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10)
2023(10303)
2022(8663)
2021(8246)
2020(6936)
2019(16268)
2018(16002)
2017(29898)
2016(16583)
2015(19408)
2014(19622)
2013(19450)
2012(18545)
2011(16841)
2010(16855)
2009(15757)
2008(15827)
2007(14276)
2006(12249)
2005(11120)
作者
(50283)
(42263)
(42252)
(40305)
(26732)
(20226)
(19393)
(16681)
(15998)
(14889)
(14476)
(14080)
(13589)
(13525)
(13436)
(13241)
(12877)
(12462)
(12305)
(12050)
(10618)
(10534)
(10341)
(9616)
(9607)
(9413)
(9372)
(9323)
(8783)
(8625)
学科
(71044)
经济(70963)
管理(42350)
(39095)
方法(32793)
(29743)
企业(29743)
数学(29360)
数学方法(29136)
中国(22414)
(20109)
(17427)
(16059)
(15732)
贸易(15725)
(15362)
(15044)
业经(13138)
农业(12736)
地方(12498)
(12224)
银行(12185)
(11709)
(11547)
金融(11539)
(11248)
(10802)
环境(10304)
理论(10025)
(9703)
机构
大学(247356)
学院(244016)
(105777)
经济(103719)
研究(92060)
管理(87311)
理学(74355)
理学院(73453)
管理学(72165)
管理学院(71720)
中国(70421)
科学(56296)
(53973)
(48217)
(47756)
(47191)
研究所(44032)
中心(41426)
业大(37861)
财经(37859)
农业(37497)
(36518)
北京(34556)
(34489)
经济学(34015)
(32706)
(32649)
师范(32259)
经济学院(30749)
(28474)
基金
项目(160430)
科学(124772)
基金(116503)
研究(116239)
(103228)
国家(102407)
科学基金(84982)
社会(73295)
社会科(69365)
社会科学(69345)
(60495)
基金项目(60485)
教育(53596)
自然(53506)
(52490)
自然科(52237)
自然科学(52217)
自然科学基金(51320)
资助(48531)
编号(46530)
成果(39450)
重点(36990)
(36753)
(35097)
课题(33165)
(32632)
国家社会(31370)
中国(31169)
科研(31054)
教育部(30970)
期刊
(114758)
经济(114758)
研究(73798)
中国(51145)
学报(44103)
(43404)
科学(38540)
(37458)
大学(32445)
学学(30517)
管理(30189)
农业(29341)
教育(27021)
(22496)
金融(22496)
技术(20474)
经济研究(19811)
财经(19307)
业经(17064)
(16728)
(16551)
问题(15904)
(15079)
世界(13539)
国际(13186)
(13138)
技术经济(12091)
统计(12078)
图书(11372)
理论(10939)
共检索到3707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廉  王若菡  黄海娟  
话语体系是由多个话语因子组成的,其表达逻辑是“全覆盖”和“全方位”效用。东方话语体系与西方话语体系的对峙在“普世价值”的推进逻辑上。文章在从研究中国为主的话语表达方式与逻辑,探讨找到解决东西方语系的隔膜、差异、纠缠、共荣、互鉴和纠偏的方法,以及效用重点的同时,提出了“新普世价值”话语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朴雪涛  
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经历了六次转换,转换中创造出的新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核心使命是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内生动力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主体任务是协调两种高等教育理想的内在张力,基本样态是高等教育国家话语占主导地位。为更充分发挥话语体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需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我国大学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大学治理的效能;需以中国为中心重写高等教育的现代叙事,更加强化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话语不只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工具,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思维,全球化时代,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力与地位。中国教育学应该具有中国的话语体系,但考察中国百年教育学建设的历程,教育学一直存在着中国话语的缺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既是中国教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变中国教育学对西方的依附状态,使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中国表达、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文化,是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四个要素。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教育改革与实践,立足传统文化精神,寻求与西方理论的对话,是建设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基本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尚轩  
由于西方国家长期主导公司治理的议程设置和评判标准,使得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治理变革承受国外博弈和国内转型的双重压力。虽然中国经营传统商事公司的历史颇为久远,但无疑是探索现代公司治理制度的后来者。中国的公司治理制度框架深受西方范式的影响,既体现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初始公司治理法律和政策实践的显著路径依赖,也体现在机制移植与本土制度情境的融合匹配密切相关。中国宜以西方公司治理理论话语的祛魅为起点,以公司治理演变历史的考察为支撑,以中国公司治理本土挑战的剖析为线索,立足本土确立中国公司治理的价值支点,系统推进平衡国外经验和本土实际、推进合规体系建设、厘清企业社会责任边界、衔接公司治理与证券监管等实践路径,藉此审慎探索公司治理的中国话语体系构造和表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云  青平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晓云  青平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近代以来历代中国人的夙愿,反映了中国人民希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生活幸福的共同心声。经由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之后,得到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解读。但怎么样才能使"中国梦"这个核心目标理念成为凝聚人民群众、激发创新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概念和思想体系,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衍社  侯耀文  
话语体系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不仅能为应对各种"抹黑中国论"提供话语支撑,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维护好中国形象。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要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长土壤,从中国传统文化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柱,现实的实践之基等维度出发,对构建的现实可行性给予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坚持以真理性和道义性相统一的话语传播观,以真理的逻辑提升话语的科学说服力,以道义的逻辑增进话语的价值感召力,以方法的逻辑提升话语的传播力,从而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话语效力。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子云   潘贝  
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等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婧  刘文郡  杨子怡  
构建一套成熟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中国税务话语体系是税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基于税务话语工作实践,试图探索新时代中国税务话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合理性,并提出沟通协作趋向的中国税务话语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平  莫丹华  
以话语的文化性和文化的话语化为观照,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呈现出清晰的逻辑演绎层次,表现为内在相关、高度联动、差异对等的逻辑现实,党性蕴含红色、文化性指向话语化、话语权体现人民性的逻辑生成,进而指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逻辑进路。把握实然、必然、应然之三重逻辑,构建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话语体系,是叙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根本所在,也是深化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题中之义。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政涛  文娟  
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之所以不高,与四类世纪性瓶颈问题相关:一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二是如何认识与国际"接轨",三是我们可以对国际学术界"贡献"什么,四是中国贡献如何获得国际"认同"。它们构成教育学中国话语建构过程中的"关系之难""接轨之难""贡献之难"和"认同之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拟定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全球发展与传播战略,最终推动教育学中国话语赢得国际认同,成为世界性话语,成为国际教育学理论与思想的发动机之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瑜  
话语体系是图书馆学发展最具有革命意义的元素。积极构建话语体系,能够促进图书馆学的发展。价值取向是相关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学术逻辑与社会逻辑是话语体系构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分析前者的范式及其意义与后者的路径及其意义,有利于构建图书馆学话语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增强主体性、研究主流媒体有关图书馆事业的文章、增强影响力与传播力、形成政策性话语等实践活动,构建图书馆学话语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