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5)
- 2023(12129)
- 2022(10506)
- 2021(9439)
- 2020(7906)
- 2019(18364)
- 2018(18092)
- 2017(34505)
- 2016(18780)
- 2015(21308)
- 2014(21763)
- 2013(21933)
- 2012(21136)
- 2011(19553)
- 2010(20021)
- 2009(18661)
- 2008(18545)
- 2007(16934)
- 2006(15210)
- 2005(14203)
- 学科
- 济(103707)
- 经济(103616)
- 管理(48841)
- 业(48233)
- 企(36458)
- 企业(36458)
- 方法(36354)
- 数学(31665)
- 数学方法(31384)
- 地方(28947)
- 中国(27641)
- 农(25649)
- 业经(20669)
- 学(20050)
- 财(18667)
- 农业(17801)
- 地方经济(17239)
- 贸(16013)
- 贸易(16002)
- 制(15948)
- 易(15334)
- 融(14938)
- 金融(14935)
- 银(14580)
- 银行(14549)
- 环境(14315)
- 行(14087)
- 发(13879)
- 和(13686)
- 理论(12621)
- 机构
- 学院(284988)
- 大学(284399)
- 济(127599)
- 经济(124941)
- 研究(107402)
- 管理(103303)
- 理学(87331)
- 理学院(86173)
- 管理学(84736)
- 管理学院(84187)
- 中国(80937)
- 科学(65347)
- 京(61812)
- 所(56713)
- 财(55846)
- 研究所(51174)
- 农(50920)
- 中心(47934)
- 江(44917)
- 财经(43514)
- 业大(41243)
- 北京(40045)
- 经济学(39900)
- 范(39893)
- 农业(39801)
- 师范(39486)
- 经(39183)
- 院(37652)
- 州(35789)
- 经济学院(35682)
- 基金
- 项目(178858)
- 科学(139482)
- 研究(131202)
- 基金(127101)
- 家(110895)
- 国家(109947)
- 科学基金(92397)
- 社会(83267)
- 社会科(78884)
- 社会科学(78860)
- 省(71007)
- 基金项目(67240)
- 划(59721)
- 教育(59619)
- 自然(57627)
- 自然科(56202)
- 自然科学(56184)
- 自然科学基金(55187)
- 编号(53312)
- 资助(52069)
- 发(45224)
- 成果(44142)
- 重点(41304)
- 部(39463)
- 课题(38138)
- 创(36789)
- 发展(36465)
- 展(35889)
- 创新(34509)
- 国家社会(34262)
- 期刊
- 济(154570)
- 经济(154570)
- 研究(90841)
- 中国(61798)
- 农(47283)
- 学报(43688)
- 财(42466)
- 科学(41285)
- 管理(38815)
- 大学(32366)
- 农业(31987)
- 教育(31434)
- 学学(30402)
- 融(28635)
- 金融(28635)
- 技术(26327)
- 经济研究(25180)
- 业经(24085)
- 财经(22074)
- 问题(20083)
- 经(19198)
- 业(17305)
- 技术经济(16499)
- 贸(15698)
- 世界(14575)
- 统计(14551)
- 商业(14224)
- 国际(13749)
- 资源(13737)
- 经济问题(13005)
共检索到45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张云伟
基于区域差异分析的区域格局优化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内容。综合分析东北内部各盟市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动,能够认清东北经济格局的形成过程、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这对于东北内部区域之间协调发展以及实现东北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建立了由基础经济、效益、结构、速度、可持续发展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评价了东北各盟市2000年到2007年经济综合发展能力。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东北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发展能力上升,北部相对下降;经济综合发展能力较高的地级市分布在哈大和滨洲、滨绥沿线;随着资源的耗竭,一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出现下降趋势。影响东北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交通、市场及创新。
关键词:
区域差异 经济综合发展能力 东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哲 米娟
本文首先采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和赫芬达尔指数分析1992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历史演变规律,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2007年以前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之后绝对差异加速增大,相对差异开始减小;然后通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并运用GIS空间数据可视化方法分析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现状,发现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中部高东西低的发展态势。
关键词:
区域差异 历史演变 空间格局 东北地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谷国锋 王建康 刘多 姚丽 宋庆伟
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势必造成一定的破坏,如何使二者关系从相互对立走向协调发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DEA方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东北地区2002-2013年34个地级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东北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时间维度上整体呈上升趋势,协调发展类型已经由最初处于轻度失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等逐渐演变为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与优质协调类型,且表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维度上协调区域呈现由南向北扩散的趋势,且协调区域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各城市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经过对城市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东芮 王梓豪 刘玲娜 雷涯邻
东北地区在我国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否关乎国家发展大局。立足新发展理念与新时代东北振兴要求,从效率、协调、绿色、开放、民生五个方面构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相关系数分析法和TOPSIS方法对东北地区34市2001-2020年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近20年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副省级城市、南部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但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从时间上,东北地区城市间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收敛趋势,发展差距不断缩小;(3)从空间上,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变化趋势存在较为明显的异质性,并在空间上形成新的分布特征,在省会城市、哈-长经济带等发展极、发展轴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下,形成了一些新的发展中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映慧 修春亮 宋戈 程林
