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3)
- 2023(11905)
- 2022(10276)
- 2021(9423)
- 2020(8007)
- 2019(18457)
- 2018(18109)
- 2017(34984)
- 2016(19085)
- 2015(21429)
- 2014(21704)
- 2013(21369)
- 2012(20159)
- 2011(18342)
- 2010(18710)
- 2009(17784)
- 2008(17858)
- 2007(16467)
- 2006(14580)
- 2005(13415)
- 学科
- 济(78695)
- 经济(78585)
- 管理(59926)
- 业(57855)
- 企(45310)
- 企业(45310)
- 方法(32484)
- 数学(28660)
- 数学方法(28330)
- 农(27355)
- 财(24987)
- 中国(21578)
- 制(20856)
- 农业(18502)
- 业经(18335)
- 地方(17425)
- 贸(15779)
- 贸易(15772)
- 易(15344)
- 学(14421)
- 银(14311)
- 银行(14285)
- 务(14188)
- 财务(14146)
- 财务管理(14107)
- 行(13644)
- 体(13402)
- 企业财务(13351)
- 融(13306)
- 金融(13301)
- 机构
- 学院(276548)
- 大学(276054)
- 济(118193)
- 经济(115622)
- 管理(105599)
- 研究(94677)
- 理学(89787)
- 理学院(88835)
- 管理学(87399)
- 管理学院(86862)
- 中国(73877)
- 财(59916)
- 京(57209)
- 科学(55251)
- 所(48068)
- 农(47176)
- 财经(45178)
- 江(44340)
- 中心(44142)
- 研究所(42905)
- 经(40707)
- 业大(39506)
- 农业(36772)
- 经济学(36427)
- 北京(36144)
- 范(35499)
- 师范(35184)
- 州(34293)
- 院(33925)
- 财经大学(33055)
- 基金
- 项目(176275)
- 科学(138880)
- 研究(132341)
- 基金(127349)
- 家(109403)
- 国家(108447)
- 科学基金(92893)
- 社会(84304)
- 社会科(79863)
- 社会科学(79840)
- 省(69478)
- 基金项目(66733)
- 教育(60942)
- 自然(57970)
- 划(57955)
- 自然科(56575)
- 自然科学(56557)
- 自然科学基金(55571)
- 编号(54869)
- 资助(52043)
- 成果(46406)
- 部(39884)
- 重点(39791)
- 发(38600)
- 课题(38402)
- 制(37485)
- 创(36705)
- 性(34587)
- 国家社会(34508)
- 创新(34446)
- 期刊
- 济(136436)
- 经济(136436)
- 研究(85283)
- 中国(59777)
- 财(48194)
- 农(44589)
- 学报(39989)
- 管理(39104)
- 科学(37469)
- 大学(30908)
- 融(30102)
- 金融(30102)
- 教育(30085)
- 农业(29422)
- 学学(29129)
- 技术(24046)
- 财经(22702)
- 业经(22575)
- 经济研究(21358)
- 经(19451)
- 问题(18043)
- 贸(15230)
- 业(14766)
- 技术经济(13838)
- 理论(13694)
- 版(13507)
- 国际(12811)
- 统计(12531)
- 现代(12452)
- 实践(12255)
共检索到4286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巍 冯星
文章通过分析东北地区和全国范围内贫困现状,发现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背景下东北地区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与强度要低于全国总体贫困,东北振兴政策具有较明显效果,但是贫困依然存在。进一步分析收入增长与收入分配在贫困中的作用发现: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对于东北地区与全国居民减贫效应存在非一致性,促进收入增长降低东北地区贫困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调节收入分配,而调节收入分配对于降低全国贫困的作用效果明显高于促进收入增长,说明东北振兴政策带来的经济增长将成为完成东北脱贫攻坚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明皓 叶敬忠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在贫困质态转轨、共同富裕理念导向以及"三农"工作重心转移背景下所产生的重要战略举措。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构建包括从顶层到基层的全方位巩固机制、贫困与非贫困统筹的全领域拓展机制以及从防贫到振兴的全过程接续机制。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体系安排则需要充分回应衔接政策体系设计、政策执行保障和政策调适创新的问题,只有建立基础性和差异性相统一的衔接政策体系、构筑内部风险防范和外部资源供给协同化的政策保障以及依托政策分类调适平抑衔接政策波动才能真正实现二者衔接的灵活性、顺畅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期刊] 改革
[作者]
豆书龙 叶敬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以内容共融、作用互构和主体一致为表征的互涵式关系,为二者衔接奠定了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实现稳健推进,而脱贫攻坚亦能够利用乡村振兴机遇谋求纵深发展。虽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衔接不畅、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和内生动力难以激发等问题。为此,应该着力在体制机制统筹落实、产业发展多元鼓励和主体意识积极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衔接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美荣 王帅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两者的跨界复杂性和多元综合性决定了其衔接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与协同理论相契合,其政策供给目标、政策供给方式和政策供给内容等方面在多个维度和层级都具政策协同性。因此,以政策协同为分析框架,从政策协同的内容入手,做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政策协同的方式入手,统筹推进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从政策协同的机制入手,构建好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以此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关键词:
政策协同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协同治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唐林
<正>关于脱贫攻坚时期扶贫政策的作用效果,当前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脱贫攻坚凝聚了政府、社会、团体和个人等各方面的资源,对贫困地区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帮扶与推动作用。按照发展经济学中大推进理论的观点,脱贫攻坚的实施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等资源,外部的投资和帮扶不仅为贫困地区人口发展提供了原始的发展动力,而且培育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后期乡村振兴的稳定推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伏广彬 吴秉昊 李文 郭精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构建了符合甘肃省省情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相对发展模型、改进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实证测度甘肃省2011—2021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在研究期内,甘肃省各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水平高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且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差距逐渐变大;两者在空间上都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格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以低度协调和中度协调类型为主,高度协调类型集中在甘肃省西北部,两者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属于“高-高”集聚型和“低-低”集聚型的城市最多,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逐渐减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兵妥 李仙娥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问题是目前"三农"领域的关注焦点。已有的研究中,多从政策理论层面宏观分析两种战略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实现有序衔接。该研究从基层实践入手,以陕西省蒲城县D村为案例,探寻其在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衔接中的实践逻辑,研究D村在实现二者有效融合过程中的衔接机制。研究发现:从实践逻辑上看,脱贫攻坚补齐了乡村振兴中的"绝对贫困"短板,乡村振兴为建立长效脱贫机制提供内在动力。在这一互涵式实践逻辑的指引下,D村探索形成了以产业升级机制为核心、主体培育机制为关键、有效治理机制为基础、组织统筹机制为保障的衔接机制。最后提出村域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路径,即推动传统农业向创新农业稳步升级,推动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积极转变,推动传统治理向乡村善治循序转化,推动扶贫组织体系向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平稳过渡。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贾晋 尹业兴
