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3)
- 2023(2976)
- 2022(2603)
- 2021(2656)
- 2020(2273)
- 2019(5628)
- 2018(5739)
- 2017(11623)
- 2016(6318)
- 2015(7334)
- 2014(7240)
- 2013(6914)
- 2012(6004)
- 2011(5385)
- 2010(5606)
- 2009(5239)
- 2008(5073)
- 2007(4406)
- 2006(3917)
- 2005(3601)
- 学科
- 济(28131)
- 经济(28108)
- 管理(17371)
- 业(17316)
- 方法(16734)
- 数学(15544)
- 数学方法(15081)
- 企(14599)
- 企业(14599)
- 农(8226)
- 业经(5575)
- 理论(5386)
- 中国(5284)
- 农业(4868)
- 财(4824)
- 制(4493)
- 贸(4488)
- 贸易(4484)
- 学(4446)
- 易(4366)
- 地方(3989)
- 策(3840)
- 银(3732)
- 银行(3731)
- 划(3656)
- 经营(3548)
- 教学(3536)
- 行(3513)
- 和(3507)
- 技术(3391)
- 机构
- 学院(88557)
- 大学(86671)
- 管理(36978)
- 济(35905)
- 经济(35221)
- 理学(32392)
- 理学院(32106)
- 管理学(31187)
- 管理学院(31051)
- 研究(26777)
- 中国(21647)
- 京(18243)
- 科学(17204)
- 农(16945)
- 业大(14875)
- 财(14677)
- 所(13580)
- 农业(13325)
- 江(13098)
- 中心(12652)
- 研究所(12466)
- 财经(11991)
- 北京(11408)
- 经(10929)
- 经济管理(10532)
- 范(10332)
- 州(10316)
- 师范(10224)
- 经济学(10186)
- 技术(9831)
- 基金
- 项目(60125)
- 科学(47602)
- 基金(43777)
- 研究(42317)
- 家(38562)
- 国家(38282)
- 科学基金(33302)
- 社会(26121)
- 社会科(24924)
- 社会科学(24914)
- 省(24145)
- 自然(23052)
- 基金项目(22651)
- 自然科(22553)
- 自然科学(22548)
- 自然科学基金(22148)
- 教育(20325)
- 划(19952)
- 资助(19527)
- 编号(17886)
- 重点(13556)
- 成果(13176)
- 部(12970)
- 创(12490)
- 发(12075)
- 课题(11828)
- 创新(11692)
- 科研(11682)
- 计划(11152)
- 大学(11057)
共检索到12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芳
一、东北平原地区土地经营模式的选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东北农村的粮食生产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即农户土地规模细小与机械连片作业的矛盾,有机户与无机户之间剩余能力和能力不足的矛盾。其原因是土地分散承包经营及农业机械分散承包经营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合理的配置方式,限制了粮食生产的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原有的“大锅饭”体制,极大地调动起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在耕地划小的同时,没有建立起与机械化生产相适应的经营机制,一度出现了小地块与大机械不相适应,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经营规模狭小的地块与大型农机具的耕种,合理轮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邹朝晖 陈藜藜
研究目的:确定以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双重目标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方法:Translog生产函数。研究结果:(1)研究区粮食作物不存在规模报酬递增;(2)研究区土地细碎化程度和土地流转现状情况对玉米和大豆的生产不利,土地转入规模不合理及转入成本过高是土地流转产生不利影响的重要原因;(3)当玉米、水稻和大豆的达到本文确定的适度经营规模,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二者并行不悖。研究结论:构建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降低土地转入成本,是促进研究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杨青 章元
为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和顺应WTO规则,2014—2017年间中国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和玉米、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并将补贴重点向生产者尤其是规模经营农户倾斜。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4年与2017年两期农户面板数据考察了农业补贴改革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整体上提高了规模农户的补贴获得,促进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但这一效果更多体现于粮食主产的东北和内蒙地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革不仅明显增加了农户进行玉米适度规模经营的概率,还显著促进了规模农户进一步扩大玉米的经营规模;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的明显效果主要来自大豆主产的黑龙江。本研究的结论为今后在WTO框架下进行水稻、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促进农户扩大并持续进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政策启示,即向生产者补贴转变的同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蕾 甄瑞
随着消费需求和资源约束不断增加,我国粮食安全压力日益增大,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措施。当前,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面临土地规模、生产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种粮积极性等问题。对此,加大粮食生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培育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推进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秋芳
华北平原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10000年左右已经进入农业社会。在史前几千年的历史中,华北平原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以粟、黍为主,兼有稻,发展到中期的以粟为主,多品种出现;再到晚期的粟稻并重、五谷形成。总的趋势是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单一走向多元。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史前时期 粮食种植结构 农作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许庆 尹荣梁 章辉
