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9)
2023(7177)
2022(6244)
2021(5633)
2020(4980)
2019(11402)
2018(11170)
2017(21496)
2016(12151)
2015(13766)
2014(14048)
2013(14137)
2012(13423)
2011(12237)
2010(12238)
2009(11405)
2008(11562)
2007(10682)
2006(8995)
2005(8089)
作者
(37654)
(31726)
(31698)
(30328)
(20050)
(15442)
(14525)
(12504)
(11792)
(11108)
(10847)
(10789)
(10181)
(10048)
(10044)
(10042)
(9952)
(9482)
(9277)
(9149)
(8024)
(7873)
(7825)
(7279)
(7228)
(7097)
(7038)
(6966)
(6466)
(6366)
学科
(56559)
经济(56513)
管理(30535)
(29419)
方法(26651)
数学(24144)
数学方法(23935)
(22654)
企业(22654)
地方(15005)
(14511)
(13607)
中国(12837)
(12773)
业经(9736)
(9666)
贸易(9665)
农业(9625)
(9301)
地方经济(9229)
(8852)
(8562)
环境(8347)
(7833)
财务(7819)
财务管理(7797)
(7445)
金融(7443)
企业财务(7367)
(7330)
机构
大学(181274)
学院(180226)
(73057)
经济(71418)
管理(66368)
研究(64632)
理学(57335)
理学院(56584)
管理学(55456)
管理学院(55117)
中国(47929)
科学(42979)
(38257)
(35065)
(34497)
(32536)
研究所(31799)
中心(30176)
业大(29075)
农业(28047)
(27946)
财经(26277)
(24977)
师范(24699)
北京(23827)
(23760)
(23376)
经济学(22811)
(21914)
经济学院(20873)
基金
项目(122667)
科学(95783)
基金(88484)
研究(86255)
(78656)
国家(78068)
科学基金(65142)
社会(53549)
社会科(50673)
社会科学(50656)
(48441)
基金项目(47322)
自然(43115)
自然科(41997)
自然科学(41981)
(41745)
自然科学基金(41210)
教育(39355)
资助(36006)
编号(35061)
重点(28921)
成果(28424)
(27879)
(27118)
(24960)
课题(24374)
科研(24373)
计划(24020)
创新(23501)
教育部(22283)
期刊
(77681)
经济(77681)
研究(49578)
学报(32222)
中国(31901)
(30351)
科学(28799)
(25129)
大学(23032)
学学(21906)
管理(20576)
农业(20431)
教育(16450)
技术(14821)
(14218)
金融(14218)
财经(12723)
经济研究(12430)
业经(12394)
(11522)
(10868)
问题(10851)
资源(10057)
统计(9658)
(9417)
技术经济(9362)
理论(8904)
(8591)
商业(8565)
(8342)
共检索到2592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宋利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During July-November in 2003, pelagic fish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longliner covering areas of 03?S-17?S , 96?W-146?W. Sampling gear was longline fishing. With the precaudal length increment, the total gonad weight of male blue shark increases greatly but that of female increases little. The average...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静怡   陈新军   方星楠  
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是我国重要的作业渔场,中尺度涡与渔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研究基于流场几何的涡旋判别方法,利用2012—2018年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85°W~125°W,5°S~5°N)的中尺度涡进行识别,筛选出生命周期大于一周的涡旋,分析了该海域中尺度涡旋的空间分布、半径范围、生命周期和迁移路径及速度等基本特征,并讨论其与该区域内重要经济头足类渔场分布的关联。结果显示,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反气旋涡的数量要多于气旋涡;涡旋的生命周期较短,绝大多数不超过一周;涡旋的半径主要集中在250~310km,迁移速度主要范围为6~18cm/s,迁移距离为25~50km;在靠近南北纬5°的海域表现出两条涡旋活动较为频繁的“热点区域”,而在纬度为零的海域几乎没有涡旋存在。同时,涡旋的生命周期和半径表现出明显的年间变化。本研究东太平洋赤道海域头足类渔场形成、分布和渔情预报等研究提供了支撑。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浩展  戴小杰  高春霞  王坤  
拟锥齿鲨(Pseudocarcharias kamoharai)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中较常见的兼捕物种。它处于海洋生态结构的顶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12015年在热带大西洋海域(6.38°S15.17°N、42.02°W18.53°W)调查时采集的1 426 ind拟锥齿鲨和20062015年在热带太平洋海域(16.88°S10.85°N、148.71°E96.80°W)调查时采集的1 037 ind拟锥齿鲨,按不同性别对其生物学特征进行初步研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崔钰莹  林琴琴  朱江峰  陈作志  
