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67)
- 2023(11025)
- 2022(9291)
- 2021(8565)
- 2020(6746)
- 2019(15345)
- 2018(14946)
- 2017(28325)
- 2016(15430)
- 2015(17459)
- 2014(17563)
- 2013(17411)
- 2012(16993)
- 2011(15612)
- 2010(16283)
- 2009(15204)
- 2008(15224)
- 2007(14284)
- 2006(13062)
- 2005(12239)
- 学科
- 济(75013)
- 经济(74941)
- 业(44174)
- 管理(42874)
- 企(35112)
- 企业(35112)
- 地方(25200)
- 中国(24327)
- 农(24047)
- 方法(22105)
- 业经(20300)
- 数学(17202)
- 数学方法(16884)
- 农业(16373)
- 财(14433)
- 地方经济(14107)
- 制(13979)
- 策(13602)
- 贸(13599)
- 贸易(13584)
- 学(13231)
- 发(13099)
- 易(13048)
- 银(12894)
- 银行(12879)
- 融(12594)
- 金融(12592)
- 行(12576)
- 产业(12480)
- 技术(11820)
- 机构
- 学院(230311)
- 大学(226067)
- 济(97286)
- 经济(95053)
- 研究(85972)
- 管理(84020)
- 理学(69961)
- 理学院(69043)
- 管理学(67857)
- 管理学院(67378)
- 中国(66346)
- 科学(50447)
- 京(50185)
- 财(45119)
- 所(44229)
- 研究所(39386)
- 中心(38812)
- 江(38532)
- 农(37776)
- 范(34256)
- 师范(33971)
- 财经(33835)
- 北京(32696)
- 州(31183)
- 院(30781)
- 业大(30497)
- 经(30306)
- 农业(29036)
- 经济学(28680)
- 省(27305)
- 基金
- 项目(140302)
- 科学(110477)
- 研究(107984)
- 基金(98215)
- 家(84325)
- 国家(83512)
- 科学基金(70875)
- 社会(68081)
- 社会科(64499)
- 社会科学(64489)
- 省(56396)
- 基金项目(50494)
- 教育(48499)
- 划(46747)
- 编号(45111)
- 自然(42516)
- 自然科(41495)
- 自然科学(41488)
- 自然科学基金(40738)
- 资助(40283)
- 成果(38710)
- 发(37270)
- 课题(33061)
- 重点(31978)
- 发展(30853)
- 展(30323)
- 部(30163)
- 创(29082)
- 性(27569)
- 国家社会(27321)
- 期刊
- 济(125498)
- 经济(125498)
- 研究(76492)
- 中国(55445)
- 农(37957)
- 管理(35531)
- 财(33102)
- 教育(32511)
- 科学(32028)
- 学报(31951)
- 融(27267)
- 金融(27267)
- 农业(25944)
- 大学(25037)
- 学学(23159)
- 业经(22315)
- 技术(21425)
- 经济研究(19040)
- 财经(17004)
- 问题(16219)
- 经(14934)
- 贸(13700)
- 业(13470)
- 坛(12610)
- 论坛(12610)
- 国际(12558)
- 图书(12432)
- 技术经济(12035)
- 世界(11915)
- 现代(11601)
共检索到382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亚男
东北振兴的过程,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化注入工业、文化经济的含量在社会生产结构中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过程。由于受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存在着技术装备落后、产业结构"老化"等问题。与之相应,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观念等也存在"老化"现象。因而,东北文化产业的深度拓展,既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东北振兴的强大动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保奎 李爱民
东北地区面临地缘区位上的先天劣势、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下降、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下降、区域政策优势不明显等空间发展困境。应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两大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合作、优化内部空间关系和培育增长新空间等方面促进东北地区的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振兴 空间策略 转型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宇舒 王振宇 程文 张振龙
东北地区农林空间占全域总面积80%以上,承载着国家粮食主产区和生态功能区的重要职能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也显示出环境承载力下降、农林转型动力匮乏、二三产业发展低效无序、村镇空间布局零散等突出问题。本研究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导引,依托典型村镇聚落调查,针对村镇空间现状特征和矛盾问题,契合村镇资源特征与发展目标,尝试提出以农林生产和生态保障为核心的绿色发展思路,从绿色集约与功能重识、绿色资源与空间配置、绿色产业与三产融合、绿色人居与差异发展等方面构建支撑东北地区村镇空间发展与治理框架,旨在从基本层面提升东北农林地区村镇空间发展与治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空间规划策略与技术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保奎 李爱民
东北地区面临地缘区位上的先天劣势、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地位下降、交通基础设施优势下降、区域政策优势不明显等空间发展困境。应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两大城市群、加强与京津冀及环渤海合作、优化内部空间关系和培育增长新空间等方面促进东北地区的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振兴 空间策略 转型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发展战略 雁阵模式 知识经济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丽芳 董蕾
乡村振兴战略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双向的互动关系,二者协同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面临着乡村文化娱乐消费不足、从业人员数量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等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充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产业的"民族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明确地区资源优势;抓住高新技术的机遇,为文化产业赋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创新能力,深入开发和打造文化IP。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文化产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清龙 李凯
