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4)
2023(17847)
2022(15670)
2021(14777)
2020(12558)
2019(29452)
2018(29507)
2017(57643)
2016(31436)
2015(35466)
2014(35641)
2013(35106)
2012(32188)
2011(28851)
2010(29087)
2009(26724)
2008(26257)
2007(23397)
2006(20189)
2005(17617)
作者
(90041)
(75364)
(75044)
(71417)
(47932)
(36382)
(34245)
(29772)
(28531)
(26874)
(25660)
(25289)
(23863)
(23851)
(23379)
(23311)
(22950)
(22347)
(21586)
(21494)
(18775)
(18505)
(18492)
(17215)
(16902)
(16707)
(16691)
(16644)
(15263)
(14979)
学科
(127161)
经济(127011)
管理(88703)
(87037)
(71430)
企业(71430)
方法(62096)
数学(54687)
数学方法(53860)
(35517)
中国(32817)
(32473)
(26930)
业经(26877)
地方(26082)
农业(23875)
(22538)
贸易(22527)
(22003)
(21851)
理论(21349)
(20749)
财务(20655)
财务管理(20607)
企业财务(19507)
(19464)
技术(18847)
环境(18420)
(17912)
银行(17854)
机构
大学(445326)
学院(445215)
(176410)
管理(176390)
经济(172583)
理学(153814)
理学院(152087)
管理学(148951)
管理学院(148165)
研究(145602)
中国(107102)
(93986)
科学(92383)
(79523)
(74181)
(73780)
业大(68379)
研究所(67563)
中心(66958)
财经(64608)
(64496)
北京(59092)
(58752)
(58731)
农业(58289)
师范(58171)
经济学(53113)
(52607)
(52063)
财经大学(48201)
基金
项目(306520)
科学(240293)
基金(221892)
研究(220965)
(194219)
国家(192439)
科学基金(165127)
社会(137378)
社会科(130052)
社会科学(130015)
(120051)
基金项目(117656)
自然(109515)
自然科(106981)
自然科学(106953)
自然科学基金(105008)
教育(103245)
(101127)
资助(93185)
编号(90903)
成果(73277)
重点(68484)
(67553)
(64573)
(63064)
课题(62313)
科研(59025)
创新(58795)
教育部(57806)
大学(57174)
期刊
(186455)
经济(186455)
研究(124237)
中国(80689)
学报(71989)
(67362)
科学(65695)
管理(62426)
(61010)
大学(54295)
学学(51252)
教育(48725)
农业(46260)
技术(40189)
(34333)
金融(34333)
业经(31172)
财经(30926)
经济研究(29893)
(26394)
问题(24665)
(24454)
图书(22422)
统计(22010)
技术经济(21825)
(21529)
科技(20711)
理论(20346)
(19896)
商业(19840)
共检索到6336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世伟  周闯  贾朋  
文章建立了一个劳动供给离散选择模型,用于分析东北地区城镇居民的家庭联合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女性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间的自身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151和0.175,交叉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009和-0.015;而男性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间的自身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034和-0.024,交叉工资弹性分别约为-0.115和-0.134。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无论女性还是男性,劳动参与和工作时间的自身工资弹性及交叉工资弹性均呈递减趋势。因此,设计和实施提高工资水平的公共政策将会促进东北地区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劳动供给的促进作用将尤为明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世伟  郭凤鸣  
通过对东北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已婚男性和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的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05和1.27,女性劳动参与的收入弹性为-0.42;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1和-0.11。因此,市场工资水平的上升将有助于东北城镇居民劳动供给的增加。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捷  林宇洁  
本文基于家庭需求的纳什博弈模型以及双驱动变量的断点回归模型,研究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家庭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不仅减少了受益人自身的劳动供给,还会对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劳动供给产生间接影响。此外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非对称的"性别效应",男性老人领取养老金将会减少自身的劳动供给而增加配偶的劳动供给,而女性老人领取养老金会同时减少自身和配偶的劳动供给。本研究有助于明晰我国农村地区家庭内部资源分配机制,为探究人们面对小额非劳动收入时的劳动供给平滑行为、提升新农保政策的执行效果等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守海  时新哲  
近年来,国外文献对家庭劳动供给行为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模式的非新古典化讨论;二是家务劳动对妇女劳动供给影响的多元化趋势;三是内部博弈使家庭成员间劳动供给的交互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四是家庭偏好的影响与社会政策的引导。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理解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出现的供求矛盾、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世伟  贾朋  周闯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了中国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参与模型和工作时间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劳动参与率高,工作时间长,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村迁移家庭中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3.71%和4.97%,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性工作时间将明显增加;身体健康不仅有助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减少工作时间;但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增加工作时间;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61 3和-0.073 3,而男性工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弓秀云  秦富  
非农劳动供给在家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利用四川和安徽12年12乡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影响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因素做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轻、家庭平均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初始经济能力有利于家庭非农劳动供给决策和非农劳动时间的增加;家庭中男女劳动力的比例对非农劳动供给时间具有不同的影响,土地资源匮乏是家庭从事非农劳动供给的重要原因。文章认为,政府应当在教育培训、信贷支持、通讯设施建设方面加以完善,以增加农户家庭的非农劳动供给。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岚  齐良书  董晓媛  
