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6)
2023(2611)
2022(2151)
2021(1907)
2020(1565)
2019(3407)
2018(3351)
2017(5885)
2016(3401)
2015(3587)
2014(3424)
2013(3360)
2012(3154)
2011(2899)
2010(2837)
2009(2400)
2008(2417)
2007(2039)
2006(1779)
2005(1601)
作者
(11372)
(9602)
(9417)
(9253)
(6212)
(4830)
(4126)
(3802)
(3576)
(3463)
(3409)
(3393)
(3213)
(3166)
(3129)
(2996)
(2984)
(2893)
(2824)
(2781)
(2514)
(2509)
(2336)
(2216)
(2197)
(2174)
(2107)
(2034)
(1972)
(1967)
学科
(10941)
经济(10930)
(6824)
(6307)
管理(6024)
(4670)
企业(4670)
土地(4267)
方法(4244)
数学(3747)
数学方法(3693)
资源(3369)
(3318)
地方(2872)
(2823)
中国(2789)
(2703)
税收(2495)
(2463)
农业(2356)
环境(2309)
水产(2280)
(2172)
问题(2134)
业经(2068)
生态(2004)
(1972)
(1810)
财务(1806)
财务管理(1805)
机构
大学(46825)
学院(45975)
研究(21238)
科学(16619)
中国(15548)
管理(15151)
(14699)
经济(14327)
理学(13258)
理学院(12983)
(12531)
管理学(12518)
管理学院(12446)
(11993)
研究所(11421)
农业(10174)
(10152)
中心(9445)
业大(9306)
(8544)
(8326)
实验(7974)
(7868)
(7760)
师范(7725)
实验室(7717)
(7566)
资源(7501)
重点(7345)
研究院(7132)
基金
项目(37166)
科学(29399)
基金(28245)
(27557)
国家(27397)
科学基金(22374)
研究(22200)
自然(17172)
自然科(16718)
自然科学(16716)
自然科学基金(16417)
基金项目(15317)
(13663)
社会(13579)
(13151)
社会科(12867)
社会科学(12866)
资助(11134)
重点(9618)
教育(9593)
计划(9013)
(8230)
(8099)
科技(8073)
科研(8060)
编号(7595)
专项(7289)
(7208)
创新(6915)
(6402)
期刊
(15305)
经济(15305)
学报(11966)
研究(11668)
科学(11354)
中国(9629)
(9450)
大学(7932)
学学(7722)
农业(6477)
资源(5524)
(4523)
管理(4466)
(4088)
林业(3233)
业大(3070)
教育(2854)
(2776)
地理(2602)
自然(2543)
科技(2463)
(2405)
(2376)
金融(2376)
财经(2294)
经济研究(2251)
(2247)
农业大学(2242)
技术(2214)
统计(2185)
共检索到67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玲  戴黎斌  王学昉  周成  唐浩  
本研究基于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收集的2015-2017年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金枪鱼自由鱼群捕捞数据和相匹配的卫星遥感数据,使用二阶提升回归树模型(Boosted regression trees, BRTs)建立了该鱼群的栖息地,以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境因子,空间因子对大眼金枪鱼自由鱼群的丰度有更大的影响。环境因子方面,纬度、经度、混合层深度、月份和海表面温度是影响大眼金枪鱼捕捞成功概率的主要影响因子,而影响丰度的主要因子为经度和海表面叶绿素浓度。空间上,大眼金枪鱼主要处于10°S以南,95°W以西的海域。在2016年7-9月和2017年2-4月中,BRTs模型预测的空间分布显示一些高度密集的自由鱼群分别栖息在远离海岸,经度为150°W,纬度为0°的赤道海域和经度为120°W,纬度为10°S附近的海域。时间序列上,大眼金枪鱼丰度月平均值的年际间变化差异很小,月间差异较大,在7月达到最高值,但在8月份立刻下降到最低值。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的资源养护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任中华  陈新军  方学燕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金枪鱼种类之一,也是我国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本文根据2009~2011年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在东太平洋海域(20°N~30°S、85°W~150°W)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生产统计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运用一元非线性回归方法,以渔获产量、单位捕捞努力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季度分别建立了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采用算术平均法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综合模型,并用2012年各月实际作业渔场进行验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东太平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冯波  陈新军  许柳雄  
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进行二次回归分析,找出最佳上界方程,以最佳上界方程拟合的数值来建立栖息地指数(HSI)模型,从而揭示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栖息地的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温度、温差、氧差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钓获率的最佳上界分位数回归方程分别为HR_(T0.9)=-44.803+7.685T_(0.9)-0.255T_(0.9)~2,HR_(dT_(0.9))=6.234+0.953dT_(0.9)-0.026dT_(0.9)~2和HR_(dO_(0.88))=7.422+4.25dO_(0.88)-0.727dO_(0.88)~2。10°N~10°S...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嘉容  杨晓明  田思泉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是一种高度洄游的中上层鱼类,其分布受环境影响明显, 利用海洋环境的变化对其栖息地分布进行预测有重要科学意义。