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1)
- 2023(11815)
- 2022(10454)
- 2021(9975)
- 2020(8256)
- 2019(19190)
- 2018(19297)
- 2017(37062)
- 2016(20305)
- 2015(22800)
- 2014(22771)
- 2013(22569)
- 2012(20645)
- 2011(18378)
- 2010(18288)
- 2009(16455)
- 2008(15767)
- 2007(13599)
- 2006(11803)
- 2005(10112)
- 学科
- 济(81545)
- 经济(81470)
- 管理(56763)
- 业(50776)
- 企(41467)
- 企业(41467)
- 方法(36613)
- 数学(31929)
- 数学方法(31573)
- 地方(22806)
- 农(22426)
- 中国(19495)
- 学(18759)
- 财(18270)
- 业经(17521)
- 环境(16202)
- 农业(15342)
- 和(13833)
- 理论(13051)
- 制(12555)
- 贸(12290)
- 贸易(12284)
- 地方经济(11936)
- 易(11788)
- 技术(11752)
- 务(11683)
- 划(11643)
- 财务(11622)
- 财务管理(11602)
- 企业财务(10943)
- 机构
- 大学(277938)
- 学院(277091)
- 管理(112568)
- 济(103870)
- 经济(101357)
- 理学(97944)
- 理学院(96777)
- 管理学(94910)
- 管理学院(94422)
- 研究(92185)
- 中国(68063)
- 科学(60706)
- 京(60467)
- 财(46047)
- 所(45985)
- 农(44532)
- 业大(43022)
- 中心(42592)
- 研究所(42335)
- 江(40285)
- 范(39120)
- 师范(38800)
- 北京(38398)
- 财经(37450)
- 院(34601)
- 农业(34587)
- 经(33988)
- 州(33484)
- 师范大学(31602)
- 经济学(29754)
- 基金
- 项目(199720)
- 科学(156420)
- 研究(146131)
- 基金(143480)
- 家(125178)
- 国家(124131)
- 科学基金(106577)
- 社会(89759)
- 社会科(84824)
- 社会科学(84801)
- 省(78380)
- 基金项目(77751)
- 自然(70795)
- 自然科(68938)
- 自然科学(68925)
- 自然科学基金(67624)
- 划(66586)
- 教育(65991)
- 编号(60601)
- 资助(58451)
- 成果(47976)
- 重点(44722)
- 发(43209)
- 部(42894)
- 课题(41333)
- 创(40974)
- 科研(38205)
- 创新(38178)
- 大学(36654)
- 项目编号(36364)
- 期刊
- 济(113585)
- 经济(113585)
- 研究(78796)
- 中国(51104)
- 学报(44046)
- 科学(41687)
- 农(39454)
- 管理(38160)
- 财(33519)
- 大学(32739)
- 教育(31491)
- 学学(30640)
- 农业(27786)
- 技术(23735)
- 融(21744)
- 金融(21744)
- 业经(19405)
- 经济研究(16624)
- 图书(16532)
- 财经(16396)
- 资源(16363)
- 问题(14903)
- 科技(14420)
- 业(14004)
- 理论(14001)
- 经(13804)
- 实践(13155)
- 践(13155)
- 技术经济(12890)
- 版(12872)
共检索到396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艳玲 许晨 杨桂山
生态资产核算作为两山理论转化的重要桥梁,有利于厘清区域生态本底,为生态补偿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研究选取东南湿润丘陵区溧阳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县域生态资产清单,并根据生态资产价值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区并提出分区管理策略。基于InVEST模型、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等评估方法,评估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休闲游憩以及产品供给等重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运用净现值法计算了溧阳市生态资产价值为3 105.85亿元,单位面积生态资产价值245.10万元/hm~2。休闲游憩价值、产品供给价值和水源涵养价值对生态资产总价值贡献较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质净化价值较小。有形生态资产价值和无形生态资产价值空间分布具有较大差异。4种无形生态资产价值高值区在空间分布上表现重叠,表明溧阳市充分利用了自然资源禀赋实现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水域和林地的生态资产总价值较大,是生态资产价值的重要载体。根据生态资产价值分级分布,得到生态资产价值综合分区,高值区主要是分布在丘陵地区的林地和水域,是溧阳市需要重点保护区域;低值区以耕地为主,需要关注耕地园地不同生态资产价值间的权衡/协同关系。东南湿润丘陵区溧阳市生态资产价值评估与分区研究,对加快构建溧阳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林勇刚 张孝成 王锐 莫燕
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从县级层面提出并验证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两种测算方法,得出了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不完全取决于耕地地形坡度和田坎系数,农用地整治潜力分级考虑质量潜力更能科学地指导区域农用地整治、特别是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为合川区农用地整治安排、特别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提供依据,也为西南丘陵山区的县域农用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用地整治 潜力 西南丘陵山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增文 刘卓玛姐 段而军 冯顺煜
【目的】了解黄土高原半湿润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群落的现状,为该区森林植被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样方"法,对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延安)的林下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统计并计算林下植物群落的生活型谱、盖度、优势度及物种多样性。【结果】(1)小叶杨、白桦、油松、油松+小叶杨、油松+白桦林地林下植物生活型谱均以高位芽植物种占绝对优势,白榆、刺槐、沙棘、茶条槭和侧柏林地则以非高位芽植物为主。(2)林下植物(灌木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大小顺序为小叶杨林、刺槐林(22.22%~22.65%)>油松+小叶杨林、白桦林、白榆林(9.78%~14.11%)>侧柏林、沙棘林、茶条槭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耀奔 刘圆圆 段学军 王磊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发达地区县域村镇发展的多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县域村镇发展主导功能确定是村镇区域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运用文献梳理、数据分析与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发达地区村镇发展功能分异特征及其形成过程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溧阳市不同主导功能类型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溧阳市不同主导功能村镇空间分异显著,农产品供给型村镇大部分集中于西部远郊,产业融合型村镇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而乡村旅游和生态保育型村镇大多位于生态保护区。(2)不同功能典型村镇发展特征差异显著,包括农产品规模生产、三产融合发展、环境友好型旅游产业、经济与生态综合效益提升等发展特征。(3)不同主导功能村镇的形成机制差异显著,可归纳为城乡资源置换模式、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特色资源要素组合模式等3种形成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长青 何园球 卞新民
在分析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特征和指标筛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适合于县域尺度生态经济系统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采用了精度较高的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递阶多层次综合法和线性加权函数法建立了时间尺度上的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模型,以县为单元,研究了红壤丘陵区县域多年农林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生态经济综合健康稳定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健康性方面是逐年平稳上升,社会健康性是波动性上升,而资源环境健康性则是先升后降,然后是相对稳定。引入障碍度概念,进行健康障碍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991年以前障碍因子主要是经济指标,1997年后障碍因子主要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梨萍 常庆瑞 赵业婷 张昳
