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8)
2023(2727)
2022(2147)
2021(2126)
2020(1532)
2019(3635)
2018(3495)
2017(4559)
2016(2397)
2015(2553)
2014(2334)
2013(2252)
2012(2178)
2011(1952)
2010(2035)
2009(1562)
2008(1480)
2007(1236)
2006(1116)
2005(1097)
作者
(6530)
(5517)
(5429)
(5236)
(3425)
(2512)
(2445)
(2131)
(2127)
(1973)
(1861)
(1847)
(1721)
(1713)
(1690)
(1662)
(1634)
(1598)
(1531)
(1513)
(1381)
(1333)
(1277)
(1258)
(1219)
(1204)
(1184)
(1083)
(1065)
(1054)
学科
(11621)
经济(11612)
管理(5502)
(5295)
(4888)
中国(4525)
业经(3839)
农业(3792)
方法(3601)
(3557)
企业(3557)
地方(3503)
数学(3196)
数学方法(3170)
(2724)
(2642)
发展(2404)
(2390)
农业经济(2356)
教育(2021)
(1995)
贸易(1988)
建设(1982)
(1943)
(1906)
(1817)
(1813)
银行(1813)
金融(1812)
(1770)
机构
大学(32188)
学院(31251)
(13481)
经济(13241)
研究(12566)
管理(10495)
中国(9891)
理学(8702)
理学院(8576)
管理学(8398)
管理学院(8331)
科学(7070)
(6855)
(6735)
(5866)
中心(5667)
研究所(5314)
(4968)
师范(4939)
(4890)
(4874)
(4825)
财经(4680)
经济学(4515)
北京(4434)
业大(4401)
(4359)
师范大学(4126)
经济学院(4059)
研究院(3832)
基金
项目(21493)
研究(17120)
科学(16809)
基金(15232)
(13296)
国家(13186)
社会(11197)
科学基金(11037)
社会科(10600)
社会科学(10598)
(8190)
基金项目(7835)
教育(7725)
编号(7048)
(6844)
自然(6001)
成果(5925)
自然科(5873)
自然科学(5872)
自然科学基金(5781)
资助(5409)
(5218)
重点(5094)
国家社会(4897)
课题(4838)
(4812)
(4691)
项目编号(4418)
(4404)
创新(4395)
期刊
(16900)
经济(16900)
研究(10402)
中国(9287)
教育(5584)
学报(5471)
(5382)
(5284)
科学(4717)
管理(4708)
大学(4631)
学学(4187)
农业(3900)
(3424)
金融(3424)
业经(3082)
技术(2891)
经济研究(2740)
图书(2506)
财经(2442)
(2213)
(2123)
问题(2118)
(2105)
论坛(2105)
书馆(1928)
图书馆(1928)
(1899)
国际(1800)
(1752)
共检索到54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海军   张超   闫莉  
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现代工业的根基和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为我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历史贡献。20世纪90年代,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深的东北地区,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历史包袱沉重,主导产业衰退,企业亏损严重,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为化解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突出矛盾,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决策。2003—2012年是东北振兴第一个十年,东北地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采取一系列具体举措,集中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东北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3—2022年是东北振兴第二个十年,东北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扎实推进,新一轮东北振兴取得明显成效。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应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敢于担当和作为,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谷成   盛敏玥  
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面临重大机遇。在现代国家治理背景下,税收能够通过保障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驱动经济总量与结构合理化以及促进政府与社会成员间有效互动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到减税降费政策、税收非中性效应和地方财力基础等现实因素的约束。针对既有税收政策在推动东北全面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税收政策应从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以及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乔榛   肖金成   陈耀   王明利   宋冬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东北地区考察调研,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领航指向。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进行系统性谋划、作出战略性部署。东北地区如何抓住机遇、不负重托,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经济纵横》编辑部特邀请国内五位知名专家撰稿,针对新时代新征程东北全面振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
关键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麟白   李北伟  
培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选择,对于重塑东北地区经济格局、构筑核心竞争优势意义重大。本文回溯了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渊源,概括了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表征,在此基础上阐释了以新质生产力建设促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理论逻辑和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并针对东北特色实践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东北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东北全面振兴新突破的路径。本文既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东北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逻辑脉络,也从实践层面提出了东北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正>编者按:2023年12月17~18日,第四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在吉林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16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展开了研讨交流。在主旨演讲中,刘伟教授强调,只有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汤吉军  戚振宇  
2019年1月10日,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高端论坛暨"东北振兴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首批辽宁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辽宁大学东北振兴研究中心"、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协同创新中心"、辽宁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科学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久文  苏玺鉴  闫昊生  
产业政策一直贯穿于东北地区发展过程,实现新时代的东北全面振兴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地区的产业政策演变,总结其中的得失,分析产业政策预期效果与实际情况偏差的原因。东北地区产业政策在实行过程中,政策工具较为单一,执行力度不足,作用客体范围较小,造成产业政策的预期目标难以完全实现。为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应设计更加系统、微观的产业政策,充分调动东北地区的比较优势资源,构建更加灵活、紧密的产业网络,最终完成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东北经济重新注入活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宋冬林  
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东北怎么办?新时代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有新思路,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明确指出,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这与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等形成了不同区域发展战略的着力点。那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述彭  陈秋晓  
从剖析东北地区的发展历史入手,指出东北工业基地的振兴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改革开放。着眼于全球化经济和东北所具的独特区位优势,提出应重新评估东北地区的国际战略地位,适时把握信息业发展和产业现代化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的振兴,并及时制订东北地区的总体规划,谋求该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春颖  
声誉管理是被我国企业长期忽视的一个管理领域。本文在国家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背景下,阐述了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在企业声誉和声誉管理方面的必要性,指出了企业声誉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如何在公众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对实现声誉管理目标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宏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宏春  
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十多年来,推动东北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新一轮东北振兴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既有"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多年来,东北地区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缘于人员外流、产业失衡、体制僵化、改革滞后、创新不足。实现新一轮东北振兴应深化改革、聚集人气、优化产业、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保护生态、改善民生、营造氛围、扩大开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儒煜  肖茜文  
东北的经济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东北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站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从市场需要出发推进主导产业创新,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四大源技术领域作为构建产业链的主战场,以此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要集中力量建设适合创新的区域创新品质,重点发挥大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动构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本刊评论员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日前,财政部就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出台了贯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