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10)
- 2023(16572)
- 2022(14390)
- 2021(13258)
- 2020(11091)
- 2019(25509)
- 2018(25085)
- 2017(49239)
- 2016(26072)
- 2015(28992)
- 2014(28663)
- 2013(28313)
- 2012(25813)
- 2011(23177)
- 2010(23028)
- 2009(21050)
- 2008(19975)
- 2007(17237)
- 2006(15059)
- 2005(13012)
- 学科
- 济(123837)
- 经济(123726)
- 管理(74683)
- 业(69954)
- 企(57500)
- 企业(57500)
- 方法(52753)
- 数学(46564)
- 数学方法(45999)
- 农(28964)
- 中国(27667)
- 地方(27553)
- 财(26996)
- 学(24883)
- 业经(24743)
- 农业(19962)
- 贸(18508)
- 贸易(18499)
- 制(18391)
- 易(17841)
- 环境(17560)
- 理论(17041)
- 和(16961)
- 务(16917)
- 财务(16847)
- 财务管理(16814)
- 地方经济(16331)
- 企业财务(15945)
- 技术(15854)
- 融(14955)
- 机构
- 大学(371221)
- 学院(370026)
- 济(157813)
- 经济(154728)
- 管理(148161)
- 理学(129779)
- 理学院(128324)
- 管理学(126020)
- 管理学院(125363)
- 研究(123894)
- 中国(89519)
- 京(77169)
- 科学(75744)
- 财(68621)
- 所(60547)
- 财经(56399)
- 中心(55682)
- 农(55607)
- 研究所(55534)
- 业大(54129)
- 江(51577)
- 经(51396)
- 经济学(48965)
- 范(48273)
- 北京(47999)
- 师范(47825)
- 院(45424)
- 经济学院(44008)
- 农业(43240)
- 财经大学(42155)
- 基金
- 项目(260311)
- 科学(206366)
- 基金(191360)
- 研究(188817)
- 家(166655)
- 国家(165357)
- 科学基金(143419)
- 社会(121738)
- 社会科(115553)
- 社会科学(115525)
- 基金项目(102207)
- 省(100330)
- 自然(93437)
- 自然科(91322)
- 自然科学(91305)
- 自然科学基金(89661)
- 教育(86552)
- 划(84274)
- 资助(78508)
- 编号(75658)
- 成果(59648)
- 重点(58138)
- 部(57733)
- 发(55645)
- 创(53666)
- 课题(51203)
- 国家社会(50709)
- 创新(50141)
- 教育部(50106)
- 科研(49843)
- 期刊
- 济(169852)
- 经济(169852)
- 研究(109049)
- 中国(61061)
- 学报(56543)
- 管理(53744)
- 科学(53098)
- 财(51733)
- 农(49483)
- 大学(43459)
- 学学(41322)
- 教育(34643)
- 农业(34372)
- 技术(32773)
- 经济研究(28691)
- 财经(27658)
- 融(27609)
- 金融(27609)
- 业经(26440)
- 经(23805)
- 问题(21976)
- 技术经济(19298)
- 统计(17503)
- 科技(17041)
- 理论(16954)
- 图书(16881)
- 业(16805)
- 商业(16585)
- 资源(16445)
- 现代(16382)
共检索到524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目前,东北地区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问题凸显。基于此,本文将经济结构划分为要素投入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城乡分配结构,并构建了经济结构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考察2003-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要素投入结构中,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而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2)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增长效应,而扭曲的产业结构、失衡的城乡分配结构以及投资消费结构产生负增长效应。(3)部分经济结构要素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城乡分配结构具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中的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结构调整时,应该注意区域间的联动机制,对不同的结构要素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稳步回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婷婷 宋玉祥 浩飞龙 李秋雨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每年人口净流出200万,人口结构正由过去的“纺锤型”逐步向“倒三角型”转变。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且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如眉 刘淑娜 柳清瑞
根据"七普"数据,东北是全国人口下降最严重的地区,其人口变动主要表现为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速和人口外流严重等特征。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变动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总量减少和有效劳动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社会保障负担加重,抬高企业成本和政府债务;人口外流导致资本和人力资本大量流失,阻碍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东北地区市场化水平不高及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邵丽 嵇振华 崔霞 周勇
本文旨在考察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失速的背景下地区人口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MRW框架下Solow理论模型,本文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劳动年龄人口比率的提高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净迁入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其中,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辐射作用,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并不具有显著的地区辐射效应。本文对改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调整迁移人口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实现东北三省经济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涛
文章从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和经济要素出发,研究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现状和经济增长的优势和劣势,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选择。得出结论,东北地区应该由目前的依靠资源优势和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向以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本密集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的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东北 区域经济 增长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温馨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陷入困局。从相对较长时期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负影响,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经济增长带来正影响;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按政策进行生育的夫妻提供奖励,制定和完善吸引劳动年龄人口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经济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贡献度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明 杜雨潇 夏恩君
