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5)
2023(8042)
2022(6734)
2021(6072)
2020(4664)
2019(10428)
2018(10003)
2017(17770)
2016(9786)
2015(10870)
2014(10995)
2013(10783)
2012(10419)
2011(9866)
2010(9998)
2009(9334)
2008(9270)
2007(8396)
2006(7757)
2005(7384)
作者
(32236)
(26890)
(26877)
(25386)
(17380)
(13095)
(12089)
(10478)
(10464)
(9794)
(9465)
(9100)
(9080)
(8879)
(8782)
(8254)
(7964)
(7868)
(7842)
(7832)
(7235)
(6910)
(6702)
(6274)
(6208)
(6177)
(6138)
(5991)
(5780)
(5494)
学科
(46800)
经济(46761)
(22325)
管理(21594)
地方(17717)
中国(17186)
(15914)
企业(15914)
(14352)
(14044)
业经(12211)
方法(10797)
地方经济(10028)
农业(9938)
(9781)
(8626)
金融(8625)
数学(8476)
(8393)
银行(8362)
数学方法(8299)
(8254)
环境(7819)
(7815)
理论(7461)
发展(7350)
(7317)
(7316)
贸易(7304)
技术(7292)
机构
学院(146483)
大学(144292)
研究(60575)
(55781)
经济(54436)
管理(47313)
中国(44316)
科学(40060)
理学(38722)
理学院(38130)
管理学(37239)
管理学院(36957)
(33370)
(33294)
(31946)
研究所(30223)
中心(26036)
(25082)
(25055)
农业(24948)
业大(24127)
(23155)
师范(22833)
(22149)
北京(21827)
(21464)
(20431)
技术(19519)
财经(18710)
科学院(18551)
基金
项目(93198)
科学(71116)
研究(67413)
基金(62784)
(56842)
国家(56285)
科学基金(45793)
社会(40214)
(39737)
社会科(37942)
社会科学(37935)
(32974)
基金项目(31894)
教育(30735)
自然(28868)
自然科(28185)
自然科学(28176)
自然科学基金(27639)
编号(27358)
(27024)
资助(26029)
成果(23437)
重点(22118)
课题(21604)
发展(21342)
(20953)
(19290)
(18485)
计划(18147)
创新(18042)
期刊
(74286)
经济(74286)
研究(47231)
中国(38558)
(31430)
学报(29606)
科学(24974)
教育(23514)
农业(21883)
大学(21526)
管理(20157)
学学(20104)
(17839)
(15224)
金融(15224)
技术(14096)
业经(13503)
经济研究(11631)
(11189)
财经(9241)
问题(9079)
图书(8798)
业大(8416)
(8075)
科技(8060)
(7834)
(7246)
论坛(7246)
(6975)
农业大学(6924)
共检索到245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梅  王晶  罗凤霞  杨宏光  李智辉  
以东方百合索蚌(Sorbonne)和元帅(Acapulca)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其胚囊发育,观察花粉管生长和双受精过程,研究适合百合的授粉及进行胚抢救的时期。结果表明:百合大孢子的发育形式为贝母型,其胚囊发育最终形成育性正常的7细胞胚囊,-2级的胚囊已经发育成熟,适宜授粉受精。异花授粉后花粉管3~5d到达胚囊,并释放出2个精核进行双受精。百合胚胎发育经过合子、原胚、球形胚、子叶型最终发育成熟。胚乳发育与胚胎同步,属于核型胚乳,在形成球形胚后胚乳细胞逐渐形成细胞壁。授粉后45d进行胚抢救较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谭杰  孙慧玲  高菲  燕敬平  董迎辉  叶乃好  王清印  
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荧光显微方法,对刺参成熟未受精卵以及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极体排放、雌雄原核的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刚产出的刺参成熟未受精卵呈圆形,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在水温22~23℃、盐度29条件下进行受精,受精后12 min,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释放第一极体;受精后20 min,大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放出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雌、雄原核开始在卵中央发生染色体联合;受精后8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受精后100 min,部分受精卵完成第二次卵裂。刺参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入卵现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洁  王有国  崔光芬  王祥宁  蒋亚莲  马璐琳  段青  杜文文  贾文杰  
