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2)
- 2023(4312)
- 2022(3577)
- 2021(3475)
- 2020(2666)
- 2019(6106)
- 2018(5863)
- 2017(10960)
- 2016(6063)
- 2015(6572)
- 2014(6602)
- 2013(6418)
- 2012(6100)
- 2011(5562)
- 2010(5843)
- 2009(5515)
- 2008(5361)
- 2007(4974)
- 2006(4669)
- 2005(4275)
- 学科
- 济(23418)
- 经济(23398)
- 管理(18726)
- 业(17709)
- 企(13727)
- 企业(13727)
- 农(10174)
- 方法(7804)
- 策(7367)
- 财(7313)
- 数学(7010)
- 中国(6988)
- 农业(6854)
- 数学方法(6837)
- 业经(6183)
- 地方(5764)
- 及其(5584)
- 制(5286)
- 政策(5230)
- 贸(5195)
- 贸易(5192)
- 易(5091)
- 方针(4598)
- 述(4543)
- 阐(4543)
- 阐述(4543)
- 税(4477)
- 银(4387)
- 银行(4384)
- 税收(4374)
- 机构
- 学院(86287)
- 大学(84287)
- 济(37067)
- 经济(36165)
- 管理(33283)
- 研究(31478)
- 理学(28056)
- 理学院(27763)
- 管理学(27196)
- 管理学院(27022)
- 中国(24816)
- 财(19282)
- 科学(17768)
- 京(17499)
- 所(15770)
- 中心(14757)
- 江(14423)
- 财经(14171)
- 研究所(13996)
- 农(13801)
- 经(12801)
- 院(11855)
- 范(11665)
- 师范(11578)
- 北京(11444)
- 业大(11233)
- 州(10975)
- 经济学(10687)
- 农业(10595)
- 财经大学(10258)
- 基金
- 项目(53933)
- 科学(42653)
- 研究(42044)
- 基金(38342)
- 家(32886)
- 国家(32586)
- 科学基金(27753)
- 社会(25823)
- 社会科(24474)
- 社会科学(24472)
- 省(20849)
- 教育(19187)
- 基金项目(18874)
- 编号(17893)
- 划(17885)
- 自然(17376)
- 自然科(16948)
- 自然科学(16943)
- 资助(16689)
- 自然科学基金(16638)
- 成果(15521)
- 课题(13001)
- 发(12224)
- 部(12182)
- 重点(12180)
- 策(11554)
- 性(11177)
- 创(10852)
- 年(10668)
- 项目编号(10536)
共检索到138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满林
该文利用中国271个地级市1994-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对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效果进行检验,重点分析东北振兴政策的短期刺激与长期失衡效应。结果表明:首先,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地增加了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短期刺激效应明显;其次,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增强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恶化了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长期失衡效应明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短期刺激 长期失衡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苏明政 徐佳信 张满林
该文利用中国271个地级市1994-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对东北振兴战略的政策效果进行检验,重点分析东北振兴政策的短期刺激与长期失衡效应。结果表明:首先,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地增加了东北地区经济总量,短期刺激效应明显;其次,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增强东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最后,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显著恶化了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长期失衡效应明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短期刺激 长期失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彦宁
面对东北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接连实施了旨在促进东北经济发展的东北振兴战略。对东北振兴战略进行客观评价是提高东北振兴战略效率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1997~2013年中国省际DMSP/OLS夜间灯光校正数据,构建东北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机制,并利用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法(PSM-DID)对东北经济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经验考察。研究表明:(1)东北振兴战略在短期内通过财政支出、税收优惠、固定资产投资等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2)在长期内由于官员的激励机制扭曲、人才流失、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东北振兴的促增因素被制约因素所抵消。(3)双重差分估计量的回归结果为负值,说明东北振兴战略不但没有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反而陷入了政策陷阱。(4)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资本、劳动、技术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敏 王艳真 刘明明
增加中央对东北地区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政策能够促进东北振兴,不仅能够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还能够促进东北地区就业的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且,该项政策还有利于西部大开发,但不利于中部崛起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缩小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中央还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关键词:
东北振兴 区域财政转移支付 政策效果评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春
近年来,东北地区陷入"经济失速"的困境,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因素很多,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基于政策层面的合理解释。鉴于此,在利用1995~2014年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13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在整体上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社会生活保障政策以及技术进步政策是有效的,而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经济失速 政策效果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春
