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9)
2023(6761)
2022(6105)
2021(5493)
2020(4982)
2019(12037)
2018(11683)
2017(22659)
2016(12550)
2015(14442)
2014(14829)
2013(14846)
2012(13988)
2011(12730)
2010(12964)
2009(12307)
2008(12329)
2007(11462)
2006(9859)
2005(8777)
作者
(38687)
(32542)
(32349)
(30968)
(20501)
(15840)
(15013)
(12920)
(12152)
(11477)
(10934)
(10923)
(10417)
(10234)
(10226)
(10139)
(10091)
(9562)
(9323)
(9227)
(8165)
(7988)
(7953)
(7437)
(7411)
(7340)
(7313)
(7103)
(6635)
(6629)
学科
(57655)
经济(57584)
(34599)
管理(32953)
方法(29064)
(27041)
企业(27041)
数学(26024)
数学方法(25778)
(16569)
(14399)
中国(13854)
(11907)
地方(11591)
农业(11124)
业经(10474)
(10047)
贸易(10046)
(9730)
(9270)
(9100)
环境(8541)
(8134)
财务(8111)
财务管理(8082)
(7822)
银行(7798)
(7740)
金融(7737)
企业财务(7602)
机构
大学(190501)
学院(188163)
(78858)
经济(77108)
管理(72774)
研究(65265)
理学(62408)
理学院(61706)
管理学(60614)
管理学院(60286)
中国(48460)
科学(41468)
(40670)
(35437)
(35276)
(34317)
研究所(31415)
中心(30378)
业大(30309)
(28451)
财经(28275)
农业(28114)
北京(25890)
(25592)
(25330)
师范(25098)
经济学(24314)
(22787)
(22166)
经济学院(22132)
基金
项目(124642)
科学(96704)
基金(89216)
研究(89167)
(78803)
国家(77768)
科学基金(65083)
社会(55713)
社会科(52711)
社会科学(52683)
(49168)
基金项目(47452)
自然(42061)
(41481)
自然科(41008)
自然科学(40991)
教育(40956)
自然科学基金(40225)
资助(37323)
编号(36595)
成果(29753)
重点(28175)
(28059)
(27024)
课题(25076)
(24866)
科研(24254)
教育部(23495)
创新(23311)
计划(23267)
期刊
(85334)
经济(85334)
研究(52793)
中国(35606)
学报(31116)
(31085)
科学(28332)
(27986)
管理(23201)
大学(22835)
学学(21505)
农业(21041)
教育(17549)
技术(16549)
(14594)
金融(14594)
财经(13651)
业经(13616)
经济研究(13515)
(12424)
问题(11803)
(11700)
统计(10878)
技术经济(10745)
资源(10282)
(9734)
(9683)
商业(9111)
图书(9067)
理论(9024)
共检索到274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尚婷婷  曹玉昆  
文章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生计为研究样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问卷调查,建立可持续生计评价模型,采用熵值法评价并分析了居民生计可持续水平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生计资本结构不合理,生计资本总得分0.7731,其中人力资本所占比例高达68.10%,金融资本13.24%,社会资本8.86%,物质资本7.43%,自然资本仅为2.37%;居民生计策略以多样化为主,生计策略总得分为0.3362,可供居民选择的非农生计方式较少;居民生计对自然资源依赖程度高,林地面积、耕地面积、家庭饲养是居民可持续生计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为改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居民生计状况,提出了优化居民生计资本结构、丰富居民生计类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玉昆  刘嘉琦  朱震锋  梁昶  
基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周边269份居民调查样本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居民参与公园建设的主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参与意愿方面,88%的居民支持和参与公园建设、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等工作的主观意愿十分强烈;公园建设的基本认知方面,认为禁止保护区内人畜活动、禁止野生动物狩猎、坚持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平等相处的居民分别占到64%、89%和93%,但也有超过52%的居民认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立一定程度上会对社区经济发展及自身生产生活状况带来不利影响;参与意愿影响因素方面,单位性质、养老保障、野生动物保护态度、就医条件、文化水平5类因素对居民参与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林业局职工较其他居民的参与意愿更强烈,文化水平越高、具有更完善的养老和就医保障、野生动物保护态度更坚决,则相应地理解、支持和参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观意愿也更为强烈。结合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单位应加快实施构建和完善地区社会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国家公园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林业职工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力度、建立资金、法规和组织保障体系等有益于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实践等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宏新  邵俊霖  于姝婷  王迎辉  冯钰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通过对荒野保护思想源起、发展历程和实践的梳理,阐述了荒野与自然保护地体系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再野化理论中的"3C"模型、营养级再野化和"TSD"模型,并运用NVivo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5年)(征求意见稿)》进行政策文本分析。《规划》较好地体现了荒野保护思想,符合再野化理念,营养级再野化特征较为显著,但人工干预色彩浓厚,生态再野化特征突出。关注荒野与再野化是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必然要求,国家公园应持续进行再野化实践,为荒野科学与工程发展提供支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雪雁   苏慧珍  
