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1)
- 2023(10204)
- 2022(8569)
- 2021(7508)
- 2020(6230)
- 2019(13828)
- 2018(13125)
- 2017(24721)
- 2016(13819)
- 2015(14857)
- 2014(14275)
- 2013(14081)
- 2012(12943)
- 2011(11770)
- 2010(11416)
- 2009(10455)
- 2008(10287)
- 2007(9072)
- 2006(8059)
- 2005(6980)
- 学科
- 济(61411)
- 经济(61350)
- 管理(38936)
- 业(37562)
- 企(28249)
- 企业(28249)
- 方法(26666)
- 数学(24271)
- 数学方法(24068)
- 农(17083)
- 地方(16941)
- 财(14640)
- 中国(14352)
- 学(13754)
- 业经(12523)
- 农业(12092)
- 贸(11319)
- 贸易(11317)
- 易(10952)
- 地方经济(10513)
- 环境(10391)
- 务(9153)
- 财务(9151)
- 财务管理(9134)
- 制(8780)
- 技术(8739)
- 企业财务(8394)
- 融(7886)
- 金融(7884)
- 划(7720)
- 机构
- 大学(199699)
- 学院(198800)
- 济(82994)
- 经济(81548)
- 研究(74673)
- 管理(73049)
- 理学(64704)
- 理学院(63826)
- 管理学(62572)
- 管理学院(62253)
- 中国(53061)
- 科学(50953)
- 农(48263)
- 京(42268)
- 所(40221)
- 农业(39010)
- 业大(38691)
- 研究所(37504)
- 财(33464)
- 中心(33374)
- 江(28943)
- 财经(27757)
- 院(26824)
- 经济学(26137)
- 农业大学(25917)
- 北京(25636)
- 经(25465)
- 范(25324)
- 师范(24860)
- 科学院(24535)
- 基金
- 项目(148159)
- 科学(116417)
- 基金(109798)
- 家(101578)
- 国家(100837)
- 研究(96885)
- 科学基金(84200)
- 社会(64168)
- 社会科(60982)
- 社会科学(60964)
- 基金项目(58836)
- 省(58047)
- 自然(57737)
- 自然科(56422)
- 自然科学(56402)
- 自然科学基金(55438)
- 划(50439)
- 资助(43717)
- 教育(43426)
- 编号(35418)
- 重点(34552)
- 发(33302)
- 部(32003)
- 创(31304)
- 计划(31104)
- 科研(29574)
- 创新(29520)
- 国家社会(27964)
- 科技(27549)
- 业(27339)
共检索到278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楠 吕杰
本文利用1984-2016年东北三省玉米和大豆生产成本的面板数据,借助随机前沿成本模型与成本无效率模型对成本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玉米与大豆的成本效率变动幅度较小且变动趋势一致。(2)辽宁与吉林玉米的成本效率变动幅度均较大,其大豆的成本效率变动趋势基本一致。(3)黑龙江主要农作物的成本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省。(4)农民人均纯收入对玉米的成本效率产生正的显著影响,播种面积对大豆的成本效率产生负的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即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当调整种植区域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炜 李谷成 高雪
基于中国五大玉米主产区17个主产省份2004—2015年的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对其成本效率影响因素及其差异进行分析,最后分别考察城镇化水平和播种面积对玉米生产成本效率提升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全国玉米生产的平均成本效率为0.73,成本节约潜力巨大,且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两极分化现象。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的地区差异明显。玉米播种面积和有效灌溉率对玉米生产成本效率的贡献度表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跨越门槛值时,播种面积的正向作用稍有加强;当播种面积跨越门槛值时,有效灌溉率的正向作用才显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倩 胡建雄
本文利用东北地区830份玉米种植农户调研样本数据,研究农机服务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首先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其次运用Tobit模型以及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机服务对生产技术效率产生的影响。最后使用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土地细碎化在农机服务与生产技术效率之间产生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农机服务显著促进了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尤其对处于低分位的生产技术效率作用尤为显著,但土地细碎化削弱了农机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在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时,应根据不同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农户、不同土地特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升玉米生产技术效率。
关键词:
农机服务 玉米生产技术效率 土地细碎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印生 王舒 王海娜
本文利用动态DEA模型对2005—2013年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了各市玉米生产环境效率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趋势,并对结果差异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自然可处置性效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各地区差异不明显;化肥、农药施用不合理,存在化肥施用过度、施用结构不平衡、滥用农药情况严重等问题。管理可处置性效率近年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政府不断推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效率起到推动作用。为改善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环境效率,政府需要加大玉米种植科技推广力度、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市场流通环节的渠道、继续推广保护性耕种技术。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柴斌锋 郑少锋 李哲
运用成本分解模型测算成本要素对我国玉米生产成本地区间差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用工作价、种籽秧苗费、间接费用和化肥费对各地区的成本有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各地区资源、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科技水平的差异,各因素的作用力大小方向不一。因此,应该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优化玉米生产布局,发展土地利用率高和劳动集约型的玉米生产。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成本 地区差异 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丽珍 成升魁 刘爱民 范存会
通过研究中国玉米主产地区———玉米带的生产效益 ,发现我国玉米生产的单位面积成本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即玉米带南段成本高于北段 ,中段最低。在单产、价格及成本的双重影响下 ,玉米带中段效益最高 ,南段最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我国各地资源禀赋、人口状况以及地方政策 (反映税收的政策 )有着重要关系。继而 ,针对目前玉米区域调整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 ,认为削减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并不符合我国的产销现状 ,华北地区还有增长潜力 ,可以加强生产。
