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5)
- 2023(12838)
- 2022(10845)
- 2021(9695)
- 2020(7849)
- 2019(17680)
- 2018(17312)
- 2017(32072)
- 2016(16598)
- 2015(18384)
- 2014(18148)
- 2013(18021)
- 2012(17265)
- 2011(16026)
- 2010(16437)
- 2009(15285)
- 2008(14889)
- 2007(13469)
- 2006(12441)
- 2005(11535)
- 学科
- 济(92974)
- 经济(92905)
- 管理(51385)
- 业(49856)
- 企(40787)
- 企业(40787)
- 地方(27991)
- 方法(27089)
- 中国(26406)
- 数学(22640)
- 数学方法(22421)
- 农(21436)
- 业经(21065)
- 技术(18972)
- 学(17323)
- 地方经济(16826)
- 农业(14829)
- 制(14721)
- 财(14638)
- 融(14472)
- 金融(14470)
- 环境(14154)
- 银(14027)
- 银行(14003)
- 行(13696)
- 贸(13547)
- 贸易(13530)
- 发(13520)
- 技术管理(13234)
- 易(12852)
- 机构
- 学院(247364)
- 大学(243862)
- 济(111234)
- 经济(109013)
- 研究(93052)
- 管理(92138)
- 理学(77890)
- 理学院(76947)
- 管理学(75697)
- 管理学院(75225)
- 中国(70584)
- 科学(54665)
- 京(52447)
- 财(48320)
- 所(47254)
- 研究所(42407)
- 中心(40584)
- 江(39196)
- 农(38443)
- 财经(37208)
- 北京(34227)
- 经济学(34012)
- 范(33857)
- 院(33672)
- 师范(33560)
- 经(33520)
- 业大(33232)
- 州(31624)
- 经济学院(30076)
- 农业(29314)
- 基金
- 项目(157700)
- 科学(125205)
- 研究(117438)
- 基金(112160)
- 家(97585)
- 国家(96736)
- 科学基金(83116)
- 社会(76863)
- 社会科(72943)
- 社会科学(72924)
- 省(64286)
- 基金项目(58959)
- 划(52976)
- 教育(52691)
- 自然(51083)
- 自然科(49886)
- 自然科学(49874)
- 自然科学基金(48982)
- 编号(45980)
- 资助(44474)
- 发(40813)
- 创(38193)
- 成果(37088)
- 重点(36149)
- 创新(34814)
- 课题(34155)
- 部(33377)
- 发展(33254)
- 展(32725)
- 国家社会(31802)
- 期刊
- 济(140221)
- 经济(140221)
- 研究(82290)
- 中国(59447)
- 管理(40283)
- 农(36346)
- 财(35229)
- 科学(34759)
- 学报(34363)
- 教育(29502)
- 大学(26390)
- 融(26128)
- 金融(26128)
- 学学(24824)
- 农业(24712)
- 技术(24129)
- 经济研究(23687)
- 业经(23138)
- 财经(18717)
- 问题(17210)
- 经(16412)
- 技术经济(14939)
- 业(13895)
- 商业(13781)
- 科技(13778)
- 贸(13412)
- 世界(12567)
- 国际(12348)
- 坛(11979)
- 论坛(11979)
共检索到401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佟勃然
本文选取东北综合经济区的样本,实证研究流通业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流通业创新能力与绿色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程度呈现波动型的动态提升趋势,从低度耦合协调跃升至中度耦合协调,但尚未达到高度耦合协调;区域内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的耦合协调水平也都不断提高,且空间分异较明显;辽宁省的耦合协调水平明显较高,目前已达到高度耦合协调;此外,耦合协调水平的Dagum基尼系数呈动态下降走势,可见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分异性有收敛趋势。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兵 李艺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选取200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发展整体表现为稳定上升的趋势,且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省域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主要呈现高耦合协调度,且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递减;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同时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基于上述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和助力低碳经济发展,应注重“绿色”和“蓝色”资源优势,实施差异化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以“空间治理”为抓手,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完善协同政策,有效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强区域空间重塑,充分发挥耦合协调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林珠 孙艺欣 徐德义
基于长江经济带2011—2020年的数据,构建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综合指标及绿色技术创新的综合指标,运用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SBM-DEA)模型及全局主成分-熵权法对综合指标进行测度,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水平,并依据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系统地考察了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稳定上升,整体上由初级协调转变为良好协调,说明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间存在较强的互动水平和较高的协调关系;(2)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在长期上体现为相互促进;短期内,绿色技术创新和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促进关系,高质量绿色发展可以引导绿色技术创新的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对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正向影响存在滞后效应;(3)对绿色创新效率分解得到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指数。相比于绿色技术效率,绿色技术进步更能够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影响绿色技术创新与高质量绿色发展之间的动态响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潘庆婕 赵守国
基于城市和城市群的视角,以2013—2020年我国284个城市为研究样本,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性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首先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在持续提升,绿色创新是改善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协调水平的关键;其次在城市和城市群视角下,绿色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呈现空间差异的特征。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 空间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
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剖析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二者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具有“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的一级指标障碍度由大到小为:流通产业资源数字化、流通产业服务数字化、流通产业渠道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流通产业基础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产出。基于此,政府可通过提高数字流通资源质量、激发领先省份辐射带动作用和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促进流通产业数字化与绿色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培 韩昊廷 李佳 王永强 王菲 吴宜进 金贵
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调程度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二者的复合关系,运用DPSIR模型构建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诊断模型识别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2015—2019年的水资源开发保护水平整体偏低且波动变化,而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开发保护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呈现 “东部高,中西部低”的非均衡性;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2019年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处在中级耦合阶段的有上海(0.714)、江苏(0.739)、浙江(0.693),其余省市处于初级耦合或勉强失调阶段,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态势;2019年的障碍因子出自水资源开发保护系统的占比75%,包括全年完成造林面积、城市节约用水量等。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受人类活动和资源禀赋影响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鹏飞 武宵旭
