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1)
- 2023(6431)
- 2022(5736)
- 2021(5194)
- 2020(4659)
- 2019(11060)
- 2018(11001)
- 2017(21955)
- 2016(11984)
- 2015(13712)
- 2014(14103)
- 2013(14427)
- 2012(13812)
- 2011(12613)
- 2010(12722)
- 2009(11999)
- 2008(12154)
- 2007(11236)
- 2006(9634)
- 2005(8619)
- 学科
- 济(60825)
- 经济(60781)
- 业(33477)
- 管理(31086)
- 方法(27341)
- 企(25478)
- 企业(25478)
- 数学(24367)
- 数学方法(24189)
- 农(17420)
- 地方(15865)
- 中国(13844)
- 业经(12549)
- 财(12524)
- 农业(11710)
- 学(11045)
- 贸(10490)
- 贸易(10488)
- 易(10108)
- 制(9805)
- 产业(9687)
- 地方经济(9231)
- 和(8448)
- 技术(8382)
- 环境(7671)
- 银(7602)
- 融(7597)
- 金融(7594)
- 银行(7581)
- 务(7359)
- 机构
- 学院(183856)
- 大学(183507)
- 济(80818)
- 经济(79262)
- 管理(70012)
- 研究(63511)
- 理学(60407)
- 理学院(59696)
- 管理学(58749)
- 管理学院(58397)
- 中国(46381)
- 科学(39178)
- 京(38503)
- 财(34559)
- 农(33801)
- 所(33156)
- 研究所(30214)
- 中心(29408)
- 业大(28575)
- 江(27973)
- 财经(27958)
- 农业(26859)
- 经济学(25538)
- 经(25135)
- 北京(24213)
- 范(24017)
- 师范(23799)
- 经济学院(23290)
- 州(22387)
- 院(22071)
- 基金
- 项目(120341)
- 科学(93670)
- 研究(87938)
- 基金(85782)
- 家(74540)
- 国家(73945)
- 科学基金(62280)
- 社会(55553)
- 社会科(52690)
- 社会科学(52671)
- 省(47874)
- 基金项目(46044)
- 划(40053)
- 教育(39788)
- 自然(39258)
- 自然科(38269)
- 自然科学(38256)
- 自然科学基金(37580)
- 编号(36158)
- 资助(35272)
- 成果(29380)
- 发(28273)
- 重点(27461)
- 部(27036)
- 创(24958)
- 课题(24786)
- 创新(23328)
- 发展(23004)
- 科研(22880)
- 教育部(22871)
共检索到2663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雄锋 刘立 李名子
发展特色经济,培育自己的优势产业,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对东北地区各产业、各行业区位熵的计算与分析,筛选出东北地区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七大产业,即旅游产业、石油石化产业、交通制造业、精品钢材产业、林业、能源产业和中医药产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特色产业 选择与比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任嘉嵩 刘家铭 王裕翔
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降较为明显,2015年东北三省的整体经济增速为5.5%左右,明显低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应抓住"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带"的发展机遇,准确定位东北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加快建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实现东北"二次振兴"。东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问题一般来说,特色产业主要指在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丽 阎质杰
本文以1978-201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产业结构变动度、产业结构偏离度等技术经济指标,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产值结构进行实证研究,针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趋同等主要问题,提出走"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变动度分析 工业化 东北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淑梅
现代经济的增长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的变动为核心,产业结构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标志。区域经济要保持健康、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而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能否正确选择区域主导产业,关系到区域经济整体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文章通过探讨现阶段东北地区的主导产业,为东北地区今后发展的方向提出新的选择。
关键词:
产业结构 产业选择 产业优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解海 郭富 康宇虹
产业结构变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特征,也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方面。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合理化进程和高级化进程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东北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相比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有更大的增长效应,但存在使经济面临更大波动风险的可能。因此,产业政策要做到内外关联和产业关联性的平衡,在经济增长和波动风险之间进行平衡,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东北地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侯志茹 郭坤
社会资本以其独特的优势,大大减少了产业集群内的交易成本,提高了产业集群的经济效率,强化了区城的持续竞争优势。东北地区要振兴,就必须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其关键在于社会资本的重构。因此,应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集群各组织之间的联系;完善信任机制,塑造企业诚信;培育企业家资源;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东北地区 产业集群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解海 郭富 康宇虹
产业结构变迁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特征,也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方面。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合理化进程和高级化进程对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对东北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二者相比较,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具有更大的增长效应,但存在使经济面临更大波动风险的可能。因此,产业政策要做到内外关联和产业关联性的平衡,在经济增长和波动风险之间进行平衡,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经济波动 东北地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晓军 李诚固 黄馨 张建波
根据建国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动趋势,对不同时段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变化关系进行相关分析,明确了影响城市化水平阶段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变化进行了偏差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城市化偏差的实质在于工业化的偏差和就业结构演变的相对滞后。最后对东北地区城市化与非农化地域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并运用UN比方法对不同空间单元城市化与非农化的拟合程度进行了比较,划分出5种地域类型,认为东北地区不宜实行统一的城市化发展战略,而应根据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地促进各地区城市化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珍 陈印军
耕地质量是指反映耕地生产能力高低、耕地环境状况优劣以及耕地产品质量与产出效益高低的综合属性,包括耕地的土壤质量(土壤肥力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耕地的环境质量、耕地的管理质量和耕地的经济质量。东北地区耕地质量状况是总体偏低,中等和低等地合占耕地总面积的99.5%,高等地仅占0.5%。东北地区耕地质量变化态势如何,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较为普遍看法是东北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趋于下降,但农田土壤监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耕地土壤肥力指标总体上从下降转向稳中有升的趋势。作者认为过去东北地区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总体上呈下降之势,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耕地的土壤肥力质量下降的趋势逐步得到扭转,并逐步趋于上...
