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2)
- 2023(2019)
- 2022(1665)
- 2021(1618)
- 2020(1399)
- 2019(3340)
- 2018(3347)
- 2017(6103)
- 2016(3497)
- 2015(3874)
- 2014(3937)
- 2013(3959)
- 2012(3828)
- 2011(3800)
- 2010(4048)
- 2009(3648)
- 2008(3808)
- 2007(3535)
- 2006(3274)
- 2005(2993)
- 学科
- 济(13955)
- 经济(13936)
- 管理(10035)
- 业(8970)
- 企(8158)
- 企业(8158)
- 学(6317)
- 方法(5732)
- 数学(4102)
- 数学方法(3999)
- 技术(3608)
- 理论(3545)
- 农(3481)
- 业经(3444)
- 和(3196)
- 中国(3168)
- 策(2627)
- 划(2559)
- 地方(2548)
- 技术管理(2528)
- 农业(2348)
- 财(2321)
- 贸(2294)
- 贸易(2293)
- 易(2205)
- 制(2149)
- 融(2147)
- 金融(2146)
- 教育(2117)
- 科学(2047)
- 机构
- 大学(62339)
- 学院(58173)
- 研究(24452)
- 济(20924)
- 管理(20922)
- 经济(20456)
- 理学(18036)
- 理学院(17744)
- 管理学(17306)
- 管理学院(17201)
- 科学(16517)
- 中国(15919)
- 所(13883)
- 京(13536)
- 研究所(12962)
- 农(12309)
- 范(10244)
- 师范(10137)
- 农业(9975)
- 业大(9846)
- 中心(9726)
- 江(9418)
- 财(9388)
- 师范大学(8531)
- 北京(8317)
- 院(8171)
- 财经(7633)
- 科学院(7503)
- 州(7104)
- 经(6913)
- 基金
- 项目(39402)
- 科学(31218)
- 基金(29417)
- 家(27005)
- 研究(26962)
- 国家(26807)
- 科学基金(21961)
- 社会(16708)
- 基金项目(15848)
- 社会科(15803)
- 社会科学(15798)
- 自然(14970)
- 自然科(14656)
- 自然科学(14648)
- 省(14491)
- 自然科学基金(14408)
- 划(13182)
- 教育(12401)
- 资助(11294)
- 编号(10679)
- 成果(10209)
- 重点(9117)
- 部(8877)
- 创(8302)
- 发(8163)
- 计划(7981)
- 创新(7805)
- 科研(7492)
- 教育部(7336)
- 课题(7101)
共检索到88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傅羽弘 魏蕾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在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形成并发展的。自甲午战争至"九.一八"事变,日本一步步成为侵占东北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东北知识分子关注的对象,同时东北近代知识分子的形成与日本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中日关系对于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与思想的发展变化都有着巨大影响,在对日关系方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动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察东北近代知识分子对日本认识的形成与变迁,从中既可获得可资借鉴的历史教训,同时也可获得对现实的启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霞
日本由前近代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历史意识勃然兴起,一部部以“万国史”冠名的教科书和历史书籍鱼贯而出,载述着知识分子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甲午战争后,日本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这一政治观念支配了知识分子看待世界历史的眼光,他们亟需改写“万国史”,将日本史纳入世界历史,阐发日本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与“帝国日本”的崛起相伴而生的,是日本人愈加汹涌澎湃的“世界史”意识。他们将“国家”的历史与“世界史”连接起来,通过解释“世界史”来争夺历史的主导权和文明的话语权。
关键词:
万国史 世界史 历史意识 历史认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宏亮
检视当下,受市场社会功利逻辑的侵蚀与学科建制专业分工的区隔,教师的知识分子精神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本真的教师专业发展已日益异化为偏狭的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的公共责任遭致屏蔽、批判精神受到钳制、人文情怀日趋消解是其鲜明的实践表征。笔者以为,救赎教师角色的公共性、匡正教师角色的专业性,是重建教师知识分子精神维度的基本理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平
知识分子并不是以知识为其判断的惟一标准,而是以他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批判精神为根本特征。并非一切从事大学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天然具备知识分子的资格。强调大学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的扮演,不仅是现代社会呼唤反思型教师、思想型和研究型教师的必然前提,更是对中国现代教育精神追求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大学教师 知识分子 独立人格 自由精神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亚敏
知识分子的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大学与知识分子有着不解之缘。知识分子是大学精神的践履者、体现者和承载者;大学的起源与知识分子的精神诉求密切相关,大学是知识分子的社区,也是知识分子成长的摇篮。知识分子精神与大学精神具有内在的共通性与契合性,集中表现为自由、独立与批判精神。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大学精神 自由 独立 批判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林欣 林梓宗