国家公园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根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但中国国家公园大都位于相对偏远且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计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塑建可持续生计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理论命题与时代任务。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主题变化轨迹的基础上,从国家公园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计冲突、国家公园居民对自然资源的生计依赖性、国家公园建设对居民生计的影响及国家公园居民的替代生计选择等热点问题出发,系统梳理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并针对新时期中国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新要求,构建了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提出新时期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应综合集成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重点关注国家公园生计可持续性动态监测与评估、国家公园生计与生态的关联关系与关联机理、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的实现路径及实现机制等关键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诗汝  罗湘阳  龚箭  
文章以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中的发展法探讨不同生计方式居民的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部不同生计居民的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差异,传统生计型社区居民的制度和经济可持续感知分别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旅游主导型社区居民的经济可持续感知则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而对于旅游专营型社区居民,制度可持续感知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2)在三个结构关系模型中,满意度在经济可持续感知与支持度、制度可持续感知与支持度两条路径的中介效应均存在。最后提出提高不同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满意度以及支持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诗汝  罗湘阳  龚箭  
文章以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中的发展法探讨不同生计方式居民的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差异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神农架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部不同生计居民的可持续旅游感知与态度存在差异,传统生计型社区居民的制度和经济可持续感知分别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旅游主导型社区居民的经济可持续感知则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而对于旅游专营型社区居民,制度可持续感知是影响其满意度和支持度最显著的因素。(2)在三个结构关系模型中,满意度在经济可持续感知与支持度、制度可持续感知与支持度两条路径的中介效应均存在。最后提出提高不同居民生计的可持续性、满意度以及支持度的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淏  彭福伟  
在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的建立和管理中,游憩或旅游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也是推动可持续利用的最重要的方式。国家公园提出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自然保护全新理念,将有助于推动旅游从"门票经济"向全民公益性转变,一般旅游活动向游憩活动转变,粗放型旅游活动向可持续生态旅游转变。国家公园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要遵循生态空间的管控要求,体现主体功能区的理念,加快理顺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完善国家公园资金保障机制,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强化旅游活动和服务的管理,构建起设施建设、社区协调、生态补偿、访客管理等一系列保障制度,确保国家公园的游憩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海霞  汪宇明  
国家公园理念已经得到了全球150多个国家的积极响应,国家公园是可以实现游憩公民权维护、自然遗产资源全民共享、自然与生态环境保护、国民认同感培育等多重目标的场域保障,是可持续自然旅游的有效组织模式之一。分析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自然保护运动+社区参与型决策+强势制度保障"模式和科里国家公园的"环境教育+生态标签地建设"模式,指出可持续的环境伦理价值观的培育和旅游规制是可持续自然旅游发展的重要方面,旨在为我国国家公园计划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箭  刘畅  David Knight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国家公园已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改革的重中之重。居民作为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是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主体,也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关键。通过引入可持续旅游棱镜模型,构建居民可持续感知与支持度的结构关系模型。以神农架国家公园3个典型社区(木鱼、红坪、下谷坪土家族乡)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空间区位社区居民的可持续感知差异及影响机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相较于旅游经济影响感知在过渡及边缘社区发挥主导作用,政策制度影响感知在核心社区成为影响居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2)国家公园建设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认知产生显著影响,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3)旅游发展满意度对支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满意度的中介效用随距离增加而衰减;(4)国家公园社区居民可持续评价的空间分异呈现出独特规律。即核心区和边缘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感知均高于过渡区;而环境和制度影响感知则由核心区向边缘区递增。为此,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全面衡量旅游发展效果,注重居民核心诉求,健全社区参与机制。要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将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居民。同时通过差异化社区发展路径,提高所有居民对旅游发展的认可和支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卜诗洁  王群  卓玛措  