利用1997-2010年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构建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计算了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的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EKC关系;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系统承受的压力仍将逐渐增大;东北地区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发展基本处于弱协调状态。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质量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国锋 李俏 周伊楠
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关联强度,绘制了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曲面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东北地区城市群的50个地级市与县级市2000—2017年的GDP、年末人口数等指标,构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矩阵,利用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以及块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①2000—2017年东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强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且5个时段主要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形成了经济增长核心区域,辐射的范围逐年扩大,"中心-外围"的空间模式较为明显。②东北地区城市群的点出度中心度低值区域集中在哈长城市群边缘城市,起到中介作用的城市变动较大。③东北地区城市群区块组成及结构变化不大,2010年后区块间联系更为紧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婷婷 宋玉祥 浩飞龙 李秋雨 朱邦耀
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政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一定困境,但应正确认识"新东北现象"及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表面上看,"新东北现象"是经济结构问题;深层上看,"新东北现象"是创新创业问题,根源则在于东北地区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创新水平不高且动力不足、创新创业环境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所需要的体制与机制不完善。未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包括: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完善创新创业环境;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五化"融合;大力吸引和培育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构建互利共赢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区域与国家间协同创新。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鑫昊 孙猛
本文基于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对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规模效应、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等东北地区五大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多重分解核算等。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几年经济增速下滑,究其原因是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的矛盾使东北地区的规模经济受到较大影响,资本产出弹性不断走低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规模效率的大幅降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应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等措施,进一步推动经济产出,释放更大的增长潜力。未来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从长远考虑,进行综合应对,注重提高经济效率、兼顾长短期效应、改善资本要素双重效应、培育区域创新体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郝华
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许梦博 刘津梁
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数近年来逐步上升,新修建的高速公路对沿途区域起到了盘活宏观经济与资本存量,增强流动性、拉动较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等一系列积极的作用。然而,一些地区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投融资也使得我国部分地方政府收不抵支的现象愈发明显,债务风险日益上升,从而从经济增长的另一侧——支出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高速公路对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省份和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东北地区面板数据与广义矩估计方法判断了该地区与高速公路投融资相关的一系列经济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并回归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当下与高速公路、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和当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症下药"地给出一系列与东北地区...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区域经济增长 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袁伟彦 杨柳
2011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一高一低,分化明显。本文利用动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比较分析法,从产业结构、交通等四个角度解释此现象。经分析,结论如下:一是相较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的工业产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大且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降速慢;二是西南地区对外出口通道得以打开,出口增长明显;三是由经济增长理论可知后发地区必然存在追赶阶段;四是相较于东北地区,西南地区推进经济发展更快、参与经济全球化更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郝金连 吴琼
以东北地区41个市级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2004—2015年的3个时段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两个指标,基于ESDA法分析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差异、空间关联和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平均增长量呈弱集聚—强集聚—较强集聚演变态势,"高-高"类型区集中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低-低"类型区分布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和东北部,"高-低"和"低-高"类型不显著。(2)平均增长速度空间自相关性弱,市域空间联系不紧密,集聚类型随机分布。(3)各单元平均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高值区由南部向中部和北部扩散,整体分布由相对分散转化为相对集中,低值区范围逐渐缩小。(4)旅游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取得较高速的增长,但哈大、沈丹沿线市域仍是东北旅游经济增长的重点区域,在总体格局中的作用和地位显著。(5)未来应紧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打造国际旅游合作空中走廊。向北开放,与俄罗斯、蒙古等北亚边境国家合作建构陆地旅游空间格局。促进产业融合,延伸旅游产业链,开拓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ESDA 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