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79)
2023(12332)
2022(10294)
2021(9215)
2020(8142)
2019(18498)
2018(18256)
2017(36190)
2016(19590)
2015(22124)
2014(22008)
2013(22326)
2012(20762)
2011(18666)
2010(19036)
2009(18428)
2008(18845)
2007(17421)
2006(15239)
2005(13636)
作者
(57211)
(48245)
(48191)
(45660)
(30707)
(23161)
(21911)
(18907)
(18007)
(17243)
(16312)
(16180)
(15463)
(15029)
(14954)
(14803)
(14730)
(14054)
(13967)
(13836)
(12158)
(11900)
(11775)
(11034)
(10865)
(10852)
(10829)
(10704)
(9770)
(9736)
学科
(94862)
经济(94758)
(92817)
(75531)
企业(75531)
管理(68943)
(46528)
方法(45603)
数学(37182)
数学方法(36967)
农业(30708)
业经(30427)
(29726)
(21957)
财务(21942)
财务管理(21905)
企业财务(20796)
中国(20654)
(18881)
技术(17682)
(17324)
贸易(17320)
(16833)
(15945)
地方(15882)
(15546)
(14701)
理论(14461)
(14195)
(13770)
机构
学院(298883)
大学(292115)
(130884)
经济(128549)
管理(122503)
理学(106006)
理学院(105037)
管理学(103772)
管理学院(103228)
研究(91115)
中国(73394)
(62654)
(59983)
(59074)
科学(53330)
农业(48257)
财经(48186)
业大(46843)
(46447)
(45876)
中心(43937)
(43678)
研究所(41069)
经济学(39760)
北京(36396)
经济学院(36373)
(35974)
经济管理(35729)
财经大学(35097)
(34517)
基金
项目(191907)
科学(153134)
研究(142672)
基金(141423)
(120768)
国家(119584)
科学基金(104704)
社会(93931)
社会科(88800)
社会科学(88773)
(76657)
基金项目(75505)
自然(66244)
自然科(64722)
自然科学(64704)
教育(64249)
自然科学基金(63660)
(62037)
编号(58516)
资助(56821)
成果(45830)
(43809)
(42600)
(42214)
重点(42159)
(41936)
创新(39036)
国家社会(38688)
课题(38401)
教育部(37834)
期刊
(150337)
经济(150337)
研究(82463)
(63604)
中国(52948)
(50060)
管理(44334)
农业(42671)
学报(42016)
科学(40935)
大学(32930)
学学(31707)
业经(31325)
(30300)
金融(30300)
技术(26226)
财经(24769)
(22755)
经济研究(22019)
教育(21689)
(21228)
问题(20934)
技术经济(18136)
商业(15689)
世界(15654)
(15161)
农村(14821)
(14821)
(14619)
财会(14499)
共检索到437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岭  
评述了农业多功能概念及东北多功能定位。根据农业多功能性相关理论、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实证分析东北农业多功能性,得出东北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为18863.48亿元,其价值大于当地的经济总值,说明当地的农业系统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东北农业在我国农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应重视农业多功能性并用以促进东北地区农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镕基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有社会、生态、文化、能源与旅游等多种功能,并相应表现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能源与旅游价值,农业功能的拓展与强化是农业内在价值提升的必然结果。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有哲学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等价值学的理论支撑,加强对它的研究可以彰显农业的重要地位、为农业摆脱弱质低效开辟现实途径。提升现代多功能农业价值,要把农业生产主体的逐利行为与农业不同功能的成长规律相结合。政府对处于生命周期中成长期的现代多功能农业应加以培育与扶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谈存峰  王生林  
采用替代法、收入法、支出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法对兰州农业多能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测算得出2008年兰州农业多功能价值为189.97×108元,其非经济功能价值是经济功能价值的2.87倍,表明当地农业系统不仅仅提供农产品和原材料,还具有生态、社会、文化等多种功能。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应建立健全多功能农业运行、激励和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生态、社会等多种功能全面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辽吉  马廷玉  
