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7)
2023(9497)
2022(8093)
2021(7570)
2020(6380)
2019(14597)
2018(14312)
2017(27274)
2016(14402)
2015(15949)
2014(15596)
2013(15094)
2012(13531)
2011(11650)
2010(11299)
2009(10305)
2008(9652)
2007(8081)
2006(6686)
2005(5647)
作者
(37024)
(31075)
(30949)
(29547)
(19756)
(14954)
(14213)
(12329)
(11921)
(10878)
(10616)
(10445)
(9593)
(9558)
(9345)
(9330)
(9329)
(9256)
(8916)
(8798)
(7461)
(7427)
(7389)
(7175)
(6969)
(6943)
(6713)
(6694)
(6106)
(6007)
学科
(59817)
经济(59740)
管理(43990)
(41960)
(34710)
企业(34710)
方法(29403)
数学(26484)
数学方法(26093)
(18058)
(16919)
中国(14280)
业经(13677)
地方(13495)
农业(12508)
(11387)
财务(11348)
财务管理(11324)
企业财务(10495)
(10184)
(10183)
贸易(10176)
(9882)
(9247)
技术(8785)
环境(8688)
理论(8419)
(8239)
(8123)
银行(8118)
机构
学院(190604)
大学(190069)
管理(79871)
(79622)
经济(78133)
理学(69947)
理学院(69293)
管理学(68144)
管理学院(67780)
研究(56154)
中国(43315)
(37688)
(36833)
科学(32445)
财经(29977)
中心(29242)
(27874)
(27384)
(27370)
业大(27173)
(25081)
经济学(24831)
(24076)
师范(23856)
研究所(22752)
经济学院(22639)
财经大学(22633)
北京(22434)
(22017)
经济管理(21425)
基金
项目(138275)
科学(111215)
基金(103228)
研究(102756)
(88850)
国家(88129)
科学基金(78062)
社会(67636)
社会科(64234)
社会科学(64219)
基金项目(55249)
(53374)
自然(50305)
自然科(49220)
自然科学(49209)
自然科学基金(48299)
教育(47990)
(44856)
编号(41331)
资助(40845)
成果(31833)
(31395)
重点(30789)
(29593)
(29532)
国家社会(28699)
教育部(27873)
人文(27629)
创新(27601)
科研(27092)
期刊
(81075)
经济(81075)
研究(51963)
中国(32369)
(30512)
管理(28501)
学报(25592)
科学(24937)
(24897)
大学(20939)
学学(19709)
教育(18634)
技术(18391)
农业(16989)
(16513)
金融(16513)
财经(14564)
业经(14536)
(12525)
经济研究(12343)
问题(11132)
财会(9689)
技术经济(9539)
理论(9120)
(9065)
图书(8918)
(8519)
统计(8431)
实践(8395)
(8395)
共检索到267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郎宇  王桂霞  吴清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之一,研究大豆的成本收益,是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大豆振兴计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的现实要求。从东北地区大豆生产概况出发,在整合生产成本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大豆、玉米和水稻的生产成本构成及收益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并据此提出加大大豆科研投入力度、培育新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构建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新格局、完善相关补贴政策、建设生产基地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侯荣娜  戴旭宏  
受中美贸易战影响,我国的大豆产业以及大豆贸易面临全面冲击,贸易战对中国大豆产业敲响了警钟。作为中国最大的大豆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的大豆产业发展,对于提高国产大豆自给率,以及确保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具有多重战略意义。基于贸易战背景下东北地区大豆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本文从多角度提出了振兴东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即明确大豆产业政策定位,整体提升东北地区大豆振兴计划;出台大豆产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大豆单产和产品科技含量;支持建立东北大豆优势品种体系政策,发挥东北地区大豆非转基因的比较优势;调整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政策,培育和做强大豆龙头企业,提高企业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拓展大豆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诱导更多的工商资本和农民进入大豆生产加工领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晓丹  左宏明  杨荫凯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思想。所谓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即积极寻求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经济发展之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守先  庄贵阳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要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论文以东北地区振兴为背景,探讨吉林市产业低碳化发展的路径,提出吉林市实现低碳发展的政策与建议。吉林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工业重镇,已形成了以石化、汽车、冶金、电力为龙头的产业格局。实现吉林市产业升级和现代化改造,低碳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吉林市低碳经济发展,必须在本地自然资源条件和自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提下,采取尽可能大的努力,实现较低温室气体排放,主要体现在:将吉林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到一个低能耗、高效率的状态;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和措施,促进节能减排、普及先进高效技术、以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核电技术;促进低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尹竹  全益  
东亚区域合作的基本特征是以东盟为轴心构建的轮轴—辐条体系,呈现"南热北冷"的局面,使得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潜力远没有充分发挥。而中国东北的振兴有赖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为此,推动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合作机制,加快中国东北地区市场制度与基础设施的深度对接,有利于中国东北的加速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陈明星  
