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0)
- 2023(9944)
- 2022(8904)
- 2021(8459)
- 2020(7173)
- 2019(16551)
- 2018(16571)
- 2017(31864)
- 2016(17457)
- 2015(19609)
- 2014(19529)
- 2013(19257)
- 2012(17579)
- 2011(15772)
- 2010(15510)
- 2009(14099)
- 2008(13482)
- 2007(11597)
- 2006(10014)
- 2005(8583)
- 学科
- 济(66047)
- 经济(65980)
- 管理(50422)
- 业(45464)
- 企(38769)
- 企业(38769)
- 方法(32048)
- 数学(27390)
- 数学方法(27078)
- 学(20671)
- 农(16469)
- 财(15828)
- 中国(15617)
- 环境(15160)
- 业经(14132)
- 地方(13410)
- 理论(12333)
- 和(11983)
- 划(11446)
- 农业(10988)
- 贸(10904)
- 贸易(10898)
- 技术(10749)
- 务(10559)
- 易(10554)
- 财务(10500)
- 财务管理(10484)
- 企业财务(9963)
- 制(9913)
- 教育(9881)
- 机构
- 大学(247508)
- 学院(243966)
- 管理(98891)
- 济(90301)
- 经济(88217)
- 理学(86641)
- 理学院(85670)
- 管理学(84126)
- 管理学院(83701)
- 研究(81013)
- 中国(56862)
- 科学(54397)
- 京(52587)
- 农(41086)
- 所(40997)
- 业大(39668)
- 财(39391)
- 研究所(38043)
- 中心(36175)
- 江(34005)
- 范(33083)
- 北京(32994)
- 师范(32703)
- 财经(32641)
- 农业(32512)
- 经(29695)
- 院(29655)
- 州(28014)
- 师范大学(26643)
- 技术(26399)
- 基金
- 项目(176076)
- 科学(136849)
- 基金(126855)
- 研究(126019)
- 家(111672)
- 国家(110759)
- 科学基金(94299)
- 社会(76939)
- 社会科(72735)
- 社会科学(72713)
- 省(69145)
- 基金项目(68320)
- 自然(63680)
- 自然科(62075)
- 自然科学(62059)
- 自然科学基金(60915)
- 划(58770)
- 教育(57367)
- 资助(52211)
- 编号(51362)
- 成果(41287)
- 重点(39484)
- 部(38049)
- 发(37020)
- 创(36427)
- 课题(34894)
- 科研(34379)
- 创新(33919)
- 计划(32963)
- 大学(32614)
共检索到339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栾松鹤 戴小杰 田思泉 李伟文 范永超
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在东南太平洋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沙氏刺鲅(Acanthocybium solandri)数据,对沙氏刺鲅的叉长组成、性比、性腺指数、摄食等基础生物学特性和偏好的水层、温度段、盐度段、溶解氧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沙氏刺鲅叉长范围为94.0187.0 cm,平均叉长为134.2±2.3cm,雌雄个体叉长无显著性差异(ANOVA,P>0.05)。(2)雌雄比例为1.34∶1,叉长大于160.0 cm的渔获个体均为雌性,经二项分布检验,雌雄性比与1∶1无显著变化。(3
关键词:
沙氏刺鲅 生物学 环境偏好 东南太平洋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叶旭昌 刘瑜 朱清澄 许巍
根据2004年7月-11月西北太平洋秋刀鱼探捕调查的生物学数据,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分析了秋刀鱼的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性比,叉长分布,叉长和体重、净重关系。结果为:性成熟度为Ⅱ期的占52.96%;摄食等级主要为2级和3级,占72.91%;性比接近1∶1;体长范围为186-340 mm,优势体长组为220-280 mm;雌性的叉长略大于雄性;群体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群体,生长参数大于3。
关键词:
秋刀鱼 生物学特性 北太平洋公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樊伟
根据2009年秋冬季(3~6月)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渔业调查资料,对其群体组成、叉长与体重关系、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和渔获量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叉长范围为100~650 mm,优势叉长组350~400 mm;体重范围为100~2 600 g,优势体重组400~800 g;3~5月性腺成熟度大部分为Ⅱ期,6月则有52%个体为Ⅲ期。3~5月总产量和CPUE(t/h)呈逐渐增加趋势,6月份均显著下降,仅为5月的38.7%和51.4%。冬季(6月)总产量的大幅下降,暗示该渔场的空间分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
东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渔业生物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军 李建华 刘必林 李纲 钱卫国
根据我国鱿钓船多年在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生产调查所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对3个不同作业海区茎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秘鲁、智利和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胴长范围分别为209~1 149 mm、166~837 mm和204~429 mm,优势胴长分别为250~400 mm、300~450 mm和250~350 mm,对应的渔获物中雌雄性比平均值分别为3.87∶1、2.50∶1、3.75∶1。根据胴长组成以及性成熟,认为秘鲁外海存在大型、中型和小型3个群体,智利外海以中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大型群体,哥斯达黎加外海以小型群体为主体并存在少量的中型群体。秘鲁和智利外海茎柔鱼体重与胴...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峰 郭爱 朱文斌 张洪亮 周永东 徐汉祥 徐开达