以创新利益为核心,由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创新机制等要素构建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整合了农业发展中的生产性要素与非生产性要素,具有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以辽宁省大梨树村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创新利益与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创新机制等要素的关系,探讨多维要素构成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理论框架。结果表明,以生态体验旅游为切入点形成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路径,为产业创新发展与土地多样化利用奠定了复合引导机制。社会管理创新是多功能农业网络构建的重要触发力量;产业发展要素与社会管理要素、环境保护要素之间存在的正向作用与反馈关系是创新网络构建的耦合机制。通过实施土地流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钱淼  王伟  郑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化进展,日本农业发生了极大变化,进口农产品激增、国内农产品价格下降、粮食自给率下降和对外依存度增大等。在WTO体制下如何更好保护本国农业,以及如何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维持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日本农业的焦点问题。日本政府在2004年提出了农政改革基本构想,强调农业多功能的发挥,又在2005年正式立法确立了农业多功能性的具体实施思路。本文沿着日本农业保护政策的演进,日本国内农业多功能建设推进体系,农业多功能性对农业保护的实质作用这样一个路径分析,得出农业多功能性的实质是借农业多功能性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生荣  梁康迳  
闲置农地的多功能开发能实现农地效益的提升,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休闲农业符合解决人地矛盾和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鉴于此,文章选取白沙湾休闲农场闲置农地的开发带来的效益增长为典型分析案例,并以农场现场调查的200份有效问卷和访谈获取的资料为依据,通过TCM(旅游成本分析法)进行分析估算闲置农地多功能开发的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洁宇  彭静  
[目的]通过探索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性价值,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阶段性规划,综合评价其农业多功能拓展的现状及其多元价值的实现路径。[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系统发展指数,从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功能和休闲旅游4个维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结果]武汉市农业多功能拓展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2010—2017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表明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整体效益在逐步提高,产业融合程度在不断加深,其中,经济功能对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贡献是最大,其次为社会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而生态服务功能相对较弱。[结论]武汉市通过发挥农业区域比较优势,以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武汉市农业经济功能、社会功能、生态服务功能、休闲旅游功能整体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阶段,但应通过延伸农业产业链来促使其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武汉市不同区域农业的主导功能存在差异,各区因地制宜的农业多功能发展促进了武汉市农业多功能系统的协调发展;武汉市围绕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目标,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从功能定位来看,各区在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资源禀赋条件基础上发展多功能农业,体现出完善的农业功能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传健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各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当它们关系协调时,农业多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得到和谐发展;反之,农业就会畸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功能由长期定位于经济功能拓展为与非经济功能并重,非经济功能日益彰显。因此,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农业多功能性,对实现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开燕华  王霞  
本文以弹性城市为指向,从生态、工程、经济和社会4个弹性维度对上海都市农业19932014年的发展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农业的综合弹性呈"U"型变化,整体上升12.70%,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型和时滞性;上海都市农业存在弹性功能缺失的非均衡发展现象,且政策导向性明显;都市农业的经济体量小但结构优化使得经济弹性增加,但社会弹性未得到同步提升。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开燕华  王霞  
本文以弹性城市为指向,从生态、工程、经济和社会4个弹性维度对上海都市农业1993~2014年的发展动态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表明:上海都市农业的综合弹性呈"U"型变化,整体上升12.70%,有较强的政策导向型和时滞性;上海都市农业存在弹性功能缺失的非均衡发展现象,且政策导向性明显;都市农业的经济体量小但结构优化使得经济弹性增加,但社会弹性未得到同步提升。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泽林  
本文结合海南农业的实际探讨了当代农业的多功能性,认为其产业经济功能主要体现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为农民提供收入;其生态功能主要体现为农业本身就是治理国土、保护生态的基本方式,而且农业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其文明承载与继承功能主要体现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耀  
