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2)
2023(15287)
2022(12948)
2021(11589)
2020(10128)
2019(23163)
2018(22921)
2017(45142)
2016(24579)
2015(27553)
2014(27574)
2013(27819)
2012(25877)
2011(23294)
2010(23583)
2009(22457)
2008(22786)
2007(20842)
2006(18220)
2005(16850)
作者
(72318)
(60725)
(60472)
(57654)
(38935)
(29099)
(27661)
(23447)
(22734)
(21877)
(20762)
(20403)
(19611)
(19347)
(19088)
(18657)
(18420)
(17885)
(17688)
(17430)
(15250)
(15087)
(14900)
(13740)
(13692)
(13627)
(13573)
(13533)
(12347)
(12112)
学科
(110576)
经济(110427)
(97926)
管理(88278)
(86076)
企业(86076)
方法(51941)
数学(42772)
数学方法(42430)
(36953)
(33931)
业经(31743)
(26711)
中国(25808)
(25676)
财务(25640)
财务管理(25591)
企业财务(24353)
农业(23718)
地方(20340)
技术(20159)
(19825)
贸易(19817)
(19231)
(18298)
(18285)
(18130)
(17546)
(17495)
银行(17465)
机构
学院(364916)
大学(363356)
(156129)
经济(152965)
管理(144957)
理学(124346)
理学院(123082)
管理学(121417)
管理学院(120720)
研究(118169)
中国(93247)
(76463)
(75435)
科学(69978)
(64300)
(60374)
财经(60146)
(56929)
中心(55257)
(54497)
研究所(53970)
业大(53244)
农业(50504)
经济学(48153)
北京(47121)
(44774)
财经大学(44392)
经济学院(43692)
(43238)
师范(42796)
基金
项目(235954)
科学(187280)
基金(173932)
研究(172513)
(150709)
国家(149403)
科学基金(129284)
社会(112257)
社会科(106473)
社会科学(106444)
基金项目(91998)
(91754)
自然(82990)
自然科(81078)
自然科学(81053)
自然科学基金(79722)
教育(78600)
(76342)
资助(71073)
编号(69096)
成果(56420)
(53580)
重点(52585)
(51281)
(50175)
(47470)
创新(47295)
(46964)
国家社会(46944)
课题(46719)
期刊
(176066)
经济(176066)
研究(106402)
中国(70678)
(64146)
(59505)
管理(56473)
学报(54245)
科学(51129)
大学(41672)
农业(39918)
学学(39479)
(36827)
金融(36827)
技术(31918)
财经(31271)
教育(30663)
业经(29603)
经济研究(27243)
(26842)
(23712)
问题(23460)
技术经济(20608)
(18727)
财会(17733)
(17271)
统计(17265)
现代(17234)
商业(17106)
世界(16954)
共检索到5496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月媚  
东北老工业地区一直以制造业为主,且与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以及信息传输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还未实现联动发展。文章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选取2006—2016年我国东北老工业地区产业发展数据,实证分析了东北老工业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关系。结果显示,东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并没有实现联动发展,且发展水平较低。针对产业联动发展研究现状,提出构建联动监督评价反馈制度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少智  李敏  
本文基于广东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根据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互动理论和二者的作用机理,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效应,并且利用OLS回归对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分析的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有正向支持作用,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拉动作用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效应相较而言比较薄弱。要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升级,必须要努力挖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广阔的贡献空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在对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发展和升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从两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一,为说明服务业发展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各省(市、区)制造业增加值与服务业总体增加值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等服务行业增加值的关系。第二,为进一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对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了北京各工业行业增加值与流通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五个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的关系。计量经济分析支持服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德超  
目前学术界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二者间的因果联系上,并形成了三种主流观点:需求遵从论、供给主导论和互动论。文章利用中国分行业统计数据,借助三变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我国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期中,二者具有单向因果联系,从而证明了在长期中"需求遵从型"适用中国;而在短期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具有双向因果联系,证明了短期中"互动论"适用中国。文章的经验发现对于我国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封思贤  徐月  
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时,现有文献集中在整体性分析上,分析的对象也大多是一个国家。本文尝试以一个区域为例,重点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相互关系进行结构性分析。结果显示人才流、资金流、知识和信息流、物流等不同类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程度也明显不同。因此,只有以制造业为基础并与制造业联动,有针对性地推行各种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政策才是切实可行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星  杨锦地  袁东  
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对外开放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利用门槛回归模型,分别以贸易开放度与国际投资开放度作为门槛变量,探讨了不同开放程度下,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效率产生外溢效应的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唐强荣  徐学军  
本文以分工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分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构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文章认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是产出变量,决定于作为投入变量的制度、基础设施和教育。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庞德良  苏宏伟  
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1973年、1986年、1992年和2011年四个时点的日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内生与联动关系进行分析后发现:第一,日本第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显著高于第一和第二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第二,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制造业向中高技术制造业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呈不断升级,低技术制造业中间需求比重不断下降,而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间需求比重不断提高;第三,日本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强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金融、电气以及广告业对日本制造业不仅存在较强的推动效应,对日本制造业也具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晓华  张欣钰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本文首次尝试运用灰色网格关联度模型测算中国2003—2013年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两产业在时间演化趋势上总体呈现M型的波动形态,两者的关联度存在阶段性变化,整体关联度不高,各细分子行业间内部关联发展存在差异性。鉴于此,应积极调整和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结构,提高两行业关联度,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积极互动发展,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奕辰  栾维新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完全需求系数进行量化,实证分析1995—2011年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互动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这17年间中国制造业对自身的完全需求提高了34.16%,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完全需求提高了45.50%;制造业对自身的需求挤占了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其中对基础型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有所下降,表明制造业基础型服务成本在不断降低;对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大幅增加,表明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产业互动升级的轨道。今后还应加强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与集聚水平,重点推进驱动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跨界融合,高度关注先进知识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的积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正新  孙爱晶  邱风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引导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文章运用生态共生理论中Lotka-Volterra模型理论分析两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基于1993-2016年数据对两者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估计Lotka-Volterra模型中的竞争参数并分析两者互动关系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之间存在类似于种群生态系统中的互利共生关系,双方互为投入带动彼此产业发展并最终达到产业间的稳定均衡状态,最后对如何加快中国的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顺毅  
文章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的30164个样本,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企业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都具有正向作用,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促进了原有出口企业的出口额增加,同时也推动了更多的企业参与出口;在影响程度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集约边际产生的效应大于扩展边际,即促进出口企业增加出口额的作用更加突出;从不同区域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出口二元边际的促进作用比东部地区更加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詹浩勇  冯金丽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引导集群式价值网络竞合与重构,以降低贸易成本和提升专业化水平为纽带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于2006-2012年我国城市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和区域比较表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集聚显著促进了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尚未对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推动作用,且两者的影响效应均弱于东部地区。同时,西部地区两大典型类别服务业集聚均缺乏对周边城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则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对此,西部地区应优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方向,加强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曾丽华  王健  
选取1978—2013年中国的年度数据、1960—2015年美国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中国要强,且作用时间更快;中国的经济增长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短期效应强于美国,且减弱速度更为缓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影响其自身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