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7)
- 2023(7952)
- 2022(6047)
- 2021(5526)
- 2020(4538)
- 2019(10112)
- 2018(10404)
- 2017(19332)
- 2016(10620)
- 2015(12256)
- 2014(12466)
- 2013(11933)
- 2012(10912)
- 2011(10057)
- 2010(10116)
- 2009(9596)
- 2008(9507)
- 2007(8878)
- 2006(8304)
- 2005(7885)
- 学科
- 济(44871)
- 经济(44820)
- 管理(32599)
- 业(28477)
- 企(22705)
- 企业(22705)
- 方法(16456)
- 中国(14115)
- 数学(13531)
- 农(13424)
- 数学方法(13224)
- 学(12579)
- 业经(11710)
- 地方(11608)
- 财(10656)
- 农业(9561)
- 理论(8763)
- 制(8650)
- 发(8048)
- 和(7922)
- 环境(7423)
- 资源(7310)
- 信息(7155)
- 务(6983)
- 财务(6944)
- 银(6928)
- 财务管理(6927)
- 银行(6895)
- 融(6632)
- 金融(6630)
- 机构
- 大学(162267)
- 学院(159941)
- 研究(60702)
- 济(57690)
- 管理(57571)
- 经济(56212)
- 理学(48234)
- 理学院(47623)
- 管理学(46336)
- 中国(46142)
- 管理学院(46081)
- 科学(41739)
- 京(37576)
- 农(33695)
- 所(33071)
- 研究所(30298)
- 中心(27950)
- 业大(27355)
- 财(26990)
- 农业(26912)
- 江(26048)
- 北京(23937)
- 范(22360)
- 院(22054)
- 师范(21987)
- 州(21340)
- 财经(21040)
- 省(20737)
- 技术(19200)
- 科学院(19130)
- 基金
- 项目(108816)
- 科学(83479)
- 基金(77426)
- 研究(74489)
- 家(71094)
- 国家(70563)
- 科学基金(58411)
- 社会(44920)
- 社会科(42388)
- 社会科学(42374)
- 省(42350)
- 基金项目(40241)
- 自然(39983)
- 自然科(38931)
- 自然科学(38912)
- 自然科学基金(38238)
- 划(36497)
- 教育(33268)
- 资助(32150)
- 编号(30868)
- 成果(26011)
- 重点(25337)
- 发(24166)
- 部(22450)
- 计划(21781)
- 创(21306)
- 课题(21010)
- 科研(20972)
- 创新(20057)
- 科技(19551)
共检索到251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任传友 于贵瑞 刘新安 牛栋 李正泉 范辽生
利用东北地区 172个气象台站 3 0a(1961年~ 1990年 )的整编温度资料和东北地区 5 0 0m× 5 0 0mDEM数据 ,建立了东北地区温度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 ,温度要素的宏观本底值的模拟以三维二次幂级数展开法效果较好 ,其误差气温多在 0 2℃~ 0 4℃ ,≥ 10℃初日、终日为 1 1d~ 2 0d ,≥ 10℃初终间隔日数为 2 2d~ 2 9d ,≥ 10℃积温为 5 6℃·d~ 89℃·d。 3省各温度要素的小地形影响程度不同 ,文中对小地形影响显著的要素进行了模型修正。利用建立的温度要素空间分布模型 ,构建了东北地区各温度要素的网格数字专题地图
关键词:
温度 网格 空间分布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辽生 刘新安 于贵瑞 岳燕珍 李正泉 任传友
借助GIS平台和DEM数据 ,生成东北地区 1km× 1km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数据库。利用 1960年~ 1990年累年月平均气候资料 ,采用气候学方法计算了东北地区 189个气象台站总辐射、直接辐射、PAR和地表有效辐射的月值和年值 ;并用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处理软件和VB6 0语言处理了 1992年辽宁省 5月~ 8月的NOAAAVHRR数据 ,得到了辽宁省 5月~ 8月月均 1km× 1km网格的地面反射率数据。在此基础上 ,分省建立了各种辐射值与宏观地理因子 (经度、纬度、海拔高度 )的三维二次空间分布模式。半理论半经验地定量分析了坡度坡向对总辐射和PAR的影响 ,最终建立了...
