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51)
2023(4984)
2022(4167)
2021(3927)
2020(3363)
2019(7252)
2018(7488)
2017(13244)
2016(7811)
2015(8611)
2014(8754)
2013(8156)
2012(7612)
2011(6965)
2010(6948)
2009(6154)
2008(5943)
2007(5426)
2006(4695)
2005(4236)
作者
(25558)
(21499)
(21429)
(20350)
(13368)
(10529)
(9494)
(8735)
(8270)
(7636)
(7461)
(7300)
(7081)
(7067)
(7045)
(6581)
(6527)
(6378)
(6364)
(6098)
(5643)
(5600)
(5448)
(4943)
(4908)
(4885)
(4656)
(4652)
(4614)
(4498)
学科
(22920)
经济(22885)
管理(16113)
(13245)
(10805)
(9821)
企业(9821)
方法(8127)
中国(7899)
(7683)
数学(6988)
数学方法(6883)
(6774)
(6480)
(5982)
地方(5762)
(4796)
银行(4750)
农业(4696)
理论(4692)
业经(4625)
(4615)
(4553)
金融(4545)
(4060)
教育(4054)
环境(4020)
(3890)
(3818)
土壤(3805)
机构
学院(103138)
大学(102689)
研究(45429)
科学(33624)
(33424)
中国(33142)
经济(32468)
管理(30647)
(30154)
(26442)
理学(25599)
理学院(25095)
研究所(24704)
农业(24371)
管理学(24314)
管理学院(24131)
(23998)
业大(22260)
中心(19752)
(17320)
(17206)
(16966)
(16726)
(16099)
科学院(15412)
农业大学(15246)
北京(15101)
(14875)
技术(14763)
师范(14600)
基金
项目(75323)
科学(56522)
基金(52304)
(50896)
国家(50541)
研究(48504)
科学基金(39348)
(30284)
自然(28344)
基金项目(27744)
自然科(27632)
自然科学(27618)
(27314)
自然科学基金(27067)
社会(26998)
社会科(25351)
社会科学(25345)
教育(21914)
资助(20836)
编号(19334)
重点(18963)
计划(18086)
科技(17347)
(16898)
成果(15917)
(15320)
(15226)
科研(15170)
课题(14870)
创新(14463)
期刊
(38840)
经济(38840)
学报(29286)
研究(28242)
(27619)
中国(25970)
科学(22578)
大学(19784)
学学(18965)
农业(18547)
教育(13567)
(13076)
管理(11354)
(10568)
业大(8732)
(7925)
金融(7925)
技术(7919)
(7110)
资源(7055)
农业大学(7053)
林业(6951)
业经(6404)
经济研究(6183)
科技(6157)
财经(5975)
中国农业(5525)
自然(5409)
(5229)
问题(5040)
共检索到161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红光  张秀芝  任军  冯国忠  高强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东北春玉米生长及连作体系土壤中氮素含量的影响,为春玉米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5-2006年,在东北中部黑土春玉米连作区进行2年的田间定点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肥(农民习惯施肥1、农民习惯施肥2)和推荐施肥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地上部生物量和吸氮量及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变化特征,并对土壤氮素表观盈亏进行了估算。【结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和吸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推荐施肥处理的生物量和吸氮量均最高。施氮显著增加了0~90cm土层中的无机氮含量。2个习惯施肥处理土壤的硝态氮含量受降雨量的影响较大,且下移明显;推荐施肥处理可明显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残留。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娜  范美蓉  刘双全  赵士诚  赵英  仇少君  何萍  周卫  
【目的】研究了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在0—90 cm土壤剖面土壤氮素的变化及平衡特征,试图了解东北三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传统农民习惯施肥措施下土壤氮素的固持潜力。【方法】于2012年春玉米全生育期定点跟踪了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各17户,总计51户农民习惯处理,测定了0—30、30—60、60—90 cm土层中全氮(TN)、矿质氮(NO3-N、NH4-N)、颗粒有机氮(PON)、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以及春玉米产量,并计算了春玉米播种前和收获后的氮素平衡。【结果】黑龙江、吉林、辽宁典型春玉米种植区0—90 cm整个土壤剖面TN储量分别为357.9、286.9、21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云鹏  李前  孔丽丽  秦裕波  王蒙  于雷  王立春  尹彩侠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氮肥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春玉米产量、关键生长节点氮素积累特征以及生育期内土壤无机氮含量变化和氮素平衡等多方面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的缓/控释氮肥类型,以期为该区域缓/控释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主产区设置大田试验,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设普通尿素(CU)、硫包衣尿素(SCU)、树脂包膜尿素(CRF)、稳定性尿素(SU)和脲甲醛(UF)6个处理,测定指标包括玉米产量、不同生育时期植株氮含量和土壤无机氮含量,并计算作物吸氮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无机氮积累量和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平衡状况。【结果】各缓/控释氮肥处理玉米产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玉米产量最高,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提高19.6%(2014年)和18.8%(2015年)。