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83)
2023(7337)
2022(6474)
2021(5793)
2020(5053)
2019(11810)
2018(11439)
2017(21965)
2016(12509)
2015(14341)
2014(14714)
2013(14704)
2012(14201)
2011(12943)
2010(13099)
2009(12284)
2008(12430)
2007(11619)
2006(9934)
2005(9006)
作者
(39733)
(33566)
(33240)
(31917)
(21159)
(16241)
(15385)
(13236)
(12455)
(11970)
(11406)
(11263)
(10671)
(10644)
(10569)
(10528)
(10525)
(9823)
(9739)
(9696)
(8530)
(8331)
(8212)
(7663)
(7561)
(7523)
(7462)
(7401)
(6912)
(6836)
学科
(55719)
经济(55678)
(32330)
管理(32258)
方法(26183)
(24044)
企业(24044)
数学(23337)
数学方法(23141)
(16719)
中国(14061)
地方(14007)
(13479)
(12455)
(11654)
贸易(11646)
农业(11378)
(11273)
业经(10692)
(9561)
(8331)
(8259)
财务(8241)
财务管理(8217)
(7944)
银行(7904)
环境(7901)
(7830)
金融(7827)
企业财务(7762)
机构
大学(188662)
学院(187799)
(77312)
经济(75638)
研究(69792)
管理(68588)
理学(58646)
理学院(57848)
管理学(56782)
管理学院(56429)
中国(51853)
科学(44915)
(41504)
(39728)
(38162)
研究所(34917)
(33821)
中心(32167)
业大(31802)
农业(31773)
(29170)
财经(27031)
北京(26390)
(25934)
师范(25673)
(24901)
(24338)
经济学(23784)
(23200)
科学院(21808)
基金
项目(124454)
科学(95659)
研究(88399)
基金(88103)
(78600)
国家(77966)
科学基金(64307)
社会(53592)
社会科(50662)
社会科学(50643)
(48749)
基金项目(46939)
自然(42359)
(42057)
自然科(41259)
自然科学(41246)
教育(40773)
自然科学基金(40513)
编号(36713)
资助(36558)
成果(30252)
重点(29058)
(28251)
(27745)
课题(25720)
(24857)
科研(24324)
计划(24191)
创新(23361)
教育部(22732)
期刊
(84384)
经济(84384)
研究(53113)
中国(37261)
(35386)
学报(33762)
科学(29692)
(26412)
农业(23966)
大学(23901)
学学(22486)
管理(22168)
教育(20016)
(16102)
金融(16102)
技术(15596)
(13810)
业经(13646)
经济研究(13279)
财经(13102)
问题(11781)
(11309)
资源(10525)
(10064)
(9706)
技术经济(9629)
统计(9345)
图书(9150)
世界(8688)
国际(8665)
共检索到279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珍  陈印军  
耕地质量是指反映耕地生产能力高低、耕地环境状况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与产出效益高低的综合属性,包括耕地的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耕地的环境质量、耕地的管理质量和耕地的经济质量。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状况是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合占耕地总面积的99.5%,高等地仅占0.5%。东北地区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看法是东北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从下降转向稳中有升的趋势。作者认为过去东北地区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上呈下降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下降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并逐步趋于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印军  肖碧林  方琳娜  马宏岭  杨瑞珍  易小燕  李倩倩  
耕地质量是耕地土壤质量、耕地环境质量、耕地管理质量和耕地经济质量的总和。中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共占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中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论文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印军  王晋臣  肖碧林  方琳娜  杨瑞珍  
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我国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较为普遍的看法是我国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质量总体上向好方向发展,但耕地部分质量要素和局部区域耕地质量恶化问题突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耕地质量是耕地各种性质的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参考已有的评价模式,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3S"技术,着重应用GIS空间分析优势开展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与耕地利用质量评价,并分别分析了高产田、中产田和低产田中耕地自然质量、耕地利用质量与粮食单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耕地自然质量大都处在中等或中上等水平,耕地投入水平基本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中高产田的粮食单产与适当的社会经济投入有很大关系,而低产田的耕地自然质量对粮食单产具有较大影响。主攻高产田,抓好中低产田改造,有计划地开发并保护好有限的宜农荒地资源,是目前东北地区增加粮食产量的最大潜力所在。本次研究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冷志杰   刘雪宁  
从生态安全视角,针对东北地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耕地质量问题,依据压力、状态及响应的理念,构建东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90—2020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核密度分异明显,集聚分布特征显著,表现为“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格局。(2)耕地状态、响应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而耕地压力则在波动中下降。(3)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及区域政策等因素呈上升趋势。最后,针对当前中国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建议控制耕地污染、加大土地整治及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冷志杰   刘雪宁  
从生态安全视角,针对东北地区耕地利用过程中的耕地质量问题,依据压力、状态及响应的理念,构建东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分析1990—2020年耕地生态安全的时空演变格局,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耕地核密度分异明显,集聚分布特征显著,表现为“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格局。(2)耕地状态、响应在波动中缓慢上升,而耕地压力则在波动中下降。(3)自然资源条件的影响力呈现下降趋势,而地理区位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及区域政策等因素呈上升趋势。最后,针对当前中国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建议控制耕地污染、加大土地整治及完善耕地保护制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服务和居住生活4个方面构建了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3,2010年两个时间截面,运用AHP法和熵值法,对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布局总体保持稳定,但有均衡布局发展的趋势;东北地区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空间扩展有由"点—轴式"向"网络式"迈进的趋向;省际发展不平衡,辽宁水平最高,但相对下降,内蒙东部最低,黑龙江、吉林两省水平中等并稳步上升;各级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变化特点各异,区域中心城市差距在缩小,资源型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总体水平欠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依艳丽  郭琳琳  丁文博  贾振文  王义  亓鑫  
