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68)
- 2023(14749)
- 2022(12713)
- 2021(11774)
- 2020(9860)
- 2019(22587)
- 2018(22727)
- 2017(43372)
- 2016(23838)
- 2015(26886)
- 2014(27141)
- 2013(26669)
- 2012(24456)
- 2011(22036)
- 2010(22000)
- 2009(20283)
- 2008(19731)
- 2007(17660)
- 2006(15572)
- 2005(13849)
- 学科
- 济(95581)
- 经济(95451)
- 管理(73399)
- 业(68760)
- 企(57822)
- 企业(57822)
- 方法(40538)
- 数学(34433)
- 数学方法(34053)
- 农(26347)
- 财(24843)
- 中国(24471)
- 业经(22993)
- 制(21678)
- 地方(21267)
- 学(21081)
- 技术(19589)
- 农业(17380)
- 理论(16658)
- 体(15975)
- 贸(15598)
- 贸易(15591)
- 务(15375)
- 财务(15294)
- 财务管理(15262)
- 环境(15172)
- 和(15103)
- 易(15092)
- 银(14736)
- 银行(14688)
- 机构
- 大学(340716)
- 学院(339860)
- 管理(134154)
- 济(133760)
- 经济(130743)
- 理学(115857)
- 研究(114668)
- 理学院(114540)
- 管理学(112658)
- 管理学院(112033)
- 中国(83504)
- 京(73324)
- 科学(71186)
- 财(62273)
- 所(57669)
- 农(55524)
- 研究所(52409)
- 中心(51648)
- 业大(51586)
- 江(50636)
- 财经(49337)
- 北京(46254)
- 范(45076)
- 经(44656)
- 师范(44606)
- 农业(43495)
- 院(41664)
- 州(40811)
- 经济学(39715)
- 技术(37862)
- 基金
- 项目(233606)
- 科学(183308)
- 研究(172825)
- 基金(167817)
- 家(146200)
- 国家(145017)
- 科学基金(124137)
- 社会(107805)
- 社会科(102122)
- 社会科学(102098)
- 省(92127)
- 基金项目(89470)
- 自然(79995)
- 教育(79047)
- 自然科(78052)
- 自然科学(78035)
- 划(77165)
- 自然科学基金(76631)
- 编号(71057)
- 资助(68193)
- 成果(58161)
- 重点(52354)
- 部(51356)
- 发(50263)
- 课题(49397)
- 创(49230)
- 创新(45944)
- 制(45122)
- 科研(43984)
- 国家社会(43960)
- 期刊
- 济(149776)
- 经济(149776)
- 研究(100462)
- 中国(68282)
- 学报(54402)
- 农(51056)
- 管理(50308)
- 科学(49902)
- 财(47823)
- 大学(41147)
- 教育(41034)
- 学学(38695)
- 农业(35355)
- 技术(32014)
- 融(27264)
- 金融(27264)
- 业经(24847)
- 财经(24076)
- 经济研究(22905)
- 经(20597)
- 问题(19426)
- 科技(17936)
- 业(17882)
- 图书(17522)
- 技术经济(17223)
- 理论(16336)
- 版(15847)
- 现代(15417)
- 实践(14919)
- 践(14919)
共检索到500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雪飞 温凤媛
本文首先建立技术体制的框架模型,对影响和决定产业技术体制的四个主要因素:市场容量、创新独占性、技术内化性、社会动力进行分析。这些因素影响和决定着产业技术体制的结构和特点,而技术体制的结构和特点将影响到产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生产结构、创新结构和竞争结构,进而影响到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其次,根据概念模型中对市场容量、创新独占性、技术内化性、社会动力的界定构建技术体制评价指标体系;再次,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例,对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体制的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孙汉杰 李春艳 秦婷婷
针对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实际,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东北地区、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的规模以上高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产业升级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科学评价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客观评价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升级能力,借鉴发展成效突出地区的经验,总结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在国家启动东北经济再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东北地区应该把握政策契机,强化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构建风险资本投资机制,增强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于高技术企业经营的干预,从而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融合式发展。还应该针对高技术产业的特性,鼓励自主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与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并深入落实人才培育与激励措施。只有这样,高技术产业才能摆脱内外在制约因素的束缚,成为带动经济腾飞的新动力。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高技术产业 制约因素 技术效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张达君 赵鑫
在国家启动东北经济再振兴战略背景下,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东北地区应该把握政策契机,强化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构建风险资本投资机制,增强金融市场的深度与广度,积极推进市场化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减少政府对于高技术企业经营的干预,从而推动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融合式发展。还应该针对高技术产业的特性,鼓励自主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与高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并深入落实人才培育与激励措施。只有这样,高技术产业才能摆脱内外在制约因素的束缚,成为带动经济腾飞的新动力。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高技术产业 制约因素 技术效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梅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本文基于高技术产业行业数据,验证技术体制与本土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机会(OPPO)、知识基础特性(PROP)、外部知识获取性(ACEE)的统计量分别是19.897、2.816、2.074,对应的显著性概率分别是0.000、0.009、0.047,说明技术机会OPPO、知识基础特性PROP、外部知识获取性ACEE通过了t检验,且技术体制3个变量与经济效率(EFFI)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创新的独占性(APPR)与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EFFI)也存在正相关,但这种相关不是显著的。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技术体制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刘世庆 林凌 周剑风 邵平桢 许英明 沈颖