本研究根据2010年8~10月,在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海域延绳钓作业渔场所采集的黄鳍金枪鱼数据,对其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叉长为47.5~166.5cm,平均叉长为112.7cm,优势叉长为80.0~90.0cm和100.0~140.0cm(75.0%);体重为2.0~72.0kg,平均体重为26.5kg,优势体重为5~10kg和15~40kg(68.6%),雌、雄个体大小差异明显(ANOVA,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储宇航 戴小杰 田思泉 高春霞 李伟文
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经济价值高,是我国延绳钓渔业重要的目标鱼种。根据2013年9月~2014年1月和2014年4~8月我国金枪鱼观察员在南太平洋东部海域收集的长鳍金枪鱼样本和海洋环境数据,对其生物学组成和栖息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叉长(Fl,cm)与体质量(WW,kg)的关系为:WW=3×10-5×Fl2.909 9(雌雄性,R2=0.915 3);体长(Tl,cm)与叉长(Fl,cm)关系为:Tl=1.033 6Fl+2.555(R2=0.961 4);叉长(Fl,cm)与两背鳍间距(lD1D2,cm)的关系为:lD1D2=0.248 5Fl+1.238 1(R...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南太平洋 个体组成 栖息环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陆化杰 王从军 陈新军
根据2013年4-6月在赤道公海探捕期间采集的539尾鸢乌贼样本,对赤道公海鸢乌贼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本的胴长范围为137~338 mm,优势胴长组为160~220 mm,占样本总数的81.45%;样本的体重范围为95~1300 g,优势体重组为150~450 g,占样本总数的80.67%。不同月份鸢乌贼的胴长和体重组成不同,随着月份的增加优势胴长和优势体重逐渐增加。鸢乌贼体型瘦小,净重比例介于40.57%~87.76%之间,平均为59.43%;回归分析表明鸢乌贼的胴长与体重、胴长与净重的生长分别最适合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表示。样本的雌、雄比例为76∶1,并且主要由性成熟个体组成,Ⅲ...
关键词:
鸢乌贼 生物学特性 太平洋赤道公海海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刘必林 陆化杰
根据2007年7-10月我国鱿钓船在西北太平洋传统鱿钓作业渔场(150°~165°E,39°~45°N)渔汛期间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对夏秋季柔鱼渔业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研究得知,渔获物胴长范围为200~436 mm,平均胴长为282 mm,优势胴长为230~320 mm,占总数的81.60%。各月渔获物中雄性个体的平均胴长小于雌性个体。胴长与体重关系的生长指数接近3。渔获物中的性比符合1∶1(P>0.05),但成熟个体中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明显比雌性高(P<0.05)。渔获物的性腺成熟度以Ⅰ、Ⅱ期为主,雌性个体性腺成熟晚于雄性个体。缠卵腺长和缠卵腺重随着性腺的成熟而逐步增大。渔获物中胴长组成呈双...
关键词:
柔鱼 西北太平洋 渔业生物学 渔获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章寒 郑基 虞聪达 许永久
根据中国远洋鱿钓船于2018年2—4月在东太平洋赤道(110°W~114°W、2°40’S~2°N)作业期间现场取样的1200尾茎柔鱼(Dosidicusgigas)样本进行研究,利用频率分布法分析了2—4月胴长、体重、性腺成熟度和摄食等级的分布,并通过拟合求出了胴长-体重的关系和初次性成熟胴长。根据采样海域的遥感温度,讨论了茎柔鱼不同月份雌雄个体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 2—4月雄性茎柔鱼优势胴长依次为26~28 cm (19.33%)、30~32 cm (26.46%)、28~30 cm (31.82%),雌性分别为24~26 cm (16.8%)、28~30 cm (24.95%)、26~28 cm (21.79%); 2—4月雌雄茎柔鱼优势体重均依次为400~600 g (28%、20.67%)、600~800 g (29.14%、28.25%)、600~800 g (25.64%、31.82%)。协方差表明3月雌性茎柔鱼与同月雄性茎柔鱼以及2月、4月的雌性茎柔鱼生长模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_3<0.01,P_(3-4)<0.05)。2—4月雌、雄性茎柔鱼摄食等级均以1~2级为主,高摄食等级占比逐月降低。雄性茎柔鱼性腺发育均以Ⅱ期为主,性成熟比例逐月升高,初次性成熟胴长为32.72cm;雌性性腺发育缓慢,各月发育均以Ⅰ期为主,未成熟比例占97%以上,茎柔鱼胴长和体重随性腺等级的提高呈逐级增长状态。综合判断雄性茎柔鱼性成熟比雌性早,性成熟雄性个体或因交配正在离开赤道海域开始向美洲沿岸洄游。
关键词:
茎柔鱼 渔业生物学特性 东太平洋赤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峰 陈新军 陆化杰 刘必林 钱卫国
根据2010年4-7月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采集的854尾柔鱼样本,分东经海域(170°E~180°E)和西经海域(170°W~180°W)分析其胴长组成、性别比、性成熟度和性成熟指数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西经海域雌性个体的优势胴长组为25~29 cm和35~43 cm,平均胴长为32.9 cm;雄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23~27 cm,平均胴长为24.5 cm。而东经海域雌性个体优势胴长组为35~43 cm,平均胴长为36.9 cm,雄性个体仅1尾。体重-胴长关系表明,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雄性,尤其是西经海域。渔获物中性别组成均不符合1∶1。西经海域雌性个体以性成熟度Ⅰ、Ⅱ期为主,占总数的97...