为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东方百合雄性不育的机理,本试验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东方百合雄性可育品种及其不育突变体花药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不育突变体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东方百合可育品种的花药,经过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花粉粒等时期,获得成熟的花粉粒;在花粉母细胞阶段,不育突变体花药的绒毡层即停止发育开始解体,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随着花药的发育,花粉母细胞高度液泡化并逐步解体。研究认为:东方百合不育突变体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时期,与绒毡层的提前解体有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菲  沈铭辉  柯才焕  蔡明夷  游伟伟  
应用组织切片方法,比较观察了杂色鲍普通二倍体、人工诱导三倍体、人工诱导雌核发育单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在成熟分裂和第一次卵裂期间的细胞学变化,以探讨人工诱导杂色鲍雌核发育的细胞学机制。结果表明,精子经紫外线辐射进行遗传失活处理后,仍然能够进入卵子,并激动卵子发育,卵子能够正常完成两次减数分裂,与普通受精卵没有明显差别。精子入卵后形成精核,大多能够逐渐解凝、液化并膨大,最终形成形态正常的雄性原核,但在第一次卵裂早期退化成浓缩的染色质小体(DCB),并在胞质分裂时随机地分配到其中一个子细胞里的分裂沟附近。在人工诱导三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受精卵中,受精卵经细胞松弛素B处理后,染色单体在第二次成熟分裂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莹莹  柳学周  王清印  马爱军  包振民  
采用人工授精和组织切片技术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受精过程进行细胞学观察。大菱鲆成熟卵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的中期。精子入卵后,卵子被激动,第二次成熟分裂继续进行,同时发生皮层反应;受精后15 min出现精子星光;受精后20 min雄原核早于雌原核形成,然后两性原核逐渐靠拢;受精后30 min两原核相互靠拢,结合线清晰;受精后40 min两原核结合线逐渐消失联合成合子核,之后合子核核膜消失;受精后50 min合子核处于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60 min第一次卵裂完成。[中国水产科学,2006,13(4):555-56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毕克  包振民  黄晓婷  王珏  方建光  刘慧  
利用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对已固定的菲律宾蛤仔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样品进行染色的方法,连续观察记录了菲律宾蛤仔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细胞生物学过程。结果表明,菲律宾蛤仔的成熟未受精卵子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结合于卵子周围并开始进行顶体反应;精子入卵后去致密并且激发卵子恢复两次成熟分裂,排放出第一及第二极体,完成成熟分裂;受精卵完全排放出第二极体的同时早期的精卵原核形成,随后二者相互靠拢,体积扩散膨大,在细胞中央位置形成各自的染色体组后完成联合;菲律宾蛤仔早期胚胎发育速度进程较快;在受精过程中存在极少数的多精受精现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思乡  王春桃  晏春耕  崔国贤  程尧楚  李宗道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芝麻(l3OehmerianiveaL。)经秋水仙素处理,再经不定芽诱导和继代培养后,获得的变异株染色体数目出现多样性,其中包括四倍体、三倍体、二倍体和多种非整倍体细胞。以四倍体和三倍体水平的植株为母本与二倍体栽培品种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倍性观察,发现染色体数目变化在12-84之间。不同植株甚至同一植株染色体数目也不一致。从251个杂交后代中获得的三倍体细胞所占比例超过50%的植株有35个。还对多倍体水平的植株进行了有丝分裂观察,发现三极分裂、不均等分裂和落后染色体等异常有丝分裂现象。其次,还观测了气孔、花粉粒,同样发现多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磊  王震星  刘贵仁  
在金丝小枣发育枝离体培养过程中,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激素及光照条件对诱导愈伤组织的质量有明显影响。2,4-D和暗培养易诱导出疏松的Ⅱ型愈伤组织,IBA及光照培养则有利于致密的Ⅰ型愈伤组织形成。Ⅱ型愈伤组织未分化出芽,而Ⅰ型具有较强的再分化能力。继代繁殖时,2,4-D浓度超过1mg/L将导致Ⅰ型愈伤组织大量转化为Ⅱ型。不同类型愈伤组织的染色体倍性变异明显不同,再生植株无性系根尖细胞染色体倍性则相对稳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慧玲  方建光  王清印  张继红  梁兴明  燕敬平  孔杰  杨爱国  姜明  
采用荧光染色剂DAPI己固定的泥蚶成熟卵和受精卵进行染色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泥蚶受精细胞学过程。通过DAPI的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 ,泥蚶的成熟未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再次启动 ,释放出第一和第二极体 ,完成成熟分裂。部分受精卵的第一极体有极明显的分裂现象。精子入卵的部位是随机的 ,且自精子入卵至成熟分裂完成 ,入卵的精子在形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均具有极明显的膨大现象。并且在系列的样品中可观察到 ,在雌雄原核联合的过程中具有雄性原核向雌性原核移动的趋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萍  刘晓蕾  李勇  江星  金丽  张耀光  