有关规模经营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一个随机抽样的来自我国粮食主产区5省100个村庄1049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分别从投入产出和生产成本两个不同的角度全面考察了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生产规模经济的存在性。实证研究表明,在考虑土地细碎化的影响后,我国粮食生产总体上而言规模报酬不变。由此可见,如果政府单纯出于提高粮食产量的目的而大规模推行规模经营的政策显然是不可取的。同时发现,除粳稻外,扩大土地经营规模对单位产量生产总成本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本降低与经济效益提高实质上是一致的。因此,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
规模经济 规模报酬 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祖增 卫新
浙东北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探索浙江农科院区划研究所杨祖增,卫新浙东北地区是浙江省农村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区内的杭嘉湖、萧绍宁二大平原是浙江省最大的粮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近年来。这一地区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呈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其总体规模、发展速度和经营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贤 卫新 杨祖增 桑文华
浙江省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粮食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丁贤,卫新,杨祖增,桑文华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社会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
[期刊] 改革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维系粮食安全离不开能够有效保障隐性劳动生产率进而维持土地产出率的"家庭经营"及其基础上的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扩张初始阶段,主体行为结果难以拟合政府目标,只有当规模扩张至一定阶段,受规模边际正效应递减、负效应递增、内外因素合力制衡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回归。此时的适度尽管接近政府目标要求,但与政府期许的基于家庭经营发展起来的"适度"尚有差距。为此,政府应将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公益目标寄托于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而非强力资本主体,并给予其适当的政策扶持和项目倾斜,持久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新型经营主体 政府作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鹰 陈春燕 李晓
近年来,各粮食主产区在稳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区,也在不断探索现代农业转型和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路径。四川省邛崃市依托"组织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市场化担保"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形成了"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职业经理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三位一体"经营模式。在对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总结基础上,从新古典经济学视角分析其内在机理,表明邛崃市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具有土地规模经济性和服务规模经济性,由此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尚旭东 朱守银
维系粮食安全离不开能够有效保障隐性劳动生产率进而维持土地产出率的"家庭经营"及其基础上的适度规模经营。规模扩张初始阶段,主体行为结果难以拟合政府目标,只有当规模扩张至一定阶段,受规模边际正效应递减、负效应递增、内外因素合力制衡后,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回归。此时的适度尽管接近政府目标要求,但与政府期许的基于家庭经营发展起来的"适度"尚有差距。为此,政府应将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公益目标寄托于家庭农场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而非强力资本主体,并给予其适当的政策扶持和项目倾斜,持久有效地保障粮食安全。
关键词:
粮食安全 新型经营主体 政府作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磊 罗光强
基于川、湘两省6市12县246个稻作大户的调研数据,剖析并梳理粮食规模经营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大户心理诉求。研究发现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提升面临内生与外生双重阻力,主要表现为农业要素市场化程度与政策可及性"双低",引致规模种植成本与交易成本的"双高"难题;从成本构成、农业分工与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分析发现:规模种植主体能够实现内部化交易成本,却难以内部化外部风险和制度成本。最后,基于完全成本视角,探讨了政府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进程中的角色和定位,对政府、市场和规模种植主体三者进行关系界定和责任明晰,并从机制设计和信息经济学角度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建立一个动态平衡、激励相容的动力机制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兴钱
粮田规模经营与搞活粮食流通张兴钱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和农业这两大部类出现了很不平衡的状况。前者增长快速,后者增长缓慢,甚至萎缩,主要体现在粮、棉、油、糖、猪等大宗农副产品产量下降。以浙江省的统计数字为例,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645...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红宇
粮食增长与农业规模经营张红宇一、问题的提出。农业增长,尤其是粮食稳定持续的增长,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在经历了又一个徘徊时期后,1995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却出乎人们意料获得较大增产,当年粮食总量达9200亿斤,比1994年增加近300亿斤。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