本研究采用2015-2017年盛渔期中国大陆地区渔船在南太平洋的长鳍金枪鱼延绳钓渔捞日志数据,结合同时期海洋环境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获得了2015-2016年盛渔期(5-8月)长鳍金枪鱼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以及各环境因子的贡献率,并据此计算出2017年盛渔期其潜在栖息地分布,然后叠加同年真实渔业数据对各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 由渔获率对各环境因子的反馈曲线发现,25°S以北区域最适宜长鳍金枪鱼栖息的海表温度为28.4~30.6 ℃、300 m水深温度为13.2~17.6 ℃、海表面盐度为35.6~36.7、海表风场南北分量为-1.6~5.8 m/s,25°S以南区域分别为17.8~23.4 ℃,12.2~16.9 ℃,35.2~36.0,-0.7~4.9 m/s,总体相似。2) 25°S以北区域环境因子的重要性排名依次为海表面温度(因子平均贡献率31.3%)、海表面盐度(30.1%)、300 m水深温度(29.2%)、海表风场南北分量(9.4%),在25°S以南区域依次为海表面温度(60.7%)、海表面盐度(22.4%)、海表风场南北分量(10.6%)、300 m水深温度(6.3%);在25°S以南区域的,最重要性因子为海表面温度(平均贡献率大于60%),且显著高于以北区域的31% ;在25°S以北区域,3个主要环境因子的重要性差异较小,平均贡献率都在30%左右。3) 模型的综合预测结果准确率在30%~85%之间,具体以中适生区的预测准确率较高,高、低适生区预测率相对较差,原因可能与模型和数据有一定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代丹娜  刘洪生  戴小杰  田思泉  
黄鳍金枪鱼是东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业中的主要渔获种类之一。根据1975-2004年东太平洋(30°N~25°S,75°W~145°W)黄鳍金枪鱼围网生产统计资料和相应年份的Nino3区的指数,利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ENSO现象与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及时空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ENSO现象对东太平洋黄鳍金枪鱼围网资源丰度及时空分布有显著影响,在大部分厄尔尼诺年时,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会向东、向北移;而拉尼娜年则向西移。Nino3指数与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黄鳍金枪鱼围网作业重心在年内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春夏季向西、向北移;秋冬季向东、向南移。春夏季的单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新军  冯波  许柳雄  
根据商业性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环境数据结合专家知识绘制了印度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o bseus)对温度、盐度、溶解氧和温跃层深度的适应性指数曲线,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综合栖息地指数。用AIC值检验不同建模方法的拟合度,并对不同建模方法的输出结果进行空间分析。最后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其在渔场选择上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最小值法在4个模型方法中拟合度最好,给出了较为严格的栖息地适宜度估计,算术平均法则给出了较为粗略的栖息地适宜度估计。不同方法计算得出的栖息地指数(HSI)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连乘法指示的HSI>0.9的区域局限于赤道附近55°E~68°E间;最小值法指示的H...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唐衍力  徐湛  
为提高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业作业效率和应对多变的渔业政策等提供参考,本研究根据2011年2月-2012年1月间中水集团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的10艘延绳钓渔船的作业数据,结合海洋表层水温(SST)等环境因子,统计分析了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渔获量和SST之间的关系并利用频度累加法分析了该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中西太平洋海域,深度为200 m和150 m的水温全年基本维持不变,但SST变动较大并对渔场分布和CPUE有较大影响。渔场的周年变动是由14°S左右向26°S转移再回归14°S的一个往复过程;20°S以北的渔场全年连续存在,高渔获量和高产CPUE主要分布于S...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李显森  孙珊  戴芳群  李桥  金显仕  
根据2000年9月至2002年8月两年的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探捕调查结果,对延绳钓渔获量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延绳钓渔获物以金枪鱼为主,大眼金枪鱼(Thun-nusobesus)等3种金枪鱼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75·9%。“海欣”船延绳钓作业的平均日产量为(994·8±19·9)kg/d,上钩率为(12·5±0·3)ind/103钩。主要目标鱼种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albacares)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466·9±13·9)kg/d和(190·6±7·2)kg/d。探捕期间日产量的月间差异显著(P<0·001),6~8月为渔发汛期,日产量较高;2~5月为相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胜龙  张禹  樊伟  戴阳  
为了解印度洋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温跃层参数适宜分布区间及季节变化,采用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重构热带印度洋各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业数据,本文绘制了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CPUE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和下界深度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大眼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和温跃层季节性变化有关。夏季季风期间,高CPUE渔区温跃层上界深度在30~50 m,浅于冬季的50~70 m;温跃层上界温度范围为24~30℃。在冬季季风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健  刘文俊  王佚兮  王啸  石建高  叶旭昌  
