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9)
2023(10937)
2022(9718)
2021(9208)
2020(7666)
2019(17606)
2018(17490)
2017(33457)
2016(18535)
2015(20781)
2014(20850)
2013(20654)
2012(19029)
2011(17007)
2010(16855)
2009(15282)
2008(14698)
2007(12699)
2006(10911)
2005(9494)
作者
(54844)
(45451)
(45234)
(43163)
(29188)
(22035)
(20532)
(18067)
(17427)
(16074)
(15764)
(15369)
(14572)
(14450)
(14200)
(13890)
(13839)
(13612)
(13018)
(13001)
(11483)
(11227)
(10970)
(10385)
(10220)
(10124)
(10047)
(9946)
(9198)
(9088)
学科
(74705)
经济(74626)
管理(49695)
(46258)
(38744)
企业(38744)
方法(33996)
数学(29265)
数学方法(28938)
(21883)
地方(18221)
(17864)
中国(17547)
(16459)
业经(15389)
理论(12831)
(12486)
贸易(12481)
(12472)
农业(12140)
(12057)
环境(11889)
技术(11038)
(10930)
教育(10592)
(10518)
地方经济(10507)
财务(10459)
财务管理(10443)
企业财务(9918)
机构
大学(264345)
学院(260788)
管理(103417)
(97284)
经济(95039)
理学(90516)
理学院(89438)
研究(89405)
管理学(87823)
管理学院(87359)
中国(62695)
科学(60229)
(56084)
(45970)
(45092)
研究所(42645)
业大(42368)
(42112)
中心(39617)
(36868)
(36027)
农业(35886)
师范(35578)
北京(35295)
财经(34804)
(32893)
(31662)
(30349)
师范大学(29096)
技术(28675)
基金
项目(187789)
科学(145795)
基金(134509)
研究(134296)
(119144)
国家(118185)
科学基金(99816)
社会(81803)
社会科(77306)
社会科学(77285)
(74102)
基金项目(72145)
自然(67071)
自然科(65411)
自然科学(65395)
自然科学基金(64168)
(63316)
教育(61069)
资助(55425)
编号(54648)
成果(44151)
重点(42665)
(40668)
(40535)
(38883)
课题(37694)
科研(36473)
创新(36276)
计划(35555)
大学(34401)
期刊
(102895)
经济(102895)
研究(72985)
学报(47482)
中国(43967)
科学(41857)
(39463)
管理(35889)
大学(34171)
学学(32145)
(29740)
教育(29702)
农业(28243)
技术(21300)
(17218)
金融(17218)
业经(16607)
经济研究(15928)
财经(15919)
图书(15586)
(14471)
科技(13889)
(13389)
问题(13300)
理论(13176)
(12507)
实践(12351)
(12351)
资源(12282)
业大(12233)
共检索到365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章寒  郑基  虞聪达  许永久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宣思鹏  
现生头足类的性腺发育滞后于个体生长,研究其生殖投入方式对于掌握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实验利用形态学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体征生长及其生殖投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均为匀速生长,雌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766 g,雄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479 g。雌、雄个体的空胃率低,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随着月份推移,个体的体征质量逐步趋好,在性腺发育阶段最差。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2.26%±1.33%,缠卵腺指数平均值为34.34%±18.62%;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1.31%±0.35%。雌、雄个体二者的体征指标与生殖投入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性腺发育,体征指标和生殖投入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胃饱满度等级增加,体征指标呈下降趋势,生殖投入指标则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茎柔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持续摄食生长,生殖投入倾向于外源性,肌肉组织存储能量部分转化以满足生殖发育所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头足类生长速度快、寿命短,生长发育对栖息环境波动变化的敏感性高。组织能量积累是衡量生物体内能量储备及其与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为了掌握茎柔鱼(Dosidicus gigas)生长发育及其对栖息环境的适应性,本文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分析方法,对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与环境因子的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茎柔鱼雌雄性个体肌肉组织能量积累随个体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主要受到地理纬度和海表温的影响。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在性腺成熟前后差异性显著,能量积累过程与地理经纬度、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等关系密切。以上结果表明,赤道海域茎柔鱼肌肉和性腺组织能量随着生长发育不断积累。两者的能量积累与环境因子关系存在组织特殊性,海表温是肌肉组织能量积累的重要环境效应因子,而性腺组织能量积累同时受到海表温和叶绿素浓度变化的影响。此外,雌性个体性腺组织能量积累随着经度自东向西增加显著,表明这些个体具有显著的离岸索饵育肥洄游习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刘必林  李纲  钱卫国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mm,优势胴长分别为250~400 mm、300~450 mm和250~350 mm,对应的渔获物中雌雄性比平均值分别为3.87∶1、2.50∶1、3.75∶1。根据胴长组成以及性成熟,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体重与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王从军  陈新军  
