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80)
- 2023(5737)
- 2022(4828)
- 2021(4475)
- 2020(3693)
- 2019(7637)
- 2018(7571)
- 2017(13237)
- 2016(7616)
- 2015(8197)
- 2014(8044)
- 2013(7644)
- 2012(7451)
- 2011(6530)
- 2010(6576)
- 2009(6210)
- 2008(6135)
- 2007(5731)
- 2006(5024)
- 2005(4503)
- 学科
- 济(29079)
- 经济(29053)
- 管理(17542)
- 业(14334)
- 企(11328)
- 企业(11328)
- 学(10915)
- 地方(10400)
- 方法(9502)
- 数学(7946)
- 农(7754)
- 数学方法(7748)
- 中国(7543)
- 地方经济(6915)
- 环境(6563)
- 业经(5809)
- 农业(5198)
- 理论(4948)
- 财(4893)
- 贸(4727)
- 贸易(4723)
- 制(4587)
- 和(4541)
- 易(4535)
- 融(4401)
- 金融(4397)
- 划(4353)
- 及其(4054)
- 发(4016)
- 壤(3911)
- 机构
- 学院(108517)
- 大学(107434)
- 研究(43217)
- 济(34920)
- 经济(33936)
- 科学(32927)
- 管理(32596)
- 中国(30895)
- 理学(27761)
- 理学院(27298)
- 农(27081)
- 管理学(26334)
- 管理学院(26159)
- 所(24558)
- 京(24166)
- 研究所(22868)
- 农业(21740)
- 业大(21714)
- 中心(19273)
- 江(17600)
- 院(16172)
- 范(16094)
- 师范(15816)
- 省(15495)
- 财(15196)
- 北京(14925)
- 技术(14699)
- 室(14603)
- 科学院(14340)
- 州(14129)
- 基金
- 项目(77561)
- 科学(59011)
- 基金(54231)
- 家(51201)
- 国家(50831)
- 研究(50343)
- 科学基金(41015)
- 省(32209)
- 社会(29413)
- 自然(29114)
- 基金项目(28727)
- 自然科(28392)
- 自然科学(28375)
- 自然科学基金(27799)
- 划(27795)
- 社会科(27671)
- 社会科学(27662)
- 教育(22778)
- 资助(21718)
- 编号(19773)
- 重点(19285)
- 发(18318)
- 计划(17667)
- 科技(16842)
- 成果(15729)
- 创(15664)
- 科研(15622)
- 部(15075)
- 课题(14895)
- 创新(14868)
共检索到162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佩 杨文浩 周碧青 毛艳玲 邢世和
目前关于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过程中根际微域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6个月根箱试验,研究了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修复Pb、Zn、Cd污染土壤中根际不同微域(离根面0~2、2~4、4~6、6~8、8~10 mm)及非根际(离根面>10 mm)微生物群落特性.结果显示,根际0~2 mm微域土壤磷酸酶活性、0~4 mm微生物量碳及0~8 mm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0~4 mm土壤细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真菌及原生动物特征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0~2 mm土壤真菌/细菌PLFA比值显著高于非根际,0~4 mm土壤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菌PLFA比值显著低于非根际.冗余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及PLFA与可溶性碳(DOC)呈正相关,与pH及有效态重金属呈负相关.东南景天的根际微生物的影响范围为0~4 mm,且土壤pH、DOC及有效态重金属的变化是驱动微生物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斌 谷雪景 尚鹤 刘小楠
Phytoremediation is a method of clearing up pollutants from environment by plants.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saving land resources and no secondary pollution.More importantly,it does not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o it has a bright future for apply phytoremediation in cleaning the co...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植物修复 杨树 降解 微生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珣 陈宝楠 孙丽娜
为探讨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佳乐麝香(HHCB)与镉(Cd)复合污染土壤技术的可行性及其相关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采用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与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两种植物配合HHCB降解菌,对HHCB,Cd复合污染土壤进行联合修复研究,并使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dgge)在微观层面上进一步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孔雀草对Cd的富集效果要好于紫茉莉,且两种植物地上部分对于Cd的富集效果更好。HHCB含量的增加会导致降解菌的降解效率降低,在HHCB含量为100Mg·kg-1时,最好的降解效果可达到63.58%,在HH...
