和枯水期分别对石臼湖及其周边入湖支流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研究河网水系中河网与湖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05种,平水期与枯水期种类数差别不大,两次调查均出现的种类约有70%相同;浮游植物丰度最高可达1×108cell/L,达到了水华暴发的标准。优势种类主要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但是从生物量来看硅藻门占优。排序分析显示河网区域浮游植物季节演替明显,且河网与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进一步分析则表明影响浮游植物主要的环境因子是氮、磷等营养元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萍  刘宪斌  李宝华  白明  李彤  王娟娟  
通过2009—2013年选取春末、夏中、秋初3个季节对海河干流浮游植物进行连续5年的调查与监测,系统分析了海河干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种、优势度、群落结构以及生物多样性组成,探讨其变化趋势和主要原因,运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分别对各年度间密度和生物量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并利用马加利夫(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浮游植物隶属8门92属181种。绿藻门不论在细胞密度还是种类组成上都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主要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小球藻、卵囊藻、月牙藻和卡德藻;蓝藻门的微囊藻、胶鞘藻、螺旋藻、颤藻和蓝纤维藻;硅藻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罗民波  简婷婷  王云龙  张衡  尹艳娥  张海燕  杨杰青  
通过近年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基本要素研究,结合东海海洋环境基本要素(水文、营养盐含量、COD_(Mn)、悬浮物浓度等)的变化,阐明东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春季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主要由虹彩圆筛藻(Coscinodiscus oculus-iridis)、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组成,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受长江口冲淡水、钱塘江、东海沿岸流等影响,东海近岸海域环境浮游植物数量明显高于东海大陆架海域。冗余度分析结果显示,2015—2017年春季,对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活性磷酸盐;2015—2017年夏季,对研究海域浮游植物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罗文俊  章守宇  
基于2005年3月-2006年11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的采样调查及后续实验,探讨了该海域浮游植物优势种类的粒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点,分析了水温、营养盐、悬浮物等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粒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鞍列岛海域浮游植物粒径组成主要受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Grev.)Ostf)、窄隙角毛藻(Chaetoceros affinis Lamx)、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 Mangin)、中华盒形藻(Bidduphia sinensis Greville)、佛氏海毛藻(Bidduphia sinensis Gr...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丽卿  许莉  季高华  张瑞雷  范志锋  
于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淀山湖小型(20~200μm)、微型(2~20μm)和微微型(<2μm)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水质因子进行逐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淀山湖水体年均叶绿素a的主要贡献者,二者贡献率之和为74.79%。淀山湖叶绿素a粒径组成百分比的季节变动与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密切相关:小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春季最高,而微型、微微型的则分别在秋、冬季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小型、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百分比与NH3-N含量分别呈显著正、负相关,微微型浮游植物叶绿素a百分比与BOD5呈极显著负相关。对应滤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食性粒级,探讨了运用非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芬  王卫民  单保庆  阎里清  黎洁  周洁  
对海河流域马颊河与徒骇河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优势种、污染指示种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马颊河浮游植物为126种,隶属7门67属;徒骇河浮游植物为114种,隶属7门63属。2条河流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为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蓝藻;各采样点蓝藻、绿藻和硅藻出现的频度均为100%。在种群数量上,马颊河蓝藻占绝对优势(占藻类数量的53.59%),而徒骇河绿藻占优势(占藻类数量的35.73%),马颊河和徒骇河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22.424×106和13.950×106个/L。马颊河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动范围分别为2.48~4.6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珊  于明  刘全儒  周云龙  江源  付岚  孟世勇  
基于2010年1月对东江干流水体51个点进行的浮游植物及其群落结构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种类和密度状况,分析了河流中浮游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并据此评价了东江干流水体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干流水体中物种丰富度中等,个体分布较均匀,共有浮游植物7门83种(包括2变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达38种,占所有物种数的45.78%,其细胞生物量占总浮游植物的53.99%;主要优势种为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菱形藻(Nitzschia sp.)、小环藻(Cyclotell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家路  王银平  蔺丹清  匡箴  刘思磊  刘凯  
为了解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2—11月对新洲水域9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现状进行季节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浮游植物8门143种: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15%;其次是硅藻门,占29.37%;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黄藻门分别占12.59%、3.50%、3.50%、2.10%、1.40%和1.40%。浮游植物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和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在14.09×10~4~487.98×10~4个/L之间,平均为63.05×10~4个/L;生物量变化在0.07~1.41 mg/L之间,平均为0.28 mg/L。密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黄湓闸(断面5)水域,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新洲尾(断面7)水域;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董家窑(断面6)水域,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皖河口(断面1)水域。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einer指数(H’)变化范围为1.93~3.10,均值为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2~3.00,均值为2.21;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2~0.93,均值为0.79。Shannon-Wei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上无显著性差异。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为轻-中度污染状态,表明新洲水域水质状况良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俊  张云  刘晓光  徐宁  赵习  胡思帆  邓金钗  马徐发  
2011—2012年对漳卫南运河流域19个采样位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95种(变种),隶属于8门131属。其中,绿藻门的种类最多(159种),硅藻门次之(110种),再次为裸藻门(56种)和蓝藻门(49种)。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年平均值为2 167.2×104cells/l,夏季最高为3350×104cells/l,秋季最低为1221×104cells/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67×104cells/l;浮游植物生物量年平均值为25.96 mg/l,夏季最高为54.43 mg/l,秋季最少为6.33 mg/l,其中绿藻门最多,为11.09 mg/l。浮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