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4)
- 2023(7534)
- 2022(6277)
- 2021(5599)
- 2020(4304)
- 2019(9931)
- 2018(9703)
- 2017(18266)
- 2016(9622)
- 2015(10687)
- 2014(10790)
- 2013(11035)
- 2012(10760)
- 2011(10073)
- 2010(10345)
- 2009(9469)
- 2008(9315)
- 2007(8501)
- 2006(7918)
- 2005(7421)
- 学科
- 济(54505)
- 经济(54466)
- 业(24972)
- 管理(24662)
- 地方(22068)
- 中国(17781)
- 企(17322)
- 企业(17322)
- 农(16323)
- 业经(14174)
- 方法(13379)
- 地方经济(13166)
- 农业(11578)
- 发(11201)
- 数学(11002)
- 产业(10951)
- 数学方法(10923)
- 贸(9397)
- 环境(9394)
- 贸易(9385)
- 易(8967)
- 技术(8834)
- 学(8821)
- 融(8723)
- 金融(8722)
- 资源(8455)
- 和(8385)
- 银(8224)
- 银行(8214)
- 行(8136)
- 机构
- 学院(146384)
- 大学(141994)
- 济(64451)
- 经济(63139)
- 研究(57844)
- 管理(53205)
- 理学(44265)
- 理学院(43666)
- 中国(43389)
- 管理学(43047)
- 管理学院(42759)
- 科学(35064)
- 京(32516)
- 所(30231)
- 研究所(27233)
- 财(26695)
- 农(25717)
- 中心(25578)
- 江(23949)
- 范(21994)
- 师范(21796)
- 北京(21438)
- 院(20768)
- 财经(20371)
- 业大(20308)
- 州(20044)
- 农业(19744)
- 经济学(19336)
- 省(18681)
- 科学院(18568)
- 基金
- 项目(94002)
- 科学(73718)
- 研究(71631)
- 基金(64874)
- 家(56449)
- 国家(55947)
- 科学基金(47115)
- 社会(45697)
- 社会科(43456)
- 社会科学(43449)
- 省(38980)
- 基金项目(34333)
- 划(31710)
- 教育(30400)
- 编号(29597)
- 发(28879)
- 自然(27825)
- 自然科(26956)
- 自然科学(26950)
- 自然科学基金(26454)
- 资助(25530)
- 发展(23730)
- 成果(23634)
- 展(23311)
- 重点(21760)
- 课题(21388)
- 创(19982)
- 部(19535)
- 国家社会(18896)
- 创新(18690)
共检索到241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蔷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工业基地,也是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风能产业发展在全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在对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风电产业发展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东北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大,风电产业发展迅速,但风能资源与风电产业匹配程度低,风电场建设规模普遍偏小,规划目标偏低,大型风力发电机国产化程度低。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科学的风电产业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东北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120×104kW,将建成辽中南及辽东半岛风电产业基地、吉西白城—松原风电产业基地和黑龙江东部风电产业基地。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茂勋
中部地区是风能资源可利用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在全国占据较重要地位。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风能资源储量、开发利用价值、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风能资源开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的目标与对策。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风能资源有一定开发利用价值,但风电产业发展缓慢,风电场规划目标偏高,各省对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一。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科学的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目标及相应的节能减排目标,预测到2020年中部地区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32×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为173×104kW的发展目标,并对风能资源丰富地区重点建设,选出中部地区风电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建立省级非并网风电产业...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海燕 方创琳 蔺雪芹
中国目前处在工业化中期的重化工业阶段,高耗能产业比重大,能源短缺,环境保护形势严峻,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大力发展风电产业能缓解能源短缺问题和减少环境污染。西北地区是中国风能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风电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基础,目前百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正在规划和筹备,风电行业也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已建和在建的风电场23个,总装机容量达到140.09×104kW,预计到2010年末西北地区风电站总数将达到43座,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 828.83×104kW,到2020年有望达到3 200×104kW(其中非并网风电约占16%左右),约占全国预计装机容量的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丰林 方创琳 蔺雪芹
在研究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本底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地区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开发利用价值进行评估;汇总了该地区1997年~2006年间的风电场装机情况以及对应时间序列的社会经济相关指标,总结了环渤海地区风能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现状;根据风能禀赋、土地覆被类型以及已有和规划修建风电场等影响指标,以10km×10km为基本空间单元,将研究区划分为5852个基本网格,通过格网分析的方法,对环渤海地区风电场选址和大规模非并网风电产业基地建设布局适宜程度进行分级评价,将风电产业基地布局的适应性分为高度适宜区、较高适宜区、中等适宜区、较低适宜区和低度适宜区。以上述研究为基础,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顾为东 周志莹 邱涛
近年来,由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其中电力的缺口尤其明显,同时更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迫切需要改变能源格局,改善生态环境,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应用。位于长三角的东台、如东、大丰三市浅海辐射沙洲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地质条件优越、灾害性气象概率低、没有航道、没有大型渔场和地下线缆,又地处电力负荷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好、人才基础厚实、资本市场发育良好、内在动力强等优势,非常适合发展大规模、超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发展空间巨大,如开发其中15%的风能资源,即可兴建一个相当于年产4250×104t标煤(相当于年开采量2980×104t原油)、每年减排1.12...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辉 程晓凌 张雷 姜巍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区域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 东北地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殿伟 尹豪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是党中央继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之后,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口 资源 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才