根据2013年4-6月在赤道公海探捕期间采集的539尾鸢乌贼样本,对赤道公海鸢乌贼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胴长范围为137~338 mm,优势胴长组为160~220 mm,占样本总数的81.45%;样本的体重范围为95~1300 g,优势体重组为150~450 g,占样本总数的80.67%。不同月份鸢乌贼的胴长和体重组成不同,随着月份的增加优势胴长和优势体重逐渐增加。鸢乌贼体型瘦小,净重比例介于40.57%~87.76%之间,平均为59.43%;回归分析表明鸢乌贼的胴长与体重、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分别最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76∶1,并且主要由性成熟个体组成,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陆化杰1  2  3  4  王从军1  陈新军1  2  3  4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洪基  许柳雄  周成  王学昉  万荣  朱文斌  臧迎亮  陈晓军  
理解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生物学特征是进行种群资源评估并以此制定和实施养护管理措施以维持该群体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大眼金枪鱼的繁殖、生长、摄食等特征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东太平洋赤道南北部海域的海洋学特征(如洋流系统、海洋层化结构等)的不同可能导致该区域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为掌握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种群特征,本文利用2013-2019年执行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资源探捕调查期间采集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对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净重、摄食等级、性腺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72~229 cm,优势叉长为80~160 cm,平均叉长(121.53±29.11) cm,雌雄比为0.91∶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Ⅳ期;(2)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63~209 cm,平均叉长为(134.87±25.73) cm,优势叉长组110~150 cm,雌雄性比为0.62: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Ⅴ期;(3)南北海域大眼金枪鱼的优势摄食等级为1级和2级,空胃率分别为46.98%和3.22%,总体上摄食强度随叉长的增大而增加;(4) ANCOVA结果显示,南部和北部海域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6)钓获后处于存活状态的个体占比较高,死亡状态仅占8.52%。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静怡   陈新军   方星楠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是我国重要的作业渔场,中尺度涡与渔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基于流场几何的涡旋判别方法,利用2012—2018年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85°W~125°W,5°S~5°N)的中尺度涡进行识别,筛选出生命周期大于一周的涡旋,分析了该海域中尺度涡旋的空间分布、半径范围、生命周期和迁移路径及速度等基本特征,并讨论其与该区域内重要经济头足类渔场分布的关联。结果显示,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反气旋涡的数量要多于气旋涡;涡旋的生命周期较短,绝大多数不超过一周;涡旋的半径主要集中在250~310km,迁移速度主要范围为6~18cm/s,迁移距离为25~50km;在靠近南北纬5°的海域表现出两条涡旋活动较为频繁的“热点区域”,而在纬度为零的海域几乎没有涡旋存在。同时,涡旋的生命周期和半径表现出明显的年间变化。本研究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头足类渔场形成、分布和渔情预报等研究提供了支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崔佳楠   金鹏超   余为   陈新军  
为探究东南太平洋不同海域环境因子对茎柔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利用东太平洋2016—2018年赤道海域、秘鲁外海与2015—2017年智利外海3个海域茎柔鱼渔业生产数据,选取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a,Ch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DO)等7个海洋环境因子,建立最大熵模型以探究不同海域夏、秋两个季节内茎柔鱼适栖息地分布情况以及探究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各海域不同季节最大熵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大于0.8,实际捕捞位置与模型拟合的适宜栖息地范围重合。3个海域适宜栖息地的变化情况如下:赤道夏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110°W~120°W、1°N~3°S海域范围内;秋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97°W~117°W、1.5°N~1.5°S海域范围内,栖息地分布向东延伸。