关键词:
东北地区 耕地质量 状况 变化态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绍平 关穆秋
东北地区正面临着严重生态危机,现行税制却存在环保税种缺位、资源税、消费税、城建税、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种生态功能弱,生态税收优惠政策缺乏地区针对性等,建议通过开征环境保护税、改革相关税种、制定针对东北生态环境保护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叶青
基于东北地区183个县级行政区域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 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0—2005年该区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动因,并划分粮食单产变化的空间类型。结果表明:①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县域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黑土区和辽河平原区,单产水平较低的县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北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丘陵区和三江平原区;②区域粮食单产总体呈增长态势,单产水平增加的县域占有绝对控制地位,约占全部县域的83.61%;③粮食单产变化的区域差异显著,单产水平较高的区域总体表现为中部平原区向周边低山丘陵区扩张的趋势,单产水平较低的区域总体呈现南部向北部减缩的趋势;④农业投入变化是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朝才 赵全厚 张立承 梁季 许文 孙维 寇明风 陈姝
调研组在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就调研地区的财政收入状况、财政支出压力、国有企业对东北地区财政影响、政府债务和投融资等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发现,在全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大背景下,东北地区也不例外,地方财政运行压力表现得尤其明显。收入增幅回落甚至是负增长、支出规模收缩、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加大、国有企业后续改革成本负担较重、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等问题叠加,矛盾共生,使得东北地区成为本轮经济下行过程中全国地方财政运行收支压力最为突出和典型的区域。在对调研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完善地方财政运行提出如下建议:(1)做实财政收入,正确应对财政减收;(2)基于新一轮振兴东北的需要,适当下放税权进行改革试点;(3)推动地方政府财政跨年度收支平衡改革;(4)统筹解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收支缺口问题;(5)建立东北地区国企改革的成本分类负担机制;(6)完善政府债务管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晓明 陈丽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溪晗 米前川 李海楠 王立为 姜丽霞 纪瑞鹏 高西宁
[目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严重,构建基于灾变过程的东北地区大豆干旱等级指标,分析研究区域大豆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对大豆干旱灾害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区域防旱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1961—2020年东北地区101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45个农业气象站的大豆发育期资料以及大豆历史灾情资料,通过历史灾情资料反演,基于水分盈亏指数并进行累计概率分布转换获得大豆干旱样本序列,采用K-S分布拟合检验拟合样本序列概率分布,通过t分布区间估计法确定指标等级阈值,并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大豆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将大豆水分盈亏指数CD_(50,i)=0.56作为大豆干旱过程初始判别值,分别统计CD_(50,i)≥0.56干旱过程持续日数(D)及CD_(50,i)≥0.56逐日累加值(SDI),以此两要素构建大豆干旱灾害等级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东北地区大豆干旱发生情况,指标验证结果显示与灾情记录等级完全符合的样本占全部样本的82.4%。东北地区大豆每站平均总干旱频次最高的年份为1989年,达到1.51次·站~(-1),其次是2007年和1977年。干旱频次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增加的趋势,高值区集中在辽宁省北部、吉林省中西部以及黑龙江省西北部和中部地区。轻度干旱高频区集中在黑龙江西北部、吉林西部和辽宁北部地区;中度干旱频次高频区集中在整个东北地区的东部地区,干旱频次最高的站点为吉林蛟河;重度干旱频次高频区集中在整个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区,发生频次最高的站点为黑龙江北安;特旱干旱频次整体呈由西北向东南减少趋势。[结论]通过构建动态化大豆干旱指标,实现大豆干旱等级动态判识,可以实时有效的对东北地区大豆干旱进行监测预警。在研究时间段内,轻旱频次最高,特旱频次最低。在20世纪60—80年代干旱高发区范围逐渐缩小,90年代之后逐渐增大,21世纪10年代又有所减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卓 刘昌明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50年来,在工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湿地大面积缩小以及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量水而行、适水发展,节约与高效并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和环境问题 对策 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