提高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是新时代深化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要义。文章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考察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的高铁效应。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提升作用表现出时间递增效应。相较而言,高铁开通对东中部地区城市、非一线城市、中度和低度耦合城市的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作用更大。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加快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升提供了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本保障。
关键词:
高铁开通 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丽萍
本文通过构建商贸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采用2015-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的时序走势和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综合评价呈良好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商贸流通业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耦合关系,呈现出下游最高,中游次之,上游较低的发展特征。且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邻接省域耦合协调度具有相互促进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加快实施商贸流通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协同作用、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廖乐焕 董燕燕
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选取沿黄9省(区)2003—2021年的数据,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相对发展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及标准差椭圆法对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二者空间分布格局差异较大。沿黄9省(区)耦合协调等级在研究期内变化较小,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下游省份处于中高级耦合协调等级,中上游省份处于极度失调等级。各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基本处于滞后发展阶段,研究期内并无显著变化。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在上游、下游地区提升较快,且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因此,沿黄9省(区)下游省份应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中上游省(区)应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沿黄9省(区)绿色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阳 王喜莲
本文基于黄河流域沿线省域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沿线省域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整体从低度耦合协调迈入高度耦合协调。分地区来看,呈现出“中下游发展较高,上游较低”的耦合协调关系发展趋势。从空间聚集性来看,流通业绿色发展与低碳经济耦合协调度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邻接省域耦合协调度产生相互促进影响。最后本文提出统筹黄河流域流通业与低碳经济发展、加大黄河流域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流通业产业聚集优势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能涛
本文以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为样本,实证研究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逐渐优化,由中度协调演变为高度协调,又过渡到优质协调。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关系虽然持续增强,但省份差异较为明显,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为优质协调状态,西藏和甘肃仍处于中度协调状态,且部分省份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与区域经济间的关联强度与耦合协调程度匹配性不够理想。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商贸流通业创新 耦合协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黎明 李洄旭 肖沁霖 张润婕
运用中国1997—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绿色创新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二者协同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考察,进而运用PVAR模型对其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区域绿色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度呈上升趋势,但协调度总体偏低,出现以濒临失调为中心、向良好协调与中度失调两边扩散的态势。就二者的动态关系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冲击的响应更大,经济次发达地区的绿色发展对其绿色创新形成了正向冲击,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却不是很显著。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绿色发展 协同 互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尚英仕 刘曙光
基于2009—2018年中国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34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厘清其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障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保持平稳增长状态,且呈相似空间特征,指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发展存在显著不均衡,其中深圳处于领跑地位,而惠州、江门、肇庆及河北多数城市相对落后。(2)三大城市群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不断改善,但整体表现仍为失调型;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处于磨合阶段,所有城市均摆脱低水平耦合关系,而京津冀城市群尚处于拮抗耦合阶段,仅有北京、天津和秦皇岛进入高水平耦合阶段,"强更强"的发展态势使城市间两系统协调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大。(3)各指标因素对三大城市群两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呈趋同性,创新投入、产出、储备及绿色生活建设是主要制约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三大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关对策建议,包括制定差异化科技创新策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与互动政策、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及增强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促进城市群内绿色协同发展、深入绿色生活理念培育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熵权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蒲甘霖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维度定量测算2010—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持续提升,整体呈现出“拮抗—磨合—协调”的演进态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科技创新—同步发展—科技创新滞后数字经济”的相对发展趋势;各省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但整体上协调质量还较低;区域间耦合协调水平有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各省份提升较快,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各省份则相对滞后。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科技创新 耦合协调 熵权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