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10)
- 2023(10367)
- 2022(8468)
- 2021(7815)
- 2020(6151)
- 2019(13904)
- 2018(13437)
- 2017(25604)
- 2016(13133)
- 2015(14524)
- 2014(14473)
- 2013(14218)
- 2012(13565)
- 2011(12221)
- 2010(12810)
- 2009(12214)
- 2008(11784)
- 2007(11151)
- 2006(10296)
- 2005(9580)
- 学科
- 济(78072)
- 经济(78014)
- 管理(46521)
- 业(41622)
- 企(35499)
- 企业(35499)
- 方法(23195)
- 地方(20079)
- 数学(19998)
- 数学方法(19828)
- 中国(19279)
- 技术(16334)
- 业经(16160)
- 农(15674)
- 财(15252)
- 地方经济(13512)
- 制(13492)
- 技术管理(12208)
- 融(11866)
- 金融(11864)
- 学(11636)
- 银(11326)
- 银行(11323)
- 行(10958)
- 贸(10708)
- 贸易(10694)
- 农业(10402)
- 易(10282)
- 体(9963)
- 环境(9862)
- 机构
- 学院(198358)
- 大学(196388)
- 济(98644)
- 经济(96867)
- 管理(77536)
- 研究(69384)
- 理学(65234)
- 理学院(64629)
- 管理学(63949)
- 管理学院(63553)
- 中国(55562)
- 财(46155)
- 京(39762)
- 科学(35628)
- 财经(35417)
- 所(33806)
- 经(32020)
- 经济学(31899)
- 中心(31596)
- 江(31274)
- 研究所(29468)
- 经济学院(28232)
- 财经大学(26056)
- 北京(25832)
- 院(24720)
- 州(24674)
- 范(23992)
- 师范(23854)
- 农(22670)
- 商学(21913)
- 基金
- 项目(120703)
- 科学(97610)
- 研究(94471)
- 基金(88183)
- 家(74325)
- 国家(73711)
- 科学基金(64673)
- 社会(64359)
- 社会科(61245)
- 社会科学(61231)
- 省(47811)
- 基金项目(45676)
- 教育(42296)
- 划(38692)
- 自然(37253)
- 编号(36627)
- 自然科(36470)
- 自然科学(36466)
- 自然科学基金(35863)
- 资助(34872)
- 创(30995)
- 成果(30366)
- 发(28347)
- 创新(27978)
- 重点(27087)
- 国家社会(27076)
- 部(26992)
- 课题(26682)
- 制(25491)
- 性(24258)
共检索到324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安虎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出发,谋划布局并推动实施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中国的区域格局和城市发展正在迈向一个更新、更高的阶段。为了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我们在《中国工业经济》高端前沿论坛(2017·夏季)暨“区域发展与城市化”研讨会嘉宾演讲的基础上,策划了本组笔谈。我们邀请5位知名学者探讨区域协调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东北振兴和全球生产网络与区域发展问题,为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探索。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安虎森 肖欢
浓厚计划经济情结下的思维模式和发展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环境,制约着东北的经济发展。目前促使东北经济不断下滑的内生力量相当稳定,很难在内部产生能够改变这种稳态的力量,因此要改变东北现有的经济运行,需要强大的外生冲击,而这种强大的外生冲击主要来自人力资本重新配置。东北人力资本的重新配置主要是指鼓励和配置大量的具有浓厚市场经济情结的东南沿海地区的干部进入东北,担任领导职务与东北原有干部进行合作,共同改善东北市场经济发展环境。重新配置人力资本的基本思路是:东南沿海不同地区的副手进入东北得到扶正、进入东北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敏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有自然和自身的原因,还有体制和政策的原因。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结合我国农村经济现实与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乃至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路是:立足于农内,出路在农外,政府为主导,落脚于自身。
关键词:
“三农”问题 解决途径 系统思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婷婷
据国际教育组织网站2014年4月1日和2日报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全部就是解决问题。国际教育组织(EI)也非常支持这一观点,认为学生必须具备这些技能,这也是优质教育的一部分。近日,OECD发布了《PISA 2012结果: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生在解决真实生活问题中的技能》(PISA2012Results: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STUDENTS'SKILLS IN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蒋琴儿 管福泉
企业环保意识的逐渐加强,使得贸易与环境问题回归市场解决成为可能,并可通过贸易双方订立"环境联结合约"来实现。文章分析了环境联接合约签订的基础和作用,并对其条款进行了设计。作为协调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的制衡点和贸易双方贸易利益与环境利益的最佳结合点,环境联接合约的签订和履行在促进环境公平、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等方面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关键词:
贸易与环境 环境联接合约 环境成本内在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明龙 周智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增长较快、效益较好、运行较稳的良好势头,但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为投资增长过快、外贸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剩的"三过"问题。这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增加,节能减排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深入分析"三过"问题的成因,从根本上解决"三过"问题,对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吴晓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均GDP实现了从1978年100多美元,到2020年接近1.1万美元的变化,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奇迹。能在40年后,把一个计划经济体制和自然经济思想如此根深蒂固的国家,建设成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国家,这其中一定有奥妙。计划经济的一套理念、方法、政策、制度设计规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屠兴勇 王沂 刘雷洁 张怡萍 江静
创造性问题解决已成为体现个体工作价值和维系组织持续发展的双重关键因素。创造性问题解决需要艰巨而广泛的反身过程,何以促进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亟需组织管理领域给出新颖的过程条件解释。基于目标定向理论作为上位理论,构建一个总效应调节模型来系统考察工作自主性与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的过程机制和情境条件效应。两个时点的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工作自主性对创造性问题解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反身性在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创造力自我期望强化了工作自主性对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结论深化反身性中介机制及其效用研究,丰富创造力自我期望的情境作用范围,为提升员工创造性问题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管理启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姬卿伟 李跃
