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3)
- 2023(10466)
- 2022(9319)
- 2021(8810)
- 2020(7464)
- 2019(17519)
- 2018(17561)
- 2017(33600)
- 2016(18770)
- 2015(21226)
- 2014(21150)
- 2013(21013)
- 2012(19304)
- 2011(17364)
- 2010(17193)
- 2009(15486)
- 2008(15126)
- 2007(12903)
- 2006(11291)
- 2005(9554)
- 学科
- 济(70955)
- 经济(70865)
- 管理(51533)
- 业(48558)
- 企(41112)
- 企业(41112)
- 方法(35102)
- 数学(30089)
- 数学方法(29700)
- 学(20011)
- 农(18048)
- 中国(17363)
- 财(17034)
- 业经(15424)
- 地方(14719)
- 理论(12958)
- 贸(12442)
- 贸易(12435)
- 和(12373)
- 农业(12172)
- 易(11975)
- 环境(11568)
- 制(11349)
- 务(11142)
- 技术(11084)
- 财务(11081)
- 财务管理(11061)
- 企业财务(10512)
- 划(10112)
- 教育(10052)
- 机构
- 大学(268735)
- 学院(264459)
- 管理(104749)
- 济(96323)
- 经济(94090)
- 理学(91943)
- 研究(90851)
- 理学院(90802)
- 管理学(88896)
- 管理学院(88454)
- 中国(64030)
- 科学(61850)
- 京(57410)
- 所(47425)
- 农(47089)
- 研究所(44062)
- 业大(43348)
- 财(43019)
- 中心(39555)
- 江(37801)
- 农业(37295)
- 范(36959)
- 师范(36535)
- 北京(35990)
- 财经(35437)
- 院(33213)
- 经(32242)
- 州(30716)
- 师范大学(29868)
- 技术(28867)
- 基金
- 项目(189994)
- 科学(148405)
- 基金(137605)
- 研究(134265)
- 家(121961)
- 国家(120976)
- 科学基金(102582)
- 社会(81333)
- 社会科(76834)
- 社会科学(76812)
- 省(74231)
- 基金项目(74038)
- 自然(70379)
- 自然科(68686)
- 自然科学(68668)
- 自然科学基金(67420)
- 划(63878)
- 教育(61442)
- 资助(56758)
- 编号(54072)
- 成果(44096)
- 重点(42896)
- 部(41255)
- 发(39849)
- 创(39207)
- 课题(37465)
- 科研(37393)
- 创新(36555)
- 计划(36507)
- 大学(34722)
共检索到371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邵帼瑛 张敏
根据2005年3月至2006年1月我国大型拖网加工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生产资料,结合海表温数据,按经纬度1°×1°的空间单位进行分析,利用Marine Explorer 4.0软件作图,研究作业渔场CPUE分布与海表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作业海表温为12~15℃,月平均CPUE呈正态分布:8月最高,为11.34 t/h;6~9月均超过7.00 t/h,密集鱼群区域分布在34°~40°S,79°~92°W,其海表温范围为13~15℃;10月平均CPUE为6.08 t/h,其表温范围为14~17℃;其余各月平均CPUE均不超过4.30 t/h。CPUE与适宜海表温关系通过K-S的检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媛洁 陈新军 汪金涛 陈作志
根据2003—2011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评价等数理方法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资源和渔场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1年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重心主要分布在80°W~95°W、40°S~45°S范围内,随着月份的增加逐步向西北方向移动,并从8月份渔场开始分为两个区域,其渔场重心逐渐向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偏移,到10月份逐渐偏移到最北端。在产量比重上,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场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渔场分布纬度处于最南端,变化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80°W~95°W、40°S~45°S区域内;冬季渔场纬度逐渐北移,春季渔场处于最北端,且变化范围较大。这种变化与渔场重心的分布相一致。经度上集中分布于79°W~101°W区域,纬度上集中分布于30°S~45°S区域。79°W~101°W和30°S~45°S这一区域作业次数也相对较高。灰色关联度表明,9年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的资源状况较好,研究竹■鱼的资源时空分布为其今后的可持续开发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红云 汪金涛 陈新军 周为峰
根据2003~2011年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生产统计数据及海表水温(ssT)数据,以经纬度方向上偏移幅度和栖息地的铺展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基于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用外包络法建立各月的栖息地适应指数模型,分析各月适宜栖息的海表水温范围。以2003~2011年各月历史均温为基础,研究海表水温分别升高和降低0.5、1、2℃,适宜栖息地的经纬度偏移幅度与铺展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栖息地随着ssT的升高,有明显的向南移动趋势,5月、8月适宜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少,而6~7月份适宜栖息地面积则增加了;当ssT下降时,智利竹筴鱼适宜栖息地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香帅 邹晓荣 徐香香 汪子安
