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08)
- 2023(19528)
- 2022(16368)
- 2021(15103)
- 2020(12711)
- 2019(29153)
- 2018(28910)
- 2017(55572)
- 2016(29954)
- 2015(33787)
- 2014(33992)
- 2013(33055)
- 2012(30077)
- 2011(27009)
- 2010(27164)
- 2009(24913)
- 2008(23939)
- 2007(21010)
- 2006(18689)
- 2005(16421)
- 学科
- 济(132180)
- 经济(132035)
- 管理(84332)
- 业(77275)
- 企(63705)
- 企业(63705)
- 方法(52852)
- 数学(45637)
- 数学方法(44988)
- 中国(34370)
- 农(33454)
- 地方(29446)
- 财(29334)
- 业经(28630)
- 学(28454)
- 制(23146)
- 农业(22460)
- 理论(21701)
- 贸(20320)
- 贸易(20306)
- 易(19623)
- 和(19165)
- 银(18624)
- 银行(18576)
- 融(18551)
- 金融(18542)
- 环境(18432)
- 技术(17979)
- 务(17771)
- 行(17740)
- 机构
- 大学(422245)
- 学院(420600)
- 济(171020)
- 经济(167341)
- 管理(162200)
- 研究(143960)
- 理学(139960)
- 理学院(138358)
- 管理学(135645)
- 管理学院(134900)
- 中国(106527)
- 京(90080)
- 科学(88418)
- 财(77242)
- 所(71952)
- 农(67635)
- 研究所(65515)
- 中心(65024)
- 江(62330)
- 业大(61968)
- 财经(61680)
- 范(57785)
- 师范(57182)
- 北京(56767)
- 经(56016)
- 农业(52724)
- 院(52440)
- 经济学(52144)
- 州(50159)
- 经济学院(46590)
- 基金
- 项目(286813)
- 科学(225109)
- 研究(210641)
- 基金(206723)
- 家(180334)
- 国家(178871)
- 科学基金(153329)
- 社会(132551)
- 社会科(125407)
- 社会科学(125371)
- 省(111963)
- 基金项目(108988)
- 自然(98807)
- 教育(97970)
- 自然科(96515)
- 自然科学(96491)
- 自然科学基金(94695)
- 划(94234)
- 编号(86347)
- 资助(84734)
- 成果(70552)
- 重点(64429)
- 部(62903)
- 发(61536)
- 课题(59965)
- 创(59135)
- 创新(55212)
- 国家社会(54596)
- 科研(54546)
- 教育部(54218)
- 期刊
- 济(192309)
- 经济(192309)
- 研究(126587)
- 中国(83025)
- 学报(67417)
- 农(62049)
- 管理(61507)
- 科学(61325)
- 财(59426)
- 教育(52229)
- 大学(51772)
- 学学(48417)
- 农业(42408)
- 技术(39149)
- 融(35790)
- 金融(35790)
- 经济研究(31519)
- 业经(30557)
- 财经(30544)
- 经(26281)
- 问题(24516)
- 业(22017)
- 图书(21996)
- 技术经济(20625)
- 版(19923)
- 科技(19610)
- 理论(18947)
- 统计(18643)
- 现代(18557)
- 商业(18391)
共检索到626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银亮
东南亚新地区主义的实践经验,深刻地揭示了该地区所具有的地区整合和地区离散的双重特征。东盟的扩大、经济一体化、冲突的管理和解决等议题,深刻地阐释了新地区主义研究背景下的制度转型。东盟期望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更具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对文化的认同和调适。
关键词:
新地区主义 东盟 制度转型 文化认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权
新地区主义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兴起的新的一波区域一体化进程,与此相对应,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也发生了从维纳范式向新地区主义范式的转变。Ethier的一个分析框架指出,区域中的内部国家和(B,E)类型的外部国家是新地区主义进程中的关键因素。据此,东亚新地区主义进程将依循“3”→“3+5”→东亚经济共同体的路径顺次展开。
关键词:
新地区主义 东亚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刘祯
中国的和平崛起及其责任意识使其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而逐渐形成以"隐性主导"为特征的中国角色。然而,国内市场的非一体化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角色的有效发挥。对中国而言,充分利用区域一体化的"改革创造效应"而尽力避免其"改革损害效应",保持国家对内对外的一体化进程协调一致,是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骥 靳利华
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影响下,东南亚地区以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小区域合作为主要形式的经济合作,极大地推动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从长远利益来看,我国应及早采取措施以防在竞争中失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松川
自由贸易区成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10+3”机制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提供了 某种形式的协调模式,但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将是曲折的,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展宾
在经济领域中,人们最初是用一体化来表示企业间通过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结合而成的经济联合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开始用“国际经济一体化”来表示将各个分立的国民经济结合起来形成的更大范围的经济区。至于经济一体化的概念,至今尚无一般公认的、明确的定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谭向东
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前景谭向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并非新生事物,它作为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经济领域内一个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原有的区域性安排正在恢复活力,并吸收新的成员国;新的地区组合也在逐步酝酿形成。区域主义的复活,尤其从乌...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淑娟
鉴于目前东亚地区双边FTA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全地区一体化目标实现的因素,及早采取对策,把双边FTA的发展纳入到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大框架下,在二者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是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晓华 郭玉娇 周玲玲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宁 权梦奇 聂晓培
本文引入经济一体化水平评价指标,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考察长三角地区人力资本外部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技能劳动力比例每提高1%,工资收入提高1.092%。由此可知,人力资本外部性是存在的。经济一体化对人力资本外部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一体化水平每提高1%,人力资本外部性效应会增强6.77%-6.97%。另外,基础设施不完善会阻碍人力资本外部性的发挥。因此,要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质量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外部性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黄英明 支大林
海陆产业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紧密的技术经济联系,海陆经济一体化是推动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基于此,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南海地区海陆产业关联度及其走势进行实证分析,可得到如下结果:海洋产业与陆域经济的关联度呈现海洋第三产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第一产业的特征。其中,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与陆域经济的关联度相对较高。从动态变化过程来看,2006~2015年南海地区海陆产业关联度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这既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同质化的原因,又有海陆功能区划不衔接、资源环境承载率下降的影响,需要从海陆产业结构协调、海陆空间布局优化、海陆生态环境共治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
海陆经济一体化 海洋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长文
中国地处东北亚地区,发展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进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建立一个安全稳定的周边环境,也是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另外,东北亚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伊继东 刘六生 冯用军
面向东南亚国际交往正逐渐从政治经济层面深入到教育文化层面,云南面向东南亚实践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已发展成为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交流的突破口,而国际化人才培养正是突破的关键。在科学界定国际化人才内涵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师范大学面向东南亚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经验开展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阐述面向东南亚国际人才一体化培养模式的特色要素与应用效益,以期一方面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和提升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也为像贵州、广西等西南边疆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多重欠发达地区开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均胜
一、亚太区域合作机制安排中的价值链因素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集团式竞合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地区FTA的焦点。中美两国虽然同处于亚太FTA网络的核心地位,并在RCEP与TPP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作为相互贸易流量最大的伙伴国之间却缺乏贸易安排。美国主导并积极推动TPP是其对原本并未包括自己的迅速发展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种回应,美国以TPP来寻求在亚太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宏松
本文认为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受到主权因素、宗教文化因素和历史因素三个非经济约束条件和一体化进程中主导权问题的影响和制约。东亚地区在当前及未来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内只能以三个“东盟10+1”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并列式发展的“三位并列式”模式推动自身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