当前,脱贫攻坚战正处于决胜期,乡村振兴发展正处于"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年,两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关系到我国"三农"工作重点的稳步承接和调整,是战略目标有序推进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把握和厘清二者的深刻内涵和逻辑关系,明确两大战略协同推进和平稳过渡的政策着力点,从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提档、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民持续增收等关键路径实现有效衔接;通过完善有效衔接领导与组织机制、落实协同推进统筹机制、建立政策衔接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发力,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的落实提供基础保障。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实践路径 衔接机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优先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政策叠加期。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需要明确两大战略的政策着力点,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政府与市场两个层面着眼,从微观政策转移接续入手,做好规划统筹、政策统筹、监管统筹、工作统筹。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村改革 政策衔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课题组
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几年来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四大战役"、抓好产业就业扶贫,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进度,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低保兜底等措施,有力地提高了全区贫困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改善了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仅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两大战略的政策契合度、实践衔接度将直接影响各级政府工作的实际成效。着力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不仅能助推广西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高质量稳定脱贫,更能充分发挥政策合力,在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方面抢占先机,不断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为最终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广西 财政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玮 秦国伟 于法稳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下简称有效衔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是新阶段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共同富裕迈出实质性步伐的战略选择,科学精准的公共政策正是实现国家战略的基础载体和主要方式。分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公共目标与公共政策,揭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的现实困境与问题,研究促进二者有效衔接的公共政策转换机制,从产业政策、生态政策、文化政策、治理政策、"双基"建设政策等维度,提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公共政策调适路径。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公共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钱文挥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牢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守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定位,秉承家国情怀,强化政治担当,聚焦三农重点领域、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发行 政策性银行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泉 白冬梅 彭筱雪
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2021年是我国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交汇的特殊时期,实现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如何通过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来提高社会经济条件、实现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借助CNKI数据库资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2017-2020年间我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现状、关键词共现、演进历程,深入探讨我国未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中的学术脉络与研究重点。研究表明:(1)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研究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并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逐渐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态势;(2)2018年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增多,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学科领域较为单一,交叉性不强;(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基层党组织、农发行、相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7大热点领域,研究主题逐渐向后脱贫时代、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转变。研究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撑、探索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路径、搭建该领域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业兴 熊昕若
文章以四川省2013—2019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供给主体-政策供给内容-政策工具组合”三个维度构建地方政策供给的理论框架,分别从政府部门协同、政策重点的承接和转移、政策工具的延续和优化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四川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地方政策供给特征和优化策略。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地方政策 文本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毕洁颖
随着中央公布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倾斜支持西部地区摘帽时间晚的脱贫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虽然消除了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问题,但由于社会发展尤其是人的发展的历史滞后性,很多内源性问题在脱贫攻坚期内难以彻底解决,依然需要在"十四五"衔接过渡期加强针对性政策支持力度,夯实脱贫基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根本在产业,关键在人。本文通过构建融合诱致性技术-制度变迁理论和人力资本提升理论的解释框架,结合对西部民族脱贫地区的深入调研与案例考察,阐释了对于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社会发展滞后的"三区三州"脱贫地区而言,应有效利用政府掌握的强财政资源配置权,基于资源禀赋条件,形成诱导产业做大做强的制度安排,针对民族脱贫群众的弱人力资本特征,寓培训于田头,切实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形成资源、政府、市场、技术和人协同效应下的"阶梯式上升"内生可持续发展路径,并产生持续稳定助农增收成效。最后,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提高村集体组织带动能力、强化与农产品电商等消费新业态对接、加强村社内部产业发展人才的培育和脱贫群众人力资本的提升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调整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