采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沈阳市东陵区和苏家屯区典型耕地棕壤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养分等级作空间分布图,从而更好反映该地区养分丰缺状况。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地区耕地棕壤氮素含量处于较丰富等级,速效磷含量为(23.57±14.94)mg·kg-1,与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相比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而速效钾含量为(76.10±26.81)mg·kg-1,下降幅度达29.54%,缺乏较严重,有机质含量和CEC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中各养分均处于中等变异强度,不同养分空间分布状况有较大差异。土壤pH值平均为5.61,有酸化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妍  吴克宁  程先军  刘霈珈  
耕地产能能够揭示耕地生产能力及生产潜力的数量和空间布局,对于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东北地区三个层次产能核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8个二级区耕地产能的空间格局及其分异规律,并在农用地分等因素与耕地利用潜力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对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与分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各二级区内耕地产能提升的主导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以西部平原和松嫩平原地区最大,理论利用潜力、可实现利用潜力基本表现为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逐渐减少,理论利用强度、可实现利用强度表现为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逐渐减少。土壤障碍层深度、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坡度等因子是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冲  姜博  张文琦  初楠臣  李晓庆  王玉迪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明岗  卢昌艾  张文菊  李玲  段英华  
耕地是最宝贵的农业资源和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耕地质量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提升耕地质量是促进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耕地质量整体偏低、退化和污染严重、占优补劣现象普遍。根据耕地质量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我国耕地质量提升的目标是:(1)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2)土壤养分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土壤障碍因子得到消减或控制;(3)高标准农田布局和比例合理化;(4)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化。建议我国耕地质量提升采取如下措施与对策:(1)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2)构建全国农田土壤质量监测网络和研究野外台站两大平台;(3)开展便捷施用技术,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机肥资源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祖梁  李想  王飞  方放  郑顺安  刘申  孙仁华  
[目的]为推动我国区域农村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19912014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9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和分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了51.0%和95.6%,2005年以后人均消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商品能源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所占比重达到35%;秸秆、柴薪消费比重由65%、16.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祖梁  李想  王飞  方放  郑顺安  刘申  孙仁华  
[目的]为推动我国区域农村能源结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东北地区1991~2014年农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1991~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对东北地区和分省的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分别增加了51.0%和95.6%,2005年以后人均消费量平均增长率达到6.5%。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商品能源消费量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所占比重达到35%;秸秆、柴薪消费比重由65%、16.4%下降至43%、13.7%,而煤、油、燃气、沼气、太阳能比重分别增长至24.6%、2.7%、1.9%、0.3%、1.1%,电的消费量年度间波动较大,体现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向多样化和商品化方向发展。从区域结构看,东北三省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辽宁省人均消费量显著低于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家庭取暖能源消耗差异是主要原因;吉林省非商品能源消费比例有所提高,而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则呈下降趋势,可能与农民家庭收入水平有关。[结论]促进东北地区秸秆能源化利用,是保障农村能源有效供应、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光雷  张洪岩  王野乔  张正祥  
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及时获取其空间分布是国家农业决策的基础。论文利用2007年多时相的SPOT/VGT NDVI数据提取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信息。以NDVI时间序列数据年内变化振幅和周期差异性作为分类的依据,采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对全年时间谱NDVI数据进行重构,减少高频噪声对信息提取的影响,获得研究区地物信息在时间维度上的振幅、相位以及年均NDVI值影像图,然后将三者合成。应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合成后的影像选择训练样本,获取东北地区耕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实验中提取耕地的精度为83.26%,Kappa系数为0.732 4;该方法获取耕地资源空间分布的精度均高于GLC20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叶青  
基于东北地区18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05年该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动因,并划分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①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黑土区和辽河平原区,单产水平较低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区;②区域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单产水平增加的县域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约占全部县域的83.61%;③粮食单产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总体表现为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低山丘陵区扩张的趋势,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总体呈现南部向北部减缩的趋势;④农业投入变化是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