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2)
- 2023(11027)
- 2022(9731)
- 2021(9181)
- 2020(7615)
- 2019(17712)
- 2018(17595)
- 2017(34468)
- 2016(18816)
- 2015(20777)
- 2014(20836)
- 2013(20692)
- 2012(18832)
- 2011(16772)
- 2010(16475)
- 2009(14924)
- 2008(14414)
- 2007(12503)
- 2006(10699)
- 2005(9233)
- 学科
- 济(71844)
- 经济(71760)
- 管理(52338)
- 业(51382)
- 企(41821)
- 企业(41821)
- 方法(35425)
- 数学(30798)
- 数学方法(30460)
- 农(19542)
- 中国(19166)
- 财(17473)
- 学(16995)
- 业经(15887)
- 地方(14528)
- 农业(13664)
- 理论(12535)
- 贸(12057)
- 贸易(12053)
- 技术(11952)
- 制(11859)
- 和(11718)
- 易(11702)
- 务(11643)
- 财务(11580)
- 财务管理(11562)
- 环境(11252)
- 企业财务(11029)
- 划(10127)
- 教育(10024)
- 机构
- 大学(263491)
- 学院(260958)
- 管理(106337)
- 济(101481)
- 经济(99258)
- 理学(93285)
- 理学院(92237)
- 管理学(90618)
- 管理学院(90147)
- 研究(86902)
- 中国(61656)
- 科学(55937)
- 京(55745)
- 财(44473)
- 所(43531)
- 农(42376)
- 业大(41182)
- 研究所(40186)
- 中心(38532)
- 财经(36930)
- 江(36075)
- 北京(34947)
- 范(34751)
- 师范(34419)
- 经(33790)
- 农业(33421)
- 院(31936)
- 经济学(30148)
- 州(29597)
- 师范大学(28073)
- 基金
- 项目(187544)
- 科学(147454)
- 基金(136782)
- 研究(135344)
- 家(119758)
- 国家(118786)
- 科学基金(102067)
- 社会(84705)
- 社会科(80241)
- 社会科学(80220)
- 基金项目(73521)
- 省(72677)
- 自然(67805)
- 自然科(66252)
- 自然科学(66236)
- 自然科学基金(65037)
- 划(61726)
- 教育(61637)
- 资助(56216)
- 编号(54734)
- 成果(43834)
- 重点(41459)
- 部(41181)
- 发(39226)
- 创(38862)
- 课题(37140)
- 创新(36207)
- 科研(36123)
- 教育部(35200)
- 大学(34733)
- 期刊
- 济(105475)
- 经济(105475)
- 研究(74028)
- 中国(46730)
- 学报(43798)
- 科学(40328)
- 农(38130)
- 管理(37714)
- 大学(32694)
- 财(32107)
- 学学(30869)
- 教育(28196)
- 农业(26975)
- 技术(21842)
- 融(18704)
- 金融(18704)
- 财经(17465)
- 业经(17363)
- 经济研究(16605)
- 经(14799)
- 图书(14001)
- 问题(13824)
- 科技(13504)
- 业(13472)
- 理论(13114)
- 技术经济(12473)
- 实践(12176)
- 践(12176)
- 版(12150)
- 资源(11706)
共检索到363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宁
劳动力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劳动力只有通过流动,才能使劳动力资源和其他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同时也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有利于失业下岗人员再就业。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劳动力的流动也日益活跃。相比较而言,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动却依然比较滞缓。文章对东北地区劳动力在产业间、行业间、区域内和跨地区(省际间)的流动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就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如何通过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秋成
本文探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资源的转移配置特征,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认为:(1)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参与率在全国6大区域中长期处于最低水平,与其国有和集体部门主导型的经济结构等因素有关;(2)与发达国家比较,第三产业在吸纳就业方面仍有较大潜力可挖;(3)劳动力资源逆人口城市化向农村转移配置,与城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不景气、私营经济不够发达以及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成长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向农村非农部门转移配置有关,就业形式的灵活与多样化为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及合理配置提供了更大空间,有利于其配置效率提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尹豪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寻找东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从根本上解决东北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将直接关系到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各种历史原因 ,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如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关键词:
东北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罗元文
辽宁作为全国最早建立起来的重化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多,产业工人多,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严重失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元 王梓宸
当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地区竞争能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趋势明显,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工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巨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优势。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支持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辛立国 薛欣欣
本文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劳动力的供求矛盾主要表现为低技能劳动者的过度供给和高学历高技能劳动者的供不应求,低端劳动力市场就业挤压,高端劳动力市场岗位空缺。文章提出,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集中的失业是在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力市场发育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结构的调整,是总量失衡下的结构性失业,而市场分割的存在则进一步恶化了结构性失业。要缓解结构性失业,首先应从劳动力供需结构匹配入手,加强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其次,改革国有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鼓励个人创业;逐渐放松政府对市场的管制,最大限度地清理各种类型的市场分割,发挥市场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此...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志元 王梓宸
当前,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地区竞争能力下降,传统产业衰退趋势明显,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难题。同时,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工业基础良好,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潜力巨大,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是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优势。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快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力度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支持创新驱动东北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开放型经济水平。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姚伟龙 陈闯 薛岩晗
老工业基地改造是中央重振东北的战略性举措,是东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老工业基地改造有三大要点:注重制度因素;抓住改造重点;推进民营经济。重新振兴东北不仅限于老工业基地改造,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发展目标,其要旨为:重视新区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转化;推进民营银行,拓宽融资渠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郭砚莉 汤吉军
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并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布局。在这个振兴过程中,如何促进女性就业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时间配置理论推导出女性"三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其女性就业的影响因素。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地区产业结构重工业化、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等特点,这些都严重影响女性就业和再就业。在此基础上,从完善劳动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中小企业创业和加强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女性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女性就业 老工业基地 人力资本 劳动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德宏 丁国杰
本文以东北老工业基地GDP、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与其吸引FDI业绩之间的“剪刀差”现象为出发点,选取了近15年来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全国相关年份的统计数据,计算并比较了FDI对相应地区的资本形成、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出口以及GDP的贡献弹性,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和比较FDI的地区经济效应,从而对东北老工业基地FDI利用绩效作出实证判断。在实证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东北三省在FDI利用方面存在着系统性的绩效低下问题,并对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实证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政策启示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
东北三省 外资 利用绩效 比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凤武
将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新型产业基地,必须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大力优化投资环境,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必须巩固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必须实施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振兴 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晓芳 郑文升 陈才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要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的系统优化与区域发展的全面振兴。城市化能够发挥对改造的拉动、支撑与承载作用。当前,东北地区城市化速度下降,动力不足,城镇体系不尽合理,资源型城镇转型的城市化支撑不足,众多老城区需要改造,农村城镇化滞后。未来要着力完善城市化动力机制,促进区域城市整合,培育城市群,促进大城市空间升级与老城区改造互动发展,发挥大城市对农村城市化的带动作用,统筹资源型城镇产业、就业、空间与环境建设。
关键词:
城市化 困境 对策 东北老工业基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戴秀英 康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凤武
东北老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明显的科教优势,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但东三省市场化程度低,国有经济比重高,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将其调整改造、发展成为新型产业基地,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国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东北 老工业基地 振兴 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