【目的】研究陕西南部丘陵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区域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2010-2011年,以陕西省镇安县为研究区,在19个镇采集农田0~20cm土层土样2 283个,采用地统计学并结合"GIS"技术,构建不同土壤养分的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对该地区土壤养分的空间特征进行评析。【结果】镇安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呈中等变异强度。在空间结构上,土壤速效磷属于弱的空间相关性,有机质、速效氮和全氮表现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速效钾具有强的空间相关性。总体来看,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农田土壤有机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玲 关欣 文倩
针对中南丘陵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利用统计资料对湖南醴陵市近55年来的耕地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南丘陵地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系统压力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最后根据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桂娟 任天志
该文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为研究对象,应用生态农业理论与工业发展理念相结合,对研究区农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研究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模式是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山上建绿色银行,川地建优质粮仓,草地秸秆养牛羊,培育壮大乳、肉、豆、薯、玉米五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制种、白瓜籽、柞蚕、林果、大鹅五大特色产业,全力实施富民兴旗工程建设,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廖和平 刘亭
居业协同作为乡村人居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其协同程度是衡量乡村振兴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究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是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以重庆市37个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20年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进行测度,并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研究方法,诊断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分异的主导因子,揭示其空间分异机制。结果表明:重庆市近32.43%的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处于低协同状态,总体呈现“中高周低”的分布态势;产业结构、省会城市临近度、海拔和医疗卫生条件是影响重庆市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不同类型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形成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可划分为综合发展型、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经济因素—社会公共服务约束型、资源环境—经济约束型和综合约束型5种类型。研究结果可为西南丘陵山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戴学锋 杨明月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是统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域旅游治理模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分。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实现城乡融合,是全域旅游的内在要求和深化改革的必然方向。溧阳市以全域旅游为引领,积极推进县域治理模式创新,促进城乡融合,畅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循环,走出一条全域旅游引领下的"溧阳县域治理创新之路"。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系统总结溧阳全域旅游县域治理实践的经验做法,对以旅游业为试验田进行改革创新、优化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县域发展的现代治理体系,为实现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治理格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国梁 党小虎 刘国彬
【目的】探索一套简单、易于操作的小尺度生态经济耦合效应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方法模型。【方法】基于生态经济协调理论,在继承传统指标的基础上,引用了2个创新性指标——能值可持续性指数(ESI)和生态压力指数(EFPI),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县南沟流域生态恢复的生态经济耦合进行评价。【结果】县南沟"农-经济林果型"生态恢复模式的生态经济处于基本协调状态。【结论】"农-经济林果型"模式有效地改善了流域生态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产生了生态经济耦合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梦杰 方斌 胡晓亮
[目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能较好地整合乡村山水林田湖资源,符合区域统筹、特色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理念,而选址评价是乡村开发建设的前提,因此,构建田园综合体选址评价体系,并探索建设路径,对指导我国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进而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定义的"三性"特征,选取景观性、乡村性、体验性三大类1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ANP模型(模糊网络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适宜性等级。[结果]溧阳市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总体情况好, 15个备选村中评判等级为"高度适宜"10个,"中等适宜"4个,"勉强适宜"1个,无"不适宜"级的乡村。最后,结合空间分布特征,规划了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综合开发建设的"两轴三区四环"空间布局,并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建议。[结论]选址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真实,建设路径有针对性,可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菲 张宏
本文以四川川中地区的广安市广安区代市镇为研究区域,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对该镇农业生态系统各变量进行分析,在经济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前提下得出种植业内部各类作物的种植比例。结果表明,在满足粮食基本需求的条件下,在四川丘陵区发展种植业和畜牧业,以双业齐动为发展模式,是现阶段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四川丘陵区 农业生态系统 结构调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婕 魏朝富 刘卫平 钟守琴 张国栋
采用"三生"功能指数测算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进行土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各街镇地形差异较大,其"三生"功能指数随立地条件的不同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生产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5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22),生活功能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r=0.595),生态条件指数与立地条件指数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为负(r=-0.134)。(2)结合聚类结果和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分为4个土地整治区,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