关键词:
柔鱼 生物学 北太平洋中东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洪基 许柳雄 周成 王学昉 万荣 朱文斌 臧迎亮 陈晓军
理解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的生物学特征是进行种群资源评估并以此制定和实施养护管理措施以维持该群体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大眼金枪鱼的繁殖、生长、摄食等特征受环境条件影响显著,东太平洋赤道南北部海域的海洋学特征(如洋流系统、海洋层化结构等)的不同可能导致该区域大眼金枪鱼的生物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异质性。为掌握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东太平洋大眼金枪鱼种群特征,本文利用2013-2019年执行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资源探捕调查期间采集的大眼金枪鱼渔获数据,对东太平洋南、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净重、摄食等级、性腺成熟期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72~229 cm,优势叉长为80~160 cm,平均叉长(121.53±29.11) cm,雌雄比为0.91∶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Ⅳ期;(2)南部海域大眼金枪鱼的叉长范围为63~209 cm,平均叉长为(134.87±25.73) cm,优势叉长组110~150 cm,雌雄性比为0.62:1,优势性腺成熟期为Ⅲ、Ⅴ期;(3)南北海域大眼金枪鱼的优势摄食等级为1级和2级,空胃率分别为46.98%和3.22%,总体上摄食强度随叉长的增大而增加;(4) ANCOVA结果显示,南部和北部海域叉长与净重的关系存在较明显的差异(P0.05);(6)钓获后处于存活状态的个体占比较高,死亡状态仅占8.52%。
关键词:
大眼金枪鱼 东太平洋 延绳钓 生物学特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闫永斌 陈新军 汪金涛 雷林 程起群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东南太平洋头足类中个体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种类之一,经济价值高,已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资源丰度预测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我们基于2003–2015年东南太平洋茎柔鱼生产统计数据以及其产卵场环境、气候因子资料,使用相关性分析和灰色系统方法,建立东南太平洋茎柔鱼资源丰度的预报模型。结果表明,2月份的产卵场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3月份的产卵场叶绿素浓度a(Chlorophyll a, Chl a)、12月的太平洋年代气候震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和10月的厄尔尼诺指数(Oceanic Nino Index, ONI)与茎柔鱼资源丰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比较多种预报模型发现,基于2月份SST、12月份PDO和10月份ONI的GM(1, 4)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其准确率达到85%以上,可用于东南太平洋茎柔鱼资源丰度的预测。
关键词:
东南太平洋 茎柔鱼 灰色预测 资源丰度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莉瑾 张敏 邹晓荣 吴昔磊 谢峰
智利竹筴鱼是一种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对其生活史关键过程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根据2006年5-8月在智利公海采集的智利竹筴鱼样本,利用其中963尾智利竹筴鱼耳石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估算了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关系以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耳石重量(OW)与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最大年龄9龄,最小年龄2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71.5%)。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方程参数a、b分别为0.000 03和2.801 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为738.4 mm,k为0.107,t0为-1.08。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关系(r=0.7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张敏 邹晓荣 许强华 谢峰 吴昔磊
根据2009年7-12月我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34°S~37°S、90°W~110°W)作业期间采集的样本,选取17个站点146尾智利竹鱼肌肉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显示扩增条带中共检测到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51个,多态位点占所有扩增位点的98.08%。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520 2±0.181 3,Nei’s基因多态性指数为0.350 0±0.144 0,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31 1。结果表明该海域智利竹筴鱼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较高,但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