选取我国2012年241个城市的截面数据为样本,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有为政府"的理论视角,构建有为政府的多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地级市政府管理质量进行了测度,通过理论推导以及建立相关计量模型分析了政府、多样性经济等因素对城市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理。分析发现:有为政府、多样性经济发展模式能促进地区制造业的合理发展;大部分城市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匹配度不高,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地区消费能力对制造业发展拉动不明显,应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扩大劳动力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未来政府部门除了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与规划外,加快推动双轨制改革是扩大多样性经济发展空间的关键。
关键词:
有为政府 多样性经济 制造业 空间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现祥 滕宇汯
以2005—2019年全国281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创新驱动政策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创新驱动政策不仅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而且政策效应具有持续性增强趋势。机制分析表明,创新驱动政策能够通过人才供给、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积极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配置合理和环境优化作为政府有为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缓解技术供给层面的市场失灵现象,正向调节创新驱动政策通过增强技术供给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并且,市场有效性的提高能够正向调节有为政府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创新驱动政策的经济效应,共同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史晋川 董雪兵 潘士远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资源配置活动对地理空间的依赖和两者的相互影响及相应的区域经济空间形成和变化。本文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坚持理论、历史与实践逻辑统一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研究中自然、技术与制度三者互动的研究主线及相应的研究框架,结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借鉴现代区域经济学的理论,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互动,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技术与制度三者互动的内在机理,探索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理论体系建设。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 市场 政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王志伟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区域创新创业活动注入了强劲动能。本文使用2006—2021年我国278个城市面板数据,立足于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重维度,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法探究了数字经济“双试点”政策对创业活跃度的多维政策效应。研究表明:“双试点”政策对提升创业活跃度具有明显的联动效应,且效应存在波动递增的趋势。“双试点”政策的赋能效果强于单一试点城市。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均在“双试点”政策激发创业活力的过程中发挥着“调控器”的功能,且两者结合能产生更好的强化效果。“双试点”政策联动赋能效果在内外双向视角下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在非资源型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更高的城市中,这种联动效应更明显。本文研究为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助力数字经济政策激发创业活力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云贤
本文开宗明义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经济。本文不仅从理论层面分析了斯密和凯恩斯理论的不足,即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资源配置既要考虑"资源稀缺",也要考虑"资源生成",而且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即政府在"资源生成"领域大有作为。本文将城市资源分为"可经营性资源"、"非经营性资源"和"准经营性资源"。其中,从经济学意义上把"准经营性资源"作为新的"资源生成",深圳政府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方式,解决其投资载体和资金运营问题,成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示范。深圳政府按市场规律办事,在市场运行中担当城市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产业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和民生福祉的主要提供者,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绝佳样本。现代市场机制着眼点不仅仅在产业经济的提升发展上,而且在城市经济的资源配置、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上,它将引领着中国和世界经济实践的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园园 王亚丽
基于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且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数字经济跨越门槛值后,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呈递减趋势,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则逐渐增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存在基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非线性效应,随着市场化水平与政府效率的提升并跨越门槛值,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增强。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邻边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因此,应积极建设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加强数字核心技术供给,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冲 王志凯
构建带有市场扭曲、包含冲击的生产网络一般均衡模型以阐释市场化、政府治理影响经济韧性的机理,实证检验制度环境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并比较了制度环境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下影响效果的差异。研究表明,制度环境因素——市场化程度、政府治理效率均在城市刚遭受冲击时对经济韧性的正向效应更为明显,在随后的恢复、重新发展阶段影响减弱;政府治理效率在新冠疫情中作用更为突出;市场化总指数在东北、北部沿海、长江中游经济区作用更明显,在东部沿海经济区影响不显著,政府治理效率在东部沿海经济区作用最为明显;机制分析显示,市场化改革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等提高企业成本加成,从而使企业在冲击后更有可能留在市场,进而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
关键词:
经济韧性 市场化 政府治理效率 成本加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