关键词:
辐射资源 GIS 网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梁宏 王培娟 章建成 李祎君
基于1961—2011年东北地区88个气象站逐日气温资料,采用Kendall-Theil线性趋势估计等方法探讨了该地区热量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多年东北地区稳定≥0℃积温以25~95℃?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三江平原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东部山区。稳定≥0℃气温的起始期在东北北部和中部显著提前,终止期在北部基本显著延后,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日数在北部和中部地区基本以2~4 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东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终霜冻日期明显提前,初霜冻日期明显延后,无霜冻期基本以3~5 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0℃积温以30~110℃?d/10 a的趋势显著增加,稳定≥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洋 王占海 姜文来 肖碧林 雷波
利用东北地区89个气象站的逐日地面气候观测资料,采用气象气候倾向率、MK检验等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分析54年来东北地区热量资源要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无论是年平均气温还是各季节平均气温都表现明显的升高趋势,但各季节间气温增幅存在差异,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为0.49℃/10年,夏季增温增幅最小,为0.17℃/10年;(2)≥0℃和≥1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58.74℃/10年和60.97℃/10年;(3)≥0℃初日平均提前1.9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0.53天/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2.34天/10年;≥10℃活动积温初日平均提前1.18天/10年,终日平均延后...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热量资源 特征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洪涛 刘新安 刘寿东 纪瑞鹏
利用辽西地区16个气象台站30年(1971年~2000年)的整编温度资料,对辽西地区主要热量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辽西地区热量资源变得更加丰富,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幅达0.56℃,≥10℃积温30年间增加了158.5℃。借助GIS技术和数学模拟技术,对辽西地区部分重要的热量资源条件进行栅格化,构建了6种气候要素的小网格推算模型,经过小地形订正,生成为100m×100m空间高分辨率的栅格数据库和相应的专题数字地图,以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关键词:
热量资源 网格 空间分布模型 残差订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正泉 于贵瑞 刘新安 范辽生 王秋凤 任传友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 ,以东北地区DEM为基础 ,生成坡度、坡向及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和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 1960年~ 1990年 3 0a平均的降水与湿度资料 ,采用趋势面分析、逐步回归、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小地形订正等方法 ,分区构筑了东北 3省降水和湿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GIS平台建立分辨率为 1km2 的东北地区 4月~ 10月份和全年降水与湿度的GRID格式专题地图 ,所得结果与东北地区实际降水和湿度分布较为吻合 ,可满足多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GIS 降水与湿度 栅格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袁勤俭 邵波 倪波
文中首先简要介绍了 CERNET西北、东北地区网络,然后着重介绍了这两个地区网络建设的特色网络信息资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艳青 赵庆国
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性强的系统工程,究竟在什么情况下,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需要进行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在什么情况下限制资源开发,采用衰退产业退出,需要对资源开发补偿和衰退产业援助进行认定,认定必须以事先确定的指标体系为标准,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效益为目标,由省以上专门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卓 刘昌明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50年来,在工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湿地大面积缩小以及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量水而行、适水发展,节约与高效并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水资源 生态和环境问题 对策 东北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焦连成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是东北地区区域整合的基础之一,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虽有"松辽管理模式"等的发展基础,但在体制与机制、水市场建设、水资源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借助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成果,认为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应该主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系统、加快水市场建设步伐、协调好区域水资源配置、加快全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 东北地区 区域整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沈诗杰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东北地区由于长期以资源开发和产品初加工产业为龙头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其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以能源为例,对东北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历年的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减缓,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从绝对值看,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等,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全面协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维良 纪晓岚 柳中权
城市发展就是城市利用和争夺资源的过程,城市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差异。有效需求理论对短期增长和发展能进行较好的解释,而长期的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有效供给。城市对实体资源具有相对较强的掌控能力,实体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根基,他们可以提升城市比较优势,获得长期发展效益。本文对东北地区34个城市的资源禀赋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城市之间的资源差异主要由人力资源的差异决定,因此,城市应加强人力资源积累,特别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制定发展策略。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城市发展 东北地区 人力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谢辉
作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资源环境安全问题是东北地区21世纪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国家资源环境安全要素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能源5类指标,分析了东北地区资源环境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以及发展趋势。结论是:东北地区自然资源禀赋条件较好,资源环境基础优于全国均值水平60%以上,未来开发潜力主要体现在能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3个方面,然而,欲开发上述资源潜力则须考虑到与水资源供给潜力的平衡;能源(石油)资源开发潜力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将对地区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人地关系演进系数由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0.043增长到本世纪2000年的0.166,人地...
关键词:
人地关系 资源环境 安全 东北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林莎
清末以来 ,随着东北地区的弛禁开放和大规模开发 ,迅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成为我国工业化进度较快、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在清末弛禁放荒中东北地区开始的工业化进程 ,民国时期主要体现为农产品加工业的高速发展 ,伪满时期则呈现为重工业的畸形发展。在各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自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作用下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发展较快 ,在一定时期内居全国领先地位 ,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关键词:
近代 东北地区 工业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树庆 安刚 王琪 袭著香 刘玉英
应用线性回归、非整数波谱和小波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东北玉米主产区热量资源的长期演变趋势和变化周期 ,并对未来 1 0a的情况进行初步预测。要素包括 :日平均气温稳定≥ 7℃、≥ 1 0℃的初、终日期 ,≥ 1 0℃积温和 5月~ 9月平均气温之和。结果表明 ,近半个世纪内 ,≥ 7℃、≥ 1 0℃初日有逐渐提前的趋势 ,农业生产季内热量资源有增加趋势 ,但近些年这些要素较不稳定。界线温度初、终日存在 2 3a、1 5a和 9a左右的变化周期 ,≥ 1 0℃积温和 5月~ 9月气温之和存在 60a、3 5a~ 4 1a、1 5a~ 1 6a、9a和 3a~ 4a变化周期。目前所处的长周期内的暖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