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10)
2023(3417)
2022(2896)
2021(2686)
2020(2281)
2019(5300)
2018(5054)
2017(9791)
2016(5538)
2015(5773)
2014(5975)
2013(5880)
2012(5398)
2011(4844)
2010(4770)
2009(4347)
2008(4370)
2007(3924)
2006(3290)
2005(2980)
作者
(17415)
(14517)
(14383)
(13821)
(9184)
(7293)
(6602)
(5847)
(5405)
(5243)
(5114)
(4915)
(4806)
(4654)
(4640)
(4600)
(4419)
(4241)
(4210)
(3998)
(3766)
(3617)
(3531)
(3358)
(3286)
(3277)
(3197)
(3194)
(3121)
(2980)
学科
(21736)
经济(21715)
(15067)
管理(14632)
(12779)
企业(12779)
方法(11658)
数学(10500)
数学方法(10332)
(5911)
(5865)
(4706)
中国(4570)
地方(4284)
(4205)
财务(4197)
财务管理(4185)
企业财务(4057)
业经(4034)
(3910)
技术(3871)
(3378)
银行(3369)
理论(3288)
(3236)
(3234)
金融(3233)
(3180)
农业(3134)
环境(3097)
机构
大学(78686)
学院(77748)
(29283)
管理(29211)
经济(28622)
研究(28514)
理学(25510)
理学院(25188)
管理学(24653)
管理学院(24515)
科学(20082)
中国(19947)
(17139)
(16651)
(15466)
业大(14819)
研究所(14442)
农业(13631)
(13607)
中心(12744)
(11454)
财经(11182)
(10675)
(10247)
北京(10125)
(10033)
师范(9882)
(9486)
(8921)
农业大学(8880)
基金
项目(57583)
科学(44878)
基金(41805)
(38321)
国家(38048)
研究(37702)
科学基金(31801)
社会(23583)
(23238)
社会科(22467)
社会科学(22457)
自然(22134)
基金项目(22086)
自然科(21666)
自然科学(21657)
自然科学基金(21257)
(19830)
资助(17566)
教育(17274)
编号(13583)
重点(13500)
(12464)
计划(12409)
(11917)
(11685)
科研(11515)
科技(11189)
创新(11024)
(10828)
成果(10634)
期刊
(28198)
经济(28198)
研究(19943)
学报(16866)
科学(14565)
(14435)
中国(14223)
大学(12042)
学学(11602)
(11029)
农业(9941)
管理(9632)
教育(6772)
技术(6463)
(6001)
金融(6001)
(5861)
财经(5436)
统计(4833)
经济研究(4668)
业大(4665)
(4641)
林业(4615)
(4608)
科技(4602)
(4426)
业经(4188)
技术经济(4166)
资源(4140)
决策(4090)
共检索到107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杰  龙婷  杨蓝  王寅  徐超  李景文  
【目的】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对于物种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过去物种分布研究仅限于模型使用没有提出明确的评价方法,而传统生境质量评价依赖于经验评分而易造成主观偏差。本文利用模糊数学方法结合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研究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东北红豆杉的生境适宜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响应关系,以期为东北红豆杉物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物种个体多度作为生境适宜性指示因子,使用模糊数学构建单因子评价函数,通过HSI模型计算生境适宜性指数并绘制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图。【结果】气候评价因子按熵信息重要性排序为最小月降水量>年平均温>夏季平均温>平均温度日较差;地形评价因子重要性排序为坡向>坡位>坡度>海拔。模型评价检验结果准确率为6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模型预测显示东北红豆杉分布区面积狭小且破碎化严重,生境斑块面积多在1.39~2.78 km~2;高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部、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约为41 300 km~2;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吉林省东南部,面积约为62 800 km~2。【结论】利用模糊数学结合HSI模型研究环境变量与东北红豆杉多度间关系,可用于评价生境适宜性。模型预测结果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物种高、低生境适宜区的空间格局,可为制定物种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藏  冯仲科  黄季夏  杨柳  
以中国东北地区(含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为研究区域,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从植被、地理环境、人为干扰等3个层面选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坡度、坡向、水源、居民点、主要道路等为评价因子,对中国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各评价因子的定量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各单因子加权叠加,得到东北虎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分级图并计算各分区面积。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和植被因素是影响东北虎分布的主要因素;(2)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东北虎最适宜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崔海娇  吴淑杰  祝佳媛  周志强  