关键词:
佳乐麝香 镉 联合修复 微生物多样性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邓秋穗 唐霞 蔡润 许瀚月 张睿韬 李冰洁 李司晨 徐恒 汪红
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的钝化作用,制备微生物钝化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通过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微生物的性质,筛选出能有效处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优良菌种CQ7与FQ2;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表征,并测定其生长曲线,鉴定FQ2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进一步对筛选出的菌种进行理化条件测定,测定得CQ7与FQ2的最适生长条件均为p H=5、转速180 r/min、温度25℃。经金属耐受和吸附实验,选定FQ2为工程菌,测序确定其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 marcuscens)。将筛选所得菌种与相应理化条件相结合,
关键词:
微生物钝化剂 重金属污染 自动化修复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畅 黄文茂 韩丽珍
【目的】为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复合菌肥制备提供指导,促进植物根际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方法】将4株植物根际促生菌根据固氮、解磷及解钾的功能互补配制成4种复合菌系(P_9+GD_3、P_9+GD_(12)、P_(10)+GD_3和P_(10)+GD_(12)),对盆栽花生幼苗进行灌根试验,30 d后测定花生幼苗的生长指标、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功能菌群数及酶活性。【结果】4种复合菌系的灌根处理均显著增加花生的株高和鲜重,有效提高土壤的氮磷钾含量,增加根际土壤氮循环功能菌群、溶磷菌及解钾菌的数量,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尤以P_(10)+GD_(12)菌株组合最显著,其对照(未进行PGPR复合菌系处理)的花生株高和鲜重分别高37.60%和63.90%,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分别高64.36%和1.38倍,根际土壤的氨化细菌、自生固氮菌及解钾菌分别增加36.98、8.25和13.23倍,根际土壤脲酶增加2.48倍。【结论】利用根际促生菌的功能构建多功能复合菌系可有效促进花生幼苗生长,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为下一步复合菌剂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胡杨勇 马嘉伟 叶正钱 柳丹 赵科理
植物修复是净化重金属污染土壤最有潜力的原位修复技术之一,因地制宜地选择植物修复材料是大田植物修复成功实施的关键。国内外已发现的众多重金属超积累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其中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可忍耐和富集镉(Cd)和锌(Zn)等多种重金属,并且具有生长迅速的特点,是研究植物修复技术的模式植物之一。综述了东南景天对重金属的耐性、吸收、转运及解毒机制,阐明东南景天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和方向作了简要分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参5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辉 王琳琳 宋宁宁 王芳丽 刘君 王凯荣 史衍玺
为了揭示设施土壤中Cd与PAEs复合污染效应,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脱氢酶活性对Cd-PAEs复合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移栽后20 d,施加低浓度Cd(≤2.0 mg/kg),可使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增加,设施和大田土壤中分别增加了42.7%和96.5%。移栽后20 d时,施加PAEs(40,80 mg/kg)使设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降低了56.2%和46.7%;移栽后30 d时,施加PAEs(40,80 mg/kg)使大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降低了39.8%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晶 周宝利 刘娜 窦丽萍 关小川 叶雪凌
为探讨嫁接茄子抗黄萎病特性与根际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关系,本试验以4种砧木品种:刚果茄(S.integriflium)、赤茄(S.sisymbriifolium)、刺茄(S.surattense)和番茄品种辽园多利(Lycopersicon esculontumMill)分别与西安绿茄(S.melongena)进行嫁接,研究嫁接茄子的田间抗黄萎病效果及嫁接茄子根际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嫁接茄的抗病效果明显。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较CK都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8.96%~29.53%和2%~26.8%。以辽园多利和刺茄为砧木的嫁接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增加效果显著;以赤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学文 闫伟 白淑兰 邵东华 王铁牛
试验采用培养基筛选、不同直径玻璃珠撞击,以及化学分散剂和振荡时间等4个因素的正交设计对细菌、真菌、放线菌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放线菌的分离还增加了土样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时间两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大玻璃珠(Φ=5~7mm,55粒)+摇床振荡90 min;真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马丁氏培养基+大玻璃珠+1%胆酸钠+摇床振荡60min;放线菌分离培养条件的最佳组合是:土壤浸提液+高氏培养基+25℃处理+大玻璃珠+1%焦磷酸钠+摇床振荡60 min。部分因素的单独重复验证试验其变化规律与正交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土壤 微生物分离 培养基 正交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汝 王海宁 姜远茂 魏绍冲 陈倩 葛顺峰