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是目前全球已知的最大海-气相互作用现象,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根据2003—2016年我国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渔捞日志资料,结合Ni■o 3. 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分析智利竹■鱼渔场资源丰度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智利竹■鱼渔场重心变化与ENSO现象存在着显著相关性,Ni■o 3. 4区SSTA与经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 700,与纬度重心的关联度为0. 726,与CPUE月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 520,与CPUE年间变化的关联度为0. 703。厄尔尼诺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西北移动的趋势,其CPUE高于正常月份平均值;拉尼娜期间,渔场重心存在向东南移动的趋势,其CPUE低于正常月份平均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严威 邹晓荣 吴昔磊 张敏 陆奇巍 许啸 陈春光
根据2003-2012年中国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公海的生产统计数据,基于GIS的地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智利竹■鱼资源密度时空分布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不同年份空间分布趋势变化明显,2003与2004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78°~85°W的东北部水域,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2005、2006及2007年,分布情况与前两年类似,但变化梯度较以前缓和;2008与2009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散乱,无明显规律;2010年,整体上资源密度呈西高东低的趋势,高值区多分布在93°W以西的水域;2011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西北部水域;2012年,资源密度高值区分布在28°~3...
关键词:
智利竹■鱼 时空分布 GIS 年际差异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何宗会 张衡 周为峰
根据2011和2012年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的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智利竹鱼资源的时空变动及其与捕捞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GAM模型对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总偏差解释率为24.173%,其中贡献最大的是拖网时间,贡献率为13.758%。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作业渔场主要集中在35.5°~46°S、80°~91°W和25°~28.2°S、74°~76.5°W范围内;最佳捕捞时间为4月、8~11月;最佳拖网时间为8~10 h;最佳的网位为0~40 m;最佳的网口高度为72~95 m。逐步建模法结果显示,影响智利竹鱼CPUE的因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邹莉瑾 张敏 邹晓荣 吴昔磊 谢峰
智利竹筴鱼是一种重要的中上层经济鱼类,对其生活史关键过程的认识还相当有限。根据2006年5-8月在智利公海采集的智利竹筴鱼样本,利用其中963尾智利竹筴鱼耳石对其年龄进行了鉴定,估算了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关系以及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并分析了智利竹筴鱼耳石重量(OW)与年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最大年龄9龄,最小年龄2龄,样本年龄组成以4龄为主(71.5%)。智利竹筴鱼叉长体重方程参数a、b分别为0.000 03和2.801 9,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为738.4 mm,k为0.107,t0为-1.08。耳石重量与年龄呈显著线性关系(r=0.74...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伟 张敏 邹晓荣 许强华 谢峰 吴昔磊
根据2009年7-12月我国大型拖网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34°S~37°S、90°W~110°W)作业期间采集的样本,选取17个站点146尾智利竹鱼肌肉样本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结果显示扩增条带中共检测到52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51个,多态位点占所有扩增位点的98.08%。群体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0.520 2±0.181 3,Nei’s基因多态性指数为0.350 0±0.144 0,种群间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031 1。结果表明该海域智利竹筴鱼群体的遗传多态性较高,但群体间不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方宇 邹晓荣 张敏 谢峰 吴昔磊
根据2000~2007年度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商业捕捞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SST,SSA,SSHG以及等温层深度),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其栖息地指数,并使用Surffer 8.0软件绘制出HSI的空间分布图。通过2008年度的捕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6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春雷 杨胜龙 张衡 崔雪森 周斌 范秀梅 黄洪亮