以4年生东北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全光照(FL)、50%全光照(L1)、30%全光照(L2)和15%全光照(L3)4种光照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L2条件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最高,全光照使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都显著减少;L3条件下的叶绿素a/b值最低为2.203,显著低于正常值。3种遮荫条件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的光响应曲线趋势基本一致,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净光合速率(Pn)先快速增加后趋于平缓,L2幼苗的Pn最高,L3次之,L1最低;FL幼苗在PAR>1000μmol/(m2·s)时Pn出现明显下降。L2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肖璐  刘宪虎  刘继生  李美善  许明子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保健价值(杨波等,2007)。红豆杉属植物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处于濒危状态,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叶水英,2006)。红豆杉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博超  周志强  李威  刘彤  
以盆栽4年生东北红豆杉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光合特性对光强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80%±5%与土壤含水量50%±5%处理下的东北红豆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以及保护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异,而土壤含水量在20%±5%时,东北红豆杉幼苗前14d内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没有明显变化,14d后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保护酶SOD和P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与土壤含水量80%±5%和50%±5%条件下差异显著。从光合响应曲线中可以看出,较高的水分条件对东北红豆杉幼苗影响不大,但干旱胁迫使表观量子效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广有  唐晓杰  高红兵  沈熙环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了东北红豆杉种子内源激素 (赤霉素、脱落酸、玉米素、吲哚乙酸 )含量 ,并结合形态解剖、变温层积、种子吸水性和种皮透气性等试验 ,探讨了东北红豆杉种子的休眠机理及解除休眠的技术 .秋季采收的东北红豆杉种子 ,虽然种胚结构完整 ,但体积小 ,不具备萌发能力 ,需要后熟 .风干种子形成大量脱落酸(ABA) ,种皮角质化、坚硬 ,阻碍了水气交换 ,幼小种胚被迫进入深度休眠状态 .解除休眠的技术是 ,机械磨损种皮 ,可通气、透水和减少萌发障碍 .流水冲洗 1周 ,将种子内的ABA含量降低到可以萌发的程度 .用赤霉素或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混合处理种子 ,可提前萌发 ,提高发芽率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少瑜  吴丽圆  李江文  项伟  周云  
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检测了云南红豆杉 (Taxusyunnanensis)雌配子体的 5种等位酶 ,并以 10个基因位点编码的 5个酶系统 ,分析了滇西北 3个云南红豆杉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结果表明 ,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是 0 77;群体的平均杂合性观察值是 0 30 2 ;预期值为 0 332 0 ;每个基因位点发现的等位基因数是 2 0 5 ;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数是 1 46 6。对 10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测定表明 ,种群间的分化占 14 6 6 % ,总的基因多样性约 85 %产生于种群内。群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是 0 11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志强  胡丹  刘彤  
在黑龙江省穆棱东北红豆杉自然保护区,路线踏查到271株天然东北红豆杉,选择其中具有生殖活力(开花)的29雄株和30雌株作为样株,采用标准枝法对孢子叶球和结实状况及其与生态因子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中,♀♂性比为1∶2;天然东北红豆杉有性生殖持续时间长,雄株胸径在1.5~92cm,雌株胸径在9.5~68.1cm保持生殖状态,雄株较雌株早约20年进入花期;天然东北红豆杉小孢子叶球数量平均为大孢子叶球数量的3倍,大孢子叶球转化为果实的数量不足1/10,孢子叶球数量、结实数量与样株的胸径、冠幅、树高显著相关,与其他立地因子相关不显著;孢子叶球数量在冠层间的分布呈现由上至下的递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基中  王春晶  韩士杰  于景华  
物种分布模型与保护区规划软件应用于濒危植物的保护,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带来的不确定性,还可以为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提供合理建议。收集中国东北红豆杉历史分布数据,结合气候数据,运用MaxEnt模型预测在气候压力下不同情境下的东北红豆杉潜在分布区,通过保护区规划软件划分出应对气候变化的优先保护区,与现存自然保护区进行空缺分析,评估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能力。结果表明:东北红豆杉分布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东部,气候变化并不会使潜在分布区面积减小,但在未来,会使其位置在不同情境下发生不同方向的移动;松花江三湖和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对东北红豆杉保护贡献最高,其所包含优先保护区面积分别为196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  严善春  鲁艺芳  刘彤  