分析梁廷楠藏书的五个特点、著作 39部 ,以及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斗争的表现 ,说明梁廷楠不仅是广东近代的藏书家、学者 ,而且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爱国知识分子
关键词:
藏书家 学者 爱国知识分子 梁廷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国宏
本文对处于封建统治江河日下、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就俭奢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进行了梳理和研究,探讨其演化轨迹、揭示其思想根源,并力求对其各自的历史地位予以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知识分子 崇俭抑奢 利弊得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江户时代日本知识分子与古代不同,他们对儒学既虚心学习吸收,又采取理性的态度进行批判与改造。他们并不是全面否定中国儒学,对孔子、孟子学说基本上是持尊崇态度,对宋明理学则大力加以批判,而这种批判,既不限于宋儒,亦非儒学本身,而是儒学中的"臆度之见"和"支离破碎、细末无用之事"。日本知识分子注重实践,趋于实用,也即是他们所说的"益"是否有无,成为判断一种学说的标准和价值取向。他们吸取中国儒学之精华,却除其糟粕,最终使中国儒学日本化。他们自身亦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桥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明富
2017年5月5日,首都隆重举行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总书记的贺信,是当代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文献。表明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当代中国职业教育领域里的核心地位。贺信充分肯定中华职业教育社百年奋斗的历史功绩,并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中华职业教育社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位,这是对广大中华职教同仁的巨大鼓舞和殷切厚望。我们当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担当有为,续写新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笑涛
"知识分子"是个妇孺皆知但又常常习而不察的日常流行概念,其实知识分子是指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水平,主要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并且具有相当社会责任感的思想者与行动者。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只是知识分子的必要条件,有社会责任担当才是知识分子的充分条件。精神特质是衡量知识分子真义的内在尺度,主要有独立人格、自由表达、社会批判三个方面。大学教师若想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分子必须做到敬畏与热爱学术,在学术寂寞中做个专业的知识工作者;求真务实、统筹兼顾地履行学术责任、育人责任、政治责任、法律责任与伦理责任等大学的社会责任,其中重点是要具备公共哲学常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殷鸿福
什么是知识分子的天职?我国的先贤们曾给了一个说法,士的天职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识分子要具备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换言之,知识分子要做好两件事:为人与治学。 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不可分,为人与治学要兼备,因为科技是力量,人文是方向。纵观人类历史,每次重大科技发现,如火药、细菌、原子能、克隆技术等,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都带来了新的问题。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辰梅 殷建秋
“教师是知识分子”是对教师与知识分子关系的传统认识和笼统界定。借鉴知识分子研究中有关知识分子概念及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知识社会学的研究视角,探索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可以认为教师首先应该坚守一种完成其职业使命的底线属性,即传授型知识分子的属性,在具备这一基本属性的同时追求并努力具备其他更高文化层次的创造型、批判型知识分子类型的多种属性,从而能够在更高的境界中完成其职业使命。
关键词:
教师 知识分子 传授型 创造型 批判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生钰 李培凤
高校管理的关键是对知识分子行为的影响 ,知识分子外显的行为是由行为的本质特征支配的 ,表现在 :追求真善美、强烈的反思批判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价值冲突与相融。高校作为适宜知识分子生存和发展的学术型组织 ,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特征 :共生性、以情感和精神为主导、任务的复杂性。为此 ,高校应重视组织文化的整合作用 ,实施人本管理 ,利用冲突激活学术活动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共生性 冲突管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欧阳元方
“知识分子自助”论引起的困惑欧阳元方最近,在不止一家的报刊文摘上刊登了《生活时报》上的"知识分子要自助"的言论;据称,知识分子总抱怨"不受重视"、"工资低",但是:(1)按劳付酬不是"按学历付酬";(2)高校教师"为社会创造的价值就值五六百元";(3...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阮莲三 ,金难
物质生产与人类自身的生产(种的繁衍)二者的关系与矛盾的调节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过去,人们常常把抚养和教育子女看作是妇女的“私事”,许多妇女为了以个人的力量来“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曾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如事业的追求、正常的爱情生活、天伦之乐、个人的健康及下一代的教养等等。当前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各方面都在深入进行改革,“两种生产”的沉重负担限制了各条战线上的妇女在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