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76)
- 2023(4039)
- 2022(3429)
- 2021(3041)
- 2020(2440)
- 2019(5993)
- 2018(5626)
- 2017(11997)
- 2016(6264)
- 2015(6460)
- 2014(6357)
- 2013(6547)
- 2012(6163)
- 2011(5464)
- 2010(5422)
- 2009(4974)
- 2008(4806)
- 2007(4335)
- 2006(3885)
- 2005(3567)
- 学科
- 济(36637)
- 经济(36618)
- 业(16612)
- 方法(16322)
- 管理(15769)
- 数学(15425)
- 数学方法(15351)
- 企(11485)
- 企业(11485)
- 地方(10700)
- 农(8787)
- 中国(8301)
- 财(8257)
- 地方经济(7040)
- 农业(6480)
- 业经(6070)
- 学(5867)
- 贸(5701)
- 贸易(5698)
- 产业(5684)
- 结构(5647)
- 易(5491)
- 制(5329)
- 环境(5166)
- 融(4746)
- 金融(4745)
- 税(4560)
- 税收(4462)
- 收(4440)
- 收入(4428)
- 机构
- 大学(91038)
- 学院(90618)
- 济(47577)
- 经济(47008)
- 管理(34066)
- 研究(33206)
- 理学(30165)
- 理学院(29808)
- 管理学(29377)
- 管理学院(29213)
- 中国(23923)
- 财(20233)
- 科学(19063)
- 京(18162)
- 经济学(16963)
- 财经(16846)
- 所(16571)
- 经济学院(15694)
- 经(15479)
- 研究所(15211)
- 中心(14497)
- 农(14275)
- 业大(12724)
- 财经大学(12707)
- 江(12674)
- 院(12041)
- 农业(11119)
- 范(11093)
- 北京(11041)
- 师范(10958)
- 基金
- 项目(64688)
- 科学(52329)
- 基金(49875)
- 研究(45418)
- 家(44132)
- 国家(43851)
- 科学基金(37810)
- 社会(32621)
- 社会科(31242)
- 社会科学(31238)
- 基金项目(26530)
- 省(23919)
- 自然(23448)
- 自然科(22961)
- 自然科学(22957)
- 自然科学基金(22596)
- 资助(20341)
- 教育(20223)
- 划(20146)
- 编号(15984)
- 发(15294)
- 部(15240)
- 重点(15059)
- 国家社会(15010)
- 教育部(13321)
- 创(13125)
- 人文(12827)
- 发展(12474)
- 创新(12457)
- 展(12331)
共检索到129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猛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北工业在持续的结构改革调整中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过程。基于工业分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显示:东北工业增长的TFP增长贡献大于要素投入,但是近年来的粗放型增长特征有所抬头,主要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持续恶化造成的TFP增速下滑;东北工业结构改革调整引致的行业间要素重置对工业生产率提高起到了实际推动作用,工业增长中的结构红利效应是显著存在的。面板回归分析表明,要素市场改革和工业结构调整主导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总体变动趋势,并造成了不同行业间结构红利的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婷婷 宋玉祥 浩飞龙 李秋雨 朱邦耀
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林秀梅 郝华
东北地区是建国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重点地区。改革开放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调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随之改变,失去了工业发展优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过产业结构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东北地区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婷婷 宋玉祥 浩飞龙 李秋雨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每年人口净流出200万,人口结构正由过去的“纺锤型”逐步向“倒三角型”转变。劳动力外流、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且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三者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占华 谷国锋
目前,东北地区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经济下行压力大,结构问题凸显。基于此,本文将经济结构划分为要素投入结构、产业结构、投资消费结构、金融结构、城乡分配结构,并构建了经济结构增长效应的空间计量模型,考察2003-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要素投入结构中,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而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弱。(2)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增长效应,而扭曲的产业结构、失衡的城乡分配结构以及投资消费结构产生负增长效应。(3)部分经济结构要素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城乡分配结构具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中的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在结构调整时,应该注意区域间的联动机制,对不同的结构要素分别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稳步回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晨曦
采用协调度模型,分别计算了东北三省的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的协调度存在差异,辽宁省近十年的协调度较高,吉林省的协调度次之,黑龙江省的协调度最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东北三省的货运量与GDP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果检验表明货运量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并通过构建结构方程说明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货运量 国内生产总值 协调度 因果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苏萍 王雅林 朱咏
非正规就业规模及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聚焦的热点话题。本研究利用现有统计数据计算出东北非正规就业规模、区域经济增长非正规就业弹性及非正规就业对东北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值。研究发现东北三省非正规就业人数均占总就业人口的1/3左右,经济贡献占三省GDP的36%,非正规就业理应受到政策制定者重视。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涛
文章从分析东北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和经济要素出发,研究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现状和经济增长的优势和劣势,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选择。得出结论,东北地区应该由目前的依靠资源优势和资本密集型经济转向以发挥资源优势,在资本密集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下的技术密集型发展模式,形成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东北 区域经济 增长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英姿 荣婧
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探讨的核心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经济增长是实现民生的保障,就业增长如何影响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增长是否可以有效促进就业,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基于2000-2016年东北地区女性就业时间序列,运用VAR模型以及协整检验来考察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利用就业弹性系数对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东北地区女性就业行业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女性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分产业来看,第三产业是吸纳东北地区女性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应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鼓励东北地区女性向第三产业相关行业就业,以期更好地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女性就业 经济增长 协整检验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张正云 温馨
近年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率持续下滑,经济增长陷入困局。从相对较长时期来看,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源泉;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吉林省经济增长带来负影响,而劳动力利用效率的变动给黑龙江省和辽宁省经济增长带来正影响;人口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下降。为了促进经济增长,东北地区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对按政策进行生育的夫妻提供奖励,制定和完善吸引劳动年龄人口的政策,形成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环境。
关键词:
人口因素 经济增长 劳动年龄人口 贡献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如眉 刘淑娜 柳清瑞
根据"七普"数据,东北是全国人口下降最严重的地区,其人口变动主要表现为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加速和人口外流严重等特征。文章利用2003~2019年东北三省面板数据,分析人口变动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负增长导致人口总量减少和有效劳动供给不足;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社会保障负担加重,抬高企业成本和政府债务;人口外流导致资本和人力资本大量流失,阻碍了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些因素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东北地区市场化水平不高及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迟明园 金兆怀
服务贸易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率相对较低,但大体上呈递增态势。东北三省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并不相同,服务贸易进口差异性较小,但出口差异性较大;东北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但进口增加对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影响。为了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东北地区应通过优化产业关联性,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性,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优质环境;应增加居民收入,满足居民对高端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应推动技术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应注重服务贸易专业人员的培养,完善相关制度,留住高端人才,进而推动东北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服务贸易 贡献率 经济增长 东北地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田中景 胡东兴
东北三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方法对东北三省20年数据进行检验,可以发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同时格兰杰因果检验证明外贸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要重视东北地区外贸的发展,以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云娜 王雅婷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在需求拉动型的经济结构下,经济增长受消费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对东北地区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2002-2017年的居民恩格尔系数以及GDP增长速度等相关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究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东北地区整体恩格尔系数以及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的恩格尔系数与东北经济增长速度之间为负相关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与东北整体恩格尔系数以及吉林、辽宁、黑龙江3省的恩格尔系数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结论说明消费结构升级可以较好带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又可以促进其消费结构升级。
关键词:
消费结构升级 经济增长 东北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