近年来,东北地区陷入"经济失速"的困境,造成这种现象背后的因素很多,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基于政策层面的合理解释。鉴于此,在利用19952014年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13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法(DID)研究了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振兴战略在整体上推动了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其中,投资政策、人才政策、社会生活保障政策以及技术进步政策是有效的,而产业政策、对外开放政策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经济失速 政策效果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宏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改革 体制 产业 创新 民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宏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关键词:
东北振兴 改革 体制 产业 创新 民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蔡德发 常鹏 王征宇
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有关部署,为实现《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东北振兴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的目标,从一系列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的政策分析着手,利用Malmquist-DEA模型分析不同时期决策单元变化水平特点。运用数值分析法,就东北老工业城市与全国其他老工业城市、东北老工业城市之间、东北老工业城市自身3个维度的数据进行对比,并构建经济、社会、环保、社会满意度以及效应可持续性5个一级指标对财税激励政策进行绩效评价,重点关注供给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研究发现,东北老工业城市与其他老工业城市相比,现行财税政策有一定的激励效果,但易受政策周期性影响,且政策实施后各地区间差异性较大。为全面、全方位振兴东北,建议进一步增设和细化现行财税激励政策与规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陈明星
回顾了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外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是东北振兴的主体和关键。时间上政策出台年际波动性较大,空间上以面向全区政策为主。区域政策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两类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力度不够、政策难以落实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后,包括政策的项目和国企指向等。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强调四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关键词:
区域政策 评价 区域发展 东北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东亮
通过利用马奎斯特(DEA-Malmquist)指数计算得到我国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对比分析东北三省与全国各省的计算情况,发现2003~2007年我国东北振兴政策实践未达到理想效果,提出东北振兴政策的一个重点指向就是对技术研发与创新、资源节约和生产要素高效利用进行大力支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龚斌磊 张启正 袁菱苒 刘晓光
促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系统回顾革命老区发展历程,总结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成就和成功经验具有重要意义。梳理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总体上呈现出体系化、全面化、层次化的特征。在党的坚强领导和老区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下,老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等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重点革命老区实施振兴发展规划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老区发展政策的创新举措,本文利用2000~2018年县、市级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对老区振兴规划进行政策评估。研究发现,以5个重点革命老区国家级振兴规划为代表的支持政策,通过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与旅游业发展以及城镇化,有效推动当地经济加快增长,并通过促进三农事业、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等途径全面提高民生福祉。本文通过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区域发展规划的内涵,为下一阶段全面促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全国更大范围内针对欠发达地区赶超发展的政策实践提供了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东亮 王皓然
伴随着东北经济增长率多次全国垫底现象的出现,有关东北振兴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2000-2018年城市数据为样本,利用夜间灯光数值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DID)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东北振兴政策整体上并未对东北经济的长期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未实现对东北体制机制的改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2013年以前的东北振兴政策对东北经济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但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是有效的,其对东北经济的积极作用正在逐步释放,政策效果在2017年后愈加明显。结论表明,长效的政策体系,加大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振兴政策效果的发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洛林 魏后凯
本文针对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具体建议。作者认为,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偏重于项目投资,政策适用地域过于“泛化”,没有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尽管国家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初见成效,但目前东北地区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为此,必须抓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再造信用东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琛伟 张德元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支持东北振兴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和执行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存在政策落实难的问题,制约了振兴东北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央政策支持方式、地方落实政策的积极性、政策制定实施中的协调性、地方竞争与地方保护等诸多因素影响振兴东北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当前,构建中央与地方分责、协同、共治,保障中央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要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在振兴东北中的政策支持定位,建立促进地方政府落实政策的激励机制,构建政策制定实施的全方位联动协调机制,建立常态化的先行先试授权机制与改革容错机制,完善
关键词:
振兴东北 政策落实 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