【目的】研究不同苹果砧木对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微生物稀释平板培养法对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八棱海棠(M.micromalus Makino)、楸子(M.prunifolia(Willd)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sii(Ledeb.)Roemer)、东北山荆子(M.baccata Borkh.)等5种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不同苹果砧木土壤根际微生物各生理类群数量差异显著,并且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微生物数...
关键词:
苹果砧木 根际土壤 微生物数量 酶活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夏 周春娟 董岁明
采用盆栽试验培育冬小麦幼苗,待幼苗生长3周、7周和12周时,收集根系土,进行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亚硝化菌和自生固氮菌数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冬小麦幼苗生长3周时,Pb2+/Cd2+对根际细菌、自生固氮菌和亚硝化菌表现为显著(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应会 黄耀恒 陆荣民 杨日升 韦燕妮 梁文汇
【目的】为研发根腐病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推进油梨树种产业发展。【方法】本研究以百色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健康和根腐病发病油梨植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基于16S核糖体RNA(rRNA)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健康和染病植株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比较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确定土壤病原菌和有益菌的变化。【结果】染病植株相对于健康植株,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性变化。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是油梨根际土壤优势细菌类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油梨根际土壤优势真菌类群。在门分类水平、纲分类水平以及属分类水平上,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有明显的变化,但随着分类水平降低,群落组成变化越明显。此外,健康和染病油梨根际细菌群落α多样性显著高于真菌群落,而健康与染病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小于真菌。细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真菌网络物种间的相互作用更紧密,并且负连接百分比和关节类群数量更多,细菌网络的稳定性更高。同样,油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于真菌群落表现出更高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对根腐病有反应的细菌和真菌,如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和溶杆菌lysobacter和球囊菌纲glomeromycetes,由于其在染病油梨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土壤,可以被视为相关的生物防治菌。【结论】根腐病并不会使油梨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显著性变化,但会使得一些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且细菌比真菌对根腐病具有更高的抵抗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婷 许文年 程虎 邱辉 夏露 赵冰琴 夏栋
为探究水电站扰动区人工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及肥力的变化,以向家坝植被混凝土、厚层基材和框格梁3种典型边坡下优势物种荩草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的养分和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植被混凝土、厚层基材样地的养分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框格梁样地;植被混凝土、框格梁样地下土壤养分含量在根际存在一定的富集,以有机碳的富集作用最为明显,而厚层基材样地则表现为土壤全量养分在根际土壤中存在亏缺;(2)植被混凝土和框格梁修复模式样地的土壤微生物量为根际土壤较高,MBC/MBN、MBC/MBP表现为非根际土壤较高,3种样地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比差异性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建光 姜瑞波 任天志 王立刚 徐晶
重金属以及化学农药(除草剂)残留和多化芳烃等有机污染是造成我国农田复合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影响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问题。水体氮磷污染和富营养化也是我国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微生物在农田污染治理和水体富营养化修复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我国农田的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以及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严峻形势,讨论了微生物资源在农田与水体污染修复中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