本文基于CFPS数据,利用工具变量法研究了中国城镇40—59岁男性和女性提供家庭照料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并探讨了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照料增加会减少照料提供者的劳动参与概率和工作时间。而性别差异表现在:首先,与男性相比,女性提供更多的家庭照料;其次,女性的劳动参与概率受照料提供的负影响大于男性,而男性的劳动参与时间受照料提供的影响大于女性。这些结果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提高照料服务的社会化水平,以减轻临近退休年龄劳动力人口的家庭照料负担,是非常必要而且迫切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宁  丁四保  王士君  赵伟  
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的出路主要在城市(产业),而东北地区的城市同样面临着各种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的劳动就业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目前东北地区低城市化城市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城镇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失业率较高;②农业劳动力转移压力大;③国民经济劳动就业效应小;④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就如何提升东北地区低城市化城市的就业能力给出了相应的区域调控政策与措施:①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扩大农业内部就业;③有重点地建设县(区)城区和中心镇,推进城市化进程;④努力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童光荣  翟照杰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养老问题和老年人照料需求日益凸显,家庭养老对城镇女性的劳动力供给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oLs模型和2sLs模型,分析了我国城镇不同居住方式对女性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并以我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与"自己独居"和"与父母同住"相比,"与公婆同住"与女性劳动力供给呈显著的负向性,女性的个人特征、子女状况以及家务负担对女性劳动力供给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  
本文运用青岛市抽样调查数据,通过logistic模型对影响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重点研究了养老金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第一,我国目前养老金覆盖率低的现状,导致有养老金的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劳动力供给,这与养老金同劳动力供给成反向变动的理论假设相违背;第二,实证结果表明,养老金、年龄、性别、技术证书、教育程度对老年劳动者劳动供给行为影响显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葛伟  
随着中国逐渐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比较优势对女性劳动者的生产消费行为影响加大。构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影响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的理论模型,并利用地理数据构造工具变量,研究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影响及机制。实证结果显示: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了家庭的生育行为,具有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越密集使用女性劳动力,家庭生育子女数量越多;比较优势和女性劳动参与通过工资收入和工作强度机制综合提高家庭的生育行为;比较优势出口行业中女性劳动参与对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和户主生育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大,而且相较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而言,对在民营企业就业员工的正向影响更大。在优化行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中,通过缩减劳动时间、增加劳动收入,进而促进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以构建和谐幸福的育儿家庭环境。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姚大庆  
本文在开放条件下的内生劳动供给模型中假定居民可以将一定比例的收入以资产的形式持有,以此来分析汇率变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汇率变动对均衡就业水平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它取决于商品消费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和其临界值的相对大小。由于我国的现实条件所限,当前中国居民的相对风险规避系数较大,因此汇率升值将不利于我国就业,1980年至2005年中国制造业就业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个结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余锦亮  杜亦譞  
多代直系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是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特征,因而老年人在家庭照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及料理家务活动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显著提高了子女的劳动供给,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了6.3%,女性提高了14.3%,并且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幅度远大于男性。此外,隔代照料对农村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城市居民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公共服务不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余锦亮  杜亦譞  
多代直系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经济联系是我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特征,因而老年人在家庭照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文章利用2010年、2012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并实证分析了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及料理家务活动对子女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老年父母的隔代照料显著提高了子女的劳动供给,其中男性劳动参与率提高了6.3%,女性提高了14.3%,并且女性的工作时间增加幅度远大于男性。此外,隔代照料对农村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大于城市居民,而对城市居民就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上,公共服务不均等以及就业能力和工作性质的差距是异质性产生的重要原因。文章从老年人影响青年人劳动力供给的角度,验证了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国女性为何有条件更加“勤劳”。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闯  张世伟  
依据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估计了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个体就业概率不断增加;随着家庭其他收入的增加,个体就业倾向逐渐降低,工作时间逐渐减少;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就业个体的工作时间逐渐增加。低收入群体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3237和-0.3167,而女性中高收入群体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1429,说明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在2002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是存在的。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