回顾了2003年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国家针对东北地区出台的主要区域政策。财税和金融支持是东北振兴的重要外力,产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是东北振兴的主体和关键。时间上政策出台年际波动性较大,空间上以面向全区政策为主。区域政策在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社会效益和体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两类问题: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力度不够、政策难以落实等;政策制定和执行后,包括政策的项目和国企指向等。未来东北地区区域政策的重点应强调四个方面内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国企改革,省际区增长极与产业空间布局,社会和谐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与区域合作机制建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洛林  魏后凯  
本文针对当前东北地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及其实施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具体建议。作者认为,现行国家援助政策偏重于项目投资,政策适用地域过于“泛化”,没有体现分类指导的思想。尽管国家实施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已初见成效,但目前东北地区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发展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为此,必须抓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再造信用东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海龙  许凤杰  
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 ,这种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之后在“二会”期间又吹响了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的号角。宗旨是以国民经济平衡发展为指导思想 ,缩小地区之间差距 ,培养并形成新的增长极 ,实现东西互动 ,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儒煜  肖茜文  
东北的经济痼疾在于产业体系的陈旧老化,以及由此而来的体制固化;体制固化又导致市场活力缺乏,使东北原本具有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优势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东北经济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站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高度,从市场需要出发推进主导产业创新,以第四次产业革命四大源技术领域作为构建产业链的主战场,以此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来替代传统的产业体系。在空间上,要集中力量建设适合创新的区域创新品质,重点发挥大型中心城市的作用,推进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主动构建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经济体系,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史万兵  周茂林  
面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契机,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应该肩负起振兴地方经济的历史使命。为此,东北地区的大学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适应东北经济复兴之需要。在振兴地方经济的同时,大学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梅林  徐效坡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并要求相应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在健全市场机制方面,明确提出了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目前,以编制区域规划试点为契机,以促进区域合作机制为重点,传统的行政区经济逐步被打破,各层次的区域合作机制正在建立与完善。下面两篇文章立足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着力对区域合作机制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其中,很多观点颇具新意并引人深思。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林  王维  张宇硕  李瑞  吴殿廷  
从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三方面构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GIS手段对东北振兴政策实施以来东北地区的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东北振兴以来,东北地区城市脆弱性演化历程可分为高脆弱性主导阶段(2003—2006年)和低脆弱性主导阶段(2007—2011年),城市脆弱性总体上呈现减小趋势,且区域差距不断缩小;空间演化上,城市脆弱性空间格局日趋均衡,高脆弱性城市呈现"扎堆"聚集的特点,低脆弱性城市与东北经济空间格局基本吻合,省际之间脆弱性程度内蒙东部最小,其次是辽宁和吉林,黑龙江最高,就区内差异而言,除黑龙江区内差距扩大外,其他三省均波动下降;区域中心城市的脆弱性不断降低且差距不断缩小,资源型城市的脆弱性程度下降幅度较大,内部呈现不平衡的特点。国家战略调整与重要规划实施、区域产业调整与财政金融扶持、区域开放带动与空间布局优化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是东北振兴战略对城市脆弱性时空格局演变的重要作用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楠  吕杰  
本文利用1984-2016年东北三省玉米和大豆生产成本的面板数据,借助随机前沿成本模型与成本无效率模型对成本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玉米与大豆的成本效率变动幅度较小且变动趋势一致。(2)辽宁与吉林玉米的成本效率变动幅度均较大,其大豆的成本效率变动趋势基本一致。(3)黑龙江主要农作物的成本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省。(4)农民人均纯收入对玉米的成本效率产生正的显著影响,播种面积对大豆的成本效率产生负的显著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即提高资源利用率、适当调整种植区域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嵎喆  周振  
面对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东北地区"十三五"要摆脱"失速"的困境,创造新的繁荣,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这就需要培育、发展有基础、有优势的新兴产业增量扩能、形成新支撑。当前制约东北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在于制度供给约束,即市场环境体系建设不完善,各类管制、限制和"玻璃门"使得资源无法顺畅进入新兴领域,或者即使进入新兴领域的各类资源面对分配制度的不合理而难以为继,无法获得适当报酬的扭曲型利益格局对资源的流入流出提供了不恰当的信号,难以实现"以政策启动市场、以市场驱动产业"。为此,东北地区的新兴产业必须做好产业发展和政府转型相结合,要正确认识政府的定位、培育良好的发展环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金凤君  楚波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是我国首个获国务院批复通过的大区发展规划。文章阐述了在该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过程中,为了达到快速振兴的目标,基于国内空间发展的趋势和东北的发展现状,确定出空间结构的优化思路;同时本着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和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确定出区域的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东北地区空间结构的合理构建和重点区域发展方向的科学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