推进西部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在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军工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军民共享创新资源、军地合作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探索,建设军民一体化的国家工业基础和国防工业体系、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因此,需要从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宏观体制、微观体制、军地互动、项目牵引等十个方面进行讨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子睿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而对于东北的粮食大省这一问题就显得格外明显。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认为,引入“精细农业”等高技术生产模式是我国东北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本文从分析“精细农业”的概念和开发方式入手,探讨东北地区农业产业调整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高技术 农业 产业调整 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尤瑞玲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学者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并取得了相当数量的学术成果。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实证研究占较高比例,主要集中在影响因素分析、集聚水平测度、集聚效应分析等方面;理论研究比例持续上升。高技术产业集聚研究多借用传统产业集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尚未形成完善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随着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未来的相关研究将向竞争力分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区域制度创新等子研究领域倾斜。文章总结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等问题,以期解决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俞立平 李守伟 刘骏
针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不断增长与引进技术比重不断下降的现状,本文首先分析了出口对引进技术的作用机制,认为其正向机制包括出口创汇需求、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负向机制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低端化导致引进技术需求不足、部分高端产品出口对引进技术需求降低、国际竞争导致企业重视研发降低引进技术需求。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和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出口对引进技术影响的弹性系数为负,说明负向机制大于正向机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低端化所致,出口与引进技术的关系呈现U型曲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汪增洋 张学良
本文利用中国省级部门就业面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制造业就业和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就业每增加1%,分别能够创造出约7%的单位制造业就业、约2%的非单位制造业就业,以及约1.6%的单位服务业就业。高技术产业对单位制造业就业的创造作用大于非单位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对单位服务业就业的创造作用明显,对非单位服务业就业的创造作用不明显,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对服务业就业的乘数效应是通过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中介作用形成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并不能直接带动服务业就业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梁琳 吴昊
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全国来说较弱,制约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在产业层面有产业政策、市场结构、地理区位等,在企业层面有企业创新机制、企业规模、企业集聚程度、企业制度等。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东北三省应该加大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提升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效率,调整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将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充分结合,通过这些措施提升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再振兴。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涛
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是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的重要内容。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实践知识、理性计算、身份认同、制度及伦理道德等五个层次。建立高绩效网络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更可以促进高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高技术产业集群以知识共享和协作为特征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扩大了交易范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玉林 魏芳
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和方法,在哈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高技术产业系统的演化方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开发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序参量,要促进高技术产业系统向有序方向演化,必须加强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的协同作用,提高研究开发经费的使用效率,建设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系统 产业系统演化 哈肯模型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乃敏 李建华 潘凤云
高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机制研究周乃敏,李建华,潘凤云当今世界高技术领域的竞争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而与高技术兴起和产业化进程相伴的风险投资正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这对于我国既是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本文在综观国内外风险投资发展的基础上,针对高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