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1)
2023(17546)
2022(14827)
2021(13657)
2020(11358)
2019(25932)
2018(25551)
2017(49185)
2016(26819)
2015(29930)
2014(29681)
2013(29391)
2012(26772)
2011(23971)
2010(23896)
2009(22435)
2008(22226)
2007(19910)
2006(17712)
2005(15997)
作者
(77656)
(64603)
(64316)
(61173)
(41178)
(30984)
(29149)
(25217)
(24449)
(23146)
(21986)
(21940)
(20572)
(20461)
(20017)
(19518)
(19194)
(19144)
(18402)
(18375)
(16105)
(15903)
(15586)
(14706)
(14428)
(14401)
(14390)
(14241)
(12943)
(12710)
学科
(111426)
经济(111264)
(99198)
管理(92022)
(87494)
企业(87494)
方法(49037)
数学(39271)
数学方法(38851)
(35614)
(34705)
业经(33740)
中国(27421)
(25053)
农业(24902)
(24285)
财务(24207)
财务管理(24175)
企业财务(22943)
地方(22193)
技术(21132)
理论(20253)
(20190)
(19674)
(18585)
(18478)
贸易(18467)
(18278)
(17907)
环境(17266)
机构
学院(387164)
大学(384106)
管理(155830)
(155657)
经济(152391)
理学(134515)
理学院(133054)
管理学(131021)
管理学院(130302)
研究(125536)
中国(95671)
(81657)
科学(76924)
(74297)
(65957)
(62667)
财经(58870)
业大(58541)
(58174)
中心(56944)
研究所(56629)
(53424)
农业(51626)
北京(51185)
(48867)
师范(48428)
(46439)
经济学(46170)
(45356)
财经大学(43552)
基金
项目(260800)
科学(206308)
研究(193194)
基金(189401)
(164209)
国家(162766)
科学基金(140975)
社会(122626)
社会科(116219)
社会科学(116189)
(102705)
基金项目(100676)
自然(90754)
自然科(88611)
自然科学(88591)
教育(87857)
自然科学基金(87043)
(85346)
编号(78926)
资助(76813)
成果(63782)
重点(57979)
(57311)
(56122)
(55763)
课题(53986)
创新(51774)
(50896)
国家社会(50271)
教育部(49290)
期刊
(176608)
经济(176608)
研究(114195)
中国(73978)
(61978)
管理(60569)
(59277)
学报(58628)
科学(55151)
大学(45235)
学学(42817)
农业(42784)
教育(41404)
技术(34575)
(33133)
金融(33133)
业经(30948)
财经(29009)
经济研究(26701)
(24821)
(23790)
问题(23073)
技术经济(20442)
现代(18737)
科技(18696)
(18089)
理论(18018)
图书(17206)
商业(17117)
财会(16998)
共检索到570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彬彬  
近年来,虽然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效率大多呈下降趋势,这说明东北地区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尚未形成规模效益,存在技术水平低、创新能力弱、人才不足、能耗高、效率低等问题,不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东北地区应加快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采用"智造"化管理模式提升技术效率,推动高层次的开放发展,重视高端人力资源队伍建设,使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协调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爽  李春艳  
无论是从时间序列上还是从行业上来看,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进步都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它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轻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高于重工业,而重工业或优势产业的发展却过分地依赖资源,没有形成技术优势。我国应有效地调和经济新常态下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东北地区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改革,清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障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利平  
本文利用2006—2016年分省面板数据估计了"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效应。研究发现:(1)在样本期间,"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TF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互联网+"对TFP的效应存在地区差异性,东部地区"互联网+"对TFP的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2)"互联网+"对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技术进步的效应并不明显,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属于技术效率驱动型而非技术进步驱动型。进一步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发现技术效率的提升主要来自于"互联网+"的规模效应。本文的结论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尽管"互联网+"能够改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方面收效甚微,互联网行业必须扭转重商业模式轻技术创新的错误导向,传统行业等非互联网行业则应当将资源主要集中于产品和技术创新,不应该舍本逐末地盲目追逐"互联网+"概念。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鲍晓娜  李嫣然  范晓男  张舒畅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之重器,其高质量发展对建设制造强国、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辽宁省为例,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行业发展的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劳动力水平、产业规模、对外开放水平以及盈利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装备制造业TFP且影响路径存在一定差异。基于上述结论,为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效率,应补短板、谋创新、促转型,实现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促进其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叶振宇  叶素云  
东北三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地区,曾经为我国经济建设做过重要的贡献,可是专门针对东北三省制造业生产率评价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使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3—2007年东北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制造业TFP增速在20世纪90年代总体处于上升的态势,进入新世纪以后明显下降,2005年以来开始缓慢回升。进一步用Bootstrap方法估计东北三省制造业技术效率(TE)及其置信区间,研究发现TE在95%置信区间内的变动轨迹跟TFP增长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了Malmquist指数测算结果是稳健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亚男  余东华  
基于有偏技术进步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剖析,探究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配置结构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驱动机理,并提出适宜的技术进步方向与合理的要素禀赋结构的判断依据。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装备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有偏技术进步及要素配置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进步效应及要素配置效应。结果表明,由于装备制造业资本效率相对偏低且增长滞缓,要素效率与要素禀赋结构方向不一致,造成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资本深化的要素配置结构均存在部分效率损失,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潜力。对于中国装备制造业,增强研发投入、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要素效率增长率,尤其是提高资本效率水平是实现效率驱动增长的根本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传忠   刘书彤  