秘鲁外海夏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W~86°W、15°S~20°S海域范围内;秋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W~84°W、15°S~20°S海域范围内,夏季到秋季最适宜栖息地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智利外海夏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3°W~85°W、20°S~30°S;秋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W~85°W、20°S~28°S海域,夏季到秋季适宜栖息地整体向东北缩减。最大熵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赤道、秘鲁和智利海域茎柔鱼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分别为SSH、Chl.a、SSS、SST;SSH、MLD、DO、SST和SSH、SST、Chl.a、MLD。研究表明,不同海域影响茎柔鱼分布的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陈新军  陆化杰  刘必林  钱卫国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为25~29 cm和35~43 cm,平均胴长为32.9 cm;雄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23~27 cm,平均胴长为24.5 cm。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35~43 cm,平均胴长为36.9 cm,雄性个体仅1尾。体重-胴长关系表明,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尤其是西经海域。渔获物中性别组成均不符合1∶1。西经海域雌性个体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占总数的97...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陈芃  刘必林  申丰源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资源丰富,约占我国远洋鱿钓总产量的50%以上,角质颚形态稳定,在头足类的种类、种群划分中有着重要意义。根据2017年2-4月调查期间赤道海域采集到的茎柔鱼角质颚样本,观测分析其角质颚形态特征、茎柔鱼个体生长对角质颚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个体间角质颚的各形态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金  陈新军  刘必林  田思泉  李思亮  曹杰  
柔鱼是重要的大洋性经济头足类,是我国远洋鱿钓渔船的主要捕捞对象。对北太平洋柔鱼的种群结构、洄游、年龄与生长、繁殖、摄食等生物学研究进展做了初步总结和归纳,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供今后研究参考。柔鱼可分为4个季节性地理种群,即秋生东部群体、秋生中部群体、冬春生西部群体和冬春生中东部群体,但还需要在分子生物学角度得到进一步的确认;柔鱼随季节做南北洄游,其中向北索饵洄游模式研究较为深入,而向南产卵洄游模式尚不清楚,其产卵场空间分布及产卵期需要进一步调查;对柔鱼繁殖习性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产卵至孵化以及孵化后至仔鱼的生活史过程;柔鱼分布的东西海洋环境差异很大,不同海域柔鱼的昼夜垂直移动规律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峰  郭爱  朱文斌  张洪亮  周永东  徐汉祥  徐开达  
本研究根据2010年8~10月,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数据,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47.5~166.5cm,平均叉长为112.7cm,优势叉长为80.0~90.0cm和100.0~140.0cm(75.0%);体重为2.0~72.0kg,平均体重为26.5kg,优势体重为5~10kg和15~40kg(68.6%),雌、雄个体大小差异明显(ANOVA,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During July-November in 2003, pelagic fish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longliner covering areas of 03?S-17?S , 96?W-146?W. Sampling gear was longline fishing. With the precaudal length increment, the total gonad weight of male blue shark increases greatly but that of female increases little. The average...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余为  方星楠  陈新军  张忠  
为探究海洋经济物种栖息地空间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和开发渔场,利用2012—2018年我国鱿钓渔船在赤道海域的捕捞数据,选取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a,Chl-a)、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和海平面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7个环境因子以月为单位建立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分析赤道海域茎柔鱼栖息地的月间时空变化及环境因子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各月最大熵模型模拟精度AUC值较高,均超过0.8。适宜栖息地的月间时空分布特征显著,1~8月份适宜栖息地向东南海域移动,随后月份逐渐转向西北海域。环境因子贡献率表明各月间环境因子对茎柔鱼栖息地分布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关键环境因子对模型的累计贡献率均超过60%。整体来看SST、NPP、PAR和EKE是影响茎柔鱼栖息地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范围呈现出明显的月间变化。各月茎柔鱼分布对SST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且海流和涡旋可能会茎柔鱼渔场分布具有较大影响。研究表明,赤道海域茎柔鱼栖息地存在明显的月间分布特征,环境因子对栖息地分布影响具有明显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