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是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切实举措、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撑、灿烂多元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本然旨归、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在推进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可忽视产业规模单一的“广度”困境、科技赋能缺失的“热度”困境、新型人才不足的“硬度”困境、文化价值偏离的“温度”困境以及文化品牌孱弱的“黏度”困境。纾解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困境,要从立足差异性、注重集聚性、聚焦创新性、落实双效性、把握延展性着手,深挖民族文化资源以明确产业方向、统筹规划发展战略以增加产业产出、依托新兴科学技术以促进产业升级、统筹协调价值归属以助力产业发展、开发打造特色品牌以提升产业美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甘旭峰 一诺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9月,文化部颁布《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要内容。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之后,继而成为世界第二文化产业强国。日本文化产业发展经验给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以下启示:在制度建设上以法律的形式做保证;在时间上保证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措施上要充分利用积极的财政和金融政策;在组织体系上坚持"产、官、学、研"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日本 文化产业 发展经验 振兴规划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秋玲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探究新时期下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找出其中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意见,实现乡村振兴与农村文化产业的协调一致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华 范岳 杜天欣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色,也是乡村振兴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源泉,其中所蕴含的乡土情结、生态伦理思想、耕读文化、德治文化是最能够回应当代乡村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现实诉求的优势内核。然而在农业农村以经济发展为主要驱动力的现代化过程中,乡村文化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载体消失、主体缺位、价值认同危机与话语体系残缺的发展困境,非但未能发挥其应有的凝聚、引领作用,甚至成为了掣肘乡村振兴进程的短板。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城乡关系转化的关键期,要振兴乡村文化,就必须在继承其传统优势内核的同时,以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需求为导向,重新定位乡村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乡村的主体意识与话语能力,讲好乡村故事,同时在全社会树立起文化共同体意识,从观念上彻底打破城乡文化的二元对立,也需要推进政府在文化治理方面的职能转化与能力提升,完善乡村文化振兴的法制保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梅林 徐效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并要求相应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目前,以编制区域规划试点为契机,以促进区域合作机制为重点,传统的行政区经济逐步被打破,各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正在建立与完善。下面两篇文章立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着力对区域合作机制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其中,很多观点颇具新意并引人深思。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侯荣娜 戴旭宏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我国的大豆产业以及大豆贸易面临全面冲击,贸易战对中国大豆产业敲响了警钟。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发展,对于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以及确保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基于贸易战背景下东北地区大豆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多角度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即明确大豆产业政策定位,整体提升东北地区大豆振兴计划;出台大豆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和产品科技含量;支持建立东北大豆优势品种体系政策,发挥东北地区大豆非转基因的比较优势;调整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培育和做强大豆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大豆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诱导更多的工商资本和农民进入大豆生产加工领域。
关键词:
贸易战 东北地区 大豆产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楚波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我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大区发展规划。文章阐述了在该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快速振兴的目标,基于国内空间发展的趋势和东北的发展现状,确定出空间结构的优化思路;同时本着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确定出区域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和重点区域发展方向的科学判断。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空间组织 重点区域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民良
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密集区。在东北地区"再振兴"战略下,资源型城市转型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应借鉴国外资源型城市成功经验,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与重点是实施规划先行战略;政策配套战略;提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以人为本,就业优先战略。同时,应实现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政策支持,进而更好地推动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关晓丽 韩艳红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创意产业具有推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培育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促进体制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应采取培育创意产业园区、加强政府引导扶持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创意产业平台、培育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技能等促进创意产业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创意产业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发展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