根据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热带太平洋东部海域(14°03′N~30°22′S, 179°36′E~114°29′W)开展的6个航次金枪鱼延绳钓渔获采样资料及胃含物组成数据,运用12个食物网网络分析指数,研究热带东太平洋中上层食物网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本食物网物种(类群)数为83,连接数为542,食物网的平均营养级为2.4,顶级物种、中间物种、基础物种的比例分别为10.85%、83.13%、6.02%。食物网不同营养级物种的比例、杂食性指数(omnivorous, O=92.77%)、连接复杂性指数(connection complexity index, C_(SC)=13.22)和特征路径长度(characteristic path length, P=1.85)的分析表明,该食物网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聚类系数(clustering coefficient, Cc=0.242)表明食物网物种间可形成几个连接性较密切的子网络结构;由连接密度(linkage density, D=6.53)和连通度指标(connectance, C_(l)=0.08)可知食物网的复杂性处于正常水平,对人为扰动以及环境变化存在一定的抵御性。研究可以为今后热带太平洋食物网功能的深入研究及基于生态系统的大洋渔业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崔佳楠   金鹏超   余为   陈新军  
为探究东南太平洋不同海域环境因子对茎柔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差异,本研究利用东太平洋2016—2018年赤道海域、秘鲁外海与2015—2017年智利外海3个海域茎柔鱼渔业生产数据,选取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涡旋动能(Eddy kinetic energy,EKE)、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海表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SSH)、叶绿素浓度(Chlorophyll-a,Chl.a)、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溶解氧浓度(Dissolved oxygen,DO)等7个海洋环境因子,建立最大熵模型以探究不同海域夏、秋两个季节内茎柔鱼适栖息地分布情况以及探究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各海域不同季节最大熵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大于0.8,实际捕捞位置与模型拟合的适宜栖息地范围重合。3个海域适宜栖息地的变化情况如下:赤道夏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110°W~120°W、1°N~3°S海域范围内;秋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97°W~117°W、1.5°N~1.5°S海域范围内,栖息地分布向东延伸。秘鲁外海夏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W~86°W、15°S~20°S海域范围内;秋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W~84°W、15°S~20°S海域范围内,夏季到秋季最适宜栖息地整体向东南方向移动。智利外海夏季茎柔鱼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3°W~85°W、20°S~30°S;秋季最适栖息地主要分布在75°W~85°W、20°S~28°S海域,夏季到秋季适宜栖息地整体向东北缩减。最大熵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赤道、秘鲁和智利海域茎柔鱼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分别为SSH、Chl.a、SSS、SST;SSH、MLD、DO、SST和SSH、SST、Chl.a、MLD。研究表明,不同海域影响茎柔鱼分布的环境因子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军勇  吴峰  杜若谦  
大青鲨(Prionace glauca)是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主要的兼捕物种,其兼捕量的估算是当前资源评估和管理的焦点问题。根据我国金枪鱼渔业国家观察员2012—2018年调查数据,利用Tweedie-GAM模型,分析了大青鲨单钩次兼捕量与时空因素、环境因素和作业因素的关系,并利用交叉验证对基于模型的方法与分层比率估计法对兼捕量估算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累积解释率为51.6%;单筐钩数、经度和纬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单钩次兼捕量随着单筐钩数的增加波动降低,当单筐钩数大于19时,兼捕量显著降低;具有显著的纬向和经向递增的分布特征,在低纬度地区较低且分布均匀(10°S~5°N),东部水域高于西部;单钩次兼捕量季节差异不显著,受月光亮度影响,满月日作业的渔船兼捕量显著升高;在叶绿素浓度较高(≥0.15mg/m~3)或暖温海域(≥29.5℃),兼捕量相对较高。同时,本研究发现单钩次大青鲨兼捕量与下钩数量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基于模型的兼捕量估计方法优于分层比率估计法。为降低大青鲨兼捕,建议中西太平洋延绳钓渔业单筐钩数不低于20,应控制在中纬度和178°E以东水域作业的渔船数量,并对其兼捕减缓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测;为提高大青鲨或类似种群兼捕总量的估算精确度,后续研究建议采用基于模型的估算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飞  陈新军  林东明  宣思鹏  
现生头足类的性腺发育滞后于个体生长,研究其生殖投入方式对于掌握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本实验利用形态学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对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茎柔鱼的体征生长及其生殖投入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雌、雄个体均为匀速生长,雌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766 g,雄性个体性腺成熟的最小胴长和最小体质量分别为270 mm和479 g。雌、雄个体的空胃率低,摄食等级以1~2级为主;随着月份推移,个体的体征质量逐步趋好,在性腺发育阶段最差。雌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2.26%±1.33%,缠卵腺指数平均值为34.34%±18.62%;雄性成熟个体的性腺指数平均值为1.31%±0.35%。雌、雄个体二者的体征指标与生殖投入指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性腺发育,体征指标和生殖投入指标呈下降趋势;随着胃饱满度等级增加,体征指标呈下降趋势,生殖投入指标则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茎柔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持续摄食生长,生殖投入倾向于外源性,肌肉组织存储能量部分转化以满足生殖发育所需。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戴小杰  许柳雄  宋利明  刘一淳  