野生状态下的东北红豆杉极少受病虫危害,为了探索其抗虫机理,采用浸渍叶碟法分别测定了东北红豆杉次生代谢化合物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对舞毒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活性。结果表明,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对舞毒蛾幼虫均具有拒食活性。高浓度的三尖杉宁碱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均高于低浓度的,当浓度为2mg/mL时,其非选择性拒食活性可达67.46%,选择性拒食活性可达72.37%。紫杉醇在低浓度时就表现出较好的拒食活性,当浓度为0.25mg/mL时,非选择性拒食率就达87.18%;当浓度低于1mg/mL时,选择性拒食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当浓度高于1mg/mL时,选择性拒食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推移而增...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红   田松岩   沃晓棠   邵英男   刘延坤   韩丽冬   陈瑶   刁云飞   刘玉龙   
【目的】种子雨是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森林更新有重要作用。分析穆棱伴生东北红豆杉的针阔混交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调查监测穆棱东北红豆杉林25 hm2样地内161个面积为0.5 m2的种子收集器内的物种并计数。【结果】群落5年间共收集到种子604 250粒,种子雨密度为1 501.2粒·m-2·a-1,种子隶属于9科11属16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28.07%;5年间收集到种子总数≥200粒的有10个树种,种子最多的2个树种依次为枫桦、紫椴;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种子产量占全年的65.20%,群落年际间种子雨产量2014年和2018年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彤  王琛  徐璐  周志强  张玉红  
为探究氮素在东北红豆杉幼苗培育中的作用,以6年生东北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叶面施氮法研究尿素、硝酸钠和硫酸铵3种氮素形态在3个氮浓度(0.5、1.0、1.5 g/L)下幼苗的生长、叶片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幼苗的生长量较对照组幼苗(CK)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 g/L尿素处理幼苗的效果最好,枝生长量比CK提高了39.1%,达极显著水平(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红  田松岩  沃晓棠  邵英男  刘延坤  韩丽冬  陈瑶  刁云飞  刘玉龙  
【目的】种子雨是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森林更新有重要作用。分析穆棱伴生东北红豆杉的针阔混交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调查监测穆棱东北红豆杉林25 hm2样地内161个面积为0.5 m2的种子收集器内的物种并计数。【结果】群落5年间共收集到种子604 250粒,种子雨密度为1 501.2粒·m-2·a-1,种子隶属于9科11属16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28.07%;5年间收集到种子总数≥200粒的有10个树种,种子最多的2个树种依次为枫桦、紫椴;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种子产量占全年的65.20%,群落年际间种子雨产量2014年和2018年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慧珍   刘珊珊   李杉   王兴昌   
【目的】雌雄异株树种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量化雌雄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 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探究东北红豆杉两性植株生长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为该种群的生态保护与恢复途径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天然成年的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0~4年生的针叶和枝条,分析其碳(C)、氮(N)、磷(P)含量及碳氮比(C∶N)、碳磷比(C∶P)与氮磷比(N∶P),采用标准主轴回归斜率检验同一器官两两元素之间、针叶与枝条同一元素的异速或等速增长关系。【结果】东北红豆杉雌雄植株5个年龄针叶和枝条C、N、P含量及C∶N、C∶P与N∶P的范围分别为470.25~506.75、459.73~506.13,16.17~22.47、6.85~16.02,1.33~2.51、1.00~2.61 mg·g~(-1),22.12~30.13、31.16~68.20,198.64~357.63、178.74~475.55和8.98~12.24、5.98~7.14。除了当年生针叶C、4年生针叶C、P含量和N∶P、2年生枝条P含量和C∶P及3年生枝条C含量外,东北红豆杉同一年龄针叶或枝条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在雌雄植株间差异不显著(P> 0.05)。针叶或枝条N与P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雌雄东北红豆杉针叶或枝条化学计量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性别二态性,针叶N与P含量、针叶与枝条N(或P)含量变化速率存在不协调关系,针叶或枝条均受到一定程度的N限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