东北地区共有30个资源型城市。以县级行政区域单元为样本,采用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利用极差、比率、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0—2006年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差异在波动中略有增大,其中1993年与2000年差异较大。选取1993、2000、2006年为样本年份,从经济类型、资源类型角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石油型城市的经济水平较高,森工型城市较低;从地域空间考察,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吉林省较低。东北地区西部的资源型城市经济水平较高、中部次之、东部较低。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资源型城市 经济发展差异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老工业基地 发展战略 雁阵模式 知识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高元录 钱智勇
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除了区位因素外,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制度上的因素。制度这个因素对于东北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东北经济的振兴取决于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制度创新培育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市场形态和体制环境来,这就要求政府从宏观上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才能打破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障碍,制度创新是振兴东北民营经济的出路所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盛光华 葛万达
经济发展是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人居环境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动力,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时间跨度上来看,东北地区2004~2016年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的耦合度共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三个阶段,整体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从省份上来看,环境质量成为制约辽宁省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耦合的最主要因素,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面临严峻态势。因此,东北地区应采取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间的协调性,进而促进经济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 人居环境质量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北伟
图们江地区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具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自去年十月参与国平壤会议后,这一地区已成为东北亚国家经济合作的热点地区,它的开发为东北亚国际经济合作找到了最佳的生长点,也为中国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找到了很好的结合部。图们江地区开发离不开中国东北地区的腹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梁毕明 汤淮龄 敬然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新时期东北全面振兴的必要条件,东北地区曾为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做出巨大贡献,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在我国未来建设中仍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东北地区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要从路径演化中探求振兴东北核心问题的解决办法,抓住制度革新带来的路径创造机会。本文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及实际成效进行阐述,结合我国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建设的要求,通过分析当下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问题,为东北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逻辑,寻求深入推进东北振兴的新突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郭文尧 王西
本文从东北地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出发,阐明了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下行压力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具体问题,进而总结出在当前阶段东北经济所遭遇的发展困境。为扫清一切发展障碍,振兴东北经济,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包括把创新驱动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新业态、塑造高素质人力资本、绿色发展等多个方面举措,以实现新动能带动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后,对如何有效培育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作出思考,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新动能 新业态 发展困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丁四保,吴殿廷
大连是东北的大连 ,大连的发展 ,必须建立在依托东北、服务东北、开发东北的基础上。大连要为东北走向世界服务 ,也要为世界进入东北服务 ,因而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包括加强基础设施 ,塑造崭新形象 ,增强紧迫感和竞争意识 ;引进和培养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 ;发展金融、信息、运输服务业 ,率先搞好金融体制改革 ,率先开放 (地区性 )金融市场 ;提高制造业的地位 ,优化结构 ,调整布局 ;从“国际性营运中心”起步 ,沿着中转站→国际运输枢纽→外经外贸和工业基地→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的逻辑顺序 ,成为东北的“龙头” ,广募资金 ,主动服务 ,提高实力。
关键词:
大连市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通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徐乾 赵儒煜 张振
本文通过构建区域经济韧性综合评价体系,对2009—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城市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对东北地区经济韧性总体空间演化和不同省份内部城市经济韧性空间演化差异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东北振兴政策的逐步实施,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和产业结构得到持续改善,但从区域经济韧性的评价结果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区域经济韧性整体水平不高,资源型城市经济韧性较低,规模大的城市经济韧性较高,中心城市经济韧性明显高于非中心城市,尚未形成具有辐射带动功能的经济增长极,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为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步伐,摆脱路径依赖,应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服务业与工业和农业的融合度,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健全产业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洋
"十二五"初期,东北地区经济已显露出下行的趋势,2014年更加明显。工业重型化路径、投资驱动的依赖,是导致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关键因素;创新能力不足、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也是导致其经济下行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农业、服务业、消费贡献率较低,但整体表现相对平稳,在本轮经济下行中起到了明显的缓冲作用。缓解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趋势,需要谨慎的顶层设计,要有通盘的长远考虑量。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下行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