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3)
2023(8910)
2022(7370)
2021(6826)
2020(5226)
2019(11761)
2018(11507)
2017(21566)
2016(11760)
2015(13064)
2014(13079)
2013(12906)
2012(12930)
2011(11838)
2010(12322)
2009(11217)
2008(11232)
2007(10386)
2006(9596)
2005(8834)
作者
(35400)
(29435)
(29429)
(27901)
(19025)
(14078)
(13383)
(11406)
(11384)
(10718)
(10330)
(9966)
(9769)
(9520)
(9344)
(9060)
(8641)
(8607)
(8524)
(8403)
(7621)
(7324)
(7163)
(6959)
(6720)
(6665)
(6645)
(6614)
(6009)
(5954)
学科
(56323)
经济(56164)
管理(27344)
(26874)
(20322)
企业(20322)
中国(20176)
地方(18386)
(17562)
方法(15455)
业经(15370)
(12642)
农业(12011)
(11164)
金融(11161)
数学(10682)
(10680)
(10577)
(10549)
数学方法(10532)
银行(10529)
(10388)
地方经济(10276)
理论(10262)
(9919)
(9428)
(8878)
贸易(8867)
环境(8756)
(8476)
机构
大学(174115)
学院(173768)
(70767)
研究(70398)
经济(69163)
管理(58797)
中国(52883)
理学(48842)
理学院(48064)
管理学(47155)
管理学院(46808)
科学(42455)
(39365)
(36907)
(33653)
研究所(33235)
(31329)
中心(30360)
(28962)
师范(28713)
(28403)
北京(25770)
财经(25438)
(25045)
农业(24100)
业大(23911)
师范大学(23371)
(22953)
(22909)
经济学(21701)
基金
项目(108348)
科学(85331)
研究(82725)
基金(76412)
(66642)
国家(65973)
科学基金(54957)
社会(54174)
社会科(49985)
社会科学(49968)
(42513)
基金项目(39371)
教育(37641)
(36477)
编号(34038)
自然(32387)
自然科(31609)
自然科学(31600)
自然科学基金(31041)
成果(30205)
资助(30156)
(29655)
课题(25255)
重点(25248)
发展(24085)
(23831)
(23659)
(22085)
国家社会(21768)
(21180)
期刊
(92608)
经济(92608)
研究(60083)
中国(43291)
(31794)
学报(28149)
教育(27443)
科学(27112)
(23946)
管理(23396)
农业(21863)
大学(21590)
(20474)
金融(20474)
学学(19877)
业经(15520)
经济研究(14627)
技术(14137)
财经(12828)
问题(11873)
(11140)
(10987)
世界(10152)
图书(9640)
(9452)
(9198)
国际(9065)
(8952)
论坛(8952)
(8543)
共检索到2892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福寿  陆勇  
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是在"民族道路"和"苏联模式"的选择与碰撞中发展的。东欧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嬗变,可以分为被动移植苏联模式、反思修正苏联模式、两难选择发展模式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关系。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传统发展观的反思和修正,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逐步进入了两难选择的困境:企图消除苏联模式弊端的改革,最后都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新的弊端,而正是这些新旧弊端共同导致了东欧各国社会主义的最终失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波  裴根  王子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社会。作为一种产生于当代西方的社会思潮,生态社会主义基于对人类当下生态困境的深沉思考和密切关注,以生态效应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追求目标,在未来社会的发展战略上包含着很多可资借鉴的思想,对于我们开拓视野,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福寿  
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产生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类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者面临相似的社会历史问题,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来源。生态社会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新视角;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协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提供了参考;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强调要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政治,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世界背景的参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学勇  
文章认为,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转型继续深入进行必须处理好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如何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保障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是当前我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西方福利国家在社会建设和福利分配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福利国家建构的基础、政治逻辑与发展趋势,能为我国制定和发展社会政策以及提高公民福祉提供宝贵的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二勋  陈晓霞  
"发展"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演变,其内涵一方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态,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发展"这一概念的理解与阐释。20世纪发展观的演变经过了"发展=经济增长"、"发展=经济增长+工业污染控制"、"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四个阶段。可以断言,21世纪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的新时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吕炜  靳继东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服从于国家发展目标和战略的需要。始终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是新中国财政70年发展的历史逻辑。财政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了财政实践的内容和财政理论的进展。本文立足于这一历史逻辑,分析财政发展各阶段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演进的实质,总结创新性的财政制度设计对于特定阶段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意义,对各阶段中不同财政思想的内在联系做出新的理解和思考。这种基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的研究框架同时也为研究一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贡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贾利军  陈恒烜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党的发展理念则是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纲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党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聚焦"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主题这一逻辑展开。从纵向的历史演进看,党的发展理念体现了鲜明的完备性、科学性、连续性和计划性;从横向的历史节点看,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理念的变革与演进。党的发展理念统一了思想认识,统领了战略、政策,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娜  陈鑫峰  钟永德  
