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3)
- 2023(13486)
- 2022(11543)
- 2021(10809)
- 2020(8889)
- 2019(20234)
- 2018(20058)
- 2017(38487)
- 2016(20650)
- 2015(23287)
- 2014(23306)
- 2013(23306)
- 2012(21579)
- 2011(19701)
- 2010(19780)
- 2009(18216)
- 2008(17471)
- 2007(15339)
- 2006(13721)
- 2005(12152)
- 学科
- 济(105884)
- 经济(105796)
- 管理(61367)
- 业(54601)
- 企(44375)
- 企业(44375)
- 方法(40455)
- 数学(35126)
- 数学方法(34791)
- 地方(26838)
- 中国(24525)
- 农(23582)
- 学(21901)
- 业经(20778)
- 财(18797)
- 农业(16847)
- 地方经济(16418)
- 环境(15984)
- 和(15887)
- 理论(14538)
- 制(14455)
- 技术(14296)
- 贸(13812)
- 贸易(13802)
- 易(13231)
- 融(12761)
- 金融(12758)
- 划(12629)
- 发(12223)
- 资源(12071)
- 机构
- 大学(306970)
- 学院(304593)
- 济(128317)
- 经济(125605)
- 管理(121916)
- 研究(107117)
- 理学(105940)
- 理学院(104651)
- 管理学(102916)
- 管理学院(102358)
- 中国(77515)
- 科学(67483)
- 京(66005)
- 所(54336)
- 财(54111)
- 研究所(49778)
- 中心(47040)
- 农(46560)
- 业大(44436)
- 财经(44032)
- 江(43436)
- 北京(42029)
- 范(41366)
- 师范(41051)
- 经(39939)
- 院(38772)
- 经济学(38646)
- 农业(36203)
- 州(35804)
- 经济学院(34522)
- 基金
- 项目(210797)
- 科学(165933)
- 研究(154092)
- 基金(152702)
- 家(133092)
- 国家(132029)
- 科学基金(113147)
- 社会(97686)
- 社会科(92537)
- 社会科学(92510)
- 省(81730)
- 基金项目(81677)
- 自然(73104)
- 自然科(71242)
- 自然科学(71228)
- 自然科学基金(69936)
- 教育(68918)
- 划(68739)
- 编号(62463)
- 资助(62176)
- 成果(50025)
- 重点(47050)
- 发(46525)
- 部(46039)
- 创(43479)
- 课题(42487)
- 创新(40567)
- 国家社会(40225)
- 科研(39562)
- 教育部(39228)
- 期刊
- 济(146002)
- 经济(146002)
- 研究(91577)
- 中国(56687)
- 学报(47602)
- 科学(45446)
- 管理(45195)
- 农(41814)
- 财(38392)
- 大学(35252)
- 学学(33067)
- 教育(30697)
- 农业(29498)
- 技术(26577)
- 经济研究(23423)
- 融(22906)
- 金融(22906)
- 业经(22036)
- 财经(21685)
- 经(18593)
- 问题(18471)
- 图书(17669)
- 技术经济(16760)
- 资源(16580)
- 科技(16521)
- 理论(14956)
- 业(14719)
- 现代(14021)
- 实践(13511)
- 践(13511)
共检索到447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姜玲 梁涵
科技人力资源是在经济体系中从事科学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技术整合的生产要素。科技人力资源的积累可以带来劳动力结构的不断升级和内生技术进步,提升产业链全过程和产品价值。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具有科技人力资源优势,尤其是技工资源优势。但是从1997年来,科技人力资源的集聚优势急剧下降。而且相关性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步联动趋势不显著,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对于地区生产率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但并不非常明显。东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集中于传统产业,对产业结构升级没有起到支撑作用。东北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中树 唱新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体系是以中、日、韩三国经济合作力核心,包括发达国家日本、新兴工业国韩国,还包括中国、蒙古、朝鲜等发展中国家等多层次、复合式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东北地区占有极其特殊的位置,它不仅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而且还处于与日、韩保持着的垂直分工,与俄、朝保持着密切的水平分工的交叉点上,是不同层次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纽带,也是未来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市场。因此,以中国东北地区为核心,开展多层次的多边经济合作,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域内的多边经济合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梁涵 杨开忠 姜玲
基于2001~2007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库,通过探索最优基本模型和引入地区虚拟变量,定量分析了高素质人力资源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及其所呈现的地带差异和全局溢出效应。
关键词:
高素质人力资源 区域经济差异 面板数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玲 梁涵 刘志春
科技人力资源是劳动力队伍中有技术且高效率的组分。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全国性比较优势,但其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的联动趋势不显著,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不明显,其集聚并未带来劳均资本同样快速的集聚,只在产业分布上与产业结构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区域经济 关联 环渤海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新伟 贾琳
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东北地区人力资源数量丰富、质量比较高,但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也存在同经济发展不同步、结构性短缺、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保持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东北地区人力资源一体化市场;重视和充分利用人才,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做到人力资源积累与使用的统一。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力资源 省际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振 赵儒煜 杨守云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恒松 胡朝凤 孙久文
随着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的持续,中国经济面临巨大考验。东北地区长期忽视金融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以致在信用债券融资方面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通过信用债券融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带动效应,借助债券融资来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已刻不容缓。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东北地区应积极培育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构建完善的地区融资体系、提高债券融资能力和规模、有效借助产融结合手段,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稳健发展。