通过构建生计韧性框架,运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24位居民生计变化情况的半结构化访谈资料,采用三级编码的方法,分析了在现行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下影响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因素及促进其生计韧性提升的策略。结果发现:生态旅游发展演变过程中居民生计韧性变化显著,多样化生计组合方式有望提高其生计韧性水平;物质资本增加、自组织能力增强、居民认知明确和态度积极是国家公园居民生计韧性的主要驱动因素,游客量减少、生态旅游经营和管理不完善、金融资本不足、学习能力较弱和生计缺乏多样性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生计韧性受到旅游发展环境变化、缓冲和适应能力变化两条路径影响,二者的协同发展可以有效提升居民生计韧性水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姝琳  王梦桥  王忠君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印度的国家公园体系建立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老虎保护行动。在介绍印度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础之上,梳理了印度国家公园"老虎项目"社区参与经历的被动搬迁、联合共管、积极参与3个发展阶段,总结得出社区教化、发动群众、鼓励典型、人退虎进、生态旅游、谈判协商这6种社区参与方式,以及原住民权利获得、保障社区利益这两种社区参与特点,最后提出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启示,包括构建政府主导的社区共管机制、多渠道鼓励社区参与保护、保护传统生活与地方知识、多源构建保护补偿基金等,期望能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所借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姝琳  王梦桥  王忠君  
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在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但印度的国家公园体系建立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老虎保护行动。在介绍印度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础之上,梳理了印度国家公园"老虎项目"社区参与经历的被动搬迁、联合共管、积极参与3个发展阶段,总结得出社区教化、发动群众、鼓励典型、人退虎进、生态旅游、谈判协商这6种社区参与方式,以及原住民权利获得、保障社区利益这两种社区参与特点,最后提出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态保护项目的启示,包括构建政府主导的社区共管机制、多渠道鼓励社区参与保护、保护传统生活与地方知识、多源构建保护补偿基金等,期望能对我国国家公园社区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所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唐芳林  
文章从国家公园的性质和整体功能发挥方面阐述了国家公园的公益性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从使用者付费、碳足迹消除、可持续性、绩效等方面对国家公园适度收费进行了探析。提出了国家公园允许收费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规避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庞春雨  王俐人  
说起"国家公园",人们可能会想起美国黄石公园、加拿大班夫公园等世界知名的国家公园。虽然"国家公园"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但在拥有丰富自然、人文资源的中国大地上,也有着让世人惊艳的自然及人文景观。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总体方案》(下文简称《总体方案》),该文件提出,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永德  徐美  刘艳  文岚  王曼娜  
以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韩国共10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对其国家公园体制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国家公园的概念界定和准入条件上,各国的国家公园概念界定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定义在本质上基本相同,在准入条件方面则重点关注资源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景观和生态环境的吸引力等方面。②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上,法律体系方面,各国均形成了国家公园管理专项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管理机制方面,各国形成了自上而下型、自上而下与地方自治相结合型、地方自治型3种管理体系,其中以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为主;资金机制方面,大部分国家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经营机制方面,管理与经营相分离的制度、较低的门票收费制度、强化社区参与以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各国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的主要特色。基于上述国家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经验,可从国家公园选定准入条件、专项政策法规、资金投入、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社区参与、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等方面推动我国国家公园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