农业多功能性理念有助于重新全面认识农业诸多功能并为其评价提供分析框架。文章在考虑农业各项功能间相互独立但冲突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多维评价模型。结合数据可获得性、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原则,应用三维评价模型对我国农业的食物生产、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定量评价。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三大功能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提取;根据三大功能的价值间不同组合类型,用分层聚类法将我国农业分为九类情景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多维评价模型能够在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农业的生产、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较准确的价值评估,模型模拟结果及情景聚类基本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该多维评价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用于其他领域中不同尺度的多目标价值评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钱磊   党明  
[目的]构建西安市现代农业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对农业多功能进行量化分析,并从功能层面对西安市农业空间分布进行探讨和分区,对于实现农业整体效益最大化和促进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基于农业的多维功能构建评价体系,文章选择熵值法分别从经济、社会、生态和休闲4个维度量化评估。[结果](1) 2011—2020年西安市农业经济、社会、休闲功能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生态功能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2) 2016年具有明显的拐点意义,变化原因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增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的减少和农药施用负荷增加等原因。(3) 2020年西安市农业的经济功能的优势区域主要集中于高陵区及其周围的阎良区、临潼区和灞桥区;农业社会功能方面表现为明显的边缘向城市中心区逐渐减弱的趋势,优势区主要集中在阎良区和临潼区以及远郊的周至县;农业生态功能整体表现为由边缘区域向中心城区逐渐减弱的趋势,蓝田县的农业生态功能最高;农业休闲功能方面表现为沿中心城向外援区域逐渐减弱的趋势。[结论]西安市农业主导功能分区共分为7个二级功能区,包括高陵“西安菜园子”粮菜主产区、阎良临潼农业就业生活保障区、蓝田秦岭北麓生态涵养区、周至秦岭北麓和渭河农业涵养区以及灞桥白鹿原农业文化休闲旅游区、鄠邑区沿渭河农业生态观光区、长安山地农业产业休闲旅游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赖焕明   吴大放   杨木壮   刘毅华   卢奕帆   吴钊骏  
农业功能结构性失衡、功能服务区域覆盖不均是城乡发展二元化的典型特征,农业功能空间的开发与转型是破解城乡发展二元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构建农业多功能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分析广东省农业多功能及其各功能的发展状况,划分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类型,辨析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的发展与转型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广东省农业多功能指数呈上升趋势,发展先慢后快,向非生产性主导的农业多功能转型发展,空间格局呈向沿海地区集聚的发展态势。农业各类功能指数均有所提高,生产功能呈现以粤东、粤西为中心集聚,并向粤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地区低值集聚的特点;社会服务功能在区域内中等水平均衡分布;农业生态服务功能形成“粤北环海”的北部生态屏障与“圈层递增”的总体格局;休闲服务功能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区域,呈现高—高集聚和低—高集聚的特点。农业复合功能空间类型主要向生态型、休闲型复合功能空间转型,形成生产—生态服务型、生产—社会服务型、生产—休闲服务型、社会—休闲服务型、社会—生态服务型5种类型的农业复合功能空间新格局。广东省农业多功能持续融合、复合功能空间类型多元化发展,但区域间农业功能模式存在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应统筹规划农业功能空间的开发与转型,开发与保护并举,探索因地制宜的农业功能空间协调发展路径,以期为广东省农业功能空间格局优化、农业空间集约高效利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钟源  刘黎明  刘星  杜荪玲  
[目的]伴随着生态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农业产能、建立农业生产新格局的理念已成为农业及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农业多功能性日益凸显。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农业多功能性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等基础研究已较为完善,而对于农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定量化评价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方法]文章依据农业功能的概念与内涵,提出生产供给、社会保障、生态服务、休闲旅游四大功能,建立农业功能的表征指标和评价体系,在基本统计量和综合指标计算的基础上,采用SPSS快速聚类、Arc GIS空间叠加方法,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分析表明环洞庭湖区和湘中南区部分区域生产供给功能较强,以长株潭区为中心向外社会保障功能逐渐降低,环洞庭湖部分区域以及湘西山区生态服务功能较强,长株潭以及湖南省中部地区休闲旅游功能较强。[结论]该文还根据农业主导功能分区方法,划分了4个农业主导功能区和12个二级功能区,为进一步优化农业区位布局、构建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