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全赋能效应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条路径实现,其中,通过技术进步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化、高级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较大,而赋能技术效率的效应相对较小;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挥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赋能作用,使得数字经济深度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南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宁  周经  丁华  
本文运用DEA方法计算制造业和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分解,使用1999-2010年我国31个省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流通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绩效。结果表明,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不显著。运用D-M检验的结果表明,制造业效率提升对流通业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存在内生性影响,而对流通业技术推广没有影响。运用2SLS处理模型的内生性,进一步支持流通技术进步和组织创新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欣  庞玉兰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0年我国各省装备制造业子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7个子行业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各省不同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大并且排名差异巨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我国是装备制造大国,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必然途径。本文利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模型和耦合评价模型,采用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间的产业融合水平,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大于东部及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分布特点,区域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点;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双重机制,对装备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融合之初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随着装备制造业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熟练以及两大产业间制度、管理水平上的深度融合,当期的技术进步效逐渐消退,纯技术效率增长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宏伟  郑承志  
福建省泉州制造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认识不够清晰,新技术应用和产品研发水平不一,先进管理机制及其技术的应用不够系统,知识管理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劳动力素质离先进制造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些消极因素对泉州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应通过普及全要素生产率知识,积极推动制造业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进先进管理机制及管理技术,促进制造向智造转变,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做大做强、培养区域经济建设所需技能型人才,普及知识管理、持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加强创新规律研究、增加创新成功率,以促进泉州制造业全要素生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薛万东  
本文运用B&CⅡ模型,使用Coelli编制的软件"Frontier"4.1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进行了估计,计算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分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针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各种因素,如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源素质,就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沈能  
本文用基于非参数的M almqu ist指数方法,研究了1985~2003年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该期间中国制造业TFP年均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效率变化反而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分别采用横截面以及时间序列方法对中国地区之间制造业TFP的差异也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东、中和西部地区制造业TFP以及技术进步增长率差距呈发散趋势,地区TFP差距持续扩大很大部分可以由地区技术进步程度的差异解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汝岱  
本文首先依托1998-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构建面板数据、资本变量处理、价格指数处理等方面全面规范整理该数据库,并基于OP、LP等方法计算企业层面全要素生产率,详细考察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迁;接下来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讨论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最后从国有企业改革角度讨论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在2%一6%之间,年均增长3.83%,增速存在较大的波动;(2)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更多是企业成长,其增长的空间在不断缩小,亟待依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的新的增长模式;(3)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的效率差异较大,即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丽娟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2007-2015年台湾制造业各行业运行效率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发现,台湾制造业各行业效率分化明显,各行业运行效率提升的来源呈现较大差异,其中技术变化的贡献趋于弱化,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不同行业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劳动生产力和市场环境状况对台湾制造业生产率变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业规模和研发投入则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即时影响效应。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台湾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规律和经验对大陆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