关键词:
玉米带 生产成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冲 姜博 张文琦 初楠臣 李晓庆 王玉迪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郎宇 王桂霞 吴清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一,研究大豆的成本收益,是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振兴计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要求。从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概况出发,在整合生产成本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大豆、玉米和水稻的生产成本构成及收益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构建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新格局、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建设生产基地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诗靓 文浩楠 杨艳涛
[目的]结合当前国内玉米供需新形势,通过研究影响玉米供给的主要因素,探究农户种植行为改变动因,从而为保证玉米稳定供给提出建议。[方法]选取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4个地区1999—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基于Nerlove模型对东北地区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玉米市场价格对农户玉米生产决策的影响显著,玉米供给短期价格弹性较低,长期价格弹性较高,玉米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大豆市场价格、自然风险对玉米生产具有负向影响,由于收储细节不够完善、收购企业单方面标准使得临时收储制度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发挥作用有限。[结论]在临储取消后政府应积极搭建玉米产销协作平台,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平台建设,保持"价补分离"政策的稳定性,进一步完善生产者补贴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符金陵 夏先德 尹伯钦 郎富宽
一、东北地区大豆种植的基本情况 2001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13437万亩,总产量1450万吨,亩产215.8斤。由于寒冷的气候条件,黑龙江省历史以来形成了以大豆为主的农业区,常年大豆播种面积4500万亩左右,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9.1%,居四大作物之首。2001年,全省种植大豆4311.1万亩,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2.8%,总产495.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4.2%。单产230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2斤。大豆效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任英 谷国锋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ESDA等方法对2007—2015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县域经济的绝对差异逐年增大,相对差异略有缩小,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构成。(2)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且两极分化明显。高水平县域零散分布,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东南部和辽中南地区,呈现"T"型空间分布格局,且格局相对稳定;低水平县域在黑龙江中部地区和内蒙古兴安盟地区连片分布,且集聚趋势不断增强。(3)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储蓄存款、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对县域经济差异起到正向促进作用,而劳动力投入对县域经济差异具有负面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宝君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玉米调出区,其玉米深加工产业对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为论述基点,以其存在的问题分析路径,在比较客观地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期在实施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玉米加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玉米 玉米深加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秀霞 高增贵 周晓锟 张硕 周艳波
为明确东北地区玉米大斑病菌的生理分化及小种动态情况,分析玉米大斑病加重的原因。采用常规Ht单基因(Ht1、Ht2、Ht3、HtN)鉴别寄主鉴定技术,对2010年采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省22个县(市)88份玉米大斑病菌的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0、1、2、N、12、1N、23、2N、3N、12N、123N、123、23N和12N号14个生理小种;东北地区大斑病菌生理分化明显,出现了能够克服多个抗性基因的小种,其中,0号和1号生理小种分别占供试菌株的37.5%和20.5%,为优势小种;所鉴定的88个菌株对Ht1、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毒性频率分别为45.5%,30.7%,15.9...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生理分化 鉴定 动态分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洁平 王霞 闫晶
基于东三省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生态效率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该地区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采用Malmquist指数计算其效率变动值,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研究发现该地区生态效率整体呈良好发展趋势,且发展主要受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推动,利用Tobit模型分析区域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研发强度和利用外资外,其他因素对生态效率均呈负面影响,最后针对提高区域的生态效率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闫丽珍 成升魁 闵庆文 范存会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农产品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成本。本文在统一的成本核算模式下 ,用分解法对中美玉米生产成本的历史变化及现存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玉米生产成本从 1 993年以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而美国玉米生产成本则呈持续下降趋势。在构成总成本的现金成本和非现金成本中 ,现金成本对总成本的影响较大。对成本、单价、纯收益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美国玉米生产呈现出“低成本、高产出、高补贴”特征 ,而中国玉米生产则呈“高成本、低产出、低补贴”特征。中美玉米成本的历史变化特点及现阶段的成本差异 ,分别反映了两国农业发展的宏观趋势、资源禀赋状况、技术诱导及农业政策的不同。
关键词:
玉米 生产成本 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