东北地区是我国开发历史最短的地区之一,在东北亚地区及我国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始终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目前,东北地区面临诸多的困难与问题,但有利因素也很多,许多潜在优势尚未发挥出来。为此,应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深入研究,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战略对策,坚持不懈地努力,尽量实现东北地区的现代化。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政治安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充
本文认为,东北地区物流产业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多数物流企业网点密度小,服务功能单一,物流业总体规模小,并呈明显的行业性、区域性特点,本土专业物流公司少,企业竞争力弱,但其大物流体系已现雏形。文章提出,制约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的原因主要在于观念、制度、人才和环境等方面。为促进东北地区物流产业发展,应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联合与技术升级,完善网络,做大做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在人才培养、物流技术改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行业领先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增值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标准。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物流产业 发展 整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北伟
图们江地区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具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自去年十月参与国平壤会议后,这一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热点地区,它的开发为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找到了最佳的生长点,也为中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找到了很好的结合部。图们江地区开发离不开中国东北地区的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祁巍锋
本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风能资源及其空间分布和沿海风电开发建设条件,讨论了该区非并网风电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资源开发的原则、建设超过1 000×104kW非并网风电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相应实现的节能减排与经济效益目标。以此为指导,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海规划布局16个风电场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 200×104kW,其中45%为非并网风电。并整合建设3个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无碳型产业基地,即:苏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沪苏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和浙北沿海非并网风电与高耗能产业基地。针对每个产业基地提出了相应的非并网风电产业布局思路,最后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地区风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岳春华
通过问卷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模式和人力资源状况,可以看出我国东北地区存在以下问题:1.人才总量泡沫成分多,大量闲置且极难流动;2.人才效率差,价值低;3.高素质的人才集中在机关和事业单位;4.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性较差。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四点对策: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探索东北人才开发的新路子,实现新突破;2.创新机制、完善体制,盘活人才资源,进一步打破机制障碍,加快人才开发和管理;3.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相结合;4.跨区域人才合作,促进人才资源共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艳军 王颖
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是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要基础,在资源环境支撑下东北地区开发不断演进,通过构建并计算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指数(RDD指数),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一系列投资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开发程度的加快提升。在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土资源的消耗与占用、对能源环境的消耗与胁迫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与促动等方面,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协调区域开发与资源环境建设的关系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明东 祝滨滨
加快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传统产业转型困难并抑制新兴产业发展、协同发展的创新能力基础有待提升的现状,必须着重夯实基础。对比国外先进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应是营造产业协同发展环境的可行选择,而东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能为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创造内在的需求动力和较大的市场空间,信息化融合则可作为产业协同发展的切入点。具体看,应促进东北地区内部产业间的合理分工,引导地区智力资源构建动态协同创新平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围绕产业协同发展创新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培养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链的全面融合。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尤文龙 王宫成
本文以2003—2016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2013年《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的政策交汇点,以东北地区23个入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城市为实验组,其余11个城市为对照组,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准自然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对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单位GDP用电量有显著负向影响,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因此,东北地区需着重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功能方面进行预算安排的倾斜,将污染物减排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发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技术协同性,盘活东北地区各类要素的国际流动,进而提升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