利用漂流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6月—2019年3月对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WCPO,2°03'S~11°17' S,163°14'E~173°35' E)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进行了取样,对其中886尾进行了繁殖生物学测定。使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个体叉长等生物因素、渔获水深和月度等时空因素对繁殖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雄性和雌性平均叉长分别为132.2(±19.1) cm和125.4(±16.8) cm;取样群体中,雌雄比为0.54(±0.74),且叉长与雌雄比具有负相关关系(r=-0.263, P =0.016),叉长大于140 cm后,雄性占主导;GLM模型结果显示,性腺指数(GSI)与叉长之间存在显著的二次方关系(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石肖飞  武孝慈  王佚兮  王啸  石建高  张健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海域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摄食生态学特性,利用金枪鱼延绳钓作业方式,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期间,对该海域(2°03′S~11°17′S、163°14′E~173°35′E)的682尾大眼金枪鱼进行了食性分析,并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圆形统计方法分析了叉长、性别、性腺指数等生物因素以及渔获水深、月相等时空因素对摄食生态位宽度和摄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叉长范围在81~195 cm的大眼金枪鱼雌雄个体的性别比例为1∶1.85;2)空胃率为25.4%,而在非空胃的个体胃含物中,枪乌贼属(Loligo sp.)、虾类和沙丁鱼属(Sardina sp.)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40.3%、39.7%、30.1%;3)个体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空胃率随着叉长的增加而增加,高摄食强度的比例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4)方差分析(ANOVA)结果显示,性别、叉长、月相等因素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渔获水深对J具有显著影响(P=0.024);5)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个体摄食强度随着叉长和性腺指数(P=0.030)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渔获水深的增加而增加(P=0.002),在满月阶段摄食强度较高而在新月前后摄食强度较低(边际显著,P=0.058)。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洪基  许柳雄  周成  王学昉  万荣  朱文斌  臧迎亮  陈晓军  
理解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生物学特征是进行种群资源评估并以此制定和实施养护管理措施以维持该群体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大眼金枪鱼的繁殖、生长、摄食等特征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东太平洋赤道南北部海域的海洋学特征(如洋流系统、海洋层化结构等)的不同可能导致该区域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为掌握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种群特征,本文利用2013-2019年执行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资源探捕调查期间采集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对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净重、摄食等级、性腺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72~229 cm,优势叉长为80~160 cm,平均叉长(121.53±29.11) cm,雌雄比为0.91∶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Ⅳ期;(2)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63~209 cm,平均叉长为(134.87±25.73) cm,优势叉长组110~150 cm,雌雄性比为0.62: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Ⅴ期;(3)南北海域大眼金枪鱼的优势摄食等级为1级和2级,空胃率分别为46.98%和3.22%,总体上摄食强度随叉长的增大而增加;(4) ANCOVA结果显示,南部和北部海域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6)钓获后处于存活状态的个体占比较高,死亡状态仅占8.52%。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姜浪波  许柳雄  黄金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周茉  方星楠  余为  刘连为  
基于2006—2015年9—11月西北太平洋(36°N~48°N和150°E~170°E)海域柔鱼(Ommastrephes bartarmii)生产捕捞数据并结合关键环境因子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和海表面高度距平(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SSHA),构建各月单因子不同权重的综合栖息地指数模型(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HSI),按照模型性能筛选出每月最优模型并加以验证。此外,利用最优模型预测柔鱼栖息地适宜性程度,并比较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下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差异性,评估柔鱼生境质量与资源丰度、渔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9—11月各月最优HSI模型的单因子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 SI)SI_(SST)和SI_(SSHA)权重比例分别为9月0.9∶0.1、10月0.7∶0.3、11月0.8∶0.2,显然每月SST贡献率都是最高的,表明水温对柔鱼栖息地时空分布的影响最为关键。对比分析厄尔尼诺年份(2009和2015年)与拉尼娜年份(2007和2010年)柔鱼的生境质量、资源丰度和渔场纬度重心可知,相较厄尔尼诺事件,拉尼娜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柔鱼的生存,促使其适宜生境范围扩大,产量提升。柔鱼偏好的水温向北移动驱使渔场位置同样北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