2003年7月-11月份期间,对东太平洋公海海域(03°S~17°S,96°W~146°W)的超低温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鱼进行调查。发现共兼捕到9种鲨鱼,分别是尖吻鲭鲨、长鳍鲭鲨、鳄鲨、人眼长尾鲨、路氏双鲨、长鳍真鲨、镰状真鲨、大青鲨和黑异鳞鲨,隶属于3目6科。共钓获鲨鱼24 711 kg,其中大青鲨是优势种类,占鲨鱼渔获尾数的50.4%,占鲨鱼渔获总重量的76.5%,平均个体重量达到64.9 kg。调查获得9种大洋性鲨鱼的渔获率,其中以大青鲨的最高,达到0.964尾数/千钩,鳄鲨次之为0.497尾数/千钩,其它鲨鱼的CPUE均在0.200尾数/千钩以下,此外估计了东太平洋海域金枪鱼延绳钓兼捕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石肖飞  武孝慈  王佚兮  王啸  石建高  张健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了叉长、性别、性腺指数等生物因素以及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因素对摄食生态位宽度和摄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在81~195 cm的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85;2)空胃率为25.4%,而在非空胃的个体胃含物中,枪乌贼属(Loligo sp.)、虾类和沙丁鱼属(Sardina sp.)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40.3%、39.7%、30.1%;3)个体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空胃率随着叉长的增加而增加,高摄食强度的比例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4)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叉长、月相等因素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渔获水深对J具有显著影响(P=0.024);5)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个体摄食强度随着叉长和性腺指数(P=0.030)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P=0.002),在满月阶段摄食强度较高而在新月前后摄食强度较低(边际显著,P=0.058)。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洪亮  郑元甲  
本文根据1997年6~11月北太平洋柔鱼生物学特征分析:中部海区渔获胴体组成明显大于西部海区且主要由雌性柔鱼组成;不同月份钓获的雌、雄性柔鱼群体组成有较大的差异;两海区随着生产月份的延续,所渔获的柔鱼胴体范围有扩大的趋势;平均纯体重,雌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2.51~84.79%,而雄性柔鱼占平均体重的83.88~85.60%;柔鱼的性腺发育程度随着生产月份的推迟,发育程度也越高,而在相同的月份雄性柔鱼发育程度较雌性柔鱼为高;柔鱼的摄食等级不论是雌鱼还是雄鱼,基本以1、2级为主,较高摄食等级的比例似有逐月下降的趋势;柔鱼的胃含物以鱼的鳞片等鱼的残余物出现率较高,头足类次之,尤其是摄食等级高的胃含...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陈新军  方学燕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夏萌  高春霞  戴小杰  吴峰  
根据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科学观察员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3个航次在印度洋西南部海域(1°33°S,40°75°E)采集的336尾大青鲨的数据,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雌、雄大青鲨的优势叉长组分别为150229.9 cm和150250 cm,雌雄性比符合1∶1,且雌、雄大青鲨叉长无显著性差异;马达加斯加岛北部热带海域兼捕的大青鲨群体组成以大型性成熟个体为主[x=(207.6±30.6)cm],马达加斯加岛东南部温带海域兼捕的群体以中小型未成熟个体为主[x=(170.9±47.1)c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沈永富  臧东升  吴峰  戴小杰  李云凯  
镰状真鲨属大型中上层鲨鱼,是东太平洋地区金枪鱼延绳钓和围网兼捕渔获最多的鲨鱼种类,近年来资源衰退严重,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为易危物种,并列入《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开展鱼类年龄与生长研究,是评估其资源状况的基础,可为制定有效的物种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以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兼捕记录的802尾(雌性316尾,雄性486尾)镰状真鲨为研究对象,实验随机采集67尾(雌性35尾,雄性32尾)脊椎骨样本,通过切片法和草酸铵结晶紫染色法鉴定年龄,建立最适生长模型。结果显示,延绳钓兼捕的东太平洋镰状真鲨以全长160~220 cm,年龄9~15龄个体为主,雌、雄最大观测全长分别为222.58和233.47 cm,最大年龄分别为18龄和17龄,雌、雄逆推全长的最适生长模型均为Logistic模型,其中雌性■雄性■,雌、雄个体50%性成熟年龄t50分别为(13.50±0.43)和(13.42±0.46)龄,50%性成熟全长L50分别为(207.60±2.43)和(200.67±3.60) c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章寒  郑基  虞聪达  许永久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