关键词:
信用债券 区域经济 东北地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彭正宇 李传裕
地处广东省东北部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梅州市,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数量、需求类型和需求层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粤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分析,特别是对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三大产业人数的增长率及三大产业就业弹性的定量分析,发现粤东北地区的人力资源不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而且在结构上都不能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出建立完善的终生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和加大对现有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等措施。
关键词:
粤东北 产业结构 人力资源结构 供求分析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培祥 徐淑梅
从区位和交通条件、资源赋与资源地域组合、区域发展外部势力介入、计划经济时期重化工业基地建设、制度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进而为解决东北地区城市和区域的关系问题,促进城市与区域的良性互动,提高城市与区域整体实力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城市与区域 相互作用 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东丽
在经济生产当中,人力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关键要素。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已从单一地依靠自然资源开发向人力资源开发转变,如何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关注的焦点话题。为此,文章在全面了解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概述的基础上,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着重分析了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从多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人力资源合理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 区域经济增长 关系 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陈明星
回顾了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外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是东北振兴的主体和关键。时间上政策出台年际波动性较大,空间上以面向全区政策为主。区域政策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两类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力度不够、政策难以落实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后,包括政策的项目和国企指向等。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强调四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关键词:
区域政策 评价 区域发展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谢辉 程晓凌 张雷 姜巍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东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区域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 东北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艳军 王颖
良好的资源环境条件是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的重要基础,在资源环境支撑下东北地区开发不断演进,通过构建并计算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指数(RDD指数),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东北地区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振兴东北"战略以及一系列投资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区域开发程度的加快提升。在区域开发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系统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水土资源的消耗与占用、对能源环境的消耗与胁迫以及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与促动等方面,而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协调区域开发与资源环境建设的关系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东北地区人力资本问题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停滞、生育水平长期过低、人口净流出规模增加、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等。人力资本问题是东北地区经济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长期看将对未来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影响长期经济增长、长期消费需求、长期发展动力、社会保障体系等。因此,建议在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下保障和鼓励育龄人群按政策合理生育,充分发挥本地人力资本作用,有效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本,进而形成有利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环境。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人力资本问题 经济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俊波 周志田 杨多贵
本文在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扩展了生产要素,测算了各个省市的科技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表明: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科技人力资源上,普通从业人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中部主要省份的科技人力资源在近10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提高;某些省市的科技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人员浪费现象;在科技人力资源发挥作用较小的省市中,能源和资本依然是两个最重要的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其中水资源逐步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科技人力资源 贡献率 经济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