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提高幅度依次为44.8%—72.6%、70.8%—147.7%、9.6%—19.6%(2014年)和29.2%—48.0%、47.7%—86.5%、10.4%—18.9%(2015年),且均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各生育期氮积累量,其中灌浆期至成熟期氮积累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玉米开花期至灌浆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最高,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玉米收获后0—18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其中以脲甲醛处理最高。相关分析表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与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氮素利用效率与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其中玉米开花期土壤无机氮含量与玉米氮素总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性最强。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收获后0—90 cm土壤中残留无机氮积累量;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各缓/控释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氮素表观损失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7.4%—42.9%(2014年)和28.4%—45.4%(2015年),其中树脂包膜尿素处理氮素表观损失量最低。【结论】在相同用量和施用方式下,施用缓/控释氮肥可较普通尿素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玉米灌浆至成熟期氮积累量、氮素当季回收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并在提高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30 cm土层无机氮含量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成熟期0—90 cm土层氮素表观损失量,且以树脂包膜尿素的效果最好。因此,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树脂包膜尿素是高产高效的肥料类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亚萍  王璞  陈才良  
一季不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连续二季和三季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都大幅度减产;连续四季以上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稳定在1693~1807kg/hm2和4575~4782kg/hm2范围的较低水平。不施氮条件下,冬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夏玉米。不施氮主要通过降低两种作物的穗粒数影响产量。一季和连续两季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迅速下降,连续两季以上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熊静  王改兰  曹卫东  白金顺  杨璐  高嵩涓  志水胜  曾闹华  
在二月兰-春玉米体系中,运用土壤氨挥发原位测定方法,分别在玉米基肥和追肥时期测定土壤氨挥发量,以探索二月兰翻压后土壤氨挥发特征。结果表明,基肥时期氨挥发量在0.94~3.27 kg/hm2,氨挥发导致的氮损失率为1.34%~2.91%,占玉米季氨挥发总量的3.12%~6.80%;相同施氮水平下,有绿肥处理氨挥发量高于无绿肥处理,平均高出1.04 kg/hm2。追肥时期,各施肥处理的氨挥发量为27.17~46.81 kg/hm2,氨挥发引起的氮损失率为34.50%~41.61%,占氨挥发总量的93.20%-96.88%,相同施氮水平下有无绿肥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从春玉米整个生育期来看,氨挥发随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党亚爱  王国栋  李世清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主要典型区域不同土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分布特征。【方法】根据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分别从黄土高原南北不同典型区域分层(0—10、10—20、20—40、40—60、60—80、80—100、100—120和120—140 cm)采集96个土壤样品,用Bremner法测定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从北到南,土壤中有机氮及各组分含量呈增加趋势,各组分占酸解全氮的比例相对稳定,而酸解全氮占全氮比例在0—40 cm土呈下降趋势,40 cm以下土层趋于稳定;从南到北同层次、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氮各组分均表现为0—40 cm土层迅速下降,40—80 cm土层缓慢下降,80 cm以下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春丽  刘梅  张旺锋  刘娟  干秀霞  郝全胜  
【目的】研究新疆绿洲农田棉花长期连作下土壤钾的消耗特征,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连作棉田土壤剖面钾含量分布的影响,为绿洲棉田土地利用、管理和棉花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南疆宜棉区分别选择初垦1年和连续植棉5年、15年、20年、30年的连作棉田以及连作30年后采用深翻(60cm)和水稻轮作措施的棉田,研究0—100cm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的变化特征。【结果】连作棉田土壤剖面全钾和速效钾自上而下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40—50cm土层最低;连作年限不同的棉田土壤剖面不同深度土层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发生明显分异。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上部0—20cm耕作层含量先升后降,中部20—70cm持续下降,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强  康平德  鲁耀  雷宝坤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养分吸收量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玉米籽粒产量有显著影响,在施纯氮0~600 kg/hm2范围内,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增施氮肥能显著增加玉米植株和籽粒的全氮含量,而对玉米籽粒的全钾、全磷含量影响不大,但降低了植株全磷的含量;氮肥施用量对各处理0~100 cm土壤层的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表现为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各土壤层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加,硝态氮含量基本上随土壤深度而减少;施氮量对0~100 cm土壤层铵态氮含量影响也较大,但各处理间、不同土壤层间的铵态氮含量变化不明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瑞  周建斌  崔亚胜  王天泰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硝态氮分布、累积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方法】2009年在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地区的户县、周至2县分别设置了6个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施氮量处理下夏玉米收获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含量,计算了土壤氮素平衡值。