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2)
2023(8383)
2022(7110)
2021(6270)
2020(5038)
2019(11464)
2018(11212)
2017(20831)
2016(11046)
2015(12538)
2014(12616)
2013(12559)
2012(12157)
2011(11367)
2010(11888)
2009(10988)
2008(10813)
2007(10280)
2006(9512)
2005(8852)
作者
(34212)
(28600)
(28265)
(27125)
(18460)
(13464)
(12975)
(11054)
(10795)
(10183)
(9913)
(9431)
(9385)
(9354)
(9096)
(8787)
(8423)
(8184)
(8117)
(8027)
(7356)
(6977)
(6839)
(6560)
(6553)
(6329)
(6276)
(6144)
(5831)
(5597)
学科
(72541)
经济(72491)
管理(32415)
(30094)
(26249)
企业(26249)
方法(21130)
地方(20172)
数学(17268)
数学方法(17071)
中国(16271)
业经(15858)
地方经济(13849)
(13706)
(12807)
(10717)
(10282)
(10134)
贸易(10124)
(9876)
(9727)
农业(9646)
理论(9598)
(9320)
(9266)
金融(9264)
(8978)
(8780)
银行(8771)
环境(8687)
机构
学院(174333)
大学(172825)
(82660)
经济(81026)
研究(65708)
管理(64475)
理学(54478)
理学院(53823)
管理学(53006)
管理学院(52635)
中国(48934)
科学(36744)
(36567)
(35354)
(33393)
研究所(29988)
中心(28299)
财经(27648)
(26995)
经济学(25860)
(24772)
(23845)
北京(23779)
(23538)
(23318)
师范(23127)
经济学院(22806)
(21553)
业大(21076)
财经大学(20088)
基金
项目(106754)
科学(84087)
研究(80915)
基金(75900)
(65376)
国家(64842)
科学基金(55277)
社会(52553)
社会科(49897)
社会科学(49882)
(41882)
基金项目(38782)
教育(36671)
(34692)
编号(32945)
自然(32775)
自然科(32013)
自然科学(32009)
资助(31557)
自然科学基金(31437)
成果(27680)
(25269)
重点(24501)
课题(23884)
(23165)
(22052)
国家社会(21923)
发展(20998)
(20691)
创新(20560)
期刊
(103487)
经济(103487)
研究(57380)
中国(36044)
管理(28289)
(26203)
科学(22428)
学报(22343)
(22324)
教育(18860)
经济研究(17500)
大学(17387)
技术(16996)
(16437)
金融(16437)
学学(16381)
农业(15387)
业经(14968)
财经(14277)
问题(13011)
(12608)
(11074)
国际(10397)
技术经济(10396)
世界(9996)
统计(9902)
商业(9040)
(8858)
现代(8631)
经济管理(8494)
共检索到280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绍凤  向国成  
综合比较优势理论揭示的不可能定理说明经济发展应该在充分利用外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致力于专业化基础上的内生比较优势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交易效率的不断提高。当中国经济进入投资、创新导向阶段,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振兴战略不能只建立在基本要素禀赋的基础上,而应立足于构建要素禀赋、技术效率和交易效率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竞争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汤以伦  刘兴远  钱宁  裴郁春  彭小年  
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江苏只有选择“立足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积极应对战略,方能在新一轮竞争中掌握主动、率先发展。提高技术转换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主旨,提高企业竞争力是提升整体竞争力的核心,并通过结构调整和环境优化,最大限度地将江苏现实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同时努力促进劣势转化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争取收益最大化。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边绪奎  
中国入世后,国内国际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参与国内和国际竞争, 本文就比较优势及其与竞争力的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翔舟  
在各级政府管理区域经济的活动中 ,存在较严重的风险与成本 ,不能明晰或正确操作与区域经济管理密切联系的概念及载体是原因之一。政府关于区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竞争力必须有一个明晰的界定 ,这样 ,才能使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有明确的标准 ,从而降低因盲目运行所带来的风险与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润堂  张华  
本文从现代市场观念和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并指出发挥比较优势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基础和捷径,最后简要评述了实现这种转变的几项战略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侯经川  黄祖辉  钱文荣  
创新活动包括"效率改进型创新"和"产业垄断型创新"两类。分析表明,同样程度的任何创新都具有同样程度的相对竞争力提升效应,但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绝对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各不相同。就"效率改进型创新"而言,"顺势创新"和导致比较优势逆转的"逆势创新"具有类似的双赢效应,但前者的双赢效应更强;而不导致比较优势逆转的"逆势创新"具有双输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辉群  
竞争力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典经济学派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集聚优势理论。这些理论框架虽然并未明确竞争力命题,但却揭示了国际分工体系下国家间相对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波特在80年代以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或评价体系揭示竞争力形成和演变规律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竞争理论的基石。本文就古典到现代竞争理论、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作了述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鲁建彪  
本文分析比较优势的局限和向竞争优势转化的必要性 ,针对云南的比较优势 ,分析其转化为竞争优势的机制和途径 ,提出实现这种动态化转变的基本对策及措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风田  李茹  
我国柑橘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三,但是柑橘的单产较低、品质不高和加工能力滞后影响了柑橘的出口量。通过选取四种竞争力比较指数——市场占有率、“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指数和相对贸易优势指数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西班牙和摩洛哥的柑橘出口竞争优势最明显,而我国在十大柑橘出口国家中不具有竞争优势。未来我国除了提高柑橘的单产和改善其品质外,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应对柑橘业的国际化给予扶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俞莉,杭敬,路正南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汉成  易法海  祁春节  
我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入世后,我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我国苹果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其比较优势如何?这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汉成  易法海  祁春节  
我国是世界上苹果生产大国。加入WTO后,我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将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现在,我国苹果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其比较优势如何?本文以1990-1999年作为分析的时间区间,就我国苹果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做一粗浅的实证分析,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郑旭芸  庄丽娟  
基于中国热带水果出口贸易特征,对热带水果比较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热带水果产量和面积增长迅速,但出口比重低,干、鲜热带水果出口比重逐年增加,制成品出口比重下降明显。与美国、巴西、泰国等主要热带水果出口大国相比,中国大部分热带水果不具竞争力,且竞争力增长速度缓慢。中国少数热带水果制成品具有比较优势,大部分的干、鲜热带水果以及水果制品都处于比较劣势状态。由此,热带水果产业结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应重点扶持具有潜在优势的水果品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敏  张廷海  
本文从比较优势理论出发 ,就资源禀赋、规模经济、科技水平和农业政策与贸易制度等方面 ,对我国农产品的比较利益进行分析 ,并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法得出我国当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推进农产品技术进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构建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和采取积极的政府支农政策等是发挥我国农业的比较优势、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翔硕  
一、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九五”期间,中国将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和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对于一个正在逐步对外开放的中国来说,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都会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国目前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主要还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方面,而一般认为的增长方式的转变主要是相对减少包括劳动力在内的要素的投入,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样的增长方式的转变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是本文试图着重讨论的问题。而要回答这一问题,使得在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不断推动出口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