根据2009年3~6月和2012年3~5月在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Trachurus murphyi)渔场(39°42'S~46°42'S;79°30'W~97°30'W)的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调查数据,分析了其种类组成的月份和昼夜差异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共发现鱼类13科20种和未定种鱼类1种,其中鲭科4种、乌鲂科3种、头足类3种,均隶属于柔鱼科。从数量分布来看,2009和2012年均是以智利竹鱼比例最高,分别为92.55%和92.38%;其次为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分别为4.99%和0.15%;在头足类中,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数量比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晏磊 朱清澄 张阳 商李磊
根据2010年5-10月的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生产调查资料及其表温数据,按月及经纬度1°×1°时空分辨率,利用渔业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rine Explorer 4.0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作业渔场时空分布及其与表温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北太平洋公海各月作业渔场变化较大,作业区域主要集中在36°N~47°N、145°E~163°E海域;渔场重心随时间推移在纬度上有先向北后向南的变动趋势,在经度上有向西变动的趋势;作业渔场分布在表温为10~17℃的海域,最佳作业表温为10~13℃,且适宜表温随着时间推移有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动趋势。调查期间各个温度组作业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
关键词:
秋刀鱼 渔场 表温 北太平洋公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瑜 郑全安 李晓峰
西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渔业之一,其渔场分布与海表温度及温度变化息息相关。本研究通过海表温度(SST)的遥感数据计算海表水平温度梯度(SSTG),根据2013—2015年中国(不含中国台湾省)北太平洋公海秋刀鱼渔业生产数据,分析海表温度锋与秋刀鱼资源丰度和渔场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果显示,秋刀鱼作业渔场主要分布于37°~49°N,145°~165°E;SST为10~14°C时,单位捕捞渔获量(CPUE)与SST呈负相关,SST为14~17°C时呈正相关,最适宜SST为12.5~14.5°C。当SSTG为0.01~0.06°C/km时,CPUE与SSTG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最适宜SSTG为0.01~0.05°C/km。作业海域温度锋与CPUE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1;CPUE作业点到锋面的距离(DIST)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在夏季6—8月,当DIST为0~100 km范围内时,CPUE与DIST呈线性正相关,在秋季9—11月,CPUE与DIST呈对数负相关,90%以上的作业点出现在DIST为0~50 km范围内。研究表明,海表温度影响着秋刀鱼洄游渔场分布,亲潮黑潮交汇区形成冷水楔,海表温度锋集聚,进而秋刀鱼鱼群集群,形成高产渔场。
关键词:
秋刀鱼 海表温度梯度 温度锋 西北太平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吴超 邹晓荣 张敏 张伟 周斌 陆奇巍 徐申南
根据大型拖网渔船"开欣"轮2010年7-10月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采集的211尾智利竹鱼样本,对其矢耳石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测量。东南太平洋智利竹鱼的矢耳石存在4个区,即前区、后区、背区和腹区。有明显的基叶,基叶均长于翼叶。对矢耳石的24项形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耳石总长(L1)、耳石中心到末端的距离(L3)、耳石末端到翼叶的距离(L11)、耳石末端到矩口的距离(L13)可作为耳石长度特征参数,耳石中心到腹部的距离(L5)、耳石末端到腹部的距离(L10)、耳石腹部到矩口的距离(L18)、耳石翼叶的长度(L23)则可作为耳石宽度特征参数。耳石长度特征参数L1、L3、L11、L13与叉长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洪亮 陈雪忠
根据2001年7月至2002年8月我国渔船在东南太平洋的智利竹鱼(Trachurusmurphyi)渔捞记录和现场收集的资料,对中层拖网捕捞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中层拖网主要在夜间作业;捕捞水层主要集中在30~80m水深;网位与鱼群的相对位置可分为5种类型,即鱼群在网口的中间、上纲紧贴在鱼群的上部、下纲紧贴在鱼群的下部、鱼群在上纲的上部和鱼群在下纲的下部。(2)鱼群进网数量可根据网位仪映像加以判断。(3)网位(y)与曳纲长度(x)呈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式为:y=0 4427x-36 604。(4)捕捞效率随拖网速度而增加。(5)较高捕捞效率的表层水温指标为11 5~13 5℃。...
关键词:
中层拖网 捕捞技术 智利竹鱼 东南太平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张胜茂 王雪辉 唐峰华 杨胜龙 化成君 何宗会 马海有
根据2009年3~6月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Trachurus murphyi)渔获进行随机取样,对其胃含物的饵料组成、重量、摄食等级和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智利竹筴鱼主要以鱼类[IRI(%)=93.20]为食,其次为磷虾类[IRI(%)=6.76]和柔鱼类[IRI(%)=0.03],偶见水母和桡足类。从胃含物组成的重量百分比来看,鱼鳞比例最大(占79.83%),其次为磷虾类(16.59%),柔鱼类也占一定的比例。从出现频次来看,鱼鳞出现次数最多(占95.28%),其次为磷虾类(52.83%)和鱼鳍鳍条(40.09%),偶见未消化完的鱼卵、磷虾眼睛和柔鱼类等。平均饱满指数各月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