【结果】夏玉米收获后,在0~20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随着氮肥用量的提高,夏玉米收获后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明显增加,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氮素平衡值逐渐增大,其中,当施氮量为90~150kg/hm2时,土壤氮素基本达到平衡;当施氮量达270~450kg/hm2时,土壤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李萍  张福锁  王兴仁  毛达如  
研究了长期定位试验条件下连续施肥对土壤剖面无机氮分布与累积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量及偏施氮肥使冬小麦各生育期0~100cm 土壤剖面中 NO_3~-N 总量明显增加,施氮270kg·hm~(-2)比施用常量氮肥(135kg·hm~(-2))残留于土壤剖面内的 NO_3~--N 高出3倍;②270kg·hm~(-2)氮肥配施7500kg·hm~(-2)鸡粪,使0~100cm 土壤剖面内的 NO_3~--N 总量平均降低1倍,可有效减轻过量 NO_3~--N 对地下水的污染;③单施氮肥的处理,在适当配施磷肥后,土壤中残留的 NO_3~--N 也降低了1~4倍;④单施氮肥条件下,NO_3~--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强  蔡红光  黄立华  汪涓涓  
【目的】为吉林省半干旱地区春玉米科学施用氮肥提供指导。【方法】2004~2005年,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进行2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推荐施肥、农民习惯施肥、一次性施肥)对玉米产量、吸氮量及氮素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土壤氮素平衡与运转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一次性施肥处理受年际间降雨量影响较大,易产生后期植株脱氮现象,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年际间不稳定;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基肥施用量过高,造成氮肥表观利用率降低;一次性施肥处理和农民习惯施肥处理下,氮肥表观残留率较高,达到了50%左右;这2种施肥方式下,0~90 cm土层土壤残留Nmin分别为201和278 kg/hm2,会对地下水体产生潜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  王广恩  李义红  史建硕  王丽英  李东晓  蒋龙刚  
为明确氮素供应对土壤养分特征及夏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差异的影响。在上茬冬小麦施氮量240 kg/hm~2的大田条件下,夏玉米季设置4个施氮水平(N0:不施氮;N1:90 kg/hm~2;N2:195 kg/hm~2;N3:300 kg/hm~2),以仓玉76品种为材料,通过对地上部茎秆、叶片、穗轴干质量、土壤速效养分、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及累积量、氮素利用效率和籽粒产量的测定与计算,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性状的影响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施氮0~195 kg/hm~2,茎、叶、穗轴干质量随氮量增加而上升;增加施氮量显著提高0~20 cm, 20~40 cm的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同土层速效磷、钾影响无显著变化。不同施氮量下,茎、叶、穗轴和籽粒的氮含量、植株氮累积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籽粒氮累积量占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的59.4%~63.5%;施氮量对茎、叶、穗轴和籽粒的磷钾含量影响较小,植株磷钾累积量受干质量的正调控;氮素投入超过195 kg/hm~2,氮肥农学效率显著降低。采用直线加平台模型模拟产量与施氮量的关系表明,施氮量高于189 kg/hm~2,籽粒产量不再增加。因此,兼顾经济效益与农业生态效益,结合试验和模型模拟结果,最优氮素投入量控制在189~195 kg/h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  梁斌  杨学云  周建斌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雪婉  李翠兰  彭畅  张晋京  林园  刘杭  
以大豆连作(CS)、玉米连作(CM)、玉米—大豆轮作(MS)、玉米—玉米—大豆(MMS)和玉米—大豆—大豆(MSS)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种植制度对土壤固氮菌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轮作中土壤有机质(SOM)、全磷(TP)、有效氮(AN)和有效磷(AP)的含量显著高于连作;轮作固氮菌丰度显著高于CM,显著低于CS;MMS与MSS固氮菌多样性显著高于CM;轮作和连作土壤固氮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全氮(TN)是固氮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种植制度通过土壤化学性质间接影响固氮菌丰度和多样性。这说明,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MSS与MMS更有利于土壤固氮菌繁殖,可以从微生物学的角度为合理种植和氮素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亚静  汪新颖  张丽娟  郝晓然  乔继杰  王玮  吉艳芝  
【目的】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高产田水肥资源利用效率低、氮素累积严重的问题,探索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作物氮素利用及土壤NO3--N残留的影响。【方法】以华北平原高产粮田为对象,设置传统水氮、水氮调控、调控+土壤调理剂(Agh)、调控+CRU(用含量为43%的缓释尿素代替氮肥)和调控+植物生长调节剂(GGR)田间小区试验,采集测定土壤、植株及根系样品,分析不同根层调控措施对氮素利用的效果。【结果】在控水减氮前提下,调理剂和GGR处理的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吸氮量均高于传统水氮。小麦拔节期GGR处理80—100 cm土层根系分布较多,表明GGR能促进中下层根系的发育;玉米大喇叭口期,藁城调理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