采用人工授精,组织学、超微结构技术等方法对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受精卵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胭脂鱼卵子动物极卵壳仅有一受精孔,属单精受精。精孔器为深凹陷,短孔道型。在17~18℃水温条件下,受精后3 s精子开始穿过精孔管,受精后5 s进入卵子;受精后10 s形成精子星光;受精后15 min,卵子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后期;受精后20 min,第二极体形成;受精后90 min,雌雄原核融合;受精后140 min,受精卵进入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受精后180 min,第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二细胞形成。研究发现:成熟卵子精孔器内无精孔细胞及其他物质,和其他大多数硬骨鱼相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英萍  张志峰  邵明瑜  
利用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受精过程中精子入卵以及核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环刺螠成熟卵呈卵圆形,核相处于生发泡尚未破裂的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在(21±1)℃时,精卵混合后约5 min,精子由卵偏向植物极一侧入卵,受精膜开始举起,继而精核发生第1次膨胀。直至受精后约25 min,受精膜完全举起;受精后10~50 min,卵核相继完成二次成熟分裂,分别形成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50~70 min,精核卵核分别膨胀,形成雄原核和雌原核,进而相向迁移,最后在卵的中央联合形成合子核。受精后70~90 min,受精卵完成第1次卵裂,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姚韩韩  张佩云  沈庞幼  刘浩明  林志华  
采用普通光镜、荧光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缢蛏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的精子入卵、减数分裂、雌雄原核形成与结合、早期卵裂以及多精入卵等细胞学事件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缢蛏成熟未受精卵多呈圆球形或卵圆形,少数呈梨形,卵径为82~88μm,核相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5~58μm,头部呈保龄球形,顶体前端的顶体杆呈特别细长的花丝状;在水温21~22℃、盐度10的条件下进行人工授精,精、卵混合后,精子迅速附着于卵子表面,启动卵子发育;受精后4~6 min,精子的头部已进入卵内并明显膨胀,卵子外形变圆,卵外附着的精子量明显减少;在受精后12~15 min、20~25 mi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蕊  杨利平  刘雪凝  
【目的】分析比较百合杂交种及亲本耐热性,筛选优良的耐热性育种材料。【方法】以离体扩繁的细叶百合(承德种源)ב西伯利亚’杂交种与细叶百合(大庆种源)ב西伯利亚’杂交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经过不同温度(25℃、28℃、31℃、34℃、37℃、40℃)处理后抗性生理指标及电阻抗图谱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31℃处理后,杂交种与亲本叶绿素含量及根系活力极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杂交种介于亲本之间或优于亲本,两个指标呈显著相关(P<0.01);37℃处理时,两杂交种游离脯氨酸显著下降至最低(P<0.05),杂交种积累量高于亲本;34℃处理时,τm显著上升并达到峰值,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杂交种均...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梅  崔文山  杨宏光  年玉欣  王亚斌  罗凤霞  
应用RAPD标记对百合杂交种真实性进行了鉴定。研究表明: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百合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在本试验中杂种既具有相加性带型、单亲本带型,又具有融合双亲的特异带,并出现了新的带型。这样可以通过多个引物的应用,对杂交种进行早期鉴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英  李琪  于瑞海  王如才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栉孔扇贝正常卵子与雌核发育卵子在受精和成熟分裂过程中的核相变化。结果表明,尽管紫外线照射没有影响受精卵的成熟分裂以及雌性、雄性原核的形成,但使雌核卵的发育速度出现明显的滞缓。在第1次卵裂中期,雌核发育卵子中的雄性原核没有像雌性原核那样形成染色体,而是浓缩为一染色质小体(DCB),游离在细胞质中,不参与核分裂。胞质分裂结束时,DCB位于2个卵裂球之一的细胞质内或在赤道板处被分割成两部分。实验结果首次提供了栉孔扇贝雌核发育的细胞学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