【目的】研究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嬗变的历程、路径和动因,从中总结实践启示,为森林公园的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参考。【方法】借助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综合分析法,将森林公园的发展纳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中进行分析,在国家与林业发展战略转型及森林公园价值转向的多重路径中划分森林公园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森林公园数量变化、建设资金来源结构、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等量化分析,总结归纳森林公园发展嬗变的内在逻辑。【结果】1)近40年中国森林公园经历了“林业多种经营项目(1982—1991年)—林业第三产业(1992—1997年)—多维度发展的林业绿色产业(1998—2010年)—自然保护地和社会公共事业(2011年至今)”的嬗变历程。2)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的嬗变路径可以归纳为:“旅游目的地—自然保护地”的属性变迁;“经济产业—社会公共事业”的功能演变;“逐利—逐绿—逐义”的价值转向;“封闭—开放—融合”的格局转化。【结论】1)中国森林公园近40年发展嬗变的主要动因可以归结为:追求社会公正的变革、实现生态可持续的愿景和“好生活”图景。2)中国森林公园依然面临政府主导地位缺失带来的管理复杂化、与国有林场“两位一体”管理体制的掣肘、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错位催生的多重矛盾、国有林场改革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带来的新变局、相关法律缺位带来的行业管理效力受限等问题。3)积极对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多元化资金保障制度、协调与国有林场“两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推进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完善森林公园的法律体系,将是今后森林公园管理工作的方向和发力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亓为康  丁涛  
共享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的发展原则,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路径。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考察共享发展的历史嬗变,可以看到共享发展是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必然逻辑和现实旨归,而共享发展的价值目标是由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基础决定的,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持共享发展,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江林  
近年来全球私立高等教育发展呈衰落态势。印度私立高校却逆势上扬且发展迅速,具有规模比较庞大、层次类型多样、举办主体多元等特点。印度私立高校政策可以为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凌春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脱离现实,要理解、认可学生的切实利益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先选取学生关注度最高的词开展深度教育。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用活动把学生和教育内容连接到一起。目前高校进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基本形成了教育导引体系和践行动力机制,以使学生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章通过对韩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借鉴了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法学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了韩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对韩国自贸区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自1962年以来,韩国政府明确而清晰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其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进而成功地推动了韩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了韩国长期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现状,文章提出应尽快将自贸试验区更名为自贸园区并构建“中央政府-自贸园区”的两级管理机制、设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法》以及由政府主导推动自贸区建设的政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章通过对韩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借鉴了区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法学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了韩国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对韩国自贸区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自1962年以来,韩国政府明确而清晰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其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进而成功地推动了韩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了韩国长期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现状,文章提出应尽快将自贸试验区更名为自贸园区并构建"中央政府-自贸园区"的两级管理机制、设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管理法》以及由政府主导推动自贸区建设的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婷婷  
数字财政是各国在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深化财政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新型财政治理模式,其以财政信息的联通性、财政管理的智能化、财政业务的集成化以及财政治理的效率性为主要特征,对于提升财政管理的效率、促进财政分配的公平、加强财政风险的精准监管意义重大。观察实践可知,一些国家在财政数据的一体化管理、税源信息的动态监控、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提升以及财政安全和公民隐私的保障方面,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数字财政体系,但仍存在统筹规划不足、制度稳定性不强、实施效果不彰以及安全保障乏力等挑战。鉴于我国数字财政建设尚处初级阶段,应汲取域外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查找不足、寻求完善路径。因此,要构建整体框架,加强数字财政建设的统一性和协同性;夯实治理基础,完善数字财政的理论支持和标准建设;加强技术融合,提升信息治理水平和财政决策效率;注重数据隐私风险防范,保障各参与方的基本权益。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薄洋  牛凯龙  
金融发展指标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金融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指标演进的内在逻辑。依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作者构造